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95阅读
  • 61回复

[山东]山东诸城一刀切除1249个村 每年土地收益数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02
http://news.qq.com/a/20101102/000061.htm

山东诸城一刀切除1249个村 每年土地收益数亿
2010年11月02日02:14新京报我要评论(465)
字号:T|T



9月16日,诸城土墙社区,两名农民坐在他们的庭院附近。不远处,要让农民集中住的楼房正在建设中。
全市1249个行政村合并为208个万人社区;政府预计每年土地收益两三亿
9月15日下午,诸城枳沟西社区农民王苏前,拿着镰刀从三楼的住房走出。
他在挤满农用车的楼道里,找出了自己的那辆,准备去两公里外的农田干活。
这是一片新盖的楼房。5栋6层楼,包着一片小广场。
枳沟西社区81户村民9月初搬迁到此。此前他们住在两公里外的枳沟二村,每家有近200平方米的四合院。如今他们的原住宅已被铲平,腾出的宅基地今秋将复垦种小麦。
近70岁的王苏前大字不识几个,他听人说国家有政策,农村每多出一亩耕地,将获奖励20万元。他不理解的是,好好的院落都拆了,再建新楼,“这不是浪费钱?”
算不清账的王苏前,以为村里是在骗取国家资金。
他不知道的是,整个诸城都将“村改社”。虽然大家的农民身份不变,但都将搬进楼房住。由此增加的建设用地,让政府每年能有两三亿元的收入。
【拆村】
制造208个“万人村”
王苏前他们的楼房,只是诸城枳沟西社区集中住宅的一期工程。
9月16日,在这片小区的对面,社区规划图上标注着近百栋高层住宅。今后这个社区合并的5个村庄的村民,将全部搬迁到此。
今年6月,诸城市对外宣布,全市1249个行政村全部撤销,成立208个农村社区。每个社区以2公里为半径,涵盖5个村庄、约1500户,近万人。
每个社区集中居住,由政府出资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同时还建幼儿园、老年活动室等。
9月15日,距离诸城市区东部20公里外的大米沟社区,一片农田内耸立起四栋4层小楼。这是这个社区近期刚建好的集中住宅,社区内的居民尚没有一户进去居住。
在大米沟社区服务中心旁,布告栏上张贴的规划图显示,整个社区将建设20多栋5层以上的楼房。
当日,诸城大杨家庄子社区一杨姓工作人员介绍,社区计划建设住房9.8万平方米,总投入预计9000多万元,如今一期工程已完工。社区全部建成后,将吸纳周边4个村全部农户。
如今在诸城农村社区的中心村内,最显眼的就是正在兴建的楼房工地。
9月16日,诸城土墙社区、大辛庄子社区、大米沟社区、红星社区等地都在开工建设住宅楼,以5层居多,其中红星社区的住宅楼最高12层。
受访的村民说,目前各村都在动员搬迁。
走在诸城的乡间,多数村居是黄墙红瓦,一排排四合院排列十分整齐。
9月16日,诸城大辛庄子社区村民李宝菊说,诸城现在的整齐划一的村居,是经过3次农村规划后形成的。这样的村子内,基本没有浪费的空地。
9月17日,诸城市宣传部副部长王树伟承认,其他地方“空心村”的现象,在诸城市并不存在。
不过,这些整齐的村庄,今后都将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据介绍,诸城已有78个社区开工建设住宅楼,数量达到近千栋,建成后可以容纳1.8万户居民。
今年底前诸城将有万户以上居民住进楼房。他们原有的宅基地都将拆迁复垦。
【强制】
农民被“打”上楼
王苏前是同意住楼房的村民之一。他原有宅基地178平方米,不过4间房屋年久失修。
这次村里鼓励搬迁,每户村民无论原房屋新旧和大小,均获同样补偿:一套80平方米住房和一个15平方米的库房。
9月15日,王苏前说,村里同意搬迁的人占多数。一些房屋破旧的村民和长期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愿意上楼住。
村里还有部分村民不愿住楼房,村干部对他们说,村里超过70%村民同意,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如今,在枳沟二村的旧村里,还有苏、朱、郭三户居民坚守。这三户居民有两户刚翻修过住房,他们不愿接受同等补偿,另外一户则祖孙四代居住在8间房中,搬进80平方米的房子住不下。
