切换到宽版
  • 3963阅读
  • 17回复

[地方沿革]千年大县洛阳县 来龙去脉说分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3-04
        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知道历史上有个洛阳县,即使年龄大的人,一般也认为洛阳县只是近代才出现。
        形成这样的印象,大抵是洛阳长期为京城的缘故,京城桂冠之辉煌,遮蔽了洛阳县之称谓,从而使其县名不彰。其实,洛阳县早就见于史册,它与河南县同时诞生于战国后期,沿革多变,时断时续,而它多变的原因,正是其处于京畿腹地。
1 秦灭东周后便设置了洛阳县
    据史料记载:战国后期,强秦灭掉东周,即于成周城(白马寺东边)置洛阳县,并于周王城(王城公园周边地区)置河南县,两县并存,一直到宋。到了金朝,撤掉河南县,并入洛阳县,洛阳县遂成为全国大县。
    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八月,金朝又把洛阳升格为“中京”,洛阳成为“金昌府”府治所在地,拥有户籍55635个——洛阳县是“金昌府”所辖9县中最大的一个县。
    洛阳因有“京城”做底子,便有足够的政治文化底蕴,所以在宋代以后,洛阳虽然不是京城了,但不断有王侯、军阀进驻洛阳,加上明清时期洛阳一直是府治所在地,故其在城市建设规格上往往要高于其他县城。
    明代城内建筑主要有伊王府、福王府、河南府署和洛阳县衙,其中福王府(朱常洵府邸)遗址在今老城青年宫一带。到了清代,这里改作河南府署,建筑规模仅次于福王府,而洛阳县衙则在城沿东北部。
    由此便形成洛阳城郭之内,同时出现王府、府署、县衙“三套马车”格局,其连带机构与附属建筑物各呈气象,一城之内既有府城隍庙,又有县城隍庙。福王的坐驾出来,自然是头等的排场,洛阳府、洛阳县官员遇见了,都得赶紧礼让。他们坐的轿子也有区别, 有八人抬的,有四人抬的,等级明显。到了清代,三品以上官员坐绿呢大轿,四品以下官员坐蓝呢大轿,河南府知府(一般为从四品)可坐八抬大轿,但必须是蓝呢大轿。洛阳县知县(时称县知事)坐四人抬的朱顶蓝呢大轿,低调过市。
    由此还形成了《洛阳县志》的广采与滥录,譬如清初所撰的《洛阳县志》,竟将河南府的清官全部录入——洛阳县虽为河南府首县,但应严格区分府、县的志别,县志应只记本县山川风物人物,有关的府事自有府志来记载,但《洛阳县志》却大包大揽,把河南府的事情全部揽入襟怀。当然,这也是洛阳县治与河南府治同在一城的缘故。
    纵观明清两代,洛阳县地方教育比较发达,科举方面不落伍。在明朝,洛阳县共有进士129人,居全省108县之冠,占洛阳县人口的万分之十五,远远高于全国万分之四的平均值(由此可推算出当时洛阳县的人口数量)。在清代,洛阳县进士数量略低于居全省之首的祥符县(今开封市),位居全省第二。
    2 洛阳县的管辖范围及其城墙形制
    洛阳县的管辖范围历代有所不同,大致情形是以洛阳县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地界上呈南北宽、东西窄态势,南边可至如今伊川县江左河一线,水寨、白沙、彭婆、平等、鸦岭等乡镇的大部分村庄皆属洛阳县管辖;北界可至孟津县南部,包括平乐、送庄、朝阳等乡镇;西达新安县东部及宜阳县丰李镇(这里只论当时建制,并非今日区划归属);东界至偃师市佃庄镇。同时,洛阳城郭周边的龙门镇、诸葛镇、李村镇、白马寺镇都归洛阳县管辖。
    由于洛阳长期是京城,辉煌史多在北宋之前,故洛阳史家多不深研宋以后洛阳历史,尤其不怎么研究明清以及民国洛阳史,因而造成洛阳县历史资料匮乏。我们这次收集洛阳县史料时就感到非常困难,有些资料的收集与归纳,甚至需从《洛阳大事记》中汇总分析,这里只能给读者勾勒一个大体风貌。
    关于洛阳城墙形制,我们现查到宋金以前皆为土筑,其中金朝筑的城墙周长不足9里,东据瀍河,南接东城之南郭,西至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基本上是今日洛阳老城之范围。一直到明洪武六年(1373年),才将原洛阳城8里345步的土城墙,改筑为大青砖护砌城墙。
    为了修筑这青砖城墙,洛阳县百姓费尽了移山心力,一条条文书如雪片纷传至各村,洛阳县的所有窑场全部改烧大青砖,总共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凑够所需青砖,然后又广征民工,才开启这项宏大的工程。
