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下日本汉字
地名的形式,
1,纯汉语地名,岐阜gi•fu 东京to•kyo,日本引进汉字后,发音自行演变,不同时代传入的汉语发音层叠,并受到日语语音的较大影响,发音和
中国不尽相同。有意思的是,汉字音中的吴音存在感挺高的,比如
东京的tokyo/toukyou的京/kyo/kyou就是吴音,而按汉音(唐前期的发音)应该是toukei,新汉音(唐后期的发音)的京则读kin。还有和/倭这个字的音读wa,也是吴音,新汉音读作wo。吴音一般说是南朝音,但按实际记载都是百济传到日本的,半岛色彩浓厚,又名百济音/对马读,并且和旧佛教结合,流传甚广,因而又又名和音。
2,日语地名,意译为汉字,大阪o•saka。
3,日语地名,音译为汉字,安艺(angei)=aki。
仙台sen•dai,本义是河边斜坡,用日语汉字的仙台拟音,鹿儿岛县有个川内市,和仙台是同样的发音,同样的本义,却是用日语汉字的川和内来拟音,好歹还和河有一点关系。
4,日语地名,分段伪译,即把一个词拆成几段分别意译或音译为汉字,连起来却和词的原意无关。比如名古屋na•go•ya,名和屋是对那两段单独的意译,古是音译,nagoya的本义和名古屋三个字一点关系都没有,属于伪意译和音译的混合,名古屋这个nagoyaなごや最初还曾音译为那古野。nagoya同时对应着其他的汉字地名比如,那古屋,名护屋,名越屋,奈古谷,名护野,名古谷。
宫城miya•ki,本来是miyake,后来音变为前者,原意是部民制时代的屯仓,朝廷官田存粮的粮库,后来朝廷颁下汉名,也是把这个发音分段意译为宫和城。看起来像意译,实际是伪意译,算是雅化的一种形式吧,有点像吊颈岭改名为调景岭。
5,日语地名,半意译半音译为汉字,伊势崎i•se•saki,伊势是音译,崎是意译,这里的意译部分与4不同,是符合本义的。
神奈川kana•gawa,其实就是金川,可能觉得金川太普通,把前段给音译了。
6,和汉混合地名,福冈fuku•oka,福是汉字汉音,冈是日语意译,秋田aki•ta,秋是训读,倭音意译为汉字,田是音读/汉字配汉字音。
7,汉字假名组合地名,南アルプスminami•arupusu(更有甚者直接写minami•alps,汉字假名组合vs日语英语组合,手动捂脸),南あわじminami•awaji。
8,无中生有型,古代的令制国,山城国yama•shiroやましろ,shiro对应的汉字原本是"代",山代的意思大约是山边的田地,更早则是山背yama•ushiro,改名为山城国以后,"城"沿用"代"的发音,于是shiro无中生有多了一个含义,这是日本"城"字之始。
9,地名的雅化,山梨yama•nashi,原本是山无yamanai,替换为音近的山梨。
10,其他,札幌原本是阿依努语地名,日本人截取主要音节sap•poro,按日语对应的发音找汉字填上,札是音读,晃是训读(稍有点变音)。算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处理模式。
还有其他的类型待整理,有不妥的地方欢迎指出......
[ 此帖被magiu在2019-09-29 13: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