王苏前说,当初拆迁时,村干部动员称9月7日前搬的,免一年供暖费,大家就纷纷开始迁。后来村里停水停电,剩下的住户也不得不搬走。
9月16日,山东诸城红星社区村民周洪发拿出一百多份村民的意见书,上书:“坚决不拆平房,不住高楼”。
当日,村民殷红发指着脸上伤疤说,8月22日,村支书周金发带领82人强行把村民的果树、杨树砍掉,他们上前阻拦,多名村民被打伤。
在红星社区北边,一片12层的高层住宅楼正在动工。周洪发说,村民将被安置在最上面三层,剩下的房对外出售。
据介绍,从今年开始,诸城市规定各村老宅基地上不准再动一砖一瓦,也不批新的宅基地。村民要住新房,就要拿自己的宅基地换楼房。
土墙村一名李姓村民说,村里还没有强制搬迁,但原村不再建设,今后肯定都会逐渐向楼上迁移。
【利益】
8万亩地的市值期待
在诸城市农民王苏前眼中,全市要大规模建楼房不现实,“政府哪有那么多钱盖楼房?”
他不知道,在这背后,地方政府还有另外一笔经济账。
9月17日,诸城市宣传中心主任郭沛盛说,诸城主要以市财政投资建社区楼,今后将依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多出的耕地,城市相应多出建设用地。用于社区建设的资金,将从增加的建设用地中找补。
据《潍坊日报》报道,诸城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安文丰称,如果农民全部迁到社区中心村居住,保守估计,将腾出8万亩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
下一步,他们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抓手,每年复垦旧村址4300亩,每年节余将达3000亩建设用地指标。每年的土地收益有两三亿元。
9月16日,诸城市一名要求匿名的官员称,为了便于实现挂钩试点的建新拆旧项目区设定,2007年诸城市调整行政区划,撤并乡镇,将23个乡镇撤并为13个,乡镇平均面积扩大了近一倍。另外诸城市区三个街道办合并郊区3个乡镇,向农村延伸了近20公里。这三个街道办的外延使诸城市区面积扩大到68平方公里。
诸城还将在农村土地上新建的住宅楼,有一部分对外出售。
9月17日,土墙社区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建设了3900多套住宅,将提供给刚刚并入土墙社区的五个行政村共1100多户居民。剩下的住房,将对外出售,但没有产权。
据了解,一些社区楼房经过土地变更手续后,非农业户口人员以后也可购买。
对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行法律仍是限制和禁止性规定。《土地管理法》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建设。
有专家认为,利用增减挂钩置换出的建设用地,如进行商业开发,仍需按征地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后才能变为国有。否则不能进行市场买卖。
9月16日,在枳沟西社区,小区里一栋楼房作为小产权房对外出售,每平方米1500元左右。买房的,多数是枳沟镇的教师和商户。
【改变】
被制造的“新生活”
据了解,诸城市政府为了吸引村民快速搬迁,出台优惠政策,如果一次拆迁能够超过30亩地,那么每户居民一亩宅基地的补贴标准将达到20万元。
按照目前楼房每平方米约1100元的价格,村民基本不用出钱,能换得120平方米的房。
尽管如此,说服农民到楼上居住困难仍然不小。
如今,土墙社区的拆迁进度不到十分之一,入住楼房的只80多户。9月17日,土墙社区村民说,要让村民住进楼房,补偿方案不能一刀切,村民宅基地上的建筑,也要拿出补偿标准来。
据王苏前说,他们置换的住房,没有宅基地证,也没有房产证。只有一张集体土地证。他称,要办房产证,每户仍需再交2万元。
“没了牲口和家畜,做饭暖炕又不能烧柴。”9月15日,王苏前粗略估算了一下,住楼开支每年至少要多花5000元。
王苏前说,住进楼房以后水、电、气、暖全部需要交费。现在小区内还没有物业,搬进来半个月不到,院子里剩菜垃圾乱丢,今后请物业公司仍需要钱。
据王苏前讲,住进小区的村民,大半个月来基本都没有去几公里外的地里做农活,他觉得“不能一腿泥就上楼呀。”


