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39阅读
  • 11回复

[江西]请大家补充江西各县市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5-10
鹰潭市贵溪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困难、挑战和考验最多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鹰潭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扣“三保一弘扬”主题,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
   ——在保增长的探索上,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42.88亿元, 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5%。财政总收入完成19.01亿元,其中驻市企业完成6.69亿元,同比下降43.9%,剔除驻市企业本市完成12.32亿元,同比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0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4亿元,增长17.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0.43亿元,增长42%。
   ——在保民生的实践中,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年投入民生资金1.6亿元,比上年增加4000万元,超额完成了鹰潭市下达的8个方面83项民生工程指标。为1534名白内障患者、88名唇腭裂患者、3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108套经济适用住房和853套廉租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出台了《失地农民安置工程试点办法》,使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有了基本的保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0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916元,增长1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4.3亿元,增长14.2%。
   ——在保稳定的前提下,社会实现总体和谐平安。全面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开门大接访”活动,共梳理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956起、成功调解1417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等重点工作总体情况良好,社会形势呈现“三无一降”,即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无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信访总量下降的良好局面。实现全国“两会”和国庆60周年庆典期间进京上访零登记,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过去一年,政府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面对金融危机、铜价下跌、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等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严峻形势,年初预测直接减少税收12亿元,及早调整了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一方面,千方百计保增长。按照“保增长就是保企业”的总体思路,对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最重的铜加工企业,确定了铜产业损失非铜产业补、铜价格损失铜产量补、铜加工损失铜贸易补的“三损三补”发展战略,及时出台了《铜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做到“利益上能让的让到底,工作上能帮的帮到位”,切实做到与企业一起在金融危机寒潮中“抱团取暖”,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认真落实国家“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拿出400万元用于企业社保补贴,帮助企业解困。抽调人员帮助企业“跑退税、跑融资”,搭建平台邀请江铜集团公司领导和企业“搞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保运转、保市场、保队伍”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有效提振了铜企业克时艰、渡难关的信心,确保了铜加工企业在我市无一家倒闭破产,为我市铜产业发展壮大保存了实力,积蓄了能量。2009年铜加工量同比增长6.1万吨,铜贸易量30.5万吨,创税4.5亿元。另一方面,全力以赴扩投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出台了《争取项目资金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共争取上级项目 110 个、争取资金3.5亿元,其中已到位项目94个、到位资金2.7亿元。
  (二)加快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在结构调整中挖掘增长潜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按照“巩固粗铜、发展精深加工、相关多元”的发展思路,做到了铜原料加工与铜材应用、铜拆解与铜贸易、铜产业与非铜产业“三个协调”发展。在抓好铜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光电子、建材、化工、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提高了工业整体实力。高度重视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专利申请量142件,在全省县(市)排名第一,荣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争取各类科技项目56项,争取项目资金479万元,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蝉联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五连冠。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大力发展了房地产、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2009年房地产业开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出台了《贵溪市进一步发展汽车货运产业实施办法》,全市物流产业逆势增长,新引进物流企业13家,物流企业总数达到33家,创税1497万元,增长42.6%。
  (三)推进工业发展平台建设
  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年新征土地800亩,平整项目用地850亩,硬化道路7公里,铺设排水排污管道1.5万米,强力推动了城西安置点、华润燃气、兴九路等项目的实施。目前,入园企业和项目总数达95个、投产企业78个,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65亿元,创税4.59亿元。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完成了铜拆解加工区一期工程建设,平整场地1800亩,完成了“四纵三横”道路网、污水处理厂和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部验收,海关总署已批复同意铜拆解加工区进口转关申请,已入驻企业16家,完成国内贸易23亿元,创税3.3亿元;“无水港”一期工程全面竣工;完成了铜精深加工区一期400亩征地。全力推进了省委省政府、鹰潭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滨江生态小区建设,完成了安置点征地、规划设计、场地平整和村宅基地分配工作,安置房屋基础工程正在抓紧施工。东城区高压线迁移改造全面结束。深入开展了贵冶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理了贵冶、贵化周边群众的污染处置问题;全力做好了贵电“上大压小”项目的征地拆迁,完成征地616亩,拆迁房屋55栋,保障了贵电“上大压小”项目顺利开工。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年粮食总产达35.5万吨,同比增长5.8%。推进了20万亩绿色大米基地建设。完成了枫林湾、炉前等13座水库除险加固和九牛滩水轮泵站水毁工程修复。开工建设了大禾源等3座中型水库和香炉峰等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及白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积极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实施了5个危险点的搬迁治理。完成了6000亩土地开发任务。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成效明显,共完成造林绿化6.73万亩,打造了雷溪乡农田林网等绿化亮点。阳际峰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通过国家林业局初评。投入资金1000万元,完成了121个村点的新农村建设,连续三年荣获江西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称号。整合资金700万元,扎实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成功迎接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垃圾处理)经验交流现场会的召开。投入资金2382万元,改造了农村公路79.4公里。耳口乡七洲大桥等渡改桥项目顺利竣工。荣获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市)。支持龙虎山申遗的鹰雄大道、沪昆高速鹰东连接线、龙虎山大道和206国道贵溪段综合环境整治任务圆满完成,沿线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成了东城区、城西区东环路以东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贵溪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完成了房地产开发领域容积率清查工作和土地清理工作。成功举办了首届城建项目招商推介会,通过土地捆绑项目的运作模式,6个城建项目实现了招商开发。城北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试运行,交通西路、320国道贵溪段、叶家塘农贸市场等3个改造项目如期完工。城南汽车站正式启用,市人民医院新院主体工程顺利封顶。中心区水厂二期主体工程已经结束。城南贵溪新宾馆续建工程、冶金大道南延伸道路正式开工。贵溪三桥及其延伸道路、中心区星级宾馆建设、左家叶家改造和城北汽车站启用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了市城市管理局,增强了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全面开展违法用地、违规建设清查清理工作,全年共拆除违章建筑161栋约1.6万平方米。结合“迎省运会、创文明城”活动,狠抓了“联建共创、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和非法载客营运专项整治活动,合理布局了市内52个公交车停靠点,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
  (五)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活力
   创新体制促改革。加大了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力度,市建联公司、供销公司、捕鼠器械厂改制正在有序进行。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运作“政银企”融资模式,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为16家铜企业提供了担保贷款5.9亿元。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和政府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切实加强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审计监督,进一步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创新机制促招商。出台了《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和《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地方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组建了5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实行驻点招商,成功举办了贵溪(深圳)、贵溪(南海)等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16个,签约资金38亿元,全年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8个,引进内资42.3亿元、外资5500万美元。
  (六)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民健身活动有序开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组织送戏下乡163场,送电影下乡3123场,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86场。完成了白田乡等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推进了志光镇等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项目建设。建成了“农家书屋”47家。完成了70个自然村、700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任务,率先通过了省、鹰潭市验收。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复评。基层卫生网络建设有序推进,新扩建7所乡镇卫生院,完成1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实现社区人口卫生服务全覆盖。疾病控制水平有效提升,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全市无一例重症患者、无一例死亡病例,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成功通过了国家疾控中心的考核验收,启动了国家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网”建设不断完善。人口和计生工作顺利通过省、鹰潭市年度考核。《贵溪市志》的续编工作进展良好。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五五”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组织了“千名干部下基层服务农村”活动。扎实开展了“机关效能年”活动,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了“三个缩减30%”指标任务,行政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查处违规资金76.3万元。加强了预算管理,规范了机关公务日常开支。应急管理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43件,办理市政协提案126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
  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老龄委、关工委开展工作,统计、审计、旅游、档案、气象、人民防空、森林防火、防汛抗旱、民兵预备役、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民族宗教、残疾人、社会慈善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政府工作每取得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离不开全市广大干群的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的坦诚帮助、无私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市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外商朋友、驻市企业员工,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地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量不大,发展不足,机制不活,仍然是我市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市情。二是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加强。三是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工业结构单一,铜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抗风险能力还有待加强。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五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待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有足够的警觉和思想准备,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
   2010年,是冲刺“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规划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及鹰潭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鹰潭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以“三保一弘扬”统领全市各项工作,以“项目建设年”为主线,坚持加大投入保增长、调整结构增后劲、扩大开放激活力、改善民生促和谐不动摇,突出工业经济与城市经济并重,做优国税与做大地税并举,提高可用财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争创“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保增长与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大局,狠抓生态、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为此,政府工作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增强信心,抢抓机遇。信心提升作为。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既要充分估计到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更要看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有国家持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各项政策;有多年打下的产业、平台等发展基础;有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有效作为,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贵溪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坚持站在全省想贵溪、跳出贵溪看发展、立足贵溪干事业,自觉把贵溪的发展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格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全力推动贵溪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急发展、争项目、抢机遇的意识,突破常规,突破瓶颈,突破重点,把握先机,抢占加快发展的制高点。
   争先创优,营造氛围。氛围促进创业。建立健全以重点工作考评为主的创业竞赛工作机制,营造奖罚分明、宽容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政府各部门都要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积极支持各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以人为本,注重和谐。执政重在为民。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统筹协调、促进和谐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全市人民安居乐业,增加福祉。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今年将重点实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项目建设,在扩内需保增长上推出新举措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新上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突破”的要求,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带全局的重点工业项目。今年计划安排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林水、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等大中型建设项目78个,总投资9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5.48亿元。对已列入国家计划盘子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抓紧实施沿河东路延伸段等续建项目,统筹安排市中医院整体搬迁等前期项目。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下设4个中心作用,强化资金监管,杜绝挪用浪费,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积极申报全力争取。充分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牢牢把握中央、省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找准契合点,明确着力点,确定一批涉及工业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交通能源、农林水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积极主动开展立项申报工作,做好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中央、省发展盘子。全程跟踪老城区及农林垦系统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支持资金的落实,适时做好项目调整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对见事早、行动快、成效显、争取项目多、落实力度大的部门和单位,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奖励。
