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93阅读
  • 16回复

[其它]【转帖】文化的归属感与行政区划的冲突——以信阳地区归属的变迁为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6-03
江南蓑翁


近来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文化意义上的属性和行政意义上的属性,究竟谁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体验,知识结构都不同,所以得出的答案往往大相径庭。本文拟从文化风俗、语言入手,借助历史地理学的视角,以今河南省信阳市所辖区域为例,探索一下这个问题的可能答案。

1信阳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变迁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淮河-秦岭一线,从地理学上来看,这是南北交界区,也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最北端,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北端,降水充足,河系发达。从农业上来看,这里既存在着稻作农业,也存在小麦种植业,也存在着水产养殖业,总体上以稻作农业为主。从习俗上看,这里形成了偏好民歌、黄梅戏,腌制腊货、丧葬方式则是坵棺的风俗。从语言上看,这里属于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混合体。从外貌特征上,这里人的外貌体征与中原民系的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这样的不同在全国的大范围内不足称道,但在河南省内却是特立独行,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因此从这个区域切入,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文化和行政之间的关系。
信阳市区

今天我们所说的信阳市,至少在1952年以前,是两个完全平行的行政区域。1952年10月6日,河南省委就信阳、潢川专属合并的人事问题向中南局写了专题报告。这一报告很快得到中南局的同意,遂报中央批准。同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电示中南局批准信阳、潢川两地委合并,从此以后两地开始以一个统一的名称信阳出现了,这是现代意义上信阳市主体区域的来历。
今日的信阳市由信阳专区的信阳市和潢川专区组成。

那么,信阳和河南的关系如何,是否原本就是河南下面的行政区划,答案是否定的。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信阳市所在的区域与河南省分分和和,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南方政权控制之下。宋元鼎革之后,信阳市所在的区域分别以信阳州、光州的行政建制被整体划入了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的汝宁府,这样的设置一直保留到清朝,不过光州升为直隶州。民国时,信阳州、光州分别改称信阳县、潢川县,分别隶属于豫南道、汝阳道河南省第九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成立了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不久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并在1970年改称信阳地区。而后,信阳地区裁撤,于1998年6月设立地级信阳市,这便是今天信阳市的来历。
古代行政区划的划分有两个原则: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翻译成通俗的语言便是按照地理状况和防止政治割据来设立政区。从这两个原则来看,两者似乎是矛盾的,按照地理状况可以划分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分在一起,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割据,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成都平原和山西高原。一旦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这两个地方便割据自立,公孙述和李渊便是例子。犬牙加错则相反,把相同的地理单位打乱,可以有效控制割据,但是行政和交流成本却增加了,秦代攻取越地后,在今临武县跨越南岭,而占有一部分;元明之际,明军夺取大都过程中把黄河以北的部分,即豫北划入了河南,就是防备对方割据。两害相权取其轻,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两个原则互占主流,大体以元代为限,元代以前是山川形便为主,而元代及以后则是犬牙交错,因为比起实现国家的安定统一,这点行政和交流的成本实在算不得什么。
回到信阳上来,信阳所在的区域,其北有淮河,南有大别山脉,属于长江和淮河分水岭的淮阳丘陵的一部分,是地理的天然分割线,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其应和今安徽西部,湖北东北部的大片区域属于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长期以来,信阳市都属于淮南一部分的行政区内,但是元代却改变了这一设置。元代作为一个马上民族,没有相当的文明,因此对待征服的地区往往采取拿来主义,采用旧有的制度体制;另一方面元朝的军事行动往往是打到哪里就会停到哪里,一次军事行动结束后在此便会设立新的行政区,这便是河南江北行省的由来;另外出于防止割据的努力,一切地理单元都被打乱,不允许同时存在,这样信阳便也被并在了河南江北行省内部。
信阳境内河流众多,丘陵连绵,一派南国风光。