明显傻逼的言论就像一个粪坑,如果你回喷的话,无异于向里面投掷了一块石头,激起更多的XX,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无视它,或者直接水了这个帖子,把那些傻逼言论稀释在茫茫帖海之中
只看该作者 置顶 (来自13楼) 发表于: 2011-08-03
完全没有乡村的县级市—诸城
— (坤舆任我行) 执行 帖内置顶 操作 (2013-07-28 14:36) —
完全没有乡村的县级市—诸城

大众日报: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新跨越

--------------------------------------------------------------------------------

作者:转载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10-4-28 13:47:20
聚合:农民居住形态的重大变革

  每次到诸城采访,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诸城是整建制推行农村社区化的先行者,2008年6月,70万农民全部进入“2公里社区服务圈”。阳春三月再访诸城,嫩绿丛中,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在农村社区中心村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吸引着周边村落的农民向这里聚集、融合。

  来自市住建局和国土局的统计显示:2008年至今,全市已在这些中心村新建楼房7767套,可容纳6000多户农村居民前来定居,光宅基地就能省出3000多亩。

  聚合之间,农民的居住形态发生着重大变革,传统的以家族为圈、以村庄为界的观念和生产生活形态正在被打破,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民不仅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还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诸城,正实现着由“2公里社区服务圈”向“新型农村居住区”的新跨越。

  服务的吸引力

  今年春节前,舜王街道前松园村村民宋炳友一家四口喜迁新居,住进200平方米的联体楼房。他的新居并不在本村,而是松园社区服务中心所在的后松园村。村北一字排列着23栋同样的楼房,入住的外村人有5户。

  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瑞军说,这一片就是松园社区6个村的聚集融合区,联体楼房西边规划了40栋多层住宅楼,今年开工建设4栋,入住120户,其中外村申请迁住的近70户。如果全社区1451户全迁来,不仅节地700多亩,而且可就近接受政府公共服务,就近实现城镇化。

  松园社区是诸城兴办的第一个农村社区,作为试点,2007年7月在后松园村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警务室、卫生室、建设环卫室、计生服务室、优抚救助室、纠纷调处室等。服务大厅内设有文教、社保、环卫、计生、治保、志愿者活动等窗口,为周围2公里内6个行政村的5667名群众服务。

  时隔两年多,记者再次走进这个熟悉的服务大厅,房屋依旧,但窗口由6个整合为3个。虽然工作人员少了,服务职能却有增无减,像新增的金融服务,可为农民办理小额贷款;市农村社区学院教学站,每月一次组织免费的农技培训……

  在这里,记者看到山东桑莎集团的一叠招工简章。工作人员说,桑莎集团在诸城市区兴建的第二工业园刚刚建成投产,一时招不起工来,就想到了社区这个平台。由于熟悉社区内各村的情况,本来给了15人的名额,他们帮忙给招了17个。

  公共服务还带动了社会化服务,如今的后松园村,超市、快餐店、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条件好的社区,还建起了初中、小学、医院、养老院等。这种健全、便捷的服务,是吸引周边村村民向这里聚集的基本动因。

  聚集之后生活方便了,那么,生产呢?后松园村党支部书记宋炳武说,先期报名的多是在外务工经商的,中心村交通方便,服务周全,对他们吸引力大。即使种地,社区内最远的村骑电动自行车去也就10分钟左右。

