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00阅读
  • 46回复

[香港]香港将北上新建“北部都市区”,与深圳隔江相望,再造一个香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10-06
— 本帖被 keating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21-10-06)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LL39V490534MP9V.html
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2021-10-06 17:28:27 来源: 民生沸腾
香港是我国下辖的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东岸,与广东省深圳市隔着一条深圳河。虽然香港与深圳只隔着一条河,但是香港的核心区却不在深圳对岸,而是在香港岛以及九龙半岛附近,因此出现了深圳河北岸是高楼大厦,而南岸却是一片农田的景象。

香港北区遥望深圳市区
香港港岛以及九龙片区高楼大厦林立,楼间距非常小,几百万人居住在狭小的空间内,因此导致了房价高得离谱,大部分香港人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只能等着分到廉价的公租房,而且分到的公租房面积也非常小,四口之家甚至只有20多平米的空间。

香港
正是因为居住空间太小,港府决定北上开发深港边界地区,打造“北部都市区”,以此来缓解住房问题以及就业问题。香港北上打造“北部都市区”也是为了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北部都市区以元朗区以及北区两个市辖区为主要基础,与深圳隔河而建,设计容纳的人口为250万人,规划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

北部都会区位置
北部都会区被定位为香港未来20年的重点开发区域,也是香港未来20年的经济增长引擎。被赋予重任的北部都会区被香港民众定义为“新香港”,可见港府的决心之大。未来“新香港”建成后,将与深圳共同环绕深圳湾,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繁华的地带。






[ 此帖被keating在2021-10-06 22:4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10-06



原创2021-10-06 17:15
作者:刘晓博

今天(10月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2021年度施政报道的发布



这份报告里最大的看点是:香港将拿出临近深圳的元朗区和北区的全部土地,一共300平方公里土地,设立“北部都会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跟深圳、跟大湾区协同发展,共同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上图是这份“施政报道”的目录部分截屏,“北部都会区”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重点论述。


“施政报告”说,“北部都会区”“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首份,由香港特区政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它充分体现了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思维。


上图是香港的行政区地图,“北部都会区”包含的北区、元朗,跟深圳的福田、罗湖、盐田接壤,跟深圳的南山区隔深圳湾相望。而深圳的中心城区,就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对面。


40多年来,虽然深圳特区热火朝天,深港合作也不断推进,但香港对临深片区很少有投入,这里一直维持着几十年前的乡村景观。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深港河套地区及其周边,深圳和香港共同规划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合作区”,跟西部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特别合作区”。


“施政报告”明确:“北部都会区”就是未来香港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或者说是“最大增长点”。


除了已经比较成熟的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新市镇之外,还将重点发展6个地区——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马洲、文锦渡和新界北。


“施政报告”对“北部都会区”的定位是:促进港深融合发展和联系大湾区最重要的地区。


而且还提出了“双城三圈”的概念。


所谓“双城”,就是香港和深圳。所谓“三圈”,就是“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下图)。


为了实现港深同城化发展,“施政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轨道交通项目:


1、修建连接洪水桥/厦村和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已经纳入广东十四五规划,被称为“港深西部快轨”)。

2、把正在规划的香港“北环线”向北延伸,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方园区”,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

3、讨论将东铁线延伸到深圳罗湖,并在深圳一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在现有的罗湖站和上水站之间增设一个非过境铁路服务的新铁路站,以释放罗湖/文锦渡以及上水北一带的发展潜力。

4、将“北环线”由古洞站向东延伸,接驳罗湖、文锦渡以及香园围一带,再南下经过打鼓岭、皇后山到粉岭。

5、探讨兴建尖鼻嘴至白泥自动捷运系统的可行性,以带动该区和流浮山的发展。


“施政报告”提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方园区只有87公顷,跟深圳方面超过300公顷的园区差距太大,所以计划:把落马洲管制站迁往深圳新皇岗口岸之后腾出的土地,再加上附近的部分鱼塘和乡村土地,一共新增150公顷做科创用途,以建设“新田科技城”。


