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84阅读
  • 1回复

[浙江]新调整后的永嘉各镇、街道历史沿革及简介(原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5-27
此次永嘉县行政区划调整,得到省政府的批复,调整后的区划设立8街道、10镇,于525日启用新公章,挂牌成立,现将调整后的街道、各镇历史沿革与简介整理如下:
北城街道
北城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楠溪江西岸,中部山脉将辖区分为两片,北有山区,有下寮溪向北注入楠溪江,南部为溪流谷底,路口溪发源于北境师姑尖向南在浦东驻入楠溪江。辖区东临沙头镇,南临东城街道、西临南城街道、桥下镇,北临大若岩镇,街道总面积为66.2平方公里(为粗算数),街道办事处设街道办事处驻嘉宁街123号(原永嘉电大校区)。
北城街道明清时期分属永宁乡三十八都、三十九都、清通乡四十一都;民国后期分属沙头区水碓湾乡(后改称上塘乡)、龙溪乡、泰石乡;解放建政时辖区归沙头区上塘乡、路口乡、泰石乡管辖;1958年永嘉县政府从温州城区迁址上塘(位于本辖区内);同年,推行公社化后,本辖区归属上塘人民公社、上塘镇;1961年分属上塘公社、路口公社、下寮公社;1984年归属上塘镇、路口乡、沙头区下寮乡;1992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归属上塘镇、下寮乡管辖;20115月,在上塘镇县前路以北、永兴路以东的区域及原下寮乡行政区域内设立北城街道办事处,取位居永嘉县城北部之意。
调整后的区域下辖2个社区即城北社区、城中社区。42个行政村即后村、中村、三元堂、横溪、水碓塆、下塆、云加山、东山下、朱岙、牛角门、路口、杭廓、柯师塆、阮家山、岭后、中埄、马兰坦、岭山、山节、金元埄、十二盘、上庵、江北田、枫树下、阮家埄、李家坑、下庵、大亨、塘山、底寮、外寮、前坪、八里、芬益、中心、芬星、朱寮、陈下山、江山、山平、银场、江坑。
辖区为永嘉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境内内有永嘉人民医院、永嘉县疾控中心、上塘中学、城关中学等文教卫生机构,云加山南麓有新时期时代文化遗址,柯师塆村有南宋潘希圣墓。

东城街道
东城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辖区横跨楠溪江,东片为山区、谷地。有陡门溪向西在溪头注入楠溪江,西片北靠绿嶂山,南有绿嶂冲积平原。223省道通过境内、诸永高速在峙口设有出口,交通便利。辖区东邻乐清市、南临乌牛街道、三江街道、南城街道、西临北城街道、北接沙头镇。总面积为91.90平方公里(为粗算数),街道办事处驻建镇巷1号(原上塘镇政府)。
东城街道明清时期分属永宁乡三十九都、四十都、清通乡四十一都;民国后期分属沙头区水碓湾乡(后改称上塘乡)、峙口乡(后改称塘里乡)、陡门乡(1949年与古庙乡合称南港乡);解放建政时其辖区归沙头区上塘乡、绿障乡、峙口乡、渭石乡、陡门乡、全安乡(1953年改称金竹乡)管辖;1956年渭石乡撤销,山仓、河岙和绿障乡的敬仁划入峙口乡; 1958年推行公社化时,本辖区归属上塘镇、上塘人民公社绿嶂管理区、峙口管理区,沙头人民公社陡门管理区;1961年分属上塘公社、沙头公社、陡门公社;1984年归属上塘镇、沙头区峙口乡、陡门乡19925月“撤区扩镇并乡”后,归属上塘镇、峙口乡、陡门乡管辖20115月,在上塘镇环城西路以东、县前路以南的区域及原陡门乡行政区域内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取位居永嘉县城东部之意。
街道下辖1个社区即城东社区,41个行政村即上塘前村、浦口、浦东、敬仁、立新、石阶下、绿峰、河底、绿嶂、绿上、渭石、嶂岙、峙口、焦坑、河屿、长源、大龙山、溪头、高山、仁里、山仓、河岙、大岙坦、全安、牛伦、潘垟、陡门、全山、东坑、林村、梅岙、茅竹坑、珠山、大溪、西林垟、上庄山、翁山、山溪头、绍山、金竹垟、平坑。
境内工业主要为造纸业为主。辖区内屿山公园、鹅浦公园、龙山公园,陡门山风景秀丽,是不错的户外旅游之地。同时辖区内还有多处文化古迹与文保单位,屿山有杨府庙新石器时代遗址,浦东村有孝佑宫(上塘殿),峙口村有赤岩殿与大榕树。