  市委书记邹庆忠介绍说,最初建农村社区,在中心村设立服务大厅,很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打破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深入,他们发现,社区中心村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经济条件逐渐与城区别无二致,有的还好于城区,但周边村面貌改变不大,由此形成了新的“城乡差别”,许多外村人便有了迁往中心村的愿望。

  顺应民意,2008年5月1日,诸城市政府出台鼓励支持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的暂行办法,规定需新建、翻建住宅的农户,原则上进所在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4月7日,诸城市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着集约节约资源、加强社会管理、便于接受公共服务、提升生活质量的原则,在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影响和吸引本社区中心村周边村庄群众向中心村聚集融合,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政策的推动力

  花25万元,在辛兴镇大杨家庄子社区就能住进240平方米的新联体楼房,赵高峰觉得值。在严格的政策规定下,开发商按保本微利原则,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价格出售,政府补贴80元;他拆了老宅子,政府又给了每平方米50元补贴。

  27岁的赵高峰是石家庄村村民,老宅离大杨家庄子1.7公里。几年前从部队复员后,他在诸城市区经商,原想在市里买套房子,但大杨家庄子社区建设规划让他改变了主意:“这里离市区不过10公里,交通又方便,花不到一半的价钱就能买到新楼房,以前做梦也想不到。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这样的政策。陪同我们采访的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他们这些非农人口没有买的资格。

  政府花钱补贴农民住楼房是有账可算的,最明显的账就是节地。辛兴镇党委书记颜廷忠说,这里工业基础好,用地紧张。农民拆平房迁楼房,腾出的宅基地用于复垦,就能置换出用地指标。现在,仅镇驻地就规划了101栋新住宅楼,能容纳周边3300户农民入住,可节约土地资源2000多亩。

  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安文丰算了一笔细账:全市1300个村,每年每村有3户具备申请新宅基地条件的村民,共需占地2800亩,而聚集到社区中心村用地不到1000亩,等于每年节省了1800亩土地。通过全市若干年努力,如果农民全部迁到社区中心村居住,保守估计,全市将腾出8万亩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下一步,他们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抓手,每年重点整体改造偏远村、空心村50个左右,聚集5000户以上,复垦旧村址4300亩,年节余3000亩建设用地指标。把这些指标储备成周边土地,每年的土地收益就有两三亿元,然后再把这笔钱开展新一轮村庄居民点土地综合整治,又能争取到新的建设用地指标。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政策推动,要抓住关键环节,比如集中供暖、户户通自来水等。“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还要有跟城里人一样的配套设施,这样才能增强吸引力。总不能让农民在新楼房里烧火炕吧。”市委副书记张洪全幽默地说。3月,诸城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确定10月10日前,全市完成110个农村社区居住点的集中供暖,两年内全市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集中供暖设施全部建成并启用。目前,全市208个农村社区中心村全部开通客车,自来水村庄普及率100%。

  产业的支撑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发展之基。人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没有相关的产业作支撑是不行的。

  诸城农村社区建设不求一律,强调特色,根据各地地域、产业、资源等情况,或工业带动,或特色农业,或商贸流通,或生态旅游……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不但宜居而且有产业支撑。

  枳沟镇乔庄社区,依托工业园而建。乔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正光说,桑莎集团在这里建制衣分厂后,吸收了乔庄及周边800多名妇女入厂工作。而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又吸引了当地和周边的更多农民向中心村集聚、就业,还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一举多得。去年,在社区买房的外来务工经商者有100多户。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做到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市长陈汝孝这样认为。

  近年来,诸城市通过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推进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积极推动二三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并把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生产性服务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来抓。如今,全市有21.6万亩土地合法有序流转,参与土地流转农户6.6万户,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71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21.5万农户与龙头企业实现对接;城区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向农村扩散,在企业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带动30多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产业工人。农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的产业支撑逐渐形成。

