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62阅读
  • 16回复

[地名探讨][原创]“首都特别市”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3-19
— 本帖被 超微星 执行加亮操作(2019-03-19) —
                                     “首都特别市”考

    从1986版《南京简志》、1994年版《南京建置志》、2009年版《南京百科全书》直至2016年版《南京市行政区划史》中都有“1929年南京特别市改称首都特别市”的文字。南京在民国时期使用过“首都特别市”这个政区划名称吗?笔者翻阅了《金陵全书·丙编·档案类》之《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2010年版)第一期至第二十期、《首都市政公报》(2011年版)第二十一期至第六十五期,对此进行了一番梳理。
    提议把南京改名为“首都市”的是南京首任市长刘纪文,刘纪文首次公开提出这个倡议是在他刚刚二次宣誓就任南京特别市市长之后,1928年7月24日招待江苏省和南京市党务指导委员的会议上。刘纪文首先总结了上次执掌市府的党务和市政工作,然后报告了此次再任市长的计划。他指出“南京市区经几番变更,最后决定只以南京城厢为市区,上海特别市区,尚有上宝两县,首都市区反倒是这样的狭小,似于首都的特别市有些名不符实了,我在建设委员会曾提出一个议案,请以旧江宁府属的江浦六合句容江宁溧水高淳六县划为特别市区,现在这个议案,已由建设委员会呈请国府核办,不过国府尚无回令,故未决定”。“南京既确定为首都,并为中央政府所在地,仍然称他为南京特别市,不足以表现他是首都或中央所在地,故不如直接改为首都(或中央),以别于上海北平天津等特别市”。
    刘纪文上一次宣誓就任市长是在1927年4月24日,当时国民政府在宣布定都南京后,旋即委任刘纪文为南京首任市长。雄心勃勃的刘纪文发表《市政府宣言》宣称要“一变荒凉不振之南京,而为壮严灿烂之首都。”6月13日刘纪文在总理纪念周上向市政府全体公务员讲话:“本市长奉令接任其责,即在改造南京。”然而改造城市一旦展开,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便接踵而来,首当其冲的就是新生的南京市和其母体的江苏省之间的纠葛。6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规定:“本市区域暂以南京城厢内外及浦口之原有地区为南京特别市行政范围。”刘纪文依据条例决定设立浦口商埠管理处,但立即遭到江苏省政府的坚决反对。8月22日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南京特别市暂行条例》,规定:“本市区域暂以江宁县原有地区为南京特别市行政范围。”可是江宁县民众团体又群起反对,南京特别市的行政范围龟缩的只剩下南京城厢内外和八卦洲。即便如此,南京城厢内外也是呈现豆剖瓜分之象,省市县机关林立、时生权限争议。市政府秘书马元放著文《首都建设问题》,呼吁“惟有请江苏省行政机关,尊崇其自己及市政府之地位,从速迁出南京。”刘纪文在这种矛盾尴尬的环境之下称病离京赴沪,南京特别市市长一职也由江苏省政务委员何民魂兼代。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克复平津,7月6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在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举行北伐完成祭告典礼。大局俟定,为了迎接孙中山灵榇奉安南京,国民政府加快了改造南京的步伐。一方面协调省市矛盾,一方面筹拟首都建设计划。7月17日江苏省政府第90次例会议决镇江为省会;7月20日刘纪文奉国府简命,重长京市。满怀信心的刘纪文再度就任伊始,即于7月31日拟定五款整理首都计划呈请国民政府。其中条文“一、更正首都名称。南京现为首都,与其他特别市不同,似应改为中央市首都市或中山市,以崇体制。二、划定首都范围及职权。首都以内,不能有两个相等的管辖机关,徵之欧美都市,可为先例,现在旧江宁府属六县已经首都建设委员会议决,呈请划入首都范围,则市范围应以首都范围为范围,将江宁府属六县改隶市府,所有六县原日之行政权财政权及其他隶属省府之权职,一律转移,由市府管辖,其向隶国府而受省府之指挥监督及由省府代办者亦同,以使首都市府之职权确定,行政上易于施展。”