   想方设法扩大消费。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充分挖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促进农村消费,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连锁企业在农村新增连锁超市门店和便利店,建设一批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进一步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提升城市消费,精心打造龙兴铺商贸广场,积极引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企业进驻贵溪。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房地产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
  (二)调整经济结构,在增强综合实力上力求新突破
   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优铜产业,做大非铜产业。全面提升铜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业,重点围绕电子行业、电力电器、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等方面的用铜需求,延伸铜产业链,提高铜加工附加值,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由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的“两个转变”。同时,扶优扶强非铜工业,积极发展节能照明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非铜优势企业,做到新引进项目非铜产业的比例占三分之一以上,不断提高非铜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按照“做优国税、做大地税、提高可用财力”的思路,着力培植新增税源,拓宽拓展税源渠道,加快推进资源、资产、资金、资本“四资”联动运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资产向资本的转化,不断放大资本功能和作用。探索企业分离服务业模式,不断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统筹兼顾”的原则,整合资源、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整合人才,建设10个农业示范基地,培育1000户农业示范户。继续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粮食总产突破36万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着力培养一批起点高、竞争力强的粮食、蔬菜、茶叶、雷竹、油茶等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致富能力,提升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全市57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采取优惠政策引导、优质服务鼓励、优良环境激发等措施,繁荣商贸业,扩张地产业,做优服务业,激活物流业,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继续落实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水平。抓好商业网点的规行划市,进一步规范城南建材市场。加快构筑现代物流网络,加快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全年新增物流企业15家,货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创税2000万元。统筹发展旅游服务业,做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开发象山地质公园休闲游、樟坪畲族民俗文化生态游等项目。出台《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利用财政资源撬动信贷投入和保险业务,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加强服务协调,在提高发展保障上取得新进展
   全力服务企业发展。建立企业运行调度和重点企业领导挂点帮扶机制,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排位、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全力帮扶,及时跟踪和研究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完成滨江生态小区建设,全力抓好贵冶与周边群众矛盾纠纷协调工作,为江铜等驻市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续做好贵电“上大压小”项目建设服务协调工作。
   强力推进两园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土地报批、征用和平整步伐,着力抓好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今年新征土地1300亩,平整场地2000亩,硬化道路21公里。同时,做好扩园论证、项目独立选址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用地需要,全年争取18家以上企业开工建设,16家企业竣工投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加快推进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全面完成“无水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关转关工作;完成铜拆解加工区二期2000亩场地平整及相关配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铜精深加工区一期400亩场地平整和二期900亩土地的征用和报批工作;全年实现投产企业16家以上,年拆解8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100亿元。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严格土地管理,盘活存量,依法收回闲置两年以上土地和空闲厂房,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置换有实力、有发展前景企业落户,实现“腾笼换鸟”,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政府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鼓励其扩股增资,争取尽可能多的信贷资金支持,努力扩大对我市重点企业的贷款规模,最大限度地解决铜加工及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四)健全城市功能,在提升城市形象上彰显新魅力
   以现代理念抓规划。按照突出特色、注重功能、适度超前、体现美观的要求,认真组织修编并报批新的《城市总体规划》,高质量完成各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中心城区东扩南移,加快东城区建设步伐,加大贵溪大桥两侧、鹰雄大道贵溪段两侧、贵溪三桥两侧及沿河路规划开发力度,拉大城市框架。加大对违章建筑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
   以精品理念抓建设。着力发展“三大片区”,重点建设东城区,稳步推进城南区,适度改造老城区,围绕“一桥、两路、两宾馆、六民生、六楼盘”等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城市建设,主要是全面启动贵溪三桥及其延伸道路建设,完成沿河东路和冶金大道南延伸道路工程,完成城南贵溪新宾馆的续建,新建一家四星级宾馆,完成中心区水厂二期扩建、廉租住房建设、市人民医院新院工程建设,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稳步实施左家叶家改造、花园陈家改造、滨江生态小区建设、一中二期扩建、龙兴铺商贸广场改造等五个城中村及老城改造项目,着力打造江滨花苑二期、万亩山小区、铜都明珠小区、雄鹰商厦小区等六个精品楼盘建设。完成并启用城北汽车站,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以精细理念抓管理。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实施精细化管理。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不断增强社区的管理协调、社区服务、治安治理、医疗保健、环境维护、文体教育、社会保障功能。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职能向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延伸,逐步形成市、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对贵溪大道、冶金大道等城市主要干道86座公交站台及户外广告进行投资建设。做好新建道路、桥梁的移交及后续管理工作,确保市政、园林、环卫作业及时跟进。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程,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打造新亮点
   促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百镇示范工程”的政策机遇,继续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推进罗河、河潭等重点乡(镇)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白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硬石岭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完成大禾源等3座中型水库及香炉峰等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交通网络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农村公路改造和雷溪乡樟槎大桥等渡改桥项目建设,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继续投入资金1000万元推进新农村建设,选择120个左右村点开展新农村建设,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着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工程。围绕“抓精品、出亮点”,突出抓好雷溪乡以雷竹产业为主的万亩农田林网精品工程,完善沪昆高速、320国道和鹰雄大道贵溪段三条通道绿化精品,建设贵溪工业园区、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象山地质公园三个绿化亮点,完成造林绿化3.32万亩,力争阳际峰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圆满成功,形成绿色生态城乡新格局。巩固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成果,全面推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实现全市所有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加强信江贵溪段、罗塘河等流域的水质保护、水土保持,坚决取缔饮用水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和近岸污染源,确保饮用水安全。突出抓好铜加工、医药、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积极支持贵溪新世纪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等项目,树立一批节能示范企业,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
  (六)拓展发展空间,在扩大改革开放上构建新格局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政府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作用,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和资产的管理。完成市捕鼠器械厂等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国家医疗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充分利用江铜品牌资源效应,突出加强与中央、省属企业、外资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沿海企业、民营企业的对接。突出大工业项目招商,注重“招商选资”,突出对成长型、税源型、科技型项目的引进。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洽谈项目的签约率、落户率、进资率、开工率。出台创业园扶持政策,促进创业园做大做强,培育经济的新增长点。突出农林项目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招商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引进内资48.6亿元、外资5800万美元。
   优化创业投资环境。以全省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切实改变“重引进、轻服务,重争取、轻管理”的倾向,使建成的项目尽快发挥牵动作用,发挥最佳效益。要做到“三个优化”,即:打造服务能力强、办事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政务环境,做到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打造综合成本低、配套能力强、产业要素全、外部干扰少的企业经营环境,做到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打造宜居宜业的人文、自然环境,做到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扎实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加强服务引导,在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创业热情,壮大创业主体,努力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
  (七)突出民生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上务求新成效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深入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水平,充分利用与南昌工程学院市校合作的平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我市的转化。今年力争有2家企业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 家,专利申请量达到150件,申报新产品开发6个,安排技改项目10个,完成技改投资3.6亿元。巩固“普九”成果,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做好迎接省政府对我市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确保顺利通过。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强对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疾病的防治和救助工作。继续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扩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乡镇卫生院。做好5个中心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家医疗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参合率达到95 %以上。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关心”工程,对具备手术条件的白内障、唇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继续实施免费手术;加强食品卫生、医疗药品和采供血等行业监督,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卫生安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进塘湾镇等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加大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积极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努力实现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升三降”的目标。
   认真落实惠民措施。进一步扩大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678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859人。加强就业培训,免费培训10862人农村劳动力。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11万元。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帮助残疾人就业,确保就业率达到66%以上。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全市参保人数达53531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广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落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等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水平,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15元和10元。农村五保户人均供养标准提高60元。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月人均生活补助标准、国有农林水困难企事业单位中未参保退休职工月人均生活补助均提高到220元。继续抓好8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抓好3个以上水库移民示范村建设。逐步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建设廉租住房1800套。
   保持安全稳定大局。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职责,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加大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公共场所、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的监管,坚决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落实领导信访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认真落实“三级书记大接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狠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不断完善科技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全社会安全感和满意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和谐平安贵溪建设。
  与此同时,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支持驻贵部队建设,积极开展“双拥”活动,争创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城”。积极推进《贵溪市志》的修编工作。大力发展红十字和福利慈善事业。支持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充分发挥老龄委、老干部、工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继续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审计、档案、物价、气象等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原则,深入研究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十二五”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体现时代要求和贵溪特色。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服务型政府。认清发展形势,不断开阔眼界,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大胆创新方法,提高抢抓机遇和攻坚克难能力,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争取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切实提升行政效能。继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强化执法管理,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倡导雷厉风行的作风,全力以赴推进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有效形成工作合力,促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招投标等制度,不断完善惩防腐败制度体系,始终保持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更加美好,责任也更加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贵溪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排除万难,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贵溪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 此帖被灯火澜栅在2010-05-10 13:22重新编辑 ]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5-10
宜春市丰城市: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3月25日在丰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丰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涂水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以“为”化“危”、弯道超越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三保一弘扬”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前谋划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全面完成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基础上,实现了“10大突破”,打造了“10个全省县市第一”,新增了“10张国家级名片”。