为了呼应深圳前海的扩容和大发展,“施政报告”提出:提升香港洪水桥/厦村的定位,为“新界北现代服务中心”,并在前海隔湾呼应的流浮山(下图)建设为“具规模、地标性的科创设施,为北部都会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施政报告”提出:为了实现职住平衡,香港准备把一些“无地域限制、带动就业机会”的政府设施以及写字楼迁往“北部都会区”。


为了给“北部都会区”导入增量人口,解决香港的住房难题,“施政报告”提出:目前在北部都会区已经规划了35万个住宅单位,未来将额外再增加600公顷的土地用做住宅和产业用途。整个北部都会区发展完成后,加上元朗区和北区现有的39万个住宅单位,总住宅单位将达到90.5万个到92.6万个。一共可以容纳250万人居住。


换句话说,未来香港的增量人口、增量住宅,将主要由“北部都会区”来承载。


对于最受瞩目的住房问题,“施政报告”提出,未来10年兴建33万套公营住房(下图),和10万套商品房(私营房屋)。这个计划如果能完成,将极大缓解香港的住房矛盾。


在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方面,“施政报告”提出了5大新举措:


可以看出,香港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也有浓厚的兴趣。


不过,香港金融中心最大的利好,仍然是中概股的全面回归。在美国挂牌的中概股,要么回归,要么做第二上市,香港都是首选上市地,这是香港未来可以预见的金融业最大利好。


在吸引人才方面,香港去年曾把“优才计划”年度配额增加到2000个,最终有1700个优才获发配额。“施政报告”把2021年的“优才计划”配额倍增到了4000个,面向全球吸引人才。


在北部重点发展北区、元朗的同时,“施政报告”还提出了香港南部发展的重点:把支撑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维港都会区”,扩大到“明日大屿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区。


上图就是交椅洲的的位置,它位于香港岛西侧、大屿山(机场)的东侧,港府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填海计划。现在,在“香港国安法及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双重保障下”,这个计划也将有望进入实施期。


这个被称为“明日大屿”的填海造地计划,一共可以造地17平方公里,可以提供26万个住宅单位,预计成本6240亿港元。


交椅洲填海区和“北部都会区”一南一北,相互辉映。“北部都会区”体量更大、更重要。


该怎样看待香港提出的“北部都会区”计划,它将对大湾区乃至全国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北部都会区”计划的提出,意味着香港愿意拿出接近30%的陆地面积,跟深圳来玩一场亲密的都市圈游戏,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动。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提及跟内地合作,香港人往往爱使用“中港合作”这种“有语病”的措辞。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内地经济总量偏小,香港的经济总量一度超过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总和。要合作,也是香港跟内地整体合作,而不太可能是内地某个城市跟香港合作,因为远远不对等。


但随着深圳经济体量超过香港,汇聚的资金总量接近香港,再加上深圳不断诞生世界级企业,香港终于“发现”了深圳。


真正意义的深港合作,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随着香港完成“第二次回归”,跟深圳、跟大湾区各城市的合作步子越来越大,最终有了“北部都会区”的诞生。


这意味,香港全面开启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时代。


第二,中国最牛的都市圈诞生了,这是两个世界一线城市构成的紧密型、同城化的都市圈,在中国是独一份,在全世界也非常罕见。


香港和深圳,历史上本来就同属于一个县。两个城市的总陆地面积,加起来也不过3000平方公里,不到上海的一半,不到北京的六分之一。


但这块狭小的土地上,如今实际居住着超过2700万人口,汇聚资金接近24万亿人民币(北京为20万亿,上海为16.7万亿)。如果计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GDP密度、资金密度,深港都是中国第一,而且遥遥领先。


总部设在英国拉夫堡大学的“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每年给全球城市排名,在2020年全球有50个城市成为“世界一线城市”,中国有6个,分别为“Alpha+”级别的香港、上海、北京,和“Alpha-”级别的广州、台北、深圳。


两个世界一线城市的中心城区,直线距离只有20多公里,这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所以深港都市圈是一个紧密型、同城化的都市圈。而这两个城市,都拥有世界级的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额、融资额常年位居全球前十,这也是非常罕见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日本东京—横滨地区、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首尔、美国圣何塞—旧金山地区分列前五。