南城街道
南城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辖区横跨楠溪江东西两岸,越江大桥沟通左右两片。全区中间为小型冲积平原,四周为山脉所围绕,比较大点的有中塘谷地、下塘、黄屿、东岸小型冲积平原。223省道从中辖区内楠溪江西岸通过,中塘山隧道沟通永嘉西南部桥下、桥头两镇,楠溪江东岸有虹三公路通过。辖区东接乌牛街道,南临三江街道、黄田街道、西临桥下镇、北接北城街道、东城街道。总面积为64.9平方公里(为粗算数),街道办事处驻永兴路65号。
南城街道明清时期分属贤宰乡三十五都、永宁乡三十八都;民国后期分属沙头区水碓湾乡(后改称上塘乡),永宁乡、东岸乡;解放建政时期分属沙头区上塘乡、下塘乡、中塘乡、东岸乡、罗浮区枫屿乡。1956年,枫屿乡撤销、黄屿、观前、屿门划入东岸乡。1958年分属上塘镇、上塘公社中塘管理区,东岸管理区;1961年分属上塘公社、中塘公社、东岸公社。1984年分属上塘镇、中塘乡、罗浮区东岸乡。19925月“撤区并乡扩镇”工作后,东岸乡撤销,所属黄屿、观前、屿门划入黄田镇,其余与罗溪乡合并成立罗东乡。中塘乡并入上塘镇,于是辖境分属上塘镇、罗东乡、黄田镇。20015月,罗东乡、黄田镇撤销,罗东乡北部东岸、李浦、观下、炉塆、新民、东华,黄田镇北部黄屿、观前、屿门并入上塘镇。20115月,上塘镇环城西路以西、越江大桥以南的区域内(除县前路以北、永兴路以东区域)设立南城街道办事处。取位居永嘉县城东部之意。
南城街道下辖二个社区即城西社区、城南社区,31个行政村即下堡、龙翔、桥头、西后、西前、金塘、前一、前二、前三、郭山、应山、溪了头、大了埄、中联、中西、中兴、麻山、仁堂、外山、李家村、粟-、金平、东岸、李浦、观下、炉塆、新民、东华、黄屿、观前、屿门。
辖区内有电大永嘉学院、永嘉中学、城西中学、实验中学等文化教育机构,境内有九峰禅寺,旧称冷水观,古朴庄重。初建于明初,现存建筑为近现代建筑,修于清宣统二年,部分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与新建于本世纪初。黄屿菜头(白萝卜)、中塘水鸡很具盛名。

江北街道
江北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瓯江北岸,楠溪江西岸。旧称江北岸,包括该地。辖地北为山地、南为平原,104国道从中通过,瓯北大道、双塔路、阳光大道沟通东西。辖区东隔楠溪江与三江街道相望;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临东瓯街道,北接黄田街道。面积为 30.1平方公里(为估算数),街道办事处驻地为双塔路1028号(原瓯北镇政府驻地)。
江北街道曾为旧东瓯王城所在,东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新城,按旧志云:永嘉(即永宁)县治,旧在瓯江北,土名新城。即在今罗浮村境内。辖区明清时分属仙桂乡第三十三都,贤宰乡第三十四都;民国后期坟属罗浮乡,解放前期属江北乡;解放建政时期属浦西乡、罗浮乡,东北部部分山地分属黄田乡、三江乡;1949年旧双溪县曾从枫林移治罗浮;1958年改为管理区,属罗浮人民公社(后改劳武区),后合并为江北公社;1961年又析为红胜(驻塘头)、江北公社(驻浦东),辖地属红胜公社、部分属江北公社;1970年又合并为江北人民公社;1981年清水埠镇成立,镇以埠名,划黄田、三江部分山地属之,分析江北公社罗浮、花岙二大队属之;1984年,江北公社改乡,1989年,江北乡与清水埠镇合并成立瓯北镇,取位居瓯江北岸之意;19925月,三江乡并入瓯北镇;20016月,黄田镇、罗东乡部分并入瓯北镇。2011年五月在瓯北镇东瓯大道以东、楠溪江大桥以西的区域内设立江北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的区域下辖11个社区即楠江社区、清水埠社区、襟江社区、镇西社区、双塔社区、创新社区、金瓯社区、永宁社区、滨江社区、阳光社区、江北社区。下辖16行政村:花岙、罗浮、浦一、马岙、白水、珠岙、浦二、塘头、浦西、东方、蔡桥、龙桥、码道、新桥、王家坞、前牌。
辖区工业发达,主要以泵阀、鞋服等主导产业。交通便利,设有温州北站、瓯北码头及客运站。境内有永嘉中医院,罗浮中学、瓯北镇中、瓯北二中等文教卫生机构。有江滨公园、双塔公园等公园,境内的罗浮双塔始建于晋惠帝元康年间,北宋神宗元丰甲子(公园1084年)曾修葺。现存建筑为明代林天祥重建,双塔呈七层六角菱形砖质结构,为永嘉县文保单位。蛇山上旧有一亭按万历《温州府志》记载,名曰“襟江亭”,居山襟江,气势魏宏,现已无存。1989年,罗浮林氏为纪念其先祖林梦龙,在蛇山建亭纪念。境内白水漈位于白水村,以细瀑、水库风光为著,瀑布凌虚飞下,瀑下有潭,碧水于下,朱自清一篇散文《白水漈》使其扬名海内外。麻山水库,位居漈上,四周幽幽,别具一番韵味。其他历史遗迹还有花岙林壶峰墓等。

东瓯街道
东瓯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瓯江北岸,104国道穿城而过,瓯江三桥沟通瓯江南北两岸,交通便利。东邻江北街道,南与温州城区隔江相望,西与桥下镇接壤,北临黄田街道。面积为13.2平方公里(为估算数),街道办事处驻堡二村园区大道(现暂驻林垟村委会办公楼)。
东瓯街道明清时分属仙桂乡三十二都、三十三都,民国后期属罗浮乡,解放前期属江北乡;解放建政时期属礁华乡, 1958年改为管理区,后与江北、罗浮管理区合并为江北公社;1961年又析为红胜(驻塘头)、江北公社(驻浦东),辖地属江北公社;1970年红胜、江北又合并为江北民社; 1984年,江北公社改乡,1989年,江北乡与清水埠镇合并成立瓯北镇,取位居瓯江北岸之意;19925月,三江乡并入瓯北镇;20016月,黄田镇、罗东乡部分并入瓯北镇。2011年五月在瓯北镇东瓯大道以西的区域内设立东瓯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的区域下辖1个社区即东瓯社区,10个行政村:和一、和二、和三、礁下、堡一、堡二、林垟、五星、河田、安丰岙。
辖区内工业发达,设有东瓯工业园区,以泵阀、鞋革为主导产业。历史古迹在礁下村有济众灯塔;在礁头有太平天国时期建筑之寨城。