  农民由周边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由自己盖房转住居民楼,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社会生态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的形成。农民不但要求好的居住环境,更看重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社区不光是承载公共服务的平台,还要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地”,资源聚集的“洼地”。随着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在这里汇聚,社区的“磁场”优势愈加凸显。

  在不断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和产业支撑,引导和推动社区居民向中心村聚集融合,成为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器。他们不但为自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也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此帖被liucheng1972在2011-08-04 15:56重新编辑 ]
2条评分
东南涛声 奖励 +5 此图很强大。 2011-08-23
仙峰俊俏 奖励 +5 好图 2011-08-03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02
这是赤裸裸的掠夺,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程。
中央---省---郡/市/州---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直辖郡---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特区---邑/镇/乡---坊/里/村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02
新“圈地运动”!
稳省调市合镇建区,拆地废县下乡聚社;省市区社动态均衡,减层增幅政通效达;
区域聚落实虚演进,层幅调适自有动能;适域设市放权自治,都市镇社简法自然。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02
压榨农民的新举措
以人为伴 与人为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02
社区工作的本意是“以社区居民为优先”,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分析和解决社区共同问题,从而提升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

结果呢,政府以“社区发展”的名义,实施国家权力的无限扩张,干涉公民权利。当前的某些行政,恐怕连国家社会主义都不如。

这对诸城市长完全是一个突出的政绩,连瑕疵都算不上。因为“社区”这个概念,已经由上到下被滥用,早已违背了滕尼斯先生对这一概念的定义。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02
我赞同农民上楼,,,,但中国无论是什么好点子,,最终都会成赤裸裸的掠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02
回 4楼(keating) 的帖子
“国家社会主义”?官僚权贵资本主义?相距太远了!
稳省调市合镇建区,拆地废县下乡聚社;省市区社动态均衡,减层增幅政通效达;
区域聚落实虚演进,层幅调适自有动能;适域设市放权自治,都市镇社简法自然。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11-02
引用第1楼萧望岳于2010-11-02 11:32发表的  :
这是赤裸裸的掠夺,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程。

对!
灌水委员会副委员长……
为什么我进不了“原创地图”区?等级太严了,要不停的灌水才是王道!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11-02
我认为这样做还算不错的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11-02
开始这样做的在山东不止是诸城一市。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11-02
政策没问题

但是执行的官0僚机构有问题……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有人一上车就有座,有人却要一直站到终点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11-03
引用第10楼wangbin于2010-11-02 21:16发表的  :
政策没问题
但是执行的官0僚机构有问题……

嗯,中央是好的,都是地方一些官员胡搞,是吧?
这种论调还很有市场啊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加入OpenStreetMap社区,自由开放的维基式网络地图。
http://www.openstreetmap.org/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11-04
现在的某些共产党员,有些手中有权,什么事情都敢做,这些人在严重的危害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应予以坚决的铲除!·!!!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1-08-03
完全没有乡村的县级市—诸城
— (坤舆任我行) 执行 帖内置顶 操作 (2013-07-28 14:36) —
完全没有乡村的县级市—诸城

大众日报: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新跨越

--------------------------------------------------------------------------------

作者:转载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10-4-28 13:47:20
聚合:农民居住形态的重大变革

  每次到诸城采访,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

  诸城是整建制推行农村社区化的先行者,2008年6月,70万农民全部进入“2公里社区服务圈”。阳春三月再访诸城,嫩绿丛中,一座座崭新的楼房在农村社区中心村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吸引着周边村落的农民向这里聚集、融合。

  来自市住建局和国土局的统计显示:2008年至今,全市已在这些中心村新建楼房7767套,可容纳6000多户农村居民前来定居,光宅基地就能省出3000多亩。

  聚合之间,农民的居住形态发生着重大变革,传统的以家族为圈、以村庄为界的观念和生产生活形态正在被打破,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民不仅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还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诸城,正实现着由“2公里社区服务圈”向“新型农村居住区”的新跨越。

