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86阅读
  • 2回复

[个人区划理念]杂谈城镇化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3-03
杂谈城镇化率
中国城镇化率低,虽然是事实,但也存在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即“城镇化统计人口”未必具有城镇化特点。
我国之前以户籍口径统计,这就严重限制了城镇化的口径,也不符合城市的本质。因为居民户与城镇人口实际上是有极大差异的,居民户可以成为——具有国家职能业务需要的工作者极其附带人口,居民户未必要住在城镇区域,住在城镇性区域的也未必是居民户。

城镇与乡村的区别,并不在于其行政地位,也不在于其居住密度。如果说一个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集中封闭地块)的人口密度大致为10000人/平方公里,那一个村落建设工地集中地块(完整封闭地块)的居住密度大致也在10000人/平方公里上下。
江苏平原地区一般村落的户籍人口密度大约为4000人/平方公里。作为分母的地块,包括建筑物、前后菜地、沟河及道路等;衰败的村落常住人口密度大概为2000人/平方公里。而徐州极其以北的村落是并不包含大规模菜地的,河流水系也并不发达,依据实测,户籍人口密度在南部的3倍以上(住户密度在2倍以上,单户人口多不少),即12000人/平方公里,当然,这种居住形式就不能包括大量道路了,但居住面积还是很大的。徐州地区的衰败聚落聚落的人口密度也至少在5000人/平方公里以上。

城镇与乡村的区别,主要在于住民从事的主要职业不同及因职业不同而导致的单体聚落规模不同。
职业不同,是大家都很容易理解的,即城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而村是以农业人口委主体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城镇聚落内部没有农业人口,也不意味着一个农村聚落内部不能有非农业人口。(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我说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是指实际从事职业,并不是国家各级统计部门口径。)也就是存在“城镇的农民”和“村落的非农业者”,自然,还有亦农亦非农的“兼业者”。
那么,统计城镇化率,是否应该以职业区分呢?
个人观点是不需要。
原因在于,“城镇”本身是指聚落特点,而非户籍,即城镇化需要知道的是,城镇性质的聚落的量和居住于城镇内的人口的量,在此项考量中,并不需要考量住民的职业问题。那么问题来了,住民的职业如何体现?难道就不需要考量了么?
其实,住民的职业,还是在“城镇”这个词里面定义了,因为住民的非农业话,聚落的城镇属性才会加强,具体体现就是聚落的单体规模变大、内部结构变复杂。也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单体聚落(建筑用地)的单体规模和内部结构来判别聚落的城镇性或村落性。
由于村落是以农业人口为主,故村民的劳动场所为农地,则村落建筑区域内部到农地的时间需要尽量短,也就要求村落(均指建筑用地集中区)半径较小,到农地的易达性,且需要有对应的充足农地,这就使得村落的单体规模较小。因为村落的理想人口R=农地总面积S/人口理想面积s,对于一片区域,S是固定的,s则是偏高为好,那么R就是会偏低。
所以,村落的规模就有局限性,在区分一个聚落的城镇属性的时候,可以总和农业条件和地理条件,结合实际,计算出一个单体规模来区分村镇界别。
关于人口密度的问题,上面已经提过,村落与城镇在这方面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单体过小,则人口密度再高也不具有城镇属性。而如果单体范围很大,但总体人口密度偏低,则如何处理?个人认为一般是不会出现类似问题的,可能主要是一些绿地、机场范围,可以综合其职能进行区分。
职能,就是聚落的结构问题了。一般,村落由于其从事的是农业,对其余事业的要求不高,故而聚落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只有农舍、道路及部分菜地等,偶尔会有商店、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但这并不普遍,也不具有代表性。以聚落结构来区分村镇,主要是在一些较小的聚落上会用到,大聚落一般都有很明显的城镇属性,小聚落一般都有很明显的村落属性。具体操作如华北平原的村镇,单体规模都比较大,相互之间又规模相当,所以要用结构来区分,比如拥有哪些设施等。华北平原的村镇,普遍有1平方公里,这拿到南方都属于明显的集镇区了,但在北方却需要甄别村镇属性,如果其拥有学校、社区医院、车站(站台)、工厂、商场之类的设施,则可以将其计入城镇,如果没有,仅为农舍集中区,则计入村落。
虽然汉地的村落特色差异不大,但平原、丘陵、山地、谷底、高原等不同地理条件下的聚落分布也会很有特点的,故各地的村镇区分标准应该有所不同,以地形地貌为依据进行分类。
而蒙地、新疆、青藏等地的聚落特点还有很多民族特色,故更需要分类甄别了。