    然而刘纪文的呈请不仅没有被国府批准,就连“国务会议议决废江宁县、江宁县境及浦口商埠全区划入南京特别市区域”的训令都遭到抵抗,无法执行下去。南京市区历经五次纸上变更,依然停留在南京城厢内外和几个江洲的范围,没有丝毫扩大。至于“南京市改为首都市”不仅没有下文,还传出了要把市政府下属的公安局改为首都公安局,收归内政部管理。刘纪文唯一能做到的只是把《南京特别市市政公报》改名《首都市政公报》,但编印单位依然还是“南京特别市市政府秘书处”。在此情境之下,三十三期的《首都市政公报》刊发市政府秘书马元放撰写的言论《首都与南京》。文章列举三点更名理由:考南京二字之由来,乃始于明永乐,明太祖时南京称京师北京称北平,并无所谓南京北京,迨成祖继位,将北平改称北京永乐十九年大举北迁,方将北京改称京师换言之,即系将陪都改为首都,首都改为陪都,故南京二字,实系陪都性质,现北京既已改称北平,此一国一国都所在地之南京,自应正名为首都或京师,方足以正全国之视听此应改称者一也特别市组织法第三条之规定凡得建为特别市者,为(一)中华民国首都,(二)人口百万以上之都市,(三)其他有特殊情形之都市。南京工商业并不发达,人口亦不过四五十万,其得建为特别市,当然系根据第一项之规定,南京既系因为首都而建为特别市,则自应冠以首都二字,不能再沿用南京二字,此应改称者二也。试证之实例,以前北京之市政公所,即不称北京而称京都,又如日本西京之市役所,不称西京而称京都,更如本京之首都卫戍司令部首都建设委员会等,皆以首都冠首,可知首都二字,已为惯用之名词,则南京特别市政府改称首都市政府,自属极正当之事,此应改称者三也。1929年4月8日刘纪文在第十四次总理纪念周上对市府各局职员表示将力推“本市区内一切税收均由市府征收”、“首都公安局应受市府指挥”、“改正南京市为首都市”三项工作。同日刘纪文签发《函国府各委员为南京市应改为首都市情形请表赞同案由》《呈国民政府再拟将南京市政府名称改为首都市政府祈核示由》《呈行政院为呈请修改南京特别市市政府改称首都市政府祈示遵由》三道公文,陈述了马元放列举的三条更名理由,并直言改正为首都市之目的在于“符名实而崇体制”
    1929年4月16日行政院第二十次会议讨论了六项议题,其中第五项就是刘纪文的“请改南京特别市为首都特别市案”,结果是“(五)国府文官处函,为奉主席发下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呈请颁发明令,将该市改为首都市政府祈鉴核示遵一案,奉谕交行政院抄同原件函达查照案,决议呈请政府,准如刘市长所请改称首都市。”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章纷纷报道了此次会议,尽管新闻内容都是官方统一发布、大体相同,但新闻标题却各家不同,如《申报》的“南京市改称为首都市”,《大公报》的“南京特别市为首都特别市”,《益世报》的“南京特别市改称首都特别市”,《中央日报》的“京特别市准改称首都市”。这些标题不仅误导了当时的读者,更影响了后世的研究者。独《民国日报》最为严谨,标题为“京市改首都市呈府”,一语道出刘纪文的提案变成了“皮球”。国府主席不置可否,让文官处把提案发给行政院决议,行政院又把提案呈请国府,希望国府核准。而同日会议上讨论的内政部提交行政院核办之“请设青岛为特别市案”,《民国日报》同样标题为“青岛设特别市呈府”,则在三天后被国民政府批准。可见最终刘市长的提案就在“踢皮球”中被束之高阁、再无回令,而其余如省市划界、税收统一、警政市属也同样化作泡影。此后随着总理奉安完成、《首都计划》杀青,刘纪文在南京的开拓市政使命业已结束。1930年4月他离开南京赴上海,转任江海关监督。临行前刘纪文发表了一篇《积极建设首都之要旨》的言论,为他三年的“首都梦”画上了一个永远无法圆满的句号。
    另据《市政公报》记载,民国南京市府使用的印信有过三次变化。一、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宣布定都南京,任命刘纪文为南京市市长,并颁发印信。木质印信一大一小,“一颗文曰南京市印,又小章一颗,文曰南京市市长章”。二、1928年7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特别市组织法》,因当时全国六个特别市的印信样式五花八门,国民政府于1929年9月11日统一为六个特别市市政府颁发改铸铜质大印及市长铜质小章。“文曰南京特别市政府印、上海特别市政府印、北平特别市政府印、天津特别市政府印、汉口特别市政府印、青岛特别市政府印”。三、1930年5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市组织法》后,南京特别市于7月1日起改称南京市,7月14日国民政府颁发南京市政府铜质大印一颗,“文曰南京市政府印”,铜章一颗,“文曰南京市市长章”。在象征权力和官职的印信上,无论发生何种变化都未曾出现“首都”字样。这从侧面也证明了,南京的行政区划史上并没有实际使用过“首都特别市”这个仅存于提案建议之中的名称。
    以上就是大家都以为南京曾经被更名为“首都特别市”,而在史料中却遍寻不到国民政府设立或改称“首都特别市”的训令,也查找不到任何以“首都特别市”名义发布之公牍的来龙去脉。



