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55阅读
  • 11回复

[地名探讨]两个沔阳历史上的三次交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9-19
两个沔阳历史上的三次交集
原创: 徐保华  清风徐来时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这是《诗经·小雅·沔水》中的诗句,曾经,这段历史底蕴沉甸的文字赫然悦动在仙桃城市形象宣传片片首,令一直觉得文化历史厚重感不踏实的仙桃人煞是添了不少底气!
    可是,可是——,哎,我一时嗫嚅是想到,我接下来的话怕被不少人飙骂为辱没故乡啊。只是历史就是历史,今人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还原历史。
    我想说的是,《诗经》中的沔水,并非是后人自我认定的汉水,而是后人无法确定的周朝疆域中无以数计的河流中的一条,或者说是这些河流的泛称。有周一代,初期的大小诸侯国近800个,到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话说某天某国某民正在河边戏水,不知是喟叹诸侯不再朝拜周王室呢,还是发思古之幽情,总之一时性起,这篇《沔水》就诞生了。再后来就是被采诗官发掘并辑于《诗经》,如此而已。当然,如果此诗采自楚国,也不排除作者成诗于古长江、汉水之滨的可能性。问题是,《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内容是有着严格的层次划分的,《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共105篇,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而言之,渭、泾、河、洛地带,才是周的王畿,但汉水并不属于此范围。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诗经》中的《沔水》倒有可能是吟唱渭、泾、河、洛的,而将此沔水生拉硬拽成是汉水,就不怕人家背后来一句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的戳脊梁?
    可能马上有人反驳说,汉水古时不是称沔水吗?没错,但是,古称沔水和《诗经》中的沔水已完全是两码事。要知道,在《诗经》中的74篇《小雅》问世约500-700年后,汉高祖刘邦于楚汉战争时期在今陕西汉中的勉县东始置沔阳县,自此,流经西汉汉中郡沔阳县的汉水时称沔水,这就是古称沔水的由来,显而易见,此沔水与《诗经》中的“沔水”自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至于汉水始称,是后人认为东流至汉中之故。
叨完了陕西的沔阳,现在得说咱湖北故乡的沔阳,此沔阳建制于公元503年,即梁天监二年,始置沔阳、营阳、州城三郡分领云杜、惠怀、州陵等县,三郡均隶属郢州,其时沔阳郡治地是否在沔城尚无确考,营阳郡治地在今仙桃东部,州城郡治地在今洪湖新滩口,梁末云杜县废,西魏将惠怀、州陵二县并置入建兴县,县治地在今之沔城,而沔阳真正郡、县同名始于公元607年,即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建兴县为沔阳县,属沔阳郡,郡、县治地皆在沔城。如果从梁天监二年置沔阳郡算起,咱故乡建制也比陕西的沔阳县晚了足700年!这挺有趣,同一时期的南朝梁境内,沔水之滨,西北边陲置沔阳县(属梁州华阳郡),中游置沔阳郡(属郢州),敢情萧梁政权对沔阳之名情有独钟呢。这算是两个沔阳历史上的第一次交集。

但这次同框非常短暂。就在梁置沔阳郡一年后的公元504年,即天监三年,陕西那边厢的梁州刺史夏侯道迁举郡降了北魏,也就是说,夏侯道迁这个汉奸将包括西北沔阳县在内的整个梁州脱离梁朝带入了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版图。47年后,即公元551年,已从北魏分裂出的西魏挥师东进又占据了咱故乡郢州沔阳郡。至此,两个沔阳皆落入西魏版图,这是两个沔阳历史上的第二次交集。



     上图为公元572年“后三国”版图,中间一小块区域为西梁,仅占据荆州一带300里,为西魏藩属国。



这里面最大的困惑出现了,山南水北谓之阳,既称沔阳,那必定是据沔水北岸,可今人望故乡,咋全在沔水以南呢?当然,如今的仙桃市是以撤县建市前的城关镇——仙桃镇之名改来的,彼镇建制历史仅能追溯到抗战时期,完全可忽略不计,即便以建制史悠久的县治所在地沔城镇位置来看,那也应该叫沔阴而非沔阳。