——10大突破:一是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完成201.45亿元,增长19.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6︰50.1︰30.3调整为18.5︰51.8︰29.7。二是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完成20.8698亿元,增长23.4%,由上年的全省县市区第三进位为第二。三是招商引资项目突破100个,引进工业项目106个,签约资金54.9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5个。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完成120亿元,增长42.4%;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亿元,增长49.2%。五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5.5亿元,增长30.1%;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62户,增加31户。六是园区税收突破10亿元,完成10.2亿元,增长12.6%,是宜春市首个进入全省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的县级工业园。七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居民储蓄余额均突破100亿元,分别达到101亿元、114亿元,分别增长35.3%和22.7%。八是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30平方公里,达到36.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30万,达到30.62万。九是民生工程实际投入突破10亿元,82个民生项目指标全面完成,全市用于教育、卫生、环保、农林水、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到17.96亿元。十是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突破2000人,由上年的1700人增至2013人,在宜春县市区中排名跃升第二。

——10个全省县市第一:一是地方财政收入全省第一,完成12.9亿元,增长 38.4%,由上年全省第三跃升为第一。二是超亿元的乡级财政全省第一,4个乡镇(街道)财政收入超亿元,比上年新增3个,占宜春市的五分之四、全省的十分之一。三是粮食总产量全省第一,达到92万吨,增长4.8%。四是省政府重点调度项目全省第一,新高焦化等7个项目列入省政府重点调度项目,占全省重点调度项目的18%。五是省级制造业基地全省第一,精品陶瓷、资源循环利用、生物食品3个省级产业基地,占全省总数的11%。六是全省第一个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省发改委授牌,全省首家。七是城镇化建设全省第一,在全省10个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县市中名列榜首。八是再生铝锭产能全省第一,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铝加工企业9家,再生铝锭年产能达30万吨,占全国5%、全省80%。九是市人民医院被评为全省县市第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十是全省第一个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12项新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

——10张国家级名片:富硒产业基地被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授予“中国生态硒谷”;国家商务部批复建设江西省丰城市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药湖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丰城冻米糖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华伍公司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惟思特公司无油涡旋压缩机填补国内空白;丰水湖文化公园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劳务输出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示范县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示范县市;高产油茶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示范基地建设县市。

这10大突破、10个第一、10张名片,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是我市重要领域的重大跨越,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色新亮点,是我市弯道超越的集中体现。以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衡量综合实力,丰城已经迈入全省最好县市行列;以2009年的指标来评估第十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丰城有望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从全市经济总量、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来看,丰城已朝着我们规划的中等城市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打好应对金融危机的组合拳,在“保增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增后劲、谋长远”。市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出口创汇退税基金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帮助企业破解资金瓶颈;安排500万元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招商引资专项经费,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高位推进总投资327亿元的79个重点项目;利用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城投公司、丰源工业城投资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公司五大融资平台,累计向8家金融机构融资16亿多元;出台了支持再生金属回收企业和总部经济基地注册企业发展的两个优惠办法,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通过实施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促使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开放型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全年工业用电量12.8亿度,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8亿元,增长26.8%;实际引进市外资金29.2亿元,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4720万美元,增长2.1%;外贸出口完成3860万美元,增长27.2%;上争政策性投资项目154个,项目资金3.6亿元,增长28.6%。同时,超前谋划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出台了加快城市经济转型、打造赣中金融中心、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大战略举措,引进了南昌银行等金融企业,为4个高新技术项目提供1300万元扶持资金。华伍公司完成上市辅导,并成为丰城首家本土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在“以城带乡”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以镇带村”新模式。按照建设中等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要求,对城市发展重新定位,规划建设城市生态经济区,形成“一城五区”新格局。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已获省政府正式批准。新城区完成投资9.7亿元,重点推进新城区路网、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改造、玉龙河湿地公园、人才教育小区、洪州大酒店、希尔顿、行政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老城区完成了投资4000多万元的沥青路面改造一期工程,完成了32000平方米的城镇贸易中心拆迁,推进了坪家湖、家俱厂、一水厂扩建等拆迁改造。超前策应国家和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出台了加快农村集镇建设的政策举措,提出了“以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梅林、曲江被列为全省示范镇,洛市、张巷、荣塘被列为宜春市重点建设镇。全市城镇人口达到59万,城镇化率由上年的41.8%增加到43.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40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0元,增长15%。

(三)把“强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11亿元。农业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37.3亿元,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5683元,增长9%;龙头企业达到53户,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7户,总投资18.4亿元;建有各类基地11.8万亩,建成无公害基地12个,开发无公害产品18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1个;高产油茶面积6万余亩,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00余户。与南昌大学成功签署了市校全面合作框架协议。12类农产品的富硒含量标准被确定为江西省地方标准,富硒产品展示中心建成使用。新农村建设完成了202个省试点村改水、改厕、改路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新建沼气池1661只,1311个试点村卫生清洁工程进展顺利,9个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示范点正在规划建设之中。水利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31亿元,12.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四)坚持民生民享民为本,在“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68项公共财政政策、82项民生工程项目指标全面落实到位,帮助11.85万名返乡人员转移就业,投资4568万元新建了946套廉租房,投资9344万元的新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启动了总投资3.5亿元的城区教育和医疗网点布局调整;“光明·微笑”工程任务全面完成,施行白内障手术3202例、唇腭裂手术182 例;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16.6万亩,获得省政府表彰。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资2.8亿元,重点实施新105国道连接线、丰乐公路、丰抚公路等国省道大中修,抓好小袁线、小段线、京九铁路丰城南站公路改造和农村渡改桥建设,完成近300公里村级公路建设,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8.7%,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新机制,安排10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在8个乡镇先行试点。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同步改善,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8亿元,增长18.8%;万元GDP能耗减少5.6%,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提前完成“十一五”控制指标;在丰城挂牌私家车达到5817辆,当年新增2050辆;市财政为556名村(社区)书记、主任缴纳保险金118万元,为任职10年以上的699名离任村书记、主任发放生活补贴78万元,村居委会和社区干部人均月工资收入比上年提高100余元。社会安全稳定态势良好,防火工作实现了“零死亡”,未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信访工作获得全省示范县(市、区)称号,群众安全感指数97%,社会治安好转率95%。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农村卫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表彰,科技、科协、物价、消防、地震、审计、统计、计生、矿山救护等工作获得省级主管部门表彰,教育、文化、广电、旅游、民族宗教等工作获得宜春市政府表彰,法制、人防、民兵预备役、侨务、监察、司法、气象、史志、档案、残联、老龄、扶贫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

(五)坚持不懈地推进政府建设,在勤政、廉政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行政效能和政府形象。按照“规范、提速、落实”的要求,通过制定完善政府议事规则,规范政府部门工作行为,健全工作督查机制等举措,政府系统的执行力、操作力以及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大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新建并启用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楼,行政审批项目压缩37%,审批时间压缩40%。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对34个执收执罚单位实行了部门预算;积极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查出违纪违规资金418万元;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国库资金管理制度,资金节约率达15.2%。尽力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全年未批准购置一辆机关小车,出国出境经费下降33.9%,公务接待和会议经费均下降10%以上。