  服务的吸引力

  今年春节前,舜王街道前松园村村民宋炳友一家四口喜迁新居,住进200平方米的联体楼房。他的新居并不在本村,而是松园社区服务中心所在的后松园村。村北一字排列着23栋同样的楼房,入住的外村人有5户。

  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瑞军说,这一片就是松园社区6个村的聚集融合区,联体楼房西边规划了40栋多层住宅楼,今年开工建设4栋,入住120户,其中外村申请迁住的近70户。如果全社区1451户全迁来,不仅节地700多亩,而且可就近接受政府公共服务,就近实现城镇化。

  松园社区是诸城兴办的第一个农村社区,作为试点,2007年7月在后松园村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警务室、卫生室、建设环卫室、计生服务室、优抚救助室、纠纷调处室等。服务大厅内设有文教、社保、环卫、计生、治保、志愿者活动等窗口,为周围2公里内6个行政村的5667名群众服务。

  时隔两年多,记者再次走进这个熟悉的服务大厅,房屋依旧,但窗口由6个整合为3个。虽然工作人员少了,服务职能却有增无减,像新增的金融服务,可为农民办理小额贷款;市农村社区学院教学站,每月一次组织免费的农技培训……

  在这里,记者看到山东桑莎集团的一叠招工简章。工作人员说,桑莎集团在诸城市区兴建的第二工业园刚刚建成投产,一时招不起工来,就想到了社区这个平台。由于熟悉社区内各村的情况,本来给了15人的名额,他们帮忙给招了17个。

  公共服务还带动了社会化服务,如今的后松园村,超市、快餐店、幼儿园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条件好的社区,还建起了初中、小学、医院、养老院等。这种健全、便捷的服务,是吸引周边村村民向这里聚集的基本动因。

  聚集之后生活方便了,那么,生产呢?后松园村党支部书记宋炳武说,先期报名的多是在外务工经商的,中心村交通方便,服务周全,对他们吸引力大。即使种地,社区内最远的村骑电动自行车去也就10分钟左右。

  市委书记邹庆忠介绍说,最初建农村社区,在中心村设立服务大厅,很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打破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深入,他们发现,社区中心村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经济条件逐渐与城区别无二致,有的还好于城区,但周边村面貌改变不大,由此形成了新的“城乡差别”,许多外村人便有了迁往中心村的愿望。

  顺应民意,2008年5月1日,诸城市政府出台鼓励支持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的暂行办法,规定需新建、翻建住宅的农户,原则上进所在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4月7日,诸城市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着集约节约资源、加强社会管理、便于接受公共服务、提升生活质量的原则,在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影响和吸引本社区中心村周边村庄群众向中心村聚集融合,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政策的推动力

  花25万元,在辛兴镇大杨家庄子社区就能住进240平方米的新联体楼房,赵高峰觉得值。在严格的政策规定下,开发商按保本微利原则,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价格出售,政府补贴80元;他拆了老宅子,政府又给了每平方米50元补贴。

  27岁的赵高峰是石家庄村村民,老宅离大杨家庄子1.7公里。几年前从部队复员后,他在诸城市区经商,原想在市里买套房子,但大杨家庄子社区建设规划让他改变了主意:“这里离市区不过10公里,交通又方便,花不到一半的价钱就能买到新楼房,以前做梦也想不到。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这样的政策。陪同我们采访的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他们这些非农人口没有买的资格。

  政府花钱补贴农民住楼房是有账可算的,最明显的账就是节地。辛兴镇党委书记颜廷忠说,这里工业基础好,用地紧张。农民拆平房迁楼房,腾出的宅基地用于复垦,就能置换出用地指标。现在,仅镇驻地就规划了101栋新住宅楼,能容纳周边3300户农民入住,可节约土地资源2000多亩。