由此可见,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深港也处于非常重要和领先的地位。


当这样两个“全球一线城市”真正携起手来,影响力将是巨大的。


第三,这意味着香港恢复了大城市“抽血”的功能,开始做大做强,这对于一个大城市的地位稳固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中心城市,就是因为它有“抽血”周边区域的能力,可以通过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来更多的企业、资金、人才。


遗憾的是,过去这些年香港成长的速度明显放慢。由于住宅稀缺、昂贵,再加上对内地人才流入门槛过高,所以香港人才增长根本无法跟北上深相比。


过去10年,无论是深圳、上海还是北京,新增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都超过了300万,而香港的总人口长期徘徊在700万人左右。内地向香港的移民,很大一部分是香港中低收入阶层在内地的配偶和子女,而非“优才”。


规划了“北部都会区”之后,未来这个区域将增加50多万套住房,可以多承载100到150万人口。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底气,香港的优才计划才能翻倍,把年度名额增加到4000个。


说实话,4000个名额不算多,香港如果要真正成为“科创中心”,这个年度优才名额至少要达到1万个以上。


第四,这对于深圳、对于大湾区来说是重大利好。


香港北上,把未来20年增长点放在临深片区,对深圳意义非常重大。过去40多年,深圳紧邻着香港发展,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在“边界堆积”。而香港恰恰反过来,只把临深片区看做郊野地区,甚至把一些“脏东西”,比如垃圾填埋场、殡仪馆“堆积”在临深地区。


现在情况彻底改变了,临深的北区、元朗成为香港未来20年最重点发展的片区,这意味着那些“脏东西”可能会迁移走,或者“逐步停用”。取代的是繁华的新市镇和新地标。这对于深圳的罗湖、福田、南山和盐田,当然是大利好。


而且,此次“施政报告”公布了众多联通深圳的基建项目,尤其是轨道交通,将大大增加两地来往的便利程度。深港本来就唇齿相依,有了更多“一地两检”的口岸后,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同城化将真正实现,这将带来巨大的商机。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两年来,深圳周边城市都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在深圳傍边建立新区,谋划新的增长点。


比如东莞提出,南部临深9镇“高水平对接深圳”、“融入深圳”,还规划了滨海湾新区;惠州也在谋划临深的合作区和示范区。广州南下,把靠近深圳的南沙确定为唯一的副中心;中山东进,在深中通道落地点的马鞍岛启动了翠亨新区;珠海则把科技产业,大部分放在了深珠通道未来落地的唐家、北围地区。


现在,香港拿出了临深300平方公里土地,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产业,这相当于一个特大号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这当然跟深圳外溢能力超强有密切的关系,是深圳的荣耀,也是深圳的机会。
[ 此帖被keating在2021-10-06 22:4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10-06
萃文精选
3
第一,“北部都会区”计划的提出,意味着香港愿意拿出接近30%的陆地面积,跟深圳来玩一场亲密的都市圈游戏,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动。
whq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10-06
港深和珠澳都在玩融合
只是一边是珠海地多拿出来玩,另一边是香港地多拿出来玩

香港临深的空地终于被拿出来用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10-06
丁权怎么办?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1-10-07
明日大屿的急迫性就大大减轻甚至不太必要了吧?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1-10-07
早就應該發展新界北了。香港好些民間研究團體多年來一呼籲發展新界北「棕土」,這些建議長期被漠視,至今日終於被正式納入政策。如果十個掌聲給特區政府今日宣佈的政策,至少五個應歸功於多年來以極有限人力進行研究的民間團體。

就今天所聞,坊間多數贊成新界北開發。目前較多人關心的,是新界北擁有華南罕見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新界西北的米埔和后海灣,是「國家重要濕地」,也是「國際重要濕地」。新界北發展會不會破壞自然生物多樣性?我想絕大部分香港人的想法都希望充分保護濕地,劃出足夠的區隔帶。絕對不應為了發展而犧牲生態保育,要儘量做到兩者和諧共存。

反倒是佔用大片土地(比得上半個油尖旺區)的粉嶺高爾夫球場,生態價值相對有限,使用人數很少,是「一小撮權貴」的象徵,應該盡早收回,即使不用來發展住宅,也應該改建為「市肺」公園。