事非经历不知难。面对宏观环境的严竣挑战,百万剑邑儿女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丰城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战略部署,有效化解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不仅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保持了跨越发展的强势“惯性”,而且主要指标大部分在全省、宜春市名列前茅,呈现了“弯道超越”的强劲态势,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保发展、保和谐、保后劲”。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条战线荣获国家级奖项16个,省级表彰项目86个,宜春市委、市政府表彰项目61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中央和省驻丰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丰城发展的市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尚需提高,社会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有待加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增加群众收入尤其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改革攻坚的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有力的举措,努力克服和解决。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5-10
宜春市樟树市: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3日在樟树市第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樟树市人民政府市长    刘安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樟树迎挑战、化危机、增后劲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加剧的大环境,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1、主要经济指标逆势攀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1.97亿元,可比增长17.1%,超年初计划5.1个百分点;完成财政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收2.48亿元,增长24.1%,比年初计划高4.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八,比上年前移3位;其中地方收入完成6.05亿元,同比增收1.28亿元,增长26.6%;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亿元,同比增长49.2%,比年初计划高1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06亿元,可比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61元,同比增加617.42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87亿元,同比增长18.9%;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665万美元,占目标任务的101.4%,同比增长3.07%;引进国内市外资金21.46亿元,完成宜春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02.2%,同比增长13.37%;外贸出口1665万美元。
  2、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6.46亿元;有6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和用地协调会,45个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在建或竣工投产,投资总额达91.46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8个,比年初目标多10个,全年开工项目之多、投资规模之大是近年来形势最好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投资15亿元的四特“两城”和一期投资35亿元的宏宇能源循环经济园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受人民群众广泛关心、关注的两项重大民生工程——高速公路连接线拓宽改造及赣江双桥建设全面开工并进展顺利,草溪河治理工程城区段全线贯通,即将彻底改变城市入口形象及城区夏季污水散发异味问题,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全年共组织实施了30项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其中有26项达到时序进度要求,盐化基地220KV变电站、博物馆升级改造等19项工程全面完工,盐化基地铁路专用线及货场等工程进展顺利。
  3、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出台了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61家企业安排“三项补贴”资金642万元,扶持企业技改等补贴资金4000余万元,大大缓解了企业发展资金压力,促进了工业快速回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1.2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75%,位居全省前列。药业、酒业强劲增长,其中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8亿元、税收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6%、25.7%;仁和集团上缴税收1.68亿元,比上年净增4000余万元,四特酒公司上缴税收3.78亿元,比上年净增9750余万元;盐业、机械五金制造业也实现了快速回升。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家,总数达102家。被评为“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共新增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新增省著名商标9个,省名牌产品2个,被评为“2009中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并位列第41位。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在四特酒公司设立,四特酒制造标准成为全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标准的企业标准。江西煤矿机械厂、市供水公司成功改制,标志我市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4、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全年共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等各类涉农补贴资金1.53亿元;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六年增产目标,水稻总产达50.5万吨,首次突破10亿斤大关,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先进县(市)”称号;生猪出栏80.05万头,牛出栏 6.21万头,家禽出笼1200万羽,水产品产量3.76万吨,再次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建成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137个,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26个,张家山蛟湖1200亩蔬菜基地被评定为省级无公害化蔬菜基地。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7.2万亩,建立高产油茶基地1.2万亩,被列为全省高产油茶良种基地、全省樟树产业发展基地。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3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3家,樟树三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被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吸收为会员,地产药材吴茱萸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洞塘、吴城等8座中、小(一)型水库和赣西肖江堤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义成、吴城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完工,1.3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小农水建设项目1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处,受益人口8200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7.1万千瓦;新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40家。
  5、城乡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启动了新城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桥南区和医药物流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及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沿江大道、药都大道和杏佛路进行了夜景亮化,完成亮化建筑物200多栋,城市夜景焕然一新;对药都南大道实施了油路改造,共完成油路铺设13.58万平方米,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及管网建设全面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行;城区“11238”公共绿地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新增绿地面积8.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7.58%,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出台了《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实施意见》,成功举办了迎“七一”首届房地产展销会,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26.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2.38%。全面完成了95个新农村建设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点对542个村庄、5个集镇、5所中小学、5所卫生院进行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临江镇成为宜春市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的样板,再次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市”。
  6、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共投入民生资金2.4亿元,比上年新增6000万元,其中市级配套资金3688万元,全面完成了宜春市下达的八大项民生工程任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620人,城镇就业率达9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308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2596人,占目标任务的10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900人,占目标任务的100%;农村五保户供养率达85.1 %,超目标任务6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639人,超目标任务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3%,超目标任务13.3个百分点,基金使用率达112.5%;为1270名白内障患者及74名唇腭裂患者免费实施了手术治疗;村卫生室(所)达到建设标准49个。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488.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及教科书费58534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数1359人。新增廉租住房336套,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9个,农村使用沼气新增1200户。
  7、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二本上线人数比上年分别提高 39.8%、16.3% ;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大楼和特教学校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出台了《“名特优”教师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及《边远乡镇中小学教师交通补助实施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新建了经楼、昌傅、中洲、大桥等卫生院住院大楼,阁山及城关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市、区)”;防治甲型流感取得阶段性成果;对保健食品、消杀用品生产经营行为开展了集中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圆满举办了第40届药交会,得到了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樟树剪纸、药都药膳、四特酒制作及中药炮制技艺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加强了对网吧的日常监管,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完成了数字微波电视传输平台建设,形成了无线、有线、卫星、微波四位一体的电视覆盖系统。科技强市创建步伐加快,全年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1个项目获得国家级重大战略专项基金支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参加第八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获得4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妇儿工作“两个规划” 重要指标评分居宜春第一。完成了阁皂山百草园规划设计和一期游步道工程,重建了临江钟楼主楼。《樟树市志》修编已完成初稿。人口出生率13.04‰,自然增长率为7.55‰,均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8、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密切与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的联系,一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61件,政协委员提案92件,办结率100%,满意(含基本满意率)达100%。依法开展行政复议,有效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许可项目、投资项目和审批时限进行了全面清理和精简压缩,精简压缩幅度分别为45.3%、38.5%和60.1%。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招投标有形市场,对工程建设领域规范性文件以及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人员及其执法依据、职权、法律文书等进行了清理,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落实政府系统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对“小金库”及工程建设领域开展了集中清理;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把规章制度关,从源头预防和遏制了腐败。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有序推进污染总量减排工作,新增减排项目4个,资源与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10.3%。大力开展了“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227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在2009年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位列第21位。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稳步发展,被省军区评为全省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与此同时,关心下一代、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事、编制、统计、物价、工商管理、档案、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应对挑战,积极化解危机,在困难比预期要多、压力比预想更大的环境下,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确属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樟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省、宜春市驻樟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樟树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消除,实现全市经济整体繁荣还有待全市上下的继续努力;二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资源、融资等问题还未得到有效破解,对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新上大项目还不多,发展后劲还不强;三是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种潜在因素依然存在,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实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为“十二五”规划打基础、谋长远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牢牢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我市率先崛起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宜春市工作部署及市委“12365”总体工作思路,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加快发展的总抓手,以“扩大投入保增长、产业升级提质量、城市扩张树形象、‘三农’工作惠百姓”为工作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樟树“率先崛起站前列、奋力赶超争进位”的宏伟目标。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5%,达143亿元;财政收入增长20%,达15.3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达7.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达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达116.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达32.24亿元;引进国内市外资金增长15%,达24.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达5131.5万美元;外贸出口增长10%,达1831.5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达6221.8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为:实施“6816”工程。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0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更加有力地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投入
  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抓住区域经济持续回升、产业加速转移的有利契机,千方百计发挥产业优势的导向作用、工业园区的平台作用、干部队伍的能动作用,突出药、酒、盐产业特色,突出医药物流及盐化工产业链延伸,突出市领导领衔推进、部门单位跟踪服务机制,严格落实开工投产的时限和领导帮扶责任,大力实施产业招商,精心策划一批项目,成功引进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项目,力促医药物流、盐化母化工以及银宝轮胎、中坤精细化工、阁皂山旅游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二是强力推进跑项争资。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投资动态,切实增强“拼、争、抢”意识,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工作力度,着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在资金、项目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力争更多的项目、资金落地、落户。积极跟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全面科学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好项目前期规划,争取更多交通基础设施、低碳与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项目列入笼子。
  三是强力推进社会融资。坚持政府“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举措,不断深化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加强项目包装,全力拓展融资业务。积极引进商业股份制银行进驻樟树,促进金融服务的优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断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整合全市国有资产,做大做活索尔特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公司、医药产业投资公司、城投公司等四个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模式,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有效破解财政资金投入不足难题。
  2、更加有力地扶持企业发展,做强经济支撑
  一是跟进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要求,举全市之力,集中力量推进宏宇能源、四特“两城”、仁和“药谷”、赣中氯碱循环经济园、东亚芭纤、恒辉集团等一批打基础、增后劲、带全局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促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以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和年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为扶持重点,进一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力促医药集团、江西晶昊盐化、富达盐化等重点企业经济社会效益迈上一个新台阶,不断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规模企业发展壮大,小型企业茁壮成长,着力构建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撑。
  二是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药业以流通拉动生产,适应江西省基本药物目录集中采购改革,启动医药物流产业园建设,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型药品经营骨干企业落户,拉动医药制造业发展。食品产业在全力推动四特酒扩张的同时,依托国家特香型白酒技术中心落户,着力提升企业科技研发实力和水平;全力扶持春丝面条、樟树啤酒、黄岗冬酒等食品企业产能扩张,扩大在食品产业中所占比重。盐化产业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在力促蓝恒达二期等项目尽快达产达标的同时,争取更多的下游产品项目落户;同时,按照建设生态园区的发展要求,启动盐化基地低碳防护林、污水处理厂建设,扎实做好盐化基地整体环评。机械五金制造业突出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扩张产能,以科技含量提升拉动产业发展。
  三是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全力为企业做好运力、电力、用地、用工等服务保障,力争临江110千伏变电站3月份投入使用,福城110千伏变电站6月份投入使用。适应产业布局和资源开发,做好盐化基地进港公路和盐化基地煤炭铁路专线配套工作,启动樟树盐化工码头建设,力争樟新盐化工铁路专用线货场二期年内竣工。加大重大项目报批力度,全力化解企业用地瓶颈。创新招工方式,充分发挥部门、乡镇(街道)、职介所作用,搞好园区企业用工培训和需求对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进一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和标准制定,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力争新增省级技术中心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专利授权100个以上;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5个;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3个。
  3、更加有力地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发展以粮食、油茶、蔬菜、花卉苗木、肉牛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确保粮食播面稳中有增,新建高产油茶基地1万亩;进一步扩展张家山蛟湖、大桥湾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面积;大力扶持试验林场等一批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大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化、多元化养殖,突出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增加肉牛养殖比重,强化生猪品种改良。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速推进农业功能转型,全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安全、优质、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和商标,扶持一批运作规范、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符合农村实际的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严格按照“十不准”要求加强农民建房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和“三绿一处理”建设,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努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全面铺开农村清洁工程,注重探索行之有效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新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长效化。加快绿色生态家园建设,全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国、省道以及沿江路、盐化基地等通道绿化造林任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3万亩。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农村渡改桥工程,不断改善农村通行条件。
  三是大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进一步加大对病险水库、危堤险段的除险加固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洞塘、上阳等4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和前进、亭子等8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赣西肖江堤、城市老防洪墙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搞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兴建集中供水工程56处,解决农村1.2万人以上饮水问题。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积极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抓好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机作业水平,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4、更加有力地建设宜居城镇,做优人居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按照“一江两岸、三园四区,西扩东调、南拓北进”的总体规划,做好启动新城区基础性工作。全面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拓宽改造及赣江双桥建设,新启动新民路、永金路、共和东路延伸及葛玄路拓宽改造等城市道路和旅游公路建设。继续实施沿江路拆迁贯通和城市老拦洪墙改造工程,高品位建设滨江城市建筑群。抓好休闲广场改扩建,逐步启动誉家洲水上公园、龙溪河湿地公园、草溪河湿地公园建设。搞好草溪河下游四特大道至赣江段河道清淤疏浚,从根本上解决草溪河水流不畅问题。
  二是进一步推进集镇建设。以建制镇为重点,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空心村改造,努力使小城镇成为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消费中心、生产要素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中心,全年新完成5个以上重点镇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大力规范村镇农民建房行为,切实改变规划无人管理、实施难以到位、建设混乱无序的问题。不断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重点抓好道路、绿化、供排水、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力争在农村垃圾处理、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是进一步抓好城市管理。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启动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厂建设,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和管理;继续推进“11238”公共绿地工程,抓好沿江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及草溪河两岸等重点地段绿化。全力拓展城市管理覆盖面,突出抓好老城区、工业园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及亮化、道路维修等工程,搞好社区创建和小区物业管理。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充分整合城管、交警、城市交通等职能部门资源,持续开展以整治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村民违章建房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努力形成全市齐抓共管、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长效机制。
  5、更加有力地促进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城医药园和盐化工基地行政资源,建立起全市工业园区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有序、高效的运作机制,节约园区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完善财税管理体制和有关激励促进机制,充分调动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和企业参与跑项争资、服务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创新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投入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政府市场运作、资本运作能力。
  二是推进服务机制改革。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变“企业上门办事”为“部门上门服务”,从项目的签约、立项、环评、安评、用地等方面入手,做到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全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对企业遇到的难题,能及时解决的,绝不拖延;能方便企业的,决不推辞。进一步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稳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着力优化“亲商、安商、扶商、富商”工作氛围,把项目顺利、客商顺心作为服务产业项目的第一标准,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三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采取财政挤出一点、向上争取一点、土地变现一点、资产盘活一点、成本压缩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改制资金;同时,结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吸引外来资本、民间资本,通过租赁、出售、联合、置换、转让等方式,大力进行资产重组,确保圆满完成9家国有非工业企业和服装厂、纸箱厂两家具备改制条件的集体企业的改革任务。
  6、更加有力地推进民生工程,改善民生民利
  一是落实惠民措施。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为群众办好16件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突出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等重点,坚持“四个倾斜”,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认真抓好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试点,切实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2010年,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月人平230元提高到260元,人均月补助水平由169.36元提高到18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月人平100元提高到120元,人均月补助水平由66.8元提高到75元。
  二是努力扩大就业。坚持以发展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和谐,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以临时性、季节性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扶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帮助“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及残疾人实现就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不断建立和健全劳动保障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着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进一步加强对失业的预防和调控,积极探索建立失业预警制度,解决好失业人员的遗留问题。
  三是关注弱势群体。坚持新增财力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致力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致力于社会公正、公平,致力于让无力者有助、无依靠者有依,始终将弱势群体摆在突出位置,突出扩面提标,加大专项救助力度,全面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措施,不断扩大帮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帮困,推进开发式扶贫,增强帮扶对象的造血功能。同时,围绕“政策保障一户不漏、专项救助一个不少、社会帮扶一刻不松”三条主线,着力构建“全方位、广覆盖、多元化、动态化”的扶贫帮困体系,确保全市所有弱势群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上得起学、看得起病。
  7、更加有力地统筹社会事业,促进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推进“大香林”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整合开发阁皂山、梦湖、筑卫城等景点,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升旅游品位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和“四大经营服务网络”建设,优化农村商业网点布局,聚集人气,扩张农村消费群体,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着力实施知名商业企业带动战略,力争在引进沃尔玛等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超市进驻樟树上实现突破 ,不断改变居民消费观念,活跃城区消费市场,提升城市品位,助推经济发展。
  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稳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合理布局、教育均衡发展;认真抓好“校安工程”。重视发展文化事业,争创“中国剪纸之乡”;切实抓好以镇、村和社区为重点的基层文化建设,深入实施“送戏送电影下乡”、“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强化文化领域特别是对网吧的监管,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营业。扎实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全力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推进全民健身及爱国卫生运动,协调发展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规范,营造感恩、向善、宽容、励志的人文环境,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同时,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武装、统战、双拥共建等工作,努力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是推进和谐樟树建设。大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抓好节能减排,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及公正廉洁执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专项整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坚持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深入开展保健食品、消毒产品专项整治,维护食品药品、消毒产品市场经营秩序。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8、更加有力地建设高效政府,提高落实能力
  面对严峻的宏观形势,要确保今年政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关键是要不断提高政府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全市上下狠抓落实的能力。
  一是要坚持依法高效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继续做好行政审批项目、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性收费项目清理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带头执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查处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案件,通过严肃纪律、严格问责,以公道清廉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二是要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始终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着力消除阻碍发展的落后观念,坚决摒弃束缚发展的习惯思维,做到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处理和应对各类复杂事件的能力。全面理顺政府、市场的关系,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强化创新意识,用先进理念突破思维定势,用市场经济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培育一支懂经济、善运作,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政府系统的市场运作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三是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加强效能监察和绩效评价,确保政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利百姓之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精简文件,压缩会议,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倡专题研究、现场办公,建立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定期协调制度,健全市长工作例会运行机制,推行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跟踪督查制,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进发展上,全力打造务实、高效的政府,不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各位代表,回首2009年,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绘就新的篇章;迈进2010年,我们满怀信心、知难而进,再创新的辉煌。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樟树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大力监督和支持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开创樟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实现樟树“率先崛起站前列、奋力赶超争进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5-10
Re:请大家补充江西各县市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上饶市广丰县: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28.01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15.3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68.21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44.49亿元,增长12%,三大产业比重为11.96:53.29:34.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7.3亿元,增长4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426万美元,增长32.75%,其中: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增长33.33%。农民人均纯收入5865元,增长8.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378元,增长2.05%。



