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522阅读
  • 8回复

[其它]@_@再次请问一下古地名的字形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9-18

“溪”和“谿”
浙江有慈溪、汤溪、兰溪
江苏有荆溪
福建有龙溪
湖南有泸溪
似乎慈溪、汤溪都是写作“谿”,那请问古代“谿”这个字形是“溪”的标准体吗?也就是说正式场合都应写作“谿”

“游”和“遊”
浙江有龙游
福建有仙游
这两种字形有标准体和俗体的关系吗?

“台”和“臺”
這個比較簡單,我写过一个帖子,“天台”和“台州”都是“台”,其余都是“臺”
但有趣的是四川三臺縣,其县名写作“三臺”,但是其县名解释为来源于“三台”——尽管这个解释应该是附会的

“侯官”和“候官”
古代正写应是“候”,但是清代以来都写“侯”,请问这种变化怎么体现的呢,两种字形在清代是怎么样的分布呢

“邱”和“丘”
古县名有“丘”者,雍正时避孔子讳改“邱”

阜宁的问题
有资料显示清代时写作“埠宁”?

“寧”避讳
避清宣宗諱,但只是改了寫法?







[ 此帖被ein在2019-09-18 23:0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9-18
“台”和“臺”简化之前是两个字,台读一声,臺读二声,简化后合并。
tmt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9-18
溪,從「水」,「奚」聲,本義為山間小河溝,本作「谿」。
tmt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9-18
游,從「水」,「斿」亦聲,「游」是「斿」的後起字,春秋後增「水」旁,表示在水中游泳,引申有出游、游樂之意。

遊,從「辵」,「斿」亦聲。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寫作「斿」,象小孩執旌旗出遊。「遊」是「斿」的後起字,春秋以後增「彳」(象道路)或「辵」(象腳在路上走),表示出遊。
tmt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9-18
侯官县的县名来自古代官职名侯官,但是我看文献上即有写成“侯”的,也有写成“候”的

尤其是对居延汉简的研究中,早期文献都写成“侯”,近期的文献都写了“候”。这应该是对字形问题有了定论了吧。我不是搞这个,不懂这个。
tmt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9-18
比如早期一点的文章:
    居延汉简所见侯官少吏的任用与罢免    李天虹    史学集刊    1996-08-30    
    侯官职能述补    方孝坤    敦煌研究    2004-10-30    
现在的:
    汉代候官研究述论    张文瀚    史学月刊    2018-07-27    
    西北漢簡所見“橐他候官”考——兼考兩漢時的“橐駝”    高豐琪    浙江大学    2018-04-25

有没有大神来讲解一下啊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9-19
回 tmt 的帖子
tmt:游,從「水」,「斿」亦聲,「游」是「斿」的後起字,春秋後增「水」旁,表示在水中游泳,引申有出游、游樂之意。
遊,從「辵」,「斿」亦聲。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寫作「斿」,象小孩執旌旗出遊。「遊」是「斿」的後起字,春秋以後增「彳」(象道路)或「辵」(象腳在路上走),表示出遊 .. (2019-09-18 17:25) 

南宋诗人陆游,实际应为陆遊,简化成了“游”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9-19
台湾人现在一般也写“台”不写“臺”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9-19
“溪”和“谿”有区别,在官方不能混用,但在民间有时把谿作溪。
本帖9楼有介绍蘭谿和兰溪邮戳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54862&ds=1&page=1#2394116
1956年整理异体字后,谿全部简化为溪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26907

“游”和“遊”同上。地名上的异体字一般不能混用。
异体字在少地地名上可以通用。如荆州府、荆門州就可以写成荊州府、荊門州。

“台”和“臺”是2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时合二为一。

“邱”和“丘”,古代地名无邱字,雍正避讳后丘全部改为邱,在官方不能混用,但民间仍有混用。包括直到共和国时代,像内丘与内邱、章丘与章邱、霍丘与邱、丘县与邱县等仍在混用。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26907 的3楼

“寧”和“甯”“寗”的确是讳清宣宗讳,改用后2个异体字。但这个避讳也不严格,宣宗自己也执行不严格,毕竟这个字太常用了。宣宗死后,很多地方又恢复为“寧”,在清朝的地名上,如果“寧”“甯”“寗”3字的,都可以改为“寧”字,或都采用“甯”字。

“侯官”和“候官”
正字的确是“候官”,但实际上很早就开始出现讹误了,清朝以前的很多地理类书籍就出现了侯官,或写作矦官,但《元史》仍用的“候官”。清朝把一些广泛使用的讹误字作正字用。其实前朝也有,唐朝时龙檦讹为龙標;明朝时嵫阳讹为滋阳。广西的思诚州,明朝时讹为恩城州,清朝又讹为思城州。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上》关于候官县的注解很详细,可以一看。

其实历史上,地名因为听写或手抄的原因,讹误很多。《中华书局》的二十五史就勘误了不少,《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又勘误了不少。历史资料中还有一个常见的讹误就是:荥经县讹为荣经县,以至于现在有人作备注时误为:荥经县,又名荣经县。颍州讹为颖州、菏泽讹误荷泽等等等等的也不少。
这里一个说讹误的帖子: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28004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