黄田街道
黄田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楠溪江西岸,北临城南街道,东与三江街道隔江相望,南与江北街道、东瓯街道相接,西临桥下镇。223省道、104国道、高速温州绕城北线在境内经过,甬台温高铁在此设永嘉站,交通条件优越。街道名来源于旧驻地黄田片村。据传,旧时遇上旱灾,田野一片焦黄,故名黄田。街道总面积为32.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千东北路571号。
黄田街道明清时分属贤宰乡三十四都、三十五都;民国时期,上五保属隆田乡,下五保属化雅乡,民国后期合称黄田乡;解放建政为黄田乡、枫屿乡。1956年,枫屿乡撤销,枫埠三村并入;1958年为黄田管理区,隶属罗浮人民公社;1961年改设黄田公社;1984年设黄田乡,属罗浮区;19925月,改设黄田镇,同时东岸乡撤销,楠溪江西岸黄屿、观前、屿门三村并入。20016月,黄田镇撤销,北部黄屿、观前、屿门改属上塘镇,其余并入瓯北镇设立黄田办事处;20115月,瓯北镇楠溪江大桥以北、楠溪江以西的区域内设立黄田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街道下辖19个行政村:东占岙、雅林、千石、雅村、夹里、池头、黄田岙、新寿湾、岭下、外窑、埭下、江边、珠江、凤屿、浦边、黄浦、上白岩、下白岩、江北岭。
境内工业发达,以鞋类、小五金为特色产业。境内黄浦村黄岩洞,洞幽石奇,古寺已历400余年。东联村石门山,有石门寺,旧传谢灵运到此一游,做《夜宿石门》,惜石门寺在1951年被拆除,石门山次年建东漈水库。千石紫竹岩为近年新建之景点,寺院与水库相映,可为一观。其他历史遗迹如白岩隆平寺、黄田岙龙母宫等。

三江街道
三江街道位于永嘉县南部瓯江北岸,楠溪江东岸,东与乌牛街道接壤,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隔楠溪江与江北街道、黄田街道相望,北与城南街道、城东街道相临。因驻地三江片三面环江,故名。面积51.1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为江头新街。境内104国道通过,近年来,温州市政府与永嘉县政府提出大力开发三江片,使其打造成温州的“浦东”,现三江与温州市区相连的过江通道、连接罗东高速枢纽的江东大道已在建设之中。
三江街道明清时分属贤宰乡三十五都,三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罗溪乡、镇美乡(1912年曾名镇江乡,1926年改镇美乡、解放前改名胜美乡);解放建政为罗溪乡、胜美乡;1954年胜美乡改名三江乡,1956年罗溪乡与东岸乡合并为罗东乡;1958年属罗溪、三江管理区,属罗浮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罗溪公社、三江公社;1984年复设罗溪乡、三江乡,属罗浮区。19925月,罗溪乡与东岸乡(黄屿、观前、屿门除外)和并为罗东乡,三江乡撤销并入瓯北镇;20016月,罗东乡除东岸、李浦、观下、炉塆、新民、东华外并入瓯北镇设立罗东办事处。20115月,在瓯北镇楠溪江以东范围内设立三江办事处。
三江街道下辖28个行政村:江头、仙山、后江、三江浦东、三江浦西、长岙、新建、梅园、挂彩、开洋、芦田、罗溪、行禅、芦黄、缪北、龙川、木桥、北岙、龙头、龙下、启灶、山后、南岙、半岭、仙客、陈家坑、箬隆、箬岙底。
境内为半山区,风光秀丽,盛产“乌牛早”茶,为“中国乌牛早茶之乡”。胜美尖风景怡人,有福清观,观前有龙眼井,井旁石壁留有王十朋手迹“妙有泉”。半岭水库风光,水波荡漾、四周青山环抱,是不可难得的户外郊游之地。

乌牛街道
乌牛街道位于永嘉县东南角,是永嘉县的东大门,东与乐清市接壤,南隔瓯江与温州市区相望。西与三江街道交界,北与东城街道相临。104国道线穿镇而过,甬台温高速公路与温州大桥临区、温州绕城高速穿区而过,交通方便。据《永嘉县地名志》载:乌牛旧称象浦,境内江边有一巨石,色黑。涨潮时,江水淹没”牛头“”牛尾“,只露出”牛背“,退潮时,全身裸露,形似水牛在伸颈喝水。据传状元王十朋路过时,挥笔题诗于江边石上:“奇峰怪石号乌牛,独立江边几千秋……,“,于是乌牛由此得名。辖区总面积77.00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王宅村。
乌牛街道明清时期属贤宰乡三十六都;民国时期属象浦乡,仁浦乡、青岩乡;1949年解放分别建政为象浦乡、仁溪乡(管辖原仁浦乡、青岩乡);1956年象浦乡改称乌牛乡,属罗浮区,1958年改设乌牛、仁溪管理区,属罗浮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乌牛公社、仁溪公社;1968年乌牛公社改名立新公社,仁溪公社改名新溪公社;1984年设立乌牛乡、仁溪乡,属罗浮区;1989年乌牛改设镇,19925月,仁溪乡撤销并入;20115月,乌牛镇撤销改设街道办事处。
乌牛街道下辖1个居民区即乌牛街,37个行政村:王宅、大联、金合、横岚岙、新庄、荣庄、乌牛岭下、鸭鹅、茅楼、吴岙、古塘、乌牛西垟、孙宅、芦池、西湾、乌牛码道、横屿、青塘、乌岩、东嶂、十八垄、西叶、西岙底、上叶、水对头、杨家山、洪山、岳田、大嶂、仁家垟、东坦头、上三房、马岙、项岙、河口埭、河口岙、泰庄。
乌牛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以东蒙工业区为依托的新兴工业经济迅速崛起,形成以小五金、鞋服、机电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农副产品以“四乌”为特色拳头产品,即乌牛早茶、乌牛米、乌牛酒、乌牛猪 境内的东蒙山、乌牛纂是道教胜地,谢灵运、徐霞客、王十朋等都留下足迹。其他历史古迹有王宅宋桥等。