1、工业经济逆势而上。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196.31亿元,增长21.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3.52亿元,增长28.44%。实现工业增加值53.26亿元,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8亿元,增长24.12%。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铜材、钢铁项目成为新的支柱产业。2009年铜材加工能力达15万吨左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黑滑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县已初步探明黑滑石储量达10亿吨以上,储量居世界之首,被称为“黑滑石之乡”。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开发黑滑石资源,编制了《江西省广丰县黑滑石产业发展规划》,计划3年内打造成为产值达100亿元的产业基地。目前已成功签约的新华集团、前晶陶瓷、三奇石陶瓷、鑫康宁陶瓷等5家企业将进驻壶峤黑滑石产业基地。三是新能源产业有了新的发展。目前有中投新能源、宇博实业、华能科技等10多家重点企业已集聚新能源产业园。四是物流项目和利废项目异军突起。今年新引进物流项目38个,贸易及利废项目20个,主要有省再生资源公司、力天世纪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恒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浙江乐迪电子等项目。五是扩建项目形势喜人。明华铜业二、三期扩建、芦林纸厂二期扩建、台鑫钢铁厂扩建、同欣机械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每个项目扩建投资都超过5000万元。园区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5亿元,实际开发面积7.8平方公里,园区内企业总数达263家,其中投产企业161家。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2亿元,增长27.09%;实现税金9.7亿元,增长71.83%;期末从业人员30058人,增长12.02%。工业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县共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扩建)项目13个,主要是:荣森金属(投资3亿元)、中投新能源(投资2000万美元)、戴蒙医疗器械(投资2000万美元)、吉意豪实业(投资1500万美元)、瑞丰型材(投资1.5亿元)等项目。新批外贸项目9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000万美元,增长19.56%。



2、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今年,全县大力实施“万亩粮食高产示范”项目,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2.3万吨,增长1.4%,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增长5.26%。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马家柚、白耳黄鸡、天桂梨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我县被列为省现代柑橘项目马家柚子项目实施县,新建马家柚生态示范园5000亩;白耳黄鸡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录;天桂梨标准化示范区列入国家林业局项目库。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5家,其中:省级12家,市级7家,有7个农产品获得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9家企业54项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全县14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稳步推进,完成新增道路硬化269公里,自然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完成拆除危房及“空心房”5.9万平方米,建新房6.83万平方米;改水改厕1.5万户;普及沼气池643户,普及太阳能2196户,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407万元。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了16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饶丰灌区完成了一期1000多万元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28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7.98万人饮水困难问题;14座农村撤渡建桥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一大四小”工程成效突出。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54万亩,占省下达任务数的176.2%。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农业综合开发顺利推进。我县首次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3、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76亿元,增长21.75%,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0.75%,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5亿元,增长17.2%。财税质量进一步提高。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2.33亿元,增长25.43%,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9.6%。基层财政实力逐步提高。23个乡(镇、街道)共完成财税7.1亿元,增长39.2%。有21个乡镇财税超千万元,其中:过亿元乡镇2个,继永丰街办2008年财税过亿元后,洋口2009年也实现财税过亿元的跨越。金融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2.97亿元,增长29.7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03亿元,增长21.47%;全县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40亿元,增长59.88%。