「明日大嶼」——暫時還未擱置。坊間普遍不明白新界北例如錦田一帶有那麼多「棕土」能用而不用,卻執意要花上萬億填海造陸。自從數年前颱風山竹和天鴿吹襲香港造成重大損失後,大家還多了一個很現實的懷疑:這些正對著南中國海、沒有任何天然屏障擋風的人工島,能抵擋得住強颱風嗎?能夠擋得住幾米高的風暴潮嗎?至今除了一些「宣傳造勢」,似乎未見可信可靠的數據技術分析能釋除大家的疑惑。
[ 此帖被香港來的沛在2021-10-07 02:4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1-10-07
我還想請大家留意今天《施政報告》很有意思的一段,說打算把若干政府部門遷到新界北的古洞。我記得十多年前特區政府規劃新的政府總部(即今日在金鐘添馬的「門常開」),當時已經有很多聲音建議把政府總部遷到新界,一方面騰出珍貴的港島北商業用地,另一方面顯示與深圳密切聯繫的視野,也能帶動新界的發展。這建議當時被政府「冷處理」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1-10-07
回 magiu 的帖子
magiu:丁权怎么办? (2021-10-06 22:48)

「新界」本來就是殖民地遺物。已經回歸四分一世紀了,真心不明白為甚麼「新界原居民」還能享受土地特權。你叫廣大屈居在不是給人住的「棺材房」、「劏房」的基層民眾情何以堪?

2014 年有歷史文獻研究指出,「丁權」不是《基本法》規定保護的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丁權」歷史很短,在 1970 年代初才出現,原意是讓「沒有地方住的原居民子弟才能建屋」,而且只是為了安撫原居民支持在新界興建新市鎮的「中短期措施」,並不是給所有原居民子弟都享有免補地價建屋的固有權利。今日的「丁權」怪胎是必須糾正澄清的歷史錯誤。

[ 此帖被香港來的沛在2021-10-07 03:11重新编辑 ]
bon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1-10-07
很多还只是个愿景,大概需要20多年的时间去做,下任下下任看做成什么样了。但起码可以先稳住人心

比较能先做的,像香港科技园填海,设白石角站,这个难度不高。大概三五七年的事情。
古洞地区的发展,老瓶装新酒而已,环境评估和规划早就做了,就是迟迟没动工而已,加上河套一起做,也是相对不难的...
粉岭北也是规划都做好很久了,一直没动工,现在又扩大发展规模了
规划估计得重新做,估计没那么快的了。
龙鼓滩填海搞不好会快一些,毕竟葵涌的地值钱
只要把葵涌的货柜码头搬去龙鼓滩,葵涌就可以建大量海景房了..
资本都是逐利的,这个利益涉及面最大,推动起来也最容易搞。

总的来说,比明日大屿要容易实现一些。
明日大屿那个饼太远了
这个近一些,不用大规模填海,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轨道设站先做一些东西出来
盖房相对容易,相对会有可见性。

[ 此帖被bon在2021-10-07 03:4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1-10-07
本來《施政報告》只集中未來一年的施政方針的,很少會在《施政報告》規劃宏大的遠景。
今天不少人在談論說這報告更加像競選政綱。

又,今天《施政報告》提到會新設一位副司長統籌新界北都會發展。

又又,按照新的「十區」區劃方案,如果未來正式落實的話,整個新界北是一個區。這是值得注意的。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1-10-07
饼画的这么大,今日之明日大屿,未始不是明日之今日新界北
whq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1-10-07
看着新界北的地里面零零散散分布着许多别墅区(还是村庄?卫星图看不出来)…不知道会不会拆除
如果出规划图的话还蛮想看的,现有的规划也行(
话说香港的地理中心是哪里呢,应该让政府在地理中心办公啊(

深圳市区也有高尔夫球场占据发展空间来着…感觉新界北将来人多了以后区划肯定得重新大洗牌,古洞区锦田区搞起来(

香港可以先期弄南北双中心办公,慢慢等北边发展出来就搬到北边办公,金钟的办公楼可以给中西区湾仔区合并以后办公用,或者就原地翻盘写字楼也行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1-10-07
如果元朗平原临深片区人口超过250
香港人口可望正式突破1000
成为超大城市
并且与深圳市高度融合
whq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1-10-07
既然要新建行政园区就不如一步到位,盖的大一点把(几乎)所有局处都放到一起办公(例如,龙奥大厦,只可惜内部和迷宫一样)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1-10-07
很影响市区房价的,预估会降一半??香港的外国人能不能遣返几十万人!