    不过经此一役,城墙尽显巍峨,大青砖城墙高4丈,宽2丈,筑有4个城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同时建阙楼,连带筑起月城,洛阳城防之坚固,周边县城都不能比。随后又在城外开挖护城河,沟深5丈,宽约3丈,引入瀍水,形成隔断,并从洛河中运来大量石头堆放在城内以备防敌。
    正因明代加固了城防,李自成起义军进攻洛阳时才久攻不下。李自成非常恼怒,破城前后便多有杀戮,城墙坚固反而给洛阳人带来了灾难。此话多为民间传说,这里按下不提,再说说洛阳县到了民国时期的一些变故。
    3 民国时期的洛阳县
    1912年(民国元年),民国中央政府废清建制,中央以下设省、道、县三级,废除洛阳河南府制,仍保留洛阳县。1920年,吴佩孚以直鲁豫巡阅副使身份进驻洛阳,遥控华北,并以西工为练兵基地,企图武力统一中国。直到1924年他被迫离开,前后经营洛阳4年余,在洛阳修桥铺路、开辟机场,使洛阳有了一些现代气息。
    1927年,冯玉祥率军进驻洛阳。他推行新政,严令放足,取缔私塾,开办新式学校。但他的部队在破除迷信运动中,毁庙宇、砸神像,使洛阳一些古建筑和文化场所遭到了破坏。
    有关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洛阳县城居民仅有7万余人,工厂极少,居民贫困,多以玉米、红薯为主食。民间歌谣曰:“清早稀,晌午汤,行黑儿(晚上)碗底见月光。”洛阳的汤种之繁多,也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黄面汤、疙瘩汤、小米汤、面叶汤等应有尽有,傍晚时分,整个洛阳城人们见了面,开口就问“喝汤没”,足见市民生活之寡淡。
    城内街道也十分简约,方位上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以十字街为中心,连带起几十条小胡同。小胡同内藏有深宅大院,幽静古朴,祠堂石坊近百处,这些与当时的其他县城并无二致,实为普通小城之格局。
    1932年,日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惊慌失措,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避开日寇锋芒。因洛阳乃古都,又为内陆城市,国民政府即于1月30日迁都洛阳,定洛阳为行都。但当中央官员抵达洛阳后,大为扫兴——古都洛阳规模不仅远不如南京、上海,就连办公、居住场所都难以安排,交通不便,市场寥落,满街找不到一辆出租车(人力车)。但既然来了,就得安顿住,城中所有旅舍都被有权的官员和有钱的商人包下了,一时间新安南街的汴洛楼、福月楼、文盛馆、中西馆等饭店天天客满,九龙台上茶社生意兴隆,致使洛阳娼妓泛滥,火车站(今东车站)周边地区灯红酒绿,成了商人寻花问柳的去处。
    国民政府迁都近一年,又还都南京。其间,政府除修葺了周公庙、关林等古建筑外并未扩大城市规模。1944年5月25日,洛阳被日军攻陷。至8月,由日本间谍佐藤少将(豆腐丝老杨)提供人选,成立了洛阳县伪政府,伪县长是汉奸贾式平。
    1948年洛阳解放后,洛阳县回到了人民手中,贾式平等多名汉奸被处决——屈指一算,民国时期洛阳县的县长(时有专员兼任)竟然走马灯般换了62人!
    4 解放后的洛阳县
    洛阳解放初设立洛阳市,仍置洛阳县(一度更名为洛北县)。为了便于开展城乡工作,1949年1月16日,洛阳县、市合署办公,治所在老城民主街。有趣的是,合署后县领导市,市委委员加入县委(据《洛阳市大事记》),洛阳市市长负责城市工作,洛阳县县长负责农村工作。
    1949年10月2日,接河南省政府66号令,洛阳市、县分治。11月,市、县正式分开办公,洛阳市人民政府驻民主街,负责城市工作;洛阳县人民政府驻营林街,专管农村工作。
    1952年,洛阳县辖12区、169个乡镇,人口48万。1955年11月,为支援洛阳工业建设,国务院决定撤销洛阳县,其原来所辖的169个乡镇中,有114个划归偃师县、孟津县、宜阳县,留下55个乡镇224个村归属洛阳市。
    从此,京畿大县洛阳县成为历史……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3-04
其实洛阳作为政区名时间并不长,而作为城名的时间比较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3-04
回 西出阳关 的帖子
西出阳关:其实洛阳作为政区名时间并不长,而作为城名的时间比较长 (2016-03-04 19:16) 