4、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全县商贸消费市场繁荣;旅游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商贸消费市场繁荣。以打造“商贸经济圈、消费聚集地”为目标,成功引进了肯德基、嘉百乐等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裕丰大市场、鸟林街、烟花鞭炮批发市场、卧龙城建材市场、月兔广场商业街等5个亿元以上市场、商场、商业街,其中广丰裕丰大市场被省里指定为亿元市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扎实开展,实现销售总额7230万元,财政补助金额达892万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7亿元,增长20.6%。旅游业发展迅速。铜钹山旅游公路累计投资8000万元,完成了60公里的路基建设,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共接待游客总量近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发展农家乐720家,解决就业人数2981人。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截止去年12月底,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2.27万平方米,销售套数达1771套,商品房住宅均价达2591元/㎡。2009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6亿元,施工面积19.0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1.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4万平方米。



5、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重大项目调度会议制度”,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全县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09年,全县共梳理出六大类75个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5.2亿元,其中:城建类项目有市民中心、北环路、污水处理厂、西溪河改造工程、三官殿大桥等项目,完成投资2.85亿元;工业类项目有中投新能源、同欣机械扩建、型钢、薄板、黑滑石深加工等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交通类项目有杭南长铁路、农村公路建设、撤渡建桥等项目,完成投资6100万元;房地产类项目有华丽世家、时代广场、卧龙城等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农林水类项目有饶丰灌区、新农村试点、“一大四小”工程等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社会事业项目有铜钹山旅游开发、六石岩景区、中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完成投资7000万元。争项目争资金争用地成效显著。全县上下积极开展“争项目、争资金、争用地指标、争政策”工作,共争取到国债扶持项目22个,获得资金支持5455.76万元,主要是: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1550万元、新建廉租房项目759万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600万元等项目。积极争取省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去年,争取到东昶新能源建设用地一期500亩。



6、各项社会事业顺利推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年初确定的六方面52件为民办实事超额完成,全年累计拨付县财政配套资金6500万元。积极实施就业扶持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06人,城镇就业率达98%,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8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工伤保险2.3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2.85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2.7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6%。全民创业氛围浓厚。积极放贷创业资金,发放金穗农卡6413户,发放联户担保小额贷款1.92亿元。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落实校建资金912.4万元,完成改、扩建校舍面积1480平方米。广丰一中被列入全省重点民办建设学校,永丰中学、萃始小学被评为省、市素质教育样板学校。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试点;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正式开工,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一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不够强,大项目、大企业不多。二是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科技创新投入和企业自主创新不够。四是要素制约问题较为突出,项目用地难、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五是农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六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和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改革和发展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巩固发展成果、战胜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1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生产总值150.5亿元,增长17.6%;



——工业总产值234亿元,增长19.2%;



——农业总产值22.1亿元,增长5.2%;



——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1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7亿元,增长10.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5亿元,增长40.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亿元,增长18.3%;



——农民人均纯收入6330元,净增465元,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



——城市化率47.3%,提高1.6个百分点;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削减任务。



为实现上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来抓。要继续推进“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大“双百工程”战略实施力度,确保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要下大力气积极实施一批能够发挥资源优势、体现区域特色、具有高新技术含量和产业关联度强大项目、好项目,全力推进黑滑石、再生资源、新能源“三大百亿元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型钢、薄板、芦林纸厂扩建、台鑫钢铁厂扩建、同欣机械扩建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积极配合抓好杭南长客专(广丰段)、西气东输二线(广丰段)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二是加大争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要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切实做好国家投资的争取和项目的储备工作。要加大向上跑部进厅争项目争资金工作力度,及时上报项目跟踪衔接,全方位争取国家各类资金的支持。要认真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准确把握国家的投资导向,超前谋划一批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为积极争取上级投资打好基础。三是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利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政策的优势招商,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全面对接国家及省里优惠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不断扩大循环经济产业的规模效应,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利用好我县黑滑石储量丰富的资源优势,围绕黑滑产业发展的上下游行业及关联度强的行业,抓好产业链招商,通过招商引资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要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全面创优投资发展软环境,全力打造招商引资“洼地”,为营造亲商、安商、稳商、富商的良好环境作好服务。



2、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一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低碳产业体系包括工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能源、资源回收等产业。我县要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坚持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二是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县上下要充分认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加快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在加强与总体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研究编制本地实施规划,特别是要加强项目的谋划与对接,力争在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方面能够得到国家、省、市更多的支持。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加强河流源头和水源地的治理和保护,重点抓好丰溪河生态环境治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优化升级。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强化技改推动传统主导产业扩量升级。注重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食品、纸业、非矿金属加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水平,使传统产业的主导产品从单一型向多元化、从初加工向深加工、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健全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支持大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以城市建设为动力,提升城市品位。一是深化城市发展各项规划,拉大城市建设框架。大力实施“1+6”发展战略,高标准、超前位、大气魄、大手笔地编制城市发展规划。以县城中心向北转移为基准,深度开发下溪片区,构建“一城两翼六片”城市发展框架。做好县城综合交通、教育布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下溪、东关等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逐步扩大城市规模。根据将县城总体规划建设面积拓宽至80平方公里的目标,加快下溪片区10多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设。通过抓好下溪片区迎宾大道(快速通道)、铜钹山大道二期、白鹤大道改造、桑园南路和北环路延伸工程等基础交通网络建设,抓好老城区裕丰南大道、大塘路延伸、芦洲大道延伸和“一河两岸五桥贯通”等工程,以及抓好完善县城南北通道的竹航山人防隧道、竹航山大道等工程建设,迅速拉开城市框架,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县城核心区拓展到30多平方公里。要抓好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广丰中学搬迁、市民中心、中医院整体搬迁、农民学院、汪洋大市场等城市配套功能项目的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加快县城规划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设。根据《关于加快县城规划区域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意见》,将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城中村(棚户区)实行全面改造。通过实施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统筹完善旧城区交通状况,增加休闲绿地、完善排水、环卫、消防等设施的改造建设。努力改善城市整体环境和群众居住生活条件。四是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为骨架的城市化梯度发展格局,重点选择发展特色产业的大镇、名镇和中心村。要将洋口、五都、桐畈、东阳、湖丰、壶峤、铜钹山、毛村等乡镇列入下一阶段重点建设的小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富有特色、带动力强的重点镇,不断增强城镇人口集聚能力,全面加快推进城市化步伐。



4、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今年要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主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扎实推进粮食高产示范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粮种品质,提升粮食单产,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二是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抓好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以20万亩马家柚产业规划为龙头,做优白耳黄鸡、天桂梨等地方特色品种,做精洋口农业特色产业园,千亩葡萄、千亩西瓜、千亩蔬菜种植园,万羽肉鸽养殖场等高效生态农业基地。重点抓好1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创新技术,与农民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继续抓好“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坚持 “走绿色崛起之路,建生态和谐之城”,切实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58万亩,其中:山上造林1.33万亩,山下绿化2.25万亩,计划投入资金6800万元。四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产业发展、绿色美化和特色提升,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和环境整治力度。通过加强“六改四普及”和大力实施“三清三改”,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护路、护树、保洁”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施乡村垃圾清洁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河北防洪堤及3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精心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和饶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六是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围绕确保农民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鼓励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农村来料加工业,引导建立农业经济组织,大力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等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高返乡农民工、新增劳动力及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劳务增收,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逐步减少低收入农户,促进农民政策增收。



5、以商贸流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强中央扩大消费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宣传,增强城乡居民消费信心。加快商城大市场改造,盘活汪洋大市场、芦林大市场,规范南山建材、上广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形成规模优势明显,布局结构合理的市场体系。巩固提升永利酒店、广丰宾馆等星级酒店管理服务水平,支持家友、嘉百乐、肯德基等大型超市、综合商场和专卖店的发展,着力打造鸟林新街、新东街、时代广场等商业特色区域,繁荣城市经济。二是开发培育旅游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全国旅游强市”目标,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重点,加强浙闽赣边际县域旅游资源合作。构筑完善两条旅游走廊:加快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形成以九仙湖假日休闲为中心,以“红军岩”、“红豆杉”、“铜钹湖”、“悟道尖”等景区为重点的铜钹山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六石岩”、“王家大屋”、“灵鹫寺”、“博山寺”的特色旅游线路。三是稳步发展房地产。努力促进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提升房地产管理水平。加强和扶持物业管理,切实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打造下溪片和小康城的新城居住区,进一步强化政府住宅保障功能,拓宽廉租房保障范围,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度,进一步解决符合条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6、以改善民生为主题,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要把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做为工作重点,坚定不移的加以推进。一是积极实施就业扶持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加大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扶持力度,统筹做好各类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关注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加强就业推荐,引导就地进企务工。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开展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参保面和受益率,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水平。加快农村五保户供养机构建设,提高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三是进一步加强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着力做好乡镇卫生院改造扩建和村卫生所建设,积极抓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全面提高县乡医疗卫生条件。四是不断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运行机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五是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实施教育振兴“四大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建设县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改善办学条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部署,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完成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推进广丰发展新跨越、开创广丰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5-10
景德镇市乐平市:


——2010年4月16日在乐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乐平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廖云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困境中超常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显著的成绩。这些成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经济发展逆境提速,实力更强。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指标破关进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1.95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财政总收入10.11亿元,同比增长20.3%,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在全省99个县(市、区)排名第13位,较去年前移一位;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59亿元,同比增长25.9%,财政总收入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9元,同比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5683元,同比增长8%。二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83亿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2亿元,同比增长25.9%。乐平工业园企业开工率达100%,用电量和蒸汽量均增加25%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业园区和全省工业园六项综合指标综合先进奖。金山工业基地已经全面开工建设,一部分企业陆续落户。我市连续8年被省政府授予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先进单位。2009年完成外贸自营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并荣获全省先进。三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64亿元,增长13.5%。商贸业繁荣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成效显著,新增村级农家商店160家,建立家电下乡经销店146家,销售总额3400万元,有效刺激了消费需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7亿元,增长25.2%;全年购车挂牌12055辆,其中私家小车挂牌就达4000多辆。文山怪石林景区被正式授予国家3A级景区,大山坞产权式旅游宾馆开工建设。全年旅游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26.6%。房地产经济乘势而上,全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2%,销售面积2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9.8%;实现建安营业税5567万元,同比增长151%,均创历史新高。金融市场进一步搞活,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73亿元,同比增长35.1%,净增2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4亿元,同比增长48.8%,净增13.25亿元。

    2、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后劲更足。去年,我市被评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进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09.35亿元,同比增长45%。共实施新建、续建5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377个,项目已成为乐平赶超发展的最强引擎。一是争取项目实现翻番。及时掌握国家资金投向,多渠道开展项目争取工作,全年累计争取项目66个,到位资金3.56亿元,较上年实现翻番。二是引进项目取得突破。承接近两年招商引资的强劲势头,拓展战区,扩大成果,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以上项目2个,总进资37.24亿元,同比增长76%。中金黄金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沈阳同联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进驻乐平,招商引资工作名列全省前茅,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三是推进项目优质高效。通过项目调度、项目督查、项目考核的办法,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天新药业维生素B6新生产线及热电联产、锦溪水泥余热发电、金龙化工、华兴化工等30个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先后竣工投产。

    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品位更高。按照“着力拓展新区,拉开城市框架,适度改造老城,改善人居环境”的总体思路,加快生态园林之城建设步伐。2009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史上项目推进最快、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一是城市新区基本形成。凤凰大道、天湖路等主路网全面贯通,为民服务中心及教育、建设、房管等行政组团基本完成,大地豪城、凤凰世纪华城、天湖城、香樟园等小区建设同步推进,城北新区和东湖新区形象初步显现。二是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共筹集城市建设资金9.75亿元,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2个,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县级文化中心和东湖、天湖两大生态主题公园,南河公园、市民广场等一批公共休闲场所也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巷道改造、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51平方米,“脏乱差”和“三违”建房得到有效遏制,市民素质逐步提高。三是城市经营持续搞活。坚持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以城兴城”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一手抓增地,通过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去年新增耕地5000多亩,争取用地指标2600亩,收储土地2506亩,基本实现占补平衡。一手抓用地,出让土地1852亩,收益6.9亿元。同时,积极搭建银政合作平台,利用土地向金融机构贷款3.04亿元。

    4、“三农”工作稳中求进,特色更显。一是传统产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1.4万亩,总产7.5亿斤,荣获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油料生产先进县(市)。农机总动力达82万千瓦,较上年增长15.8%,荣获省农机推广先进县(市)。标准化养殖、特种养殖、特色林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迅速,畜牧水产业势头良好。二是特色产业彰显优势。继续深入推进“江南菜乡”品牌建设,大力实施蔬菜“百千万”工程,依托中远、绿乐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新一轮蔬菜产业发展,蔬菜播种面积共25.6万亩,总产量85.7万吨,总产值8.97亿元。蔬菜批发大市场交易量达69.07万吨,交易额达11.79亿元。全年培育种植大户106户,建成标准化加工园区5300亩。创建了12.8万亩全国唯一的绿色原料基地,获得全省蔬菜生产先进县(市)。三是基础建设继续完善。实施了50余条农村公路建设,竣工里程达72公里。完成了镇桥联圩4标和5标、续湖联圩应急2标、幸福水库、12座小(一)型国家专项规划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启动了东方红、大口坞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并荣获2009年度“鄱湖杯”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推进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农村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入700多万元,实施了浯口、后港、临港、镇桥等四个项目区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完成2008年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建设,农业开发工作荣获全省第一名。四是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128个建设点累计完成改路383.5公里,改水6914户,改厕6817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0个,其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8个。

    5、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机制更活。一是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成果振奋人心。我市承借全省“企业大改革”东风,推行“三类三策”举措,有效破解了资产变现难、债务化解难和改制缺额资金大等问题,在短短100多天的时间里,筹措并投入改制资金5.9亿元,全面完成18 家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11797 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切实做到了让上级、职工、企业都满意。改制企业通过资源整合、靠大联强,焕发出勃勃生机。东风药业与沈阳同联合作后,成功扭亏为盈;为民机械厂整体出售后,去年产值实现翻番;江西食品厂改制后,去年第四季度产值是前三个季度的总和。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高效启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改变管理方式、暂停实施项目共计64项。行政许可事项和投资审批事项分别压缩22.2%和10.2%。300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已建成,42个部门同时开设窗口,可办理的行政服务事项达316项,实现了行政审批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由传统审批向并联审批、由事后监督向实时监督的重大转变。三是其他体制改革继续稳步推进。新农合制度继续巩固完善,全市29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农合“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行了医用药品、器材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制度,大幅降低了各大医院、卫生院药品价格,既确保了药品安全,也降低了患者开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也在塔前镇中心卫生院顺利启动。财政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等也取得新进展。

    6、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境更好。一是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成绩斐然。全年共完成造林16.5万亩,超额完成了5.2万亩的造林既定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了8.9个百分点,实现了我市造林绿化工作的历史性突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市)。二是工业园区环境治理有力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同时,环保部门对园区企业实行了24小时在线监控。开展了园区环境专项治理,责令企业4家停产限期治理,对16家企业进行了从重处罚,严厉打击了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全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368.2吨,削减率为4.8%,削减二氧化硫1120.7吨,削减率为11%,园区90%企业固废处置基本达到环保标准。乐平的环境治理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县(市、区)。三是城乡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城市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4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试运行,累计处理城市污水100多万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乐安河整治和航道疏浚初显成效。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监管,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0%,区域环境噪声均达到国家限定标准。在805个自然村全面推开农村清洁工程,建成490个垃圾焚烧炉,“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浯口镇、洪岩镇获省级生态镇称号,临港镇盛埠村获省级生态村称号。可以说,倍受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已经被越来越重视。

    7、民生保障强劲有力,实惠更多。一是民生投入实现历史突破。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竭尽所能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去年财政安排民生总支出5.62亿元,增幅达98%。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468万元,新增社保资金4600万元,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工资1.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3179万元,同比增长33.1%。为城乡低保对象分别提高保障标准240元/年和120元/年;为1773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75.41万元;为10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拨付“两免一补”经费4536万元,补助2298名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资金160万元。筹集资金140余万元,补助273名贫困大学生。二是民生工程件件落到实处。新增城镇就业781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5万人,并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市),8690户失地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险和农村低保政策。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农民62万人,参合率达97.3%,全年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6216万元,补偿费用5970万元,受益率达6.8%,住院补偿直报率达100%。总投资4亿元的共库引水工程,一期管线铺设接近尾声,沿线乡镇及城区40万人即将喝上国家一类饮用水。建成经济适用住房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5万平方米,通过摇号圆了414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光明•微笑”工程完成率达133%,荣获全省先进。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全面完成,乐平五中、妇幼保健院、人民医院搬迁等正在抓紧实施。去年人大会上政府承诺的乡镇文化站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公园路网建设、巷道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东湖排涝站建设、农村饮水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交客运站建设等为民办15件实事基本完成。

    8、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推进更快。一是科教事业快速发展。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2个,省级科技项目12个,连续四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控辍保学取得新成效,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5%,基本解决了困扰我市多年的“高辍学率”问题。高中教育再上新台阶,毛入学率提高到76%,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446人,录取2948人,录取率达69.9%。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全面完成了第七中小学、第八中学和沿沟中小学的整合,乐平三中成功晋升为省重点中学。二是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图书馆、博物馆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乐平市首届运动会和“做新时期合格乐平人”歌咏月系列活动。镇桥镇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文化下乡深受群众欢迎,全年送戏、送电影下乡共4970场,观众达140多万人次;为60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有线、无线电视网络。文化传承取得新成绩,发掘文物300多处,赣剧新戏《烈日秋霜》荣获第四届江西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和音乐创作等9个单项奖。三是卫生服务日益完善。进一步健全了全市医疗卫生三级服务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了村卫生室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农村卫生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医疗水平得到新提升,人民医院再次通过“二甲”验收,妇幼保健院晋升为“二甲”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全市没有发生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暴发疫情。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计生工作超额完成景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指标,荣获全省计生工作综合先进县(市)、优质服务县(市)称号,彻底扭转了计生工作被动落后的局面。四是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好转。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较大事故,非法小煤窑开采连续三年实现“双零”目标,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并荣获全省平安县(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市政府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市安监局获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市国税局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物价局获物价工作全国先进,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基层司法所达标建设先进单位,市人防办获全省县级人防先进单位,消防工作获得全省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浯口镇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审计、统计、政府法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地方志、物资、档案、水文、气象、海事、电力、邮政、工商、质监、保险、通信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群排难而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公安民警、驻乐部队和消防全体官兵,向所有参与乐平发展的创业者、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乐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历程,我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加快乐平发展,凝心聚力是根本。正是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排难而进,乐平才有今天这样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靠的就是全市上下精诚团结、合力共为。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和谐,就没有乐平赶超发展的今天。加快乐平发展,廉洁高效是关键。正是我们始终把机关效能建设和干部勤政廉政作为政府推进工作、取信于民关键来抓,坚持做到公开透明、严格规范,有力地保证了我们的工作一招不让、一刻不停、一抓到底,成就了今天的“乐平速度”。加快乐平发展,体制创新是动力。正是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致力于改革创新,致力于完善机制体制,项目建设、财政增收、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国企改革和安全稳定等领域的高难度工作、老大难问题,才得以顺利推进和解决。加快乐平发展,和谐稳定是保障。正是我们始终高度重视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非法采矿大清理、上下联动大走访、矛盾纠纷大排查、社会治安大整治,一些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化解,才有效保障了政府全力以赴抓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赶超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新型工业化程度不高,高新技术企业不多,缺乏税源型骨干企业;工业园区的环境治理效果不够明显,群众不尽满意;城市管理水平不高,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小城镇建设规划滞后,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安全生产隐患仍然存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行政效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部门单位在工作中仍然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予以解决。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5-10
赣州市南康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南康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最大、挑战最多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异常困难的经济形势和“6.15”群体上访、“7.3”特大洪灾等突发事件,市政府在中共南康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生产总值74.1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8∶44.9∶35.3调整为17.1∶47.8∶35.1,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7亿元,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增长20.1%,实现了三年翻番,被省政府评为全省财税工作先进县市;财政总支出13.4亿元,同比增长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亿元,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亿元,增长18.8%。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021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4058元,增长8.9%。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出台并落实扶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狠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同比增长34%;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户,总数达63户。家具产业逆势发展,企业数量超过5300家,实现销售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69.7%;办理木材运输放行74.5万方,增长36.6%。工业用电量2.46亿度,增长41.4%。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泓泰置业、广华制衣、馨华钼业、德普特光电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南康,华亿木业、格棱电子等企业积极增资扩产。实际利用外资7347万美元,同比增长2.7%;实际引进内资12.3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个,亿元项目4个。民营经济持续升温,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39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870户,民营经济纳税4.45亿元。