  市土地储备中心主任安文丰算了一笔细账:全市1300个村,每年每村有3户具备申请新宅基地条件的村民,共需占地2800亩,而聚集到社区中心村用地不到1000亩,等于每年节省了1800亩土地。通过全市若干年努力,如果农民全部迁到社区中心村居住,保守估计,全市将腾出8万亩旧宅基地复垦为耕地。下一步,他们将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抓手,每年重点整体改造偏远村、空心村50个左右,聚集5000户以上,复垦旧村址4300亩,年节余3000亩建设用地指标。把这些指标储备成周边土地,每年的土地收益就有两三亿元,然后再把这笔钱开展新一轮村庄居民点土地综合整治,又能争取到新的建设用地指标。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政策推动,要抓住关键环节,比如集中供暖、户户通自来水等。“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还要有跟城里人一样的配套设施,这样才能增强吸引力。总不能让农民在新楼房里烧火炕吧。”市委副书记张洪全幽默地说。3月,诸城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确定10月10日前,全市完成110个农村社区居住点的集中供暖,两年内全市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集中供暖设施全部建成并启用。目前,全市208个农村社区中心村全部开通客车,自来水村庄普及率100%。

  产业的支撑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发展之基。人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没有相关的产业作支撑是不行的。

  诸城农村社区建设不求一律,强调特色,根据各地地域、产业、资源等情况,或工业带动,或特色农业,或商贸流通,或生态旅游……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不但宜居而且有产业支撑。

  枳沟镇乔庄社区,依托工业园而建。乔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正光说,桑莎集团在这里建制衣分厂后,吸收了乔庄及周边800多名妇女入厂工作。而随着更多企业进入,又吸引了当地和周边的更多农民向中心村集聚、就业,还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一举多得。去年,在社区买房的外来务工经商者有100多户。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做到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市长陈汝孝这样认为。

  近年来,诸城市通过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和推进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产业链条,同时积极推动二三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并把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生产性服务作为社区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来抓。如今,全市有21.6万亩土地合法有序流转,参与土地流转农户6.6万户,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71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21.5万农户与龙头企业实现对接;城区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向农村扩散,在企业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带动30多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产业工人。农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的产业支撑逐渐形成。

  农民由周边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由自己盖房转住居民楼,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变化,更意味着一种社会生态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的形成。农民不但要求好的居住环境,更看重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社区不光是承载公共服务的平台,还要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地”,资源聚集的“洼地”。随着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在这里汇聚,社区的“磁场”优势愈加凸显。

  在不断完善各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和产业支撑,引导和推动社区居民向中心村聚集融合,成为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器。他们不但为自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也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 此帖被liucheng1972在2011-08-04 15:56重新编辑 ]
2条评分
东南涛声 奖励 +5 此图很强大。 2011-08-23
仙峰俊俏 奖励 +5 好图 2011-08-03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1-08-03
建议楼主在乡村之上打个引号、
--------完全没有“乡村”的县级市—诸城

“城市”与“建制市”,
“乡村”与“建制乡”,
“农村”与“建制村”
不是同个概念!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1-08-03
只能说没有建制村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1-08-03
为什么我查的结果是一堆农村的村委会?
省-地-县-乡-村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1-08-03
       哇塞,好壮观啊!诸城是田园城市,完全实现城乡一体化?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1-08-03
图上连村界都有了,很难得!~
禁止【【【【【轨道部】】】】】回复我的帖子。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1-08-03
最北端的尖角,不是划给峡山黑区了吗?
中央---省---郡/市/州---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直辖郡---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特区---邑/镇/乡---坊/里/村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1-08-03
乡镇和建制村都有,本图只是专业标注。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1-08-03
现在有一种混乱的提法,叫“某某社区村委会”,当是“某某社区居委会”的衍生物。
图中的社区,可能大部分是“某某社区村委会”,本质上还是村委会。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1-08-03
规划而已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1-08-03
这图牛逼的。。。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