自秦统一全国广设郡县开始,洛阳县便已经存在,一直是政区名,虽然汉代清代出现过改“雒阳”的短暂历史,但不影响洛阳作为政区名的历史。请问全国有几个比洛阳历史长的政区名?超过了10%吗?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3-04
转载的还是原创的,应该说明。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3-04
划归偃师县的,一大半划回给洛龙区了
划归宜阳县的,已经划回给洛龙区了
划归孟津县的,可能划不回了,因为如果划回,孟津就不足以为县了(老孟津县很小的,而且是狭长型)。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3-05
国民政府对自己的大城市都不够了解吗?还“抵达洛阳后”,才“大为扫兴”。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3-05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划归偃师县的,一大半划回给洛龙区了
划归宜阳县的,已经划回给洛龙区了
划归孟津县的,可能划不回了,因为如果划回,孟津就不足以为县了(老孟津县很小的,而且是狭长型)。 (2016-03-04 20:19) 

孟津改区,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3-08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划归偃师县的,一大半划回给洛龙区了
划归宜阳县的,已经划回给洛龙区了
划归孟津县的,可能划不回了,因为如果划回,孟津就不足以为县了(老孟津县很小的,而且是狭长型)。 (2016-03-04 20:19) 

稍微修正一下。

划给偃师县的,是全部划回了,名义上归洛龙区,实际上该5镇自设伊滨区(伊洛工业区)
划给宜阳县的,理论上划回了,实际上有1/3仍属宜阳县,该9个村由宜阳县锦屏镇(原城关乡)代管
划给孟津县的,组成孟津县半壁江山,未来只有通过孟津县改区连本带利收回

还有一个伊川县。这个前身是洛阳县的彭婆分县。伊川县大部分都是从洛阳县分出的。只是现在伊川县是洛阳市下人口第一大县,远远超过其他县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3-08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稍微修正一下。
划给偃师县的,是全部划回了,名义上归洛龙区,实际上该5镇自设伊滨区(伊洛工业区)
划给宜阳县的,理论上划回了,实际上有1/3仍属宜阳县,该9个村由宜阳县锦屏镇(原城关乡)代管
....... (2016-03-08 18:42) 

伊川远期应该也会改区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8-11-08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稍微修正一下。
划给偃师县的,是全部划回了,名义上归洛龙区,实际上该5镇自设伊滨区(伊洛工业区)
划给宜阳县的,理论上划回了,实际上有1/3仍属宜阳县,该9个村由宜阳县锦屏镇(原城关乡)代管
....... (2016-03-08 18:42) 

记得孟津县县城长华镇就是原洛阳县的。
方舆-D03.英雄本色(107232302)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8-11-14
当时洛阳县面积是多少?
ein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8-11-14
隋唐至今的洛阳,是河南县。

汉魏洛阳城才是洛阳县。

后来洛阳侵夺了河南的地名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8-11-14
东都赤县河南县、洛阳县,西京赤县长安县、万年县。南京赤县江宁县、上元县,北京赤县大兴县、宛平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8-11-14
回 小知 的帖子
小知:记得孟津县县城长华镇就是原洛阳县的。 (2018-11-08 10:58) 

不是。长华是老孟津三镇(城关/会盟、横水、长华)之一


1955年洛阳县撤销后的流向:

划归洛阳市郊区
四区————谷水——今涧西区主城区,1954年先行划入
五区————军屯——今洛龙区主城区关林片、安乐镇
十区西片——龙门——今洛龙区主城区龙门片
十二区———辛店——今涧西区辛店镇(高新区)

划归偃师县
三区韩旗——————今偃师市首阳山街道韩旗村
六区————佃庄——今洛龙区佃庄镇(伊滨区)
八区————李村——今洛龙区李村镇(伊滨区)
九区————寇店——今洛龙区寇店镇、庞村镇(伊滨区)
十区东片——————今洛龙区诸葛镇(伊滨区)

划归宜阳县
七区————丰李—┬大部今洛龙区丰李镇、科技园街道(高新区),边界不完全重合
         └小部今宜阳县锦屏街道东部凸出区域

划归孟津县,占了现孟津县的半边天
一区————麻屯——今孟津县麻屯镇、常袋镇
二区————海资——今孟津县朝阳镇
三区大部——平乐——今孟津县平乐镇
十一区———凤台——今孟津县送庄镇


老洛阳县可以说除了划给孟津的,划给偃师和宜阳的基本都收回来了,残余部分也可以算作县界微调。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0-12-23
可惜了千年古县洛阳县,洛阳市区逐渐恢复老洛阳县的辖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2-10-28
现在严格意义上的洛阳市区已经基本囊括曾经的洛阳县了
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3-10-02
回 斜阳嘉树 的帖子
斜阳嘉树:现在严格意义上的洛阳市区已经基本囊括曾经的洛阳县了 (2022-10-28 19:31) 

只剩锦屏东北那个小角了,当然也不知道洛阳怎么想的,硬是要把这一块留在宜阳县。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3-10-03
雒阳与洛阳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