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结合两区合并后的机构改革,顺应“
十二五规划构想”的格局,探索适合大区域特征的持续深度开发的行政
管理体制。概括地说是“上层轻型化、下层扁平化”。
上层轻型化,浦东新区现在区政府工作机构是19个,相对于本市区县的政府机构设置(郊区28个、中心城区26个)是少的;每万人行政编制数4.8人,是全市的一半还不到,继续保持了“小政府”的特点,政府机构轻型化将始终坚持。
下层扁平化,“7+1”既是一种生产力布局,也是一种体制设计,市、区两级赋予各开发区管委会相应的权力和资源,力求做到“区内事区内办”,让开发区心无旁骛搞开发。同时,对38个街镇,财力下沉、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开发区和街镇互不隶属,都直接受新区政府管辖领导,整个体制是扁平的,有利于提高效率。形成“上面捏紧拳头、下面放开手脚”的格局,既有利于区级层面集中力量抓好“7+1”,也有利于25个镇、13个街道的放开搞活。
插图
通过上文看出,浦东新区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兼顾
经济开发和行政管理的框架体制。
但是,对照现在的行政区划图,可以看出沿黄浦东岸的一串街道,面积明显比其他街镇小上一半不止。陆家嘴一带是著名的金融贸易区,也是未来大商业规划的核心区域,意味着巨量的流动人口,或者说高地价决定了不会开发大
规模的普通住宅区。向东向北的街道,早期大量导入浦西拆迁居民,当初所规划建立的街坊风貌单调,带有明显的植入痕迹,如今区区二十年的历史,注定积淀不了有特质的人文结构,也未能融合浦东本地的社会氛围。向南向西的沿江街镇是后世博组团版块,虽然最终的规划还未落地,但是除三林镇外的世博园外围区域,优化居住功能、降低人口人口密度已是既定方案。
浦东新区还有一个“怪胎”—川沙新镇。川沙新镇区域面积139.73平方公里,下辖江镇、施湾、六团、黄楼、城厢、城南、华夏7个社区,包括57个村、4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2.74万人。虽然官方定义为新市镇,但是核心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新
城市,外围4个卫星城镇,以及若干集镇。新镇包含了浦东机场、川沙县城、迪斯尼乐园三大板块,任何一个单列足以建成一定规模的小城市,现在组团发展,标杆意义不言自明。
综上所述,理出我的区划调整思路,合并沿江街道,推广新镇建制。
1. 浦兴路、沪东新村街道合并,设浦兴街道。
2. 洋泾、金杨新村街道合并,设洋泾街道。
3. 陆家嘴、潍坊新村街道合并,设陆家嘴街道。
4. 塘桥、南码头街道合并,设南浦街道。
5. 周家渡、上钢新村街道合并,设后滩街道。
6. 东明路街道并入三林镇;
时过境迁,世博移民也该归化了。
7. 北蔡镇改街道;
未开发地皮所剩无几,能留则留。
8. 唐镇并入金桥镇;
连接金桥出口加工区南北片。
9. 九段沙明确划给合庆镇;
实行保护性开发,有限的开放户外型团体旅游。
10. 宣桥镇解散;
西界3个突出部,以村组为单位划给新场镇,省得以后麻烦;
惠新港以北划给六灶镇,意图在浦东腹地保留一个低烈度“钢筋森林”覆盖的建制镇;
大治河以南划给大团镇,河南地块不作高强度的工业开发;
两河之间划给惠南镇,尽量统合南汇工业园区。
11. 万祥镇并入书院镇;
统一临港北片。
12. 申港街道、芦潮港镇合并,设南汇新镇;
划入申港大道、东港大道以南区域,新镇是南汇新城建设的载体,未来城区的主体。
13. 周浦、康桥镇合并,设周康新镇;
周浦镇是这一片人文地缘中心。既然浦东框架足够大,索性镇也做大。
14. 高桥、高东、高行镇合并,设高桥新镇;
理由同上。
这样,原有的25个镇、13个街道,整合为14个镇、7个街道、4个新镇的区划新格局。
放眼整个浦东新区,以4个新镇撑起“中轴两极”,每个新镇是一个新市镇,更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中等城市。西部临近黄浦江的8个街镇主打金融、商务、居住功能区。以三甲港、迪斯尼、野生动物园、新场古镇联缀起近郊游乐参访纵贯线。中轴北4镇,着重现代服务业,辅以先进制造业。中轴南6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并重。东南3镇,重型装备及配套产业与远郊旅游度假区的奇异组合。
最后,摒弃大而全的行政中心做法。根据人口和产业布局,新区的行政、司法机构以及其他各类官方机构,就近坐落于花木、川沙、惠南、南汇(临港)等处。
[ 此帖被萧望岳在2010-12-26 17:0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