回过头来看过往城镇化口径偏小问题。
以往,一个县城的聚落实体内,实际上居民户并不占多数,只有部分公职人员才是,县城极其附近还有很多农业人口,他们实际上居住特点是城镇属性较高的聚落,但被强制剥离出了城镇人口,纵观各地,县城、大市镇周围被剥离的可计入城镇的人口数量极其庞大,故而使得我们看上去的城镇化率严重低于国外(包括朝鲜)。
当然,统计城镇化率只是表现现代化居住形式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万能的。如很多地方,工厂是比较散落的,但数量又较多,居住用地又很零散,这些地方用简单的单体聚落来区分就很困难表达其性质了。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小型聚落越来越衰败,大型聚落越来越夸张。一个2000人的村庄,或许因为人口流失变成1000人,而因为老龄化,未来或许变成100人,其村落性越来越明显,甚至直接消亡。而大都会区,如珠三口、太湖流域,其连片城镇聚落规模已经显现得与农业用地面积无关的趋势,相对单体村落已经是数万倍规模。

————————————————————————————————————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
另外,顺便聊聊“人均GDP”的问题。
2大户人,各有一块地。
甲户有人6口,70岁1,50岁1,30岁1,10岁1,劳动力3人
乙户有人5口,50岁1,30岁2,10岁2,劳动力2人

现在甲户地有6亩,乙户有地也5亩
若一季亩产一致,则人均也几乎一致。总量为6:5,人均为1:1

现在乙户单亩产量翻番,忙不过来,请甲户1人来帮忙全职干农活,住乙家,甲去的那人的产量60%计其工资。
则甲乙总量对比为6:10,按照户籍人口算,人均为0.5,按照常住人口算人均为:0.75。
按照实际的收入分配来看,就有意思了。
甲乙两户,甲户劳动力为3,乙户为2人,甲户的一人跑乙户,则甲乙劳动力对比为:2:3
甲户亩产为X,总量为6X;乙户亩产为2X,总量为10X
甲户的6X均为甲户所有;乙户按照合同,将支付小甲工资——小甲产量的60%。
那小甲的工资是多少呢?
10X/3*0.6=2X
即:甲户的实际收成为6X+2X=8X,乙户的实际收成为10X-2X=8X
再计算一下户人均收成:
甲户人均=8X/6=1.333X
乙户人均=8X/5=1.6X
甲乙两户人均比值为0.83,
甲乙单劳动力人均产值比就不太好算,可以理解为甲户3人创造了8X的财富,而乙户2人创造了6.67X的财富,另外有1.33X的“资管”收入。理论上,劳动负荷是乙户劳动力较大。实际上算谁占了便宜却是很难的。

显然,甲户虽然是偏穷,但并不明显穷,0.83的人均收入比是可以忽略的,因为70的老人的用费是极小的,而且甲户小孩偏少,压力也小。
假设70岁的花费量系数为Y,50岁的花费系数为2Y,30岁的花费系数为3Y,10岁的花费系数为5Y,则甲乙两户的花费系数总和对比为:16Y:18Y,单系数对应收入比为9:8,显然是甲户人均的花销更宽适一些。而甲户付出的主要是小甲必须住在外面,甚至受欺负干重活。
[ 此帖被锄禾日当芜在2015-03-03 11: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3-03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12-24
  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tjyqhdmhcxhfdm/2019/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61384
城镇人口包括城市人口与镇人口。城市(城区)又分为城市中心区与城乡结合区。城市中心区即市辖区(含东莞等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街道驻地及完全连接的居委会(村)(区划统计最后三位城乡识别码是111),结合区是指与城市不完全连接的村居(区划识别码是112)。镇区又分为镇中心区与镇村结合区人口。镇中心区即建制镇驻地及完全连接的居委会(村)(区划统计最后三位城乡识别码是121),结合区是指与镇中心区不完全连接的村居(区划识别码是122),镇区还包括独立工矿等特殊区域的范围(识别码是123)。乡村又分为乡中心区与村。乡中心区即乡驻地及完全连接的村(区划统计最后三位城乡识别码是210),村是指与上述城区、镇区、乡中心区不连接的其他乡村(城乡识别码是220)。
按照现在的统计标准,城镇人口包括城市人口和镇人口。撤乡设镇就可以提高城镇化率。比如陕西就没有几个乡了。这种城乡划分中把大量的农村集镇人口和城市边缘地带的郊区人口都划在城镇人口中,其实他们还是乡村人口。以六普数据为例。很多公报里的城镇人口都不是纯城市人口。撤乡设镇提高城市化率,显然是统计部门的数字游戏。
比如,灞桥区和长安区的50万城镇人口是怎么数出来的?数据在http://bbs.xzqh.info/read.php?tid=102087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02134
又如,宝塔区2010年六普人口是47.52万,是接近50万,但一半以上居住在城区之外。宝塔区公报中33万多城镇人口肯定不是纯城市化的人口,是有水分的。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9864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