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虹桥商务区
管理体制创新研讨会召开 长三角谋取高速协调发展
( 2011年8月1日 )
“高铁时代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暨虹桥商务区管理体制创新”研讨会7月29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上海市
经济学会、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赵晓雷工作室具体承办。
建议虹桥打造核心商务区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赵晓雷教授领衔,作了一项富有建设性的研究:上海能否建立虹桥新区,探索政区合一型体制,打造长三角世界级
城市群的核心商务区?虹桥商务区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上海核心功能区建设,不是以经济开发为基本功能的、相对封闭的单元,而是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园区功能与社区功能重合、交错、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开放性城市空间,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功能区的经典形态。基于这样一种起点要求,虹桥商务区的体制、机制就要满足功能的多元混合、管理的多层次交错、宜商宜居品质的兼容等条件,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
赵晓雷提出,打造虹桥新区的基本思路是:政区合一、区划调整;归并整合、构建新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长三角的“蓝色”一体化
到底长三角是哪些地方,上海社科院区域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研究员对这个概念作了一番解释。一开始来源于经济地理的概念,地域范围西起镇江,东至黄海和东海,北至通扬运河,南至杭州湾北岸,约4万平方公里的内陆性冲积平原,这个区域中有10个城市。今天讲的更重要的“长三角”是区域合作概念,指苏浙沪两省一市,核心区域是“15+1”个城市。随着安徽、江西和福建的积极加入区域分工合作,长三角的范围也扩大到了21万平方公里、1亿4千万人、8万亿GDP,占全国GDP的20%,这就是泛长三角概念。
郁鸿胜说,未来长三角发展有一条极其重要的横线,即“沿海大通道”,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贯通,成为中国沿海发展生命线。最近国务院把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审批给了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拥有1390多个岛屿,海域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的海洋地标。整个长三角的区域发展规划战略中,海洋战略将是很重要的一块,包括上海的“两岸两中心规划”也包含着蓝色海洋的身影。
高速
交通带来利弊互见
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大交通”,既有广度、更有深度地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研究员将之归纳为“全国化”。他说,世界在推进“全球化”,一个国家应推进经济发展的“全国化”,即要素打破
行政区界限自由流动,
人口与生产力布局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形成全国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程必定用一组组数据证明了安徽融入长三角助推了安徽的全域崛起,但他也不无忧虑地提到了“虹吸效应”,欠发达地区需要借助大交通尽力提升区位价值,打破特大城市的空间垄断,将虹吸效应尽可能地转化为
辐射效应。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教授对大交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考虑得更详尽。高速交通会使得生产要素更加聚集到中心城市,造成区域经济发展更加不均衡。以江苏为例,调查发现,苏南苏北的经济差距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虹吸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在落后地区,原先已经是缺少资金和技术、劳动力水平比较低的市场体系,随着区域内部的人流、物流高速流动以后,更会导致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向发达地区集聚。更令人担忧的是,劳动力也就是消费主体不在当地,留在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小孩,即使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扶持当地发展,由于无法解决内部增长问题,市场的建设成为无本之木。
http://www.shanghai.gov.cn/shanghai/node2314/node2315/node4411/u21ai52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