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19阅读
  • 9回复

[历史与人文景观]游历涿鹿桥山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1-28
                                                       游历涿鹿桥山有感
                                                                                                                                               作者:汉疆唐土
       2019126日,回老家涿鹿县,与朋友游历桥山。
    清晨,从涿鹿县城出发,向南经高堡村导航到温泉屯镇里虎沟村,此地位于桥山北麓。车停里虎沟村南边的路旁,向南望去,可见2里外、位于桥山山腰的“黄帝殿”。此处的黄帝殿,虽是建于2008年的伪古迹,但是可以起到地理标记的作用,登上黄帝殿,向西望去,可以仰望桥山山巅的天然石拱桥洞。
    由于四千多年来屡屡发生的地震、洪水、战乱,从桥山北麓登山的古代官道早已湮没在荒草山石之中,无迹可寻,只有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上山。从黄帝殿后面的小土路爬山,可以走到桥山洞窟处,但是山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历史上虽然从桥山北麓、南麓皆有登山的官道,但是如今皆难觅踪迹。又由于山势险要,从桥山山顶无法直接下到桥山南麓,只得从北麓原路返回,从里虎沟村开车向东,经温泉屯村、杏园村,向南途经矾山镇,再向西走15公里到达栾庄乡小矾山村,从小矾山村向东北方向走3里,有一片厚厚的黄土山坡地,这里就是桥山南麓的黄帝庙遗址群。从桥山北麓的里虎沟村到桥山南麓的小矾山村,车辆行驶距离竟然超过了25公里。
    此行游历桥山南北,有四处景点值得一说。
    一:黄帝殿。位于桥山北麓的所谓“黄帝殿”,是一处建成于2008年的伪古迹。中国大陆的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三级政府没有投资一分钱,完全是由台湾出资兴建的。当年,陈水扁委托他的总统府资政张益瑞(所谓的混元禅师)在涿鹿桥山的山腰建黄帝殿。此处的“黄帝殿”,四面没有墙,并非面南背北的建筑,而是一座背靠西北、面向东南(偏转角度达25度),通体绿色的凉亭。这样通体台独绿的“黄帝殿”,让人不由想起《宋史.李纲传》中的记载:“古之雄主,必先起于西北,而后据有东南。”这摆明了就是要同大陆分庭抗礼,搞割据的。当初的涿鹿县政府为何同意台湾方面在桥山建黄帝殿,原因还真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
    在黄帝殿前的悬空平台上,有九个人的石刻雕像(八位古人,一位现代人)。其中,有两位古人还给介绍错了。其一是秦始皇拜祭涿鹿桥山黄帝陵是在公元前215年,怎么能给写成公元215年?那成东汉末年了。其二是东晋皇帝司马德宗祭祀桥山黄帝陵,从他出生到他死亡,他都生活在江南,从来都没有到过胡人占据的北方,他怎么可能拜祭过桥山黄帝陵?至于那位现代人的混元禅师张益瑞就更荒谬了,他何德何能可与古代祭祀黄帝陵的著名帝王相提并论?涿鹿的三祖论者,尽干些丢人现眼的事情。
    二:桥山的石拱桥洞。涿鹿桥山,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1′,北纬40°18′,主峰海拔1091米,因其东峰上有一天然形成的酷似拱形石桥样穹窿孔洞,穹山山名即由此天然景观而得其称。自五帝时期以来的数千年间,其名称的演变虽经历了穹山—穷山—乔山—桥山,但其名称与这一山顶上的天然石桥孔洞之景,却始终紧密相联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就是指的此地。现在,桥山上的岩石风化日益严重,位于山巅的石桥濒临塌陷。将来,此处的桥山之景也许就不存在了。到那时,陕西和甘肃的桥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做宣传了。
    三:温泉行宫。桥山北麓的温泉行宫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据郦道元的《水经注.灅水》记载:“漯水又东,温泉水注之。水上承温泉于桥山下。《魏土地记》曰: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石池吐泉,汤汤其下,炎凉代序,是水灼焉无改,能治百疾,是使赴者若流。池水北流入於漯水。漯水又东,左得于延水口”。此处的灅水指桑干河;温泉水指发源于桥山北麓温泉处的地热温泉水;下洛城就是现在的涿鹿县城所在地;于延水指现在的洋河。
    历史上,北魏的皇帝、辽国的皇帝都是先在桥山温泉行宫沐浴、更衣后,才南登桥山祭祀轩辕黄帝陵。
    辽代以后的温泉行宫,由于经历多次战乱、地震,逐渐废弃。明末以后,温泉干涸,此地渐渐不为人知。
    直到国共内战时期,由于中共女作家丁玲在这里下乡搞土改,后来她写出了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里才渐渐被人重新记起。
    温泉行宫遗址,就位于涿鹿县温泉屯乡政府的东边,现在是一片葡萄地,地表已看不出任何的温泉行宫遗迹。丁玲纪念馆里面,也没有什么实际可看的东西。如今,附近地区的人一提到温泉屯,首先想到的是这里盛产葡萄。
    四:黄帝庙遗址群。位于桥山南麓的黄帝庙遗址群,在桥山主峰正南、小矾山村东北约3里的黄土坡地上。据张家口当地专门研究黄帝史迹的曲辰老先生介绍:“黄帝庙遗址群面积约150余亩,总共有十四处历史建筑遗址。其中的黄帝庙大殿基址近于方形,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5米,高8米。庙基表面有大量砖瓦堆积,堆积层中有西汉绳纹砖及板瓦、桶瓦;北魏砖瓦;辽、金砖瓦;多种纹饰瓦当,龙形砖雕。从庙基正南所暴露剖面所见:庙基顶平面0·5米以下,为辽、金砖瓦层,厚30公分,辽金砖瓦层下为75公分厚的夯土层,夯土层下又为汉、魏砖瓦层,汉魏砖瓦层下又为夯土层,再往下的6米多因积土覆盖,还有几层不得而知。由此,可证此处黄帝庙曾经过多个朝代的重修。”华夏民族在涿鹿桥山的黄帝陵祭祀,始自五帝末期,截止到元代,祭祀时间超过了3400年。