桥头镇
桥头镇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西南部,瓯江中下游北岸,金丽温高速公路和49省道自西向东横穿镇境,为永嘉的西大门。境内南有瓯江,菇溪自北向南贯穿全境,溪两边为谷地。南与温州市鹿城区隔江相望,西连青田县,东与北面与桥下镇相接壤。桥头旧称菇溪桥头,据《永嘉县地名志》载:往昔,村首溪上架有一座教雅致的古老石桥,连通桥东西两头,统称桥头。镇以村名,故名桥头镇。辖区总总面积为90.6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桥西村。
桥头镇明清时分属临江乡二十八都、二十九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后改称永临区)桥头乡、梨村乡、林福乡;解放前夕属菇浦乡,白云乡、朱涂乡;解放建政为桥头乡、坦头乡、白云乡、梨村乡、朱涂乡、林福乡;1956年坦头乡并入桥头乡,梨村乡并入白云乡,林福乡并入朱涂乡;1957年桥头乡改设桥头镇;1958年改设桥头、白云、朱涂管理区,隶属永临人民公社;1961年设立桥头公社、白云公社、朱涂公社;1981年,桥头重新设镇;1984年白云公社、朱涂公社改设乡;19925月,白云、朱涂并入桥头镇。
桥头镇下辖2个居民区即桥东、万象;57个行政村:桥西、桥头、桥一、埄头、潘罗、龙头、詹岙、新华、溪心、黄堡、底新、将山、前下、井大、溪西、外新、下近、金窑、殿前、街头、宋坑、窑底、坦头、店埠、谷联、梨村:凤山、夏园、董岙、外岙、荷塘、沈埄、黄坦、龙根、 头、大沸下、东行、前庄、金村:前堡、石埠头、连岙、朱涂、白沙、外垟头、闹水坑、石马岙、壬田、外岙儿、林福、林下、四角石、胜丰、洛溪、白垟、桃湾、白下。
桥头镇工业以纽扣、拉链为主导产业,有“中国拉链之乡”、“中国纽扣之都”之称。境内历史古迹有街头村的仙人塔,石马岙村的戴溪墓,詹岙村的詹氏祠堂,洛溪村的叶德修墓,坦头村的明代民居很是古朴,但上世纪90年代毁于大火。
2条评分
keating 奖励 +10 原创鼓励 2011-06-05
75167 奖励 +10 好文章 2011-06-01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5-27
桥下镇
桥下镇,位于永嘉西南部,瓯江下游北岸,境内分属2个流域,南面为西溪流域谷地,北部为小楠溪流域山地。桥下因驻地桥下村位居原西溪一简易木桥名经渭桥之下,故名。辖境东接北城街道、南城街道、黄田街道、东瓯街道,南隔瓯江与鹿城区仰义街道、藤桥镇相望。西临桥头镇、青田县,北与巽宅镇、碧莲镇、大若岩镇相邻。333省道在辖境南部通过、金丽温高速在梅岙设出口,交通便利。面积276.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桥下村。
桥下镇明清时期分属临江乡二十九都,仙桂乡三十都、三十一都,三十二都,清通乡四十五都、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第五区(后称永临区)荆川乡、瓯渠乡、茶坑乡、前村乡,第十区(后称碧莲区)茗岙乡、昆阳乡;解放建政为桥下乡、瓯渠乡、荆源乡、六龙乡、茗岙乡、四里乡、昆阳乡、郑山乡;1956年四里乡并入茗岙乡,郑山乡并入昆阳;1957年茗岙乡又分置四里乡;1958年改设永临人民公社桥下、瓯渠、荆源、六龙、碧莲人民公社茗岙、四里、昆阳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桥下公社、瓯渠公社、荆源公社(划与桥头公社)、六龙公社、茗岙公社(茗岙、四里管理区改设)、昆阳公社;1984年改设桥下乡、瓯渠乡、荆源乡、六龙乡(属永临区)、茗岙乡、昆阳乡(属碧莲区);1985年桥下乡设镇;1992年梅岙乡撤销并入桥下镇,瓯渠、六龙、荆源并为西溪乡;20115月,西溪乡、徐岙乡、昆阳乡、茗岙乡撤销并入桥下镇。
调整后的桥下镇下辖2个居民区即桥下街、西岸街;138个行政村:桥下、小旦岙、光华、西溪下、金兰、肖山、山联、连村:泰山、桥上、上埄、京岸、陈山、外塆、桃山、韩埠、胡山、八里、方岙、小京岙、岩下、垟塆、梅岙、埠头、麻坑、小京西岙、徐山、下斜、霞岙、中央山、上村、东山、塘坑、尤山、延寿、叶岙、六岙、浦石,徐岙、塘上、朱硐坑、吴垟、黄麻垟、岭根了、朱坑、大荚岙、大平、金加了、宋岙、银坑、西尖、桐园、殿后、樟岙、杨塆、蒲家墩、黄川、廿四垄,吴宅、六龙、章一、下庄、罗徐、呈岙、朱坑垟、潘宅、坦头垟、龙头、下徐、龙口、墩头、山根、富垟、湖钟、周山平、济根、黄村:双联、上朱山、茶一、茶二、朱山、阮山、里村:黄山、陈岙、瓯渠、双进、前山、岭-、金园、娄川、垟观、向阳、徐山、瓯山,茗下、茗后、茗上、茗中、坐凳、胜山、章当、下石坑、石田坑、光塘垟、剩庄、章岙、龙外、徐宅、马界山、外徐、乾口、底岙、麻岙、岩山、南山、平 川,东村、西村、南村、吊坑、梅坑、前山头、郑山、双坑、下陇、里斜、外砻、底砻、塘下砻、邵山、赤岭、双垄、吴山、昆岭、楼山、金仓。
桥下镇南部为谷地,北部为山区,南部工业以教玩具、外贸服装为主,北部以农业、旅游观光为主。有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兰花名镇之称,境内历史文化遗迹有望钟岭古文化遗址和玟园山古文化遗址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徐山村山院越兴寺、六岙福星祠、昆阳潘氏大宗。北部茗岙近年来以发展休闲农业观光为主,梯田、油菜花观光、红田鱼名誉浙南。