这次行政区划改变带来的影响便是文化风俗与主体行政区的的斗争和融合。从文化上来说,信阳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属于楚国和吴国,形成了楚文化和吴文化为主的主导文化,而作为主体行政区的河南长期以来是中原文化为主,两者之间在千余年的时间又从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因此在风俗、文化、语言上都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两者成为一个行政区后,随着政治关系的建立,两者开始互融。
当然,作为政治强制力占优势的主体行政区当然有着更大的优势,通过施加政治影响来强化对新政区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行政区对刚合并的迥异的文化区的影响在加增,这首先体现在主体语言的入侵,双方语言差异在趋同,但仍有不小的差异;进而是主体文化区的大量人口涌入,来自主体行政区的河南所属区域的官员、商人、军人逐渐进入,他们的风俗和语言往往带有政治上的优势,在政治影响力和优待的条件下,主体风俗区的风俗往往会拥有一种超然的存在感,而土俗和土语则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失势的俗文化。
信阳这一区域文化上有吴楚之风韵,与主体行政区的中原文化格格不入。在最开始当地士绅抱着抵制的态度,当政治强权逐渐击碎了当地精英的一丝抵制意志后,转而开始去模仿甚至主动去靠近这些风俗,以期获得政治上的地位。但作为多数中的异类,在主体行政区内得不到认同,也不会得到站人口大多数普通民众的认可,因此这往往是少数精英的作为,影响面极为有限,而作为主体的普通民众仍然是文化的最主要传承者,因此呈现二元分裂的文化体制。语言和风俗上就是两条并行的轨道,但仍在向下渗透,逐渐达到融合,信阳行政区就是有原来的楚地语音主导到中原语音和楚地语音并存,并出现一种二者融合的语言特征,风俗上北方的面食也在传入,打破了该地完全以米为主食的局面;地方信仰开始融入北地的神祗祭祀;北地的戏曲传入,也打破了当地戏曲和民歌一统的情况。
信阳传统民居也保留了南方的特色,这是南方移民的影响。

上面我们谈了文化和习俗的影响,下面我们再来谈谈移民的影响。信阳的行政区因为处于南北交界区,发生战争的次数多,历史上每次战争后发生了多次移民迁移运动,汉代曾有闽粤之人实江淮的记载,最近的则发生于明清时期,这段时期,发生了以江西、湖北、安徽为主体的移民迁移。这次移民运动规模大,历时长,完全改变了原地的人口结构,当然也不否认有来自主体行政区的零星移民,这段时期形成了赣文化主导的强势局面,随着江西移民的到来,风俗和语言也为之一变,形成了赣方言为主体的语言格局,但由于信阳位于河南、湖广、安徽三地交界区,在经过长时期的三方主导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的语言,但又因为前期主体行政区的影响,这些语言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原语言的影响,因此语言学家贺巍错误地把该地的语言划入中原官话,这是需要纠正的。风俗上,随着前代的影响和赣文化的影响,表现为一种融合性的特色,这是由于移民所导致的。

2.文化归属感和行政区划的关系


在梳理了上述情况后,我们再来看看文化归属感和行政区划的关系。在一个完整的的地理单元,由于地理情况相对单一,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比如成都平原的蜀文化;一旦地理单位被打破,并与其完全不相属的文化区组建成了一个文化区,这种地区的文化归属感会出现游离感,即对于文化归属会出现撕裂,会有人认同本地文化,会有人认同主体行政区文化。这种分裂的文化在长期的演变中会逐渐消失,逐渐趋向于主体行政区,因为在中国,政治主导力往往会决定着经济和文化利益,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原有文化认同会改变,出现文化的转向。但是对那些文化自觉性强的人,只会促使对其本地文化捍卫,至于一般大众,缺少文化自觉性,易于在这种主体文化的浪潮下失去自身特色,对原有文化逐渐失去记忆,当然这是要靠几代人完成的。
文化融合是行政区划的重新划分后维持一种稳定状态的对策。最让边缘文化区难以适应的是在主体文化区中找不到一种归属感,当在相邻政区中能找到皈依时,此刻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当来自农业文明的乡村地区的人刚来到属于工业文明城市时,这种冲击相当巨大,以至于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也处理这种冲突,而当其熟悉城市生活,再次返回农村时,他会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生活的土地变得那样陌生,而城市也让其并不完全适应,最终成为了一个失去文化母体的孤儿,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着文化上的乌托邦,这种矛盾的冲突将在放弃文化抵制后逐渐消失。最终在大一统文化基因下,边缘区的文化与主体行政区融合,各个区域的文化也向国家主体文化融合,最终实现一种高度齐整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葛剑雄:《中国移民史》
2.信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地区志》
3.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变?--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6-03
先是有确山专区。
确山专区南迁信阳,改信阳专区。
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
信阳专区北部分置驻马店专区。

我觉得,确山专区南迁信阳,就是准备接收潢川专区的。
由于新的信阳专区太大,所以要分置驻马店专区。
还不如直接确山专区改驻马店专区,潢川专区迁信阳,改信阳专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6-03
其实历史上信阳也是不断改属。

