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80阅读
  • 8回复

[湖北]由黄冈市城镇发展格局变化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5-02
在湖北的地级市中,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实际城镇化水平,黄冈可能是最低的一个,然而却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地级“市”:从明朝初年蕲黄合并设立黄州府至今六百年,黄州就一直是鄂东唯一的行政中心,而且“黄州八属”的区划格局就一直基本上没有变化,除了划入不足百年的英山县以及划出时间不长的新洲县。湖北还没有哪一个地级“市”像黄冈这样维持这样长的区划稳定时间。按理说,这样的地级市内部应该有最强的地域和文化认同感。然而,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今日,经过地改市后十几年的大力建设,黄冈中心城市的首位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相比于所辖县市无异于鹤立鸡群,然而,所辖县市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离心现象,尤其是麻城凭借一时的交通优势,甚至想取而代之。并且,这种离心现象随着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而扩大。以至于“巢”掉黄冈市的呼声日趋高涨。
历史上的黄州,虽然贵为一方行政中心,却非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民国时期湖北八大重镇之一的武穴在近代史上经济地位就一直超过黄州,不仅仅如此,在几个较大的县中,一些重要城镇,如黄冈县的团风、新洲、阳逻,麻城的宋埠、蕲春的漕河、黄梅的孔垄、小池(清江),经济地位也丝毫不比各自的县城逊色。团风和宋埠甚至有“小汉口”之称。而非县城城镇中的佼佼者武穴,甚至在建国初期还设立为黄冈唯一的县级镇。
地区行署时期,作为政治中心的黄州虽然地位有所提高,但与武穴、麻城、浠水这样的大县县城相比并无太大差别。蕲州、梅川、宋埠、孔垄、小池、团风等镇也与一般的县城没有太大差距,蕲州甚至超过县城漕河。
市管县体制的实施改变了这一切。
随着武穴、麻城、黄州先后县改市,以及后来黄冈的地改市,地级行政中心与一般县市、县城与一般城镇的发展和建设差距日趋加大。它们之间的发展建设水平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耐人寻味的是,最早改市的武穴,以及罗田、英山县等落后山区县,这方面的悬殊差异还相对不突出。武穴还是黄冈整体发展建设水平最好的县市。或许,对于武穴来说,成功改市后,继续升格的机会已基本没有,而对于罗田、英山来说,县改市对于它们来说基本无望,反而有一种相对平和的心态,更多一点务实作风。
作为“龙头”的黄州在市管县的大气候下,自有一般地级市中心高屋建瓴的大气势。再加上外有鄂州、黄石等强邻虎视眈眈,内有凭借交通优势地位上升的麻城时刻觊觎,强化中心地位的举措极具夸张色彩。而麻城,交通地位的提高使得其不满足于县改市的成功,更有得陇望蜀之意。然而,黄州地处几个强市的夹缝之间,而麻城最引以为自豪的交通枢纽地位则因北近潢川、南临武汉而使得这个枢纽地位空有其名。都没有成长为真正的地区中心城市的可能。然而,这近乎残酷的事实并没有似乎降低它们努力成为中心城市的热情。对于它们来说,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当然,这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是以牺牲其他地方的发展为代价的。
而对于黄冈其他几个大县来说,只要县改市的希望一日存在,那么绝对不能放松对于县城的建设投入,发展当然是城区优先发展才是硬道理。
只要市管县体制和县改市的可能还存在一日。那么,黄冈这种城镇建设发展两水平极分化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大。
市管县体制和县改市,难度就真的合适于中国尤其是广大的欠发达地区吗?

今日“小汉口”宋埠: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5-02
小马拉大车名不虚传
有玫姐的论坛不再无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5-02
1983年8月,撤销原属黄冈地区的鄂城市、鄂城县(注:借驻鄂城市市区),以及黄冈县的黄州镇(注:地、县驻地)、长江乡,合并设立鄂州市(地级),由湖北省直辖。鄂州市驻市区,黄冈地区及所属黄冈县借驻(“寄治”)鄂州市黄州镇
11月,鄂州市分设鄂城区(注:驻市区)、黄州区(注:驻黄州镇)两个市辖区和华容区(注:驻华容公社)、梁子湖区(注:驻太和公社)、程潮区(注:驻泽林公社)、长港区(注:驻长港公社)4个农村派出区(副县级);鄂州市驻鄂城区,黄冈地区及所属黄冈县借驻(“寄治”)鄂州市黄州区黄州镇

1987年2月,撤销鄂州市黄州区,划归黄冈地区黄冈县,恢复黄州镇建制。8月,鄂州市撤销4个农村派出区,市域增设华容区(驻华容镇)、梁子湖区(驻太和镇),连同鄂城区共3个市辖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5-02
非省会城市相比省会,非县城乡镇相比县城,已经不可能平衡了,而且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尽管历史上不少城市超过省会,不少乡镇超过所在的县城。
这到底是行政的原因,还是市场的原因?亦或二者兼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5-02
黄州的城镇化进程被鄂州耽误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5-02
回 4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还是从自身找问题吧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5-02
历史不能当饭吃 黄州就该也必将灭亡。。。

要么降为省直管黄州市 要么县级黄州市 要么鄂州黄州合并(当然这种路径矛盾很大)

麻城升地迟早的事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007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5-02
沙市笑而不语,一个工业薄弱地区,商业如何凭空发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5-02
Re:回 4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引用第5楼仙峰俊俏于2012-05-02 17:03发表的 回 4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
还是从自身找问题吧

        内地的地级市绝大多数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前的老本上成长的,计划经济时代工业根基不厚的现在很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
       鄂城与黄州本是黄冈地署打造的双子城中心,工业鄂城行政黄州,类似于襄阳市的樊城与襄城。
       偏偏鄂城太狡猾,两借黄州作为升级跳板,造成黄冈县不敢对黄州发展太用功而耽误了城镇化进程。倾全力打造的全区工业基地鄂州的单飞,更是对黄冈地区的沉重打击,从那以后黄冈地区全心全意优先发展黄州,对其他县市不再“一碗水端平”。这就是鄂州借机上位、给黄冈地区留下的“后遗症”。
      经济相对强悍 鄂城近在咫尺,对“后进生”黄州的“虹吸效应”肯定也是有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