沙头镇
沙头镇位于永嘉县中部,楠溪江大源、小源在镇内汇合,向南大拐弯,再往南流入瓯江。境内花坦溪、古庙溪由东向西注入楠溪江。辖境东与乐清市接壤,南与东城街道、相临、西与北城街道、大若岩镇相岭,北靠岩头镇、枫林镇。据《县永嘉地名志》载:因驻地沙头(高浦)地处楠溪江潮汐上溯的终点,上游下泄溪水与上溯之潮水在此顶托,沉积成大片沙石滩头,故名沙头。辖区面积183.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高浦村。
沙头镇明清时分属永宁乡四十都、清通乡四十一都、四十二都、四十三都;民国时期坟属第七区(后称沙头区)沙头乡、古庙乡(民国后期曾与陡门乡合并为南港乡)、渠口乡、廊下乡、;19495月解放建政为沙头乡、古庙乡、西垟乡、渠口乡、泰石乡、花坦乡、廊下乡、黄村乡;1956年西垟乡并入古庙乡,泰石乡部分村并入渠口乡,花坦、廊下、黄村三乡合并为东港乡,同年九月,东港乡分设廊下、黄村二乡;1957年泰石乡复设;1958年改设沙头、古庙、渠口、泰石、廊下、黄村管理区,隶属沙头人民公社;1961年调整为沙头公社、古庙公社、渠口公社(泰石并入)、花坦公社(由廊下、黄村管理区合并而成);1984年又改设沙头乡、古庙乡、渠口乡、花坦乡,属沙头区;1986年改设镇,1992年古庙乡撤销并入沙头镇;20115月,花坦乡、渠口乡撤销并入沙头镇。
调整后的沙头镇辖1个居民区即沙头街、74个行政村:高浦、稠树、渔田、庙活、潮际、龙潭下、下浦、石埠、阳岙、响山、新星、上光、乌龙川、东章、罗川、古二、古一、上浮林、下浮林、西垟、北山、中堡、南川、古庙口、龙益、陈住起,花三、花二、花一、樟树鸟、马田、科竹、廿四 、高坑、东光、董岙底、水岩、石公田、黄村、溪北、珍溪、架鹤山、霞山、埄头山、珍岙、双溪、胡头、廊一、廊二、廊三、朱垟、埄下、小溪、东川、东升、繁荣,中方、上方、下方、珠岸山、珠岸、豫樟、石柱、岭垟、坦下、岭下、塘塆、九丈、呈坑、泰石、霞川、码砗、下城岙、福利。
沙头镇位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南大门,境内有太平岩景区,临江绝壁下,山清水秀,岩壁上殿宇历史悠久,为不可多得的室外避暑胜地。罗坑景区景色怡人,可为一观。近年来在凤凰寨下新建永嘉书院,为一新增自然与人文合一之景观。花坦古村、廊下孝思祠为省级文保单位。其他历史古迹有泰石圣湖宫,廊下古城墙与朱直清墓等、渠口凤凰寨等。

岩头镇
岩头镇位于永嘉县中部,楠溪江从北南流,223省道穿镇而过,五溪自西在小港注入楠溪江。沿江沿溪为河谷平地,为人口密集之地区。本镇东邻鹤盛镇、枫林镇、南接沙头镇、大若岩镇、西靠碧莲镇,北接岩坦镇。因驻地岩头得名,据《永嘉县地名志》载:岩头,故名古名上芙蓉,据传祖先于唐末从闽之长溪拓垟迁居永嘉档溪西巷,后羡慕芙蓉三岩胜境而再迁于此,因村处三岩之首,故名岩头。全镇面积219.3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岩头村。
岩头镇辖区明清时分属清通乡四十二都、仙居乡四十八都、四十九都、五十一都、五十二都,民国时期分属第九区岩头镇、六杜乡、溪岸乡(1949年改称包档乡)、岭外乡、岭乡、鲤溪乡1949年解放在岩头建立双溪县,管辖旧永嘉县瓯江北面之地。在现岩头辖区内设立岩头镇、港头乡、西岸乡、表山乡、五乡、鲤溪乡、杏岙乡;1952年西岸乡改称溪岸乡;1956年溪岸、龚垟乡合并为溪垟乡,杏岙乡并入鲤溪乡;1958年改设岩头人民公社岩头、港头、溪垟、表山、五管理区、岩坦人民公社鲤溪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岩头公社、港头公社、溪垟公社、表山公社、五公社、鲤溪公社;1984年改社为岩头乡、溪垟乡、港头乡、表山乡、五乡(属岩头区)、鲤溪乡(属岩坦区),1985年岩头重新设镇,1992年港头乡、溪岸乡楠溪江西岸村庄并入;20115月,乡、表山乡、鲤溪乡撤销并入岩头镇。
岩头镇辖1个居民区即丽水街;83个行政村:岩头、河三、河二、河一、协岙、塆里、芙蓉下、小港、芙蓉、张大屋、郑岙、下园、溪南、屿根、里岙、里户、港头、大岙埄、垄翔、大丘田、陈家坪、苍岙、潘家垟、渡头、苍坡、周宅、方岙、上美、中美、下美、上岙山、岙底、下日川、西岸、上烘头、下烘头,五下、五上、下龙、西川、水东、水西、西下、小茅垟、杨山、山结、里塆潭、藤垄根、龙潭坑、下宅、岭根、南垟、林山,表山、祖婆山、口上、郎中岩、石匣、季家山、张公平、碎坑、岭里、岭外、麻家溪、外胡坑、内胡坑、周山,鲤溪、郑家庄、山背、葵坑、杏岙、八沸垟、四联、福佑、抱岙、陈坪、垟头、深固、上泛、齐岙、陈岙、高山。
岩头镇地处楠溪江中游,为楠溪江风景名胜的核心地带,镇辖区内有众多景区景点,以狮子岩景区、岩头核心区最为盛名,狮子岩在下日川村前溪中的两座小屿,站岸边远望,酷似狮子戏球,是楠溪江的天然盆景。雄姿娇态,风情万种,为国内外到楠溪江游览必到的一站。岩头镇历史悠久,人文鼎盛,岩头镇留有很多历史古迹与古村路,比较有名的是丽水街、芙蓉古村、苍坡古村、协岙普安寺、永丰桥、里岙陈虞之墓、南崖寨、红十三军总部旧址等。特产有岩头西瓜。