唐朝时属淮南道,北宋属京西北路,南宋一度属淮南西路,又改属荆湖北路,元朝一度属荆湖行省,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朝一度属(直隶)临濠府,不久又改属河南省及后来的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6-04
历史上信阳州属于汝宁府的好吧,楼主谈元朝之前,元朝之前根本不存在行省制度,哪来的河南省,那时候的河南只是指河南府,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无论怎么说,信阳一直属于河南,从来没有属于湖北,不要说什么语言和生活习俗,如果从生活习俗和语言划省,全国没有几个有中原官话区人口多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6-04
跟庐、六一带的情况倒是很像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6-04
回 休闲居士 的帖子
休闲居士:先是有确山专区。
确山专区南迁信阳,改信阳专区。
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
信阳专区北部分置驻马店专区。
....... (2019-06-03 16:36) 

有一阶段全国都是大专区、大省辖市,后来又分开了。不是个例。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6-04
回 寒之水晶 的帖子
寒之水晶:历史上信阳州属于汝宁府的好吧,楼主谈元朝之前,元朝之前根本不存在行省制度,哪来的河南省,那时候的河南只是指河南府,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无论怎么说,信阳一直属于河南,从来没有属于湖北,不要说什么语言和生活习俗,如果从生活习俗和语言划省,全国没有几个有中原官话区人口 ..?(2019-06-04 06:13)?

能不能不调查就来大放厥词?
信阳在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县市区在解放战争期间,曾被湖北代管过。
全国最大的官话使用人口是西南官话区,根本不是中原官话区。
你是xxx又如何?然而我赵日天并不服!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6-04
信阳偏好黄梅戏?这完全瞎掰,我以前有个同学是信阳浉河区的,那说话的口音和饮食习惯和河南其它地区没有多大差别,和湖北人的差别倒是巨大……

至于固始县之类的更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可能只有新县和少部分乡镇有点南方的味道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6-05
回 寒之水晶 的帖子
寒之水晶:历史上信阳州属于汝宁府的好吧,楼主谈元朝之前,元朝之前根本不存在行省制度,哪来的河南省,那时候的河南只是指河南府,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无论怎么说,信阳一直属于河南,从来没有属于湖北,不要说什么语言和生活习俗,如果从生活习俗和语言划省,全国没有几个有中原官话区人口 .. (2019-06-04 06:13) 

大唐河南道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06-05
地摊文,浪费时间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06-06
回 森中零久 的帖子
森中零久:信阳偏好黄梅戏?这完全瞎掰,我以前有个同学是信阳浉河区的,那说话的口音和饮食习惯和河南其它地区没有多大差别,和湖北人的差别倒是巨大……
至于固始县之类的更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可能只有新县和少部分乡镇有点南方的味道 (2019-06-04 23:30) 

总体说来,信阳市区那边受中原官话影响更明显,原光州地区(尤其是淮河以南以南)受中原官话影响没那么大。我是商城县的,表示小时候只听过皮影戏,黄梅戏在本地庙会里也能听到,倒是豫剧没有听过。。。
sy强身,yy强国!百姓强身,砖家强国!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08-01
回 森中零久 的帖子
森中零久:信阳偏好黄梅戏?这完全瞎掰,我以前有个同学是信阳浉河区的,那说话的口音和饮食习惯和河南其它地区没有多大差别,和湖北人的差别倒是巨大……
至于固始县之类的更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可能只有新县和少部分乡镇有点南方的味道 (2019-06-04 23:30) 

你那个同学很可能是北方移民,本地土著 还是以米饭为主食,种水田为主,方言口音差别也是很大的。再就是 河南地区口音,也就是京广线以东,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这片黄泛区口音简称河南话,豫北、豫西的口音差异也是很大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08-01
回 寒之水晶 的帖子
寒之水晶:历史上信阳州属于汝宁府的好吧,楼主谈元朝之前,元朝之前根本不存在行省制度,哪来的河南省,那时候的河南只是指河南府,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无论怎么说,信阳一直属于河南,从来没有属于湖北,不要说什么语言和生活习俗,如果从生活习俗和语言划省,全国没有几个有中原官话区人口 .. (2019-06-04 06:13) 

属于汝宁府那也都是封建后期的事情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08-01
一个讨论现代区划的文章扯上楚文化和吴文化,往前捯捯是不是应该介绍一下祝融氏?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9-08-01
信阳还是划入湖北比较合适。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08-24
信阳准确来说应该是属于淮西,淮南西路,划入安徽都比划入湖北合理,隔着大别山呢。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9-08-24
这篇文章狗屁不通,文章标题还追求时髦,以**为中心,以**为例。内容十足垃圾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