另外:香港新区的土地出让金是否交到中央!
[ 此帖被东亚第一精英在2021-10-07 10:57重新编辑 ]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三级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和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1-10-07
这次是八万几?
bon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1-10-07
回 东亚第一精英 的帖子
东亚第一精英:很影响市区房价的,预估会降一半??香港的外国人能不能遣返几十万人!
另外:香港新区的土地出让金是否交到中央! (2021-10-07 10:47) 

想多了
国内地方政府也都是靠着土地金过日子,中央财政才看不上那点土地金。
另外这个分区分期开发,20年都未必看到效果,启德机场到现在多少年了,还没完全建好,所以有排等了...
人家自由贸易港,你说遣返就遣返...怎么可能...
话说,人家的社会保障设计未必就差...只是近些年这个保障体制运行的效率变慢了。
现在要推快推进而以。大几百万人的公屋保障系统。国内哪个城市做到了...且像香港这样透明有效运行。
像深圳优先解决的都是人才房,优先给落户的人才,很多政府廉租房都是给腾讯这样的高纳税企业的员工优先,一个企业分多少都是定好的。公务员这些也都是优先解决的。剩下的那些一样的去轮候去等,目前还有大几十万人在等...不过国内效率还算高的,这几年深圳公共房屋建设的速度还算可以。像人才安居集团,经常和地产商一起抢地....但这并不是有效抑制房价的法子,人才安居集团拿着全民纳税的钱抢地建房给人才住。相比之下,香港新加坡的公屋政策是有很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的。
总的来说,香港要平息民愤,所以加速公屋建设是必然的了
起码解决那20万住tan房的人的问题先...

这20万人并没有什么购买力,肯定是不会影响香港房价的。


zct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1-10-07
深圳湾,超越维多利亚湾!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1-10-07
还是先解决一下垃圾填埋场问题吧。我现在住的公寓就能看到对面的元朗地区,说实话开发度真的太低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21-10-07
回 萨德侯爵 的帖子
萨德侯爵:还是先解决一下垃圾填埋场问题吧。我现在住的公寓就能看到对面的元朗地区,说实话开发度真的太低了。
 (2021-10-07 15:40) 

元朗那邊至目前為止原居民勢力依然很大,地權十分分散。很多大地產商多年來一直見縫插針地收購原居民土地和丁權,但是往往未能整合成為連片的土地,然後地產商也以他們手中明的暗的已持有的土地跟政府討價還價。據我所知的情況大槪是這樣。
你去元朗看一看,元朗市中心的建築都是零零散散的,沒有大商場,也沒有其他大型建築。
就看現政府和下屆政府是不是勇於突破這些限制,把建設的主導權搶回來。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21-10-07
香港可开发用地越少,香港年轻人会越紧张。所以我的建议是让香港代管平潭。香港代管平潭比这个建议更合理且更照顾到香港长远的发展。
我的愿景:香港代管平潭,中国走向和平富强。
新号:合昌  邮箱enter58@126.com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21-10-07
回 123456 的帖子
123456:香港可开发用地越少,香港年轻人会越紧张。所以我的建议是让香港代管平潭。香港代管平潭比这个建议更合理且更照顾到香港长远的发展。 (2021-10-07 17:25) 

平潭代管香港,會不會更好一點?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21-10-07







香港特區政府應該直接遷到新界,促進新界發展
政府遷到哪裡,哪裡就會更容易集聚更多的社會資源,更快地發展
不與サビ多論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21-10-07
回 香港來的沛 的帖子
香港來的沛:平潭代管香港,會不會更好一點? (2021-10-07 18:10) 

只有香港代管平潭,才会有平潭代管香港。我相信香港年轻人会让平潭见证奇迹。
我的愿景:香港代管平潭,中国走向和平富强。
新号:合昌  邮箱enter58@126.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