枫林镇
枫林镇位居永嘉县中部,楠溪江东岸,镇东境为山区,西境为一溪谷高地,孤山溪自东流西注入楠溪江 诸永高速穿镇而过并在此设出口。辖区东与乐清市交界,南与沙头镇接壤,西临岩头镇,北靠鹤盛镇。据旧永嘉县志载:枫林旧名丰里,明朝时,因村南前山遍布枫香树而易名为枫林。全镇面积为73.6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枫林。
枫林镇现境内明清时分属清通乡四十二都、仙居乡四十七都,民国时期属第八区枫林镇、溪岸乡(1949年改称包档乡)、孤山乡,解放后建政为枫林镇、龚垟乡、孤山乡、汤岙乡;19562月娄山村划给孤山乡,汤岙乡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孤山乡、枫林镇,西岸乡与龚垟乡合并为溪垟乡;1958年设立岩头人民公社枫林、溪垟、孤山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枫林公社、溪垟公社、孤山公社;1984年改设枫林乡、溪垟乡、孤山乡;1985年复设枫枫林镇;1992年孤山乡、溪垟乡撤销,孤山乡与溪垟乡楠溪江东岸所属行政村并入枫林镇。
枫林镇辖1个居民区即圣旨门:45个行政村:枫一、枫二、枫三、枫四、枫五、东升、西土幽、新坊、兑(字形为上山下兑)垟、镬炉、镜架山、徐家塆、兆潭、狮溪、大门台、后山、湖西、外档、孤山、陈垟、新强、娄山、里龙、老庵、新村、福田、高塘、荷花、金南、大木兑、汤岙、田寮、乌弄、垟山、下港、陈田、垟山头、田东、龚埠、内档、外档、外垟、包岙、金山、凤岙、朱山头45个行政村。
枫林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985年,被命名为永嘉县武术之乡象棋之乡20003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留有大批名人遗迹与古建筑,有圣旨门、御史祠、徐定超故居与墓、建于民国初年的天主教堂、木待问墓、七宅房、醉经堂等。枫林山清水秀,自然景观也很是奇特,其中以孤山北坑景区为著名,其以瀑、潭为特色,景色迷人。枫林特产有沙岗粉干等。
                                                                                                                          
鹤盛镇
鹤盛镇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为永嘉最年轻的城镇,鹤盛溪发源于永乐黄交界处,向西流经全镇,在上日川村注入大楠溪。新建雁楠公路经过本镇。辖区东与乐清接壤,南与枫林镇相邻,西与岩头镇、岩坦镇相连,北与台州市黄岩区交界。镇名来自驻地鹤盛村,按旧县志云:鹤乗,因村后一山,貌若白鹤,人们期盼乗鹤腾飞,故名鹤乗,后改名鹤盛,全镇面积262.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鹤盛村。
鹤盛镇辖区在明清时属仙居乡五十都,民国时期分属第八区鹤盛乡、东皋乡、西源乡、岭头乡;1949年解放时建政为罗川乡、蓬溪乡、梅坦乡、岭头乡;1951年,罗川乡分设罗川、岩上二乡,岭头乡分设岭头、中源二乡;1958年称鹤盛人民公社罗川、岩上、蓬溪、梅坦、岭头、中源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鹤盛公社(由罗川、岩上管理区合并而成,文革时期曾改成岳盛)、东皋公社、西坑公社(梅坦管理区改设)、岭头公社(由岭头、中源管理区改设);1982年西坑公社改名西源公社,1984年改设鹤盛乡、东皋乡、西源乡、岭头乡,属岩头区;20115月,鹤盛乡、东皋乡、西源乡、岭头乡合并改设鹤盛镇。
新设立的鹤盛镇辖58个行政村:鹤盛、上埠、大矼、下岙、郑源、鹤垟、岩峰、塘村:罗川、大山头、霞岭根、鹤泉、黄坑、炉山、岩山、谷庄、箬袅,东皋、西炉、上塆、填垟、下家岙、蓬一、蓬二、蓬三、东炉、上日川、大山底、平龙山,西源、西一、藤家垄、德岙、垟京、梅坦、岩舟、南岸山、鹤湾、齐山、谷山、下庄垟,岭北、岭南、鱼里、黄家山、金墩、红枫、半山、小陈、蔡岙、富源、上港、中源、南陈、南坑、山南、英岙、山根。
鹤盛镇地处楠溪江上游,雁荡山西麓,境内景区景点众多,其中以石桅岩景区、龙湾潭森林公园最为著名。石桅岩景区是楠溪江七大景之一。山、岩、水、洞、瀑等景观要素齐全;以雄、奇、险、秀、幽特色著称于世。主要景点有石桅岩、水仙洞、麒麟峰、小三峡、陶姑洞、响水岩等处。其中石桅岩形似桅杆,三面临水,拔地直插云霄,相对高度过306米,有“东南第一拄”之称。龙湾潭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然植被茂盛,生态环境保护很好,景区内奇峰异石和飞瀑碧潭常见。其他景点与历史古迹还有陶姑洞、西源云山寺、蓬溪古村、东皋碇步、鱼里百丈瀑、上港九龙山、梅坦大屋等。特产有东皋板栗、岭头笋干、西源土鸡等。