    就我个人的所见,在这里厚厚的黄土坡上,到处散乱着黑陶、灰陶残片,秦砖汉瓦残块也随处可见,还有部分青花瓷片。怪不得曲辰老先生要力主在此竖立桥山黄帝庙遗址纪念碑呢。只不过我是一个业余的史地爱好者,要让我精确找到这十四处建筑遗址,我可没有那本事。



[ 此帖被汉疆唐土在2019-01-29 17:1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1-28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1-28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1-28

温泉行宫遗址上的葡萄地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1-28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1-29
现在有人论证五帝和夏朝在埃及,炎黄就是上下两埃及。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1-29
回 无形 的帖子
无形:现在有人论证五帝和夏朝在埃及,炎黄就是上下两埃及。 (2019-01-29 12:17) 

中华文明西来说,证据不足呀。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1-29
涿鹿是个很特别的地方,近三十年来,三祖论者在涿鹿土地上疯狂的进行历史造假,他们守着真遗址,编造假历史,其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行径,闹出不少丑剧。
三祖论者在涿鹿狂捧蚩尤、炎帝,独贬黄帝。他们在涿鹿新建蚩尤庙、炎帝庙,唯独不祭黄帝,还把新加坡商人周颖南投资复建的黄帝祠擅自改为三祖堂。对于涿鹿原野上的众多五帝时期的历史古迹不予保护。所以在涿鹿参观游览真正的历史古迹一般是不收钱的;凡是收钱的多数是伪古迹。
涿鹿的真古迹:桥山山顶的石桥洞;黄帝城遗址;车台地(定车台)遗址;蚩尤泉、蚩尤寨遗址;蚩尤墓遗址(位于临近涿鹿的怀来县南二堡村);黄帝庙遗址;潘泉遗址;妫水、妫汭遗址;潘城遗址;妫州旧城遗址;舜耕历山遗址;历山圣母祠;历山尧帝庙、舜帝庙遗址;塔山上的龙王堂、龙阳观遗址等等,参观这些古迹,都是不花一分钱的;
涿鹿的伪古迹:蚩尤庙、炎帝庙、三祖堂、中华合符广场,参观这些地方,门票价格贵;黄帝殿、南蚩尤坟、西蚩尤坟位于野外,不怎么收门票钱。
涿鹿的黄帝泉是真古迹,但是被三祖论者戴上了阪泉的帽子,又因为地处三祖堂大门的西南边,所以被圈了起来,也是要收费的;涿鹿县黄阳山上的清凉寺,原为著名古刹,藏经众多,可与山西的五台山媲美,但文革中惨遭破坏,现在的清凉寺是重建的,也要收费。
涿鹿的阪泉遗址: 1958年,阪泉在大跃进狂潮中被炸毁;1980年代,阪泉干涸,上面盖起了砖厂;以后砖厂倒闭,上面盖起了民居。
桥山北麓的温泉行宫遗址:明末以后,桥山温泉干涸,行宫遗迹全无;现在那里就是一片葡萄地。
涿鹿县城南的南大寺,本为晚唐、辽朝时期的建筑,适当修缮就有资格申请国家级的文保单位,但是当地不予保护,现在还被当作食品仓库。
涿鹿历山,至今还被三祖论者扣着“釜山”的帽子。
涿鹿的马水口关长城,至今也不清楚它的文保级别;要是在北京,必定是国保级别。
“三祖文化”邪论,把涿鹿祸害的不浅。

[ 此帖被汉疆唐土在2019-01-30 13:1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1-29
西来说早就有了,应该是安特生弄得吧,只能是借鉴,而不能是源自,况且甲骨文是鳥夷发明的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01-30
回 lw_19810512 的帖子
lw_19810512:西来说早就有了,应该是安特生弄得吧,只能是借鉴,而不能是源自,况且甲骨文是鳥夷发明的 (2019-01-29 21:49) 

个人观点:先秦时期,中西文明肯定有交流。但中华文明的最根本的部分,还是在本土孕育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