按武汉大学历史系鲁西奇、潘晟二位教授考证,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当在今河道之北,与今天门河位置相当。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北宋中期至南宋,汉水下游有两条河道并存,北支在今河道附近,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明代以后,汉水下游河道才逐渐与今河道基本一致。那么,梁天监二年,即公元502年置沔阳郡时,汉水下游河道究竟在今天门河位置还是在今东荆河位置?若沔阳郡治在天门河北岸,则沔阳郡辖区南北跨度过大,与当时一郡千户甚至有郡无县少户情形颇多不符,这样理解沔阳郡治当最有可能在今东荆河北岸沔城附近,况且按鲁、潘二位教授观点,隋唐至北宋前期,汉水下游河道由今天门河位置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从502年至隋朝建立不过79年,把下游河道南移时间往前溯79年不过是分析结论误差而已。所以,公元502年置沔阳郡时,汉水(沔水)下游大体沿今沔城南岸的东荆河入长江,其后斗转星移,汉水下游多次改道,至迟到明末,汉水下游河道才与今河道基本一致。痛心的是,1986年撤县设市,把个积淀了1500年历史的沔阳之名割断了,改以神话传说的仙桃之名取而代之。至于时下有不少人呼吁恢复原名,其心可鉴,但错事已铸,覆水难收。荆州、襄阳所以能复名,也跟人家更名时间不长有很大关系,反观咱仙桃,更名都30多年了,足以跨越两代人,真要复名,那也伤不起啊。起名没文化,但叫的时间久了,也就有文化了。



而那边厢,千里之外的陕西沔县(古沔阳县),当地官民亦不解风情,早于1964年就上请中央改名为勉县了。两个沔阳历史上的第三次交集,就是双双谢幕。

呜呼,两个沔阳,同饮一江水,同框萧梁,又先后落入西魏版图,你方更名我登场。历史,真的会出现惊人相似的一幕!

(作者注:此文原发表于2016年8月本人朋友圈,今天读来忽有莫名感慨,略作改动辑录于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9-19
陕西沔阳——勉县——工农干部认为沔字难认难写,因此改了;


湖北沔阳——仙桃——人民政府认为沔字容易让人联想乞丐,因此改了。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9-19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陕西沔阳——勉县——工农干部认为沔字难认难写,因此改了;
湖北沔阳——仙桃——人民政府认为沔字容易让人联想乞丐,因此改了。 (2019-09-19 18:08) 

湖北沔阳是和乞丐有关。古民谣: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9-19
回 休闲居士 的帖子
休闲居士:湖北沔阳是和乞丐有关。古民谣: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
 (2019-09-19 19:02) 

这断章取义取的,漂亮!
后面还有一句怎么不提:若有一年收,狗子不吃糯米粥。
正因为天灾频仍,沔阳人自古就有务工经商之风,延续至国朝,其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之发达一直为湖北县级之最。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9-19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
沔阳,可惜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9-19
应恢复沔阳市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9-24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陕西沔阳——勉县——工农干部认为沔字难认难写,因此改了;
湖北沔阳——仙桃——人民政府认为沔字容易让人联想乞丐,因此改了。 (2019-09-19 18:08) 

陕西1964年9月一次改了14个地名,盖因郭沫若之功矣。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9-26
回 hand 的帖子
hand:陕西1964年9月一次改了14个地名,盖因郭沫若之功矣。 (2019-09-24 21:26) 

郭沫若怎么不把他四川老家的地名改改。四川有很多生僻县名。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9-27
改了四个:越嶲县改越西县、酆都县改丰都县、石砫县改石柱县、呷洛县改甘洛县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09-27
这些生僻字当年应该是针对性简化,而不是直接改同音字,当然不改更好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09-29
勉县这次申报撤县设市,
拟用名:定军山市,
备用名:沔州市。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0-08-08
李金早落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