岩坦镇
岩坦镇位居永嘉县北部,楠溪江源头,辖区分属大楠溪三大小流域即潘坑溪、岩坦溪、张溪流域。自然风貌以高山为主,溪谷中点缀着小面积的冲积谷地,其中以岩坦谷地为大。境内223省道、诸永高速穿境而过。辖区东邻鹤盛镇,南接岩头镇、碧莲镇、西与巽宅镇、仙居县相岭,北与仙居县、台州市黄岩区接壤。镇名来源于驻地岩坦村。据《永嘉县地名志》载:村前老宗祠前有一片平坦岩石而得名。全镇面积552.8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岩坦村。
    岩坦镇明清时分属仙居乡五十二都、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第九区岩坦乡、黄南乡、宵岭乡、张溪乡(后改杏溪乡)、溪口乡、潘坑乡,第十区大岙乡;1949年解放建政为岩坦乡、黄南乡、宵岭乡、张溪乡、石陈乡、溪口乡、南岸乡、潘坑乡、溪下乡;1958年改设岩坦人民公社岩坦、黄南、宵岭张溪、石陈、溪口、南岸、潘坑管理区,四川人民公社溪下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岩坦公社、黄南公社(宵岭并入)、张溪公社(石陈并入)、溪口公社(南岸并入)、潘坑公社(宵岭管理区的石鸟大队划入、大岙管理区的岩龙、佳溪大队划入)、溪下公社;1984年社改乡时改设岩坦乡、黄南乡、张溪乡、溪口乡、潘坑乡(属岩坦区)、溪下乡(属四川区)。1986年改设岩坦镇;1992年撤区;20115月,溪下乡、溪口乡、张溪乡、黄南乡、潘坑乡建制撤销,并入岩坦镇。
岩坦镇下辖1个居民区即岩坦街;92个行政村:岩坦、坦一、西塘、叶坑、三面山、源头、闪坑、岩门、屿北、蛙蟆垄、东岙、庙下、大岭、龙园,溪一、溪二、陈寮、石鸟头、横路下、小舟垟、北山、前山、上宅岸、下坑、南岸、永坦、铁坑、前溪、鸟头、大谢、分水、后坪、刀架山,张溪、桧染、金竹溪、福山、深固坑、寺后、石陈、里上坑、毛竹、南正、黄界坑、小长坑、上岙、岭坑、江潭、陈周、水景、下潘,黄南、道基、岭背、碧油坑、西山、王山、岩门下、上坳、李庄、潘塘、深龙、霄岭、大学、岙头、山早、岭坑、理只,潘坑、石鸟、岩龙、佳溪、垟埄、周卫、田龙、陈庄、潘二、金钟、八亩、白岩,溪下、黄二、黄一、刘山、茶山、陈山头、罗垟、马上山、金山、麻村:邵坑、陈坑。
新设的岩坦镇境内为括苍山余脉,山高水秀,景点众多。境内四海山森林公园,山势绵亘,奇峰高耸,云雾汹涌、以高山景色为特点,因林如海、花如海、雾如海、雪如海而得名“四海山”,故以此最具特色。林坑古村依山靠溪而建,错落有致,村口小桥流水,村中炊烟袅袅,村后青山绿水,吸引了大批游客。其他景点与历史文化古迹还有暨家寨、岩龙古村、屿北古村、溪口戴蒙书院、云居禅寺、黄皮寺等。特产岩坦素面制作素面已有1000余年历史,以制作精良,润滑可口著称。

