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化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第二个时期是民国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建国初期,第四个时期是建国改革开放后的时期。其中第一第二个时期可以合并成一个阶段。
从工业发展的模式来说,一般是市场型,除此之外还有政府主导型。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或者GDP中的比例来说哪个地方的工业化程度更高。
比如柳州市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但柳州的工业化程度显然不及珠三角。同样,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发展的是重工业,后来才发展民用工业,但我们不能说洋务运动早期的工业化程度比后期更高。同理,建国后主要也在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比重相当高,但我们不能说那个时代的工业化程度比现在的高。
用三次产业所占的比例来算哪个地区发达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建国初期全国有只有几大工业城市,上海、重庆、沈阳、武汉、天津,这个时期珠三角不能与之相比。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江苏上海的经济以国家投资为主,外资次之,重工业的比重较高;与它相反,浙江的也大多数是家庭或小工厂式的经济,劳动密集型为主,能说浙江说比江苏落后吗?
如果没有政府的的超常参与,我们以三次产业的比例来看相对合理,一旦政府参与其中,我们就要换一种眼光来看。
主要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动力与方式。很显然,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主体本身的转变比珠三角慢了一步。
再看中心城市向外的产业的转移扩张来看,珠三角主要是香港向外的产业转移,以香港为首,广州次之。相反,上海的产业向南京转移了多少呢?请君看一看,周边的城市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程度怎么样呢?
长三角如此,环渤海更不要提,产业的发展不是由中心城市向外扩张,而是外围向中心城市聚焦。北京城的扩散力几乎限于北京直辖市内。
以前可以说广东没有重工业,但自2008年起,广东的汽车产量已经是全国第一。广东的重工业主要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发展。
而广东这几年重工业的发展超快,但反而让人担心。多数也是政府主导或参与,伙同外资。表面发展很快,实际上是挤压了民间产业升级的能力。最可怕是的广东可能由此进入强政府时代,形成与上海差不多的模式,这一点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政府的财政支持就可以看出一点预兆来。
----------------------------
长三角与珠三角工业化或者城市化的时候,必须指明具体的区域。尤其是在算都市圈的时候,它不是算地区,更不是按行政区域的划分来算,而是看经济的联系。一般来说,算都市圈时是按狭域市的定义来看的。比如,东莞市名义上是一个市,下辖原本上乡镇,今多改为街道,但在经济研究中,它们各街道实际上是依附于周边的多个卫星城,是多个城市。没有确定的标准,根本没有办法比。
你也许会说,长三角地区人均和地均GDP都比珠三角地区高,但我申明一点,我始终相信,经济学是观察的学问,而不是纯粹统计的学问。
[ 此帖被shingwood在2009-03-11 22:2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