                                                     --------《方舆*行政区划与地名》1801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9-03-19 23:4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3-19
好文章诶!!
退区还县,改市为州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3-19
现行行政区划一览表 1930.8再版 商务印书馆


新定行政区域表 时间不详


幼学故事琼林(再增国语注解)-1933 广益书局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3-19
资料总觉得有些问题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3-19
三十年代出版的《辞海》也说南京市曾经改名为首都市,但印信公文的权威性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3-20
回 南京人 的帖子
南京人:三十年代出版的《辞海》也说南京市曾经改名为首都市,但印信公文的权威性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2019-03-19 15:49) 

类似现在说北京是首都,但并没有首都市或者首都北京市的公章,只有北京市。
首都特别市,更像是“首都特区”这样的性质,是一个特殊的通名(类似直辖市),不是专名。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3-20
回 fenghua25 的帖子
fenghua25:现行行政区划一览表 1930.8再版 商务印书馆
[图片]
新定行政区域表 时间不详
[图片]
....... (2019-03-19 13:59) 

也许是刘市长想造成既成事实,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一般人以为首都市改名成功了。

另外,2个幼学故事琼林的首都市倒不足以成为证据。因为民间资料方面错误向来不在少数。倒是第一个商务馆需要用资料用楼主的资料辨误。
举个例子说,西藏5县,198几年就批准后,然后一直在民政部每年刊行的官方资料上面,直到撤销。如果不考据的话,后人可能也会以此为证据,来证明这5个县一度存在。实际上这5县只停留在纸面上而已。
商务馆的资料,可以类比,但比西藏5县更严重,西藏5县至少官方批准了但没有实施;首都市是连批准都没有,只是一个被否决的预备名。
更像是这种类比。现在某县改市,且换了个名称,然后大肆宣传。在宣传时,有的资料就把这个宣传名印上了正式资料,而且发行了。但最后民政部却没有批准这个名字。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3-20
首尔、内比都、阿斯塔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hqq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3-21
想起京都市政公所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03-21
回 hqq 的帖子
hqq:想起京都市政公所 (2019-03-21 00:02) 

京兆尹公署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03-21
回 喜之郎11 的帖子
喜之郎11:首尔、内比都、阿斯塔纳 (2019-03-20 19:06) 

不知道琉球的首里是否也有首都的含義?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03-21
吉   首  ?
弱冠弄卓,而立未立,不惑遗惑,鲜知天命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03-22
回 kook 的帖子
kook:不知道琉球的首里是否也有首都的含義? (2019-03-21 18:05) 

琉球首府叫“守礼(shouli)城”,日本殖民后改成谐音“首里(shouli)城”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03-22
回 谢幕 的帖子
谢幕:琉球首府叫“守礼(shouli)城”,日本殖民后改成谐音“首里(shouli)城” (2019-03-22 01:57) 

琉球語像漢語?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9-03-22
回 谢幕 的帖子
谢幕:琉球首府叫“守礼(shouli)城”,日本殖民后改成谐音“首里(shouli)城” (2019-03-22 01:57) 

琉球王国都通事郑秉哲雍正九年(1731)主持纂修的《琉球国旧记》卷一就叫《首里记》,清朝乾隆年间周煌同翰林院侍讲全魁所著《琉球国志略》中也写作“首里”,不知道您的说法所出何处?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03-22
回 谢幕 的帖子
谢幕:
琉球首府叫“守礼(shouli)城”,日本殖民后改成谐音“首里(shouli)城”

首里在琉球語讀su i ,在日語讀syu ri ,用漢語拼音標註是甚麼概念?
你是因爲『守禮之邦』這個牌匾才誤解。

古代琉球王国的首都--首里城,素有“守礼之邦”的美誉。冲绳古称琉球,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署县时,才改琉球为冲绳县。据当地人传说,中国人最早看到这个群岛时,发现它就象一条在大洋中遨游的巨龙,“琉球”在冲绳方言中正是龙的意思。首里城是昔日琉球王国的故都,老城早在历史的沧桑中毁坏,现在供游人参观的首里城是历经50多年一部分一部分修复起来的,但规模却只有老城的1/3。首里城主殿是冲绳最大的木雕艺术建筑,  1925年日本政府定它为国宝。守礼门是老城的入口,上面赫然刻着4个醒目的汉字:“守礼之邦”。
    关于这四个字,还有一段流传多年的佳话。据史载,1372年,琉球王国首次向中国明王朝进贡,从此中国册封使便定期前往冲绳岛。1392年,中国福建省有唐、荣等36家姓氏的人渡海来到冲绳,并在这里落户生根。据传,公元1579年,中国的册封使应邀给首里城城门题写匾名。这位官员颇具才气,略加思索,便大笔一挥,写成“守礼之邦”四个大字。他运用中文中“守礼”与“首里”谐音的奥妙急就了这幅匾名,一时在当地广为流传。但现在的日本人大都只知“守礼之邦”表明琉球王国是礼义之邦,却对其中的典故不甚了解了。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9-04-04
我个人认为,有明确时间线、相关人物、机构、事由的资料,比较可信。

至少比那些只有一个光秃秃的名字的资料更可信。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