大若岩镇
大若岩镇位于永嘉县中部,小楠溪从境内流过,将辖区分为南北二部,南北为山地、沿溪为谷地。永缙公路从镇中穿过。辖区东邻沙头镇、南临北城街道、桥下镇、西接碧莲镇、北靠岩头镇。因境内有大若岩景区,故名。全镇面积90.9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大箬村。
大若岩镇明清时期属清通乡四十三都、四十四都、民国时期为桐州以东属第七区渠口乡、以西属第十区白泉乡,解放前夕,辖境分属白泉乡、水云乡。解放建政时,属地建立白泉乡、埭头乡、田垟乡(桐州以东属埭头乡、以西属田垟乡)1956年白泉乡、埭头乡、田垟乡合并为大箬乡;1957年白泉分设;1958年改设碧莲人民公社白泉、田垟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白泉公社,田垟公社;1963年田垟公社驻地迁至溪北桐州店,改称桐州公社;1984年社改乡时设立白泉乡、桐州乡,属碧莲区;19925月“撤区并乡扩镇”时,白泉乡、桐州乡合并设立大若岩镇。
大若岩镇下辖1个居民区即大若岩,36个行政村:大箬、白泉、玉泉、双岙、大元下、龙垟、府岸、黄潭、荆州、黄岙、石岙、涨岸垟、银泉、下湾、上湾、水云、钱泉、桐州、李大屋、埭头、大东、李茅、舟岙、小若口、九房、梧涨、陈岙、下岸、都溪、田垟、蒋山、都南、寺前、垟坑、藤溪、里舍。
大岩岩景区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开发最早的一个景区,以飞瀑、奇峰、异洞为特色,主要景点有陶公洞、十二峰、百丈瀑、崖下库、石门台等。陶公洞洞穴幽深,环境优美,且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十二峰则峰峰相挤,峥嵘挺拔,更为其他峰峦景观所不及。百丈瀑以宏大气势和落差高取胜。崖下库因藏而不露,闻其声不见其形,而使之引人入胜。其他景点与古迹还有埭头古村、玉泉村陈氏大宗等。
碧莲镇
碧莲镇位于永嘉县中西部,全境横跨大、小楠溪流域,但以小楠溪流域为主。东邻岩头镇、大若岩镇、南与桥下镇相连,西接巽宅镇,北与岩坦镇相邻。据《永嘉县地名志》载:县志云:位于城北四十五都,有延天台、望莲峰、龙头岩、独秀峰,并其如花状,故名边莲。后人以小楠溪碧水澄清,望莲山草木葱笼、改名为碧莲。全镇面积174.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碧莲村。
    碧莲镇明清时属清通乡四十五都,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第十区碧莲乡、澄川乡、大岙乡,1949年解放,在辖区内建政为碧莲镇、邵园乡、汤店乡、应坑乡、大岙乡1958年分属碧莲人民公社碧莲、邵园管理区,四川人民公社汤店、应坑、大岙管理区;1961年调整为碧莲公社(邵园、碧莲管理区合并成)、山坑公社、应坑公社、大岙公社;1984年社改乡时改设碧莲乡(属碧莲区)、山坑乡、应坑乡、大岙乡(属四川区);1985年碧莲乡改设镇,20115月,山坑乡、应坑乡、大岙乡建制撤销,并入碧莲镇。
调整后的碧莲镇辖1个居民区即碧莲街;43个行政村:碧莲、上村、新岙、澄田、鱼仓、地凑、石山、东坑里、东边、缸窑、黄岗、石湖、邵园、下岭根、梧岙、梧町,大岙、北溪、金益、大柏、茶岙、应岙、孙山,山坑、后九埄、前九埄、大树垟、汤店、槎川、驮平、了烈、小巨、新宅、郑庄、巨川,应坑、炉山、章进岙、应二、应一、半坑、廿四垄头、东庄。
碧莲镇为永嘉县中西部小楠溪片中心集镇,历史悠久。留有多处历史古迹。如黄冈王氏祠堂、邵园象义相古宅等。农业除传统农业外,以发展稻田养鱼、特色养殖与种植业为主,特产有早香柚,三黄鸡、澄田杨梅,邵园板栗、应界坑麦芽糖等。

巽宅镇
巽宅镇位于永嘉县西北部小楠溪流域,为山区镇。东与碧莲镇相临,南与桥下镇相接,西与青田、缙云、仙居三县接壤,北与岩坦镇交界。巽宅镇地处永、青、缙仙四县交界,辖区内多山多溪流,只在溪流旁山岙中点缀这村庄,所以村多以坑命名。镇名来源与驻地巽宅村,巽宅始居者孙氏,原名孙宅,乾隆年间探花孙西旦,因溪水往东南方向六,故选八卦“巽“位,取名”巽泽“,清代孙宅、巽泽同用,民国时期各取一字,定名”巽宅“。面积254.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巽宅村。
巽宅镇明清时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期属第十区双溪乡、下嵊乡、界坑乡;1948年,划石染、上横、西岙三乡地与青田县;1949年解放建政为巽宅乡、下嵊乡、界坑乡;1958年改设为四川人民公社巽宅、下嵊、界坑管理区; 1961年调整为巽宅公社、下嵊公社、界坑公社;同年石染、上横二乡从青田划回,改设石染、西岙公社;1984年社改乡时改设巽宅乡、下嵊乡、界抗乡、石染乡、西岙乡;1985年巽宅改镇;19925月“撤区并乡扩镇“时,下嵊乡撤销并入。20115月,界坑乡、西岙乡、石染乡建制撤销,并入巽宅镇。
调整后的巽宅镇辖1个居民区即沿溪;56个行政村:巽宅、小坑、金溪、龟背、下谢、小溪、巽一、岭东、麻埠、进书、沙埠、龙前、里山、下一、下二、三里、麻庄、石垟、水头垟、邵川、山下、外宕、中 山、章山里,石染、和平、雷付、珠龙、墨印、云岩、木坑口、上横、下坑口、茅山,界坑、黄岙、杨庄、美岙、界鸟、上董、盛山、兴发、坑口、饭盆尖、信岙,西岙、横排、泥坑、泥坑口、后坑、川岙、郭坑、柴皮、白石泥、石山、野骨。
巽宅镇地处永嘉县西北部山区,以发展高山农业与种植业为主。主要养殖高山楠溪田鱼、山羊,种植高山蔬菜、中药材等。历史古迹有山下村贞义牌坊、小溪村节孝牌坊等。主要特产有巽宅杨梅、巽宅烧鹅。小溪村是永嘉乱弹的发源地,据《永嘉县志》载,人称楷先生的永嘉戏剧鼻祖董光楷诞生于此地。自乱弹戏于清朝乾嘉年间初具雏形至今,这里孕育与培养了大量乱弹演艺人员。至今戏风鼎盛,人人都能哼上一句半句。

注:资料来源于光绪《永嘉县志》、《永嘉县地名志》、《温州区划地名网》


调整后的永嘉行政区划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