      (二)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年整合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98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投入2285万元。加快推进了龙回—浮石四万亩甜柚基地等14个农业产业重点项目,新增甜柚面积7500亩,甜柚产量达3万吨,增长20%;生猪出栏71万头,存栏42万头,分别增长18%和17.9%;蔬菜播种面积7.86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500亩,油茶开发面积2500亩,被评为全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县(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列入省“双千”工程,凯达果业专业合作社、赤土乡富民脐橙合作社被评为全省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村庄整治点179个,改水4933户,改厕4880座,普及宽带网1685户, 拆除“空心房”5万平方米。农村清洁工程全面铺开,率先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新模式并在赣州市推广,建设农村垃圾中转站26座、垃圾池610个。大力实施了章江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水利投资4200万元,解决农村3500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固水库2座,整治章惠渠10公里,硬化田间渠道160公里。新建通村组水泥路275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76%,4座渡改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对接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围绕打造赣州主城区工贸生态、宜居创业的次中心目标,着力加快融入赣州主城区,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年新增城区面积4.6平方公里,新增城区人口4.1万人,城市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增加2.4平方米。启动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了家具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了60个城市及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其中,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文化艺术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即将全面竣工;东门北路、东山南路和蓉江东路改造基本完工;南山大道、南水大道、和谐大道等道路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相继建成。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城区6个道路节点交通信号灯和渠化岛建设。实施了中心城区夜景照明亮化工程,加强了园林绿化工作,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先进县(市)。

       (四)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纵深推进以“十大体系”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深入开展了“十大体系支持企业应对危机渡难关”主题活动,在体制机制层面提高了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举办了政银企合作恳谈会和项目签约仪式;与江西省农业银行签订20亿元信贷合作框架协议并获得首期1.8亿元贷款。全市金融机构贷款增量达20.8亿元,增长45.3%;存款增量达22.2亿元,增长24.3%。新增存贷比达93.6%,贷款增量增长和新增存贷比分别高于全省水平6.3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赣州竹木制品检测站、市福利服务中心、城市老年公寓、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物质载体项目即将完工。全年新核准注册商标214件,“南康甜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被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及经营体制、财政管理体制、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改革有新突破。

         (五)积极推进民生工程,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用于民生工程的支出达3.2亿元,同比增长14.3%。积极开展了“7.3”特大洪灾的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灾后水毁工程修复基本完成,全倒户住房重建进展顺利。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举办了春季就业和再就业招聘大会,现场录用6200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4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60人,332名大学毕业生获得了见习岗位,城镇就业率达96.4%。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5613万元,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7567万元。启动了“三类”人员基本养老及医疗保险工作。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8%,受益补偿达到17.8万人次、受益面达28.9%,全年基金共支出5713万元,基金统筹使用率达99.7%。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贷款1257万元。提高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完成新建廉租住房1.45万平米,新开工建设4.3万平米。为6000多名七十岁以上老人办理了免费乘坐公交车证。“三院”集中供养率高于80%。

         (六)积极推进统筹协调,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安排4895万元实施了27个新建校建项目。其中,实验小学扩建教学楼投入使用,南水中学一期工程完工,特殊教育学校一期工程竣工并顺利开学,填补了我市特殊教育的空白。新招录教师303名,如期发放了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和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高考成绩连续10年、中考成绩连续14年位居赣州市第一,被教育部确定为江西省唯一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卫生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市一医院新院门诊和医技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麻风病康复新村和13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加大了对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全市没有发生大面积疫情流行。全力加快文化事业发展,被文化部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举办了第二届运动会,启动了市体育中心建设,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强化了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有力推进,饮用水源水质、江河断面水质和城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成功处置了“6.15”群体事件,“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征兵工作被国防部表彰为全国先进,赤土畲族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工商管理、扶贫、科技等其他各项工作都有了新发展。

        (七)积极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建立健全了重大决策法律审查制度,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机关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按照“三个缩减30%”的要求,全面清理了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行政许可项目105项,精简比例达42.5%;精简市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30项,精简比例达44.8%。开展了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服务窗口)政风行风工作,提高了基层站所(服务窗口)服务群众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积极抓好整改工作,大力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件、政协提案198件。加强了对大额度资金、重点建设项目、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批管理。全年完成招投标各类交易700项,成交额达9.35亿元,实现增收节资1.33亿元。健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们主动抢抓扩大内需机遇,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千方百计促进发展的一年;是我们齐心协力抗击“7.3”特大洪灾、推进灾后重建,解决就业再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遗余力改善民生的一年;是我们沉着应对信访维稳复杂形势和“6.15”群体事件挑战,竭尽全力维护稳定的一年。一年来的工作,困难之多前所未有、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压力之大前所未有,经验和教训也前所未有。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十分可喜、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市部队、公安民警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南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大,特别是人均指标与发达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升级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不足,投资拉动所占份额过高;大项目、好项目引进难度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和项目用地指标争取竞争激烈;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农民增收依旧缓慢;少数部门和单位还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我们巩固经济回升基础、乘势而上推进南康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尽管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仍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但通过一系列及时有力的应对措施,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得到巩固。今年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将有助于我们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南康经过前些年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到了一个厚积薄发效应全面显现的时期,拥有后发优势迸发的强大能量,拥有体制机制创新迸发的强劲动力,拥有优势资源迸发的强大后劲,拥有干事创业迸发的强烈激情,只要我们全面分析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工作举措,着力抓好工作落实,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也一定能够谱写南康追赶与跨越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赣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对接融入”战略,着力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把握重大项目带动和扩大投入,扎实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与构建和谐平安社会,努力实现南康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生产总值84.8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7.7亿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4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亿元,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增长4.2%;外贸出口1200万美元,增长9.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123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423元,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降低4.2%和11.2%;化学需氧量排放有所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做到四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做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激活全民创业热情,积极扩大投资,引导各种力量有序参与主导产业建设,扩张产业规模,实现加快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源资源依赖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重点,着力发展普惠型、共享型的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加快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实现为民发展。四是更加注重自身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敏感性,努力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在扩大投入上有更大的成效

着力实施重点项目“双百”工程。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抓紧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年内组织实施市以上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00亿元。工业方面,着力抓好家具产业园、有色金属综合回收2万吨电解锌、江苏保利稀土加工等30个、总投资达35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增工业投资30亿元。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方面,着力抓好南山大道、文化艺术中心、坪岭220千伏输变电站等13个续建项目和赣南大道南康段、康唐公路拓宽改造、和谐大桥、工业大道东延等23个新建项目的建设。上述项目中,单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8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房地产方面,着力抓好南水国际、日豪花园、低密度住宅小区等12个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及其他建设方面,着力抓好农村教师和乡镇干部住房改善“双居”工程、土地开发、公安治安卡口等项目建设。同时要积极配合做好赣韶铁路、厦蓉高速、西气东输二线、飞翔路改造等省、赣州市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

         继续加大项目开发管理和争资争项力度。进一步创新项目开发管理和争资争项考核机制,着力在全市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提高争资争项的工作成效。把握好国家扩大投资的战略机遇,及时关注政策最新变化,切实加强项目编制、申报和跟进工作。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大项目编制、争取和建设力度,形成“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的项目建设梯次开发、有序跟进的格局。加强“跑部进厅”工作,力争我市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赣州市计划。加大“抢信贷资金规模、抢用地指标”力度,积极破解项目建设的资金和用地难题。

         (二)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集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有更大的作为

          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实施“6313”工程,扶持60户重点企业,推进3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企业10户,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以上,引导矿产品、家具、服装等优势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家具市场、江西省服装生产批发基地和赣南矿产品加工贸易中心。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培育钨、铜、锡、锌、铋等应用产品深加工企业,鼓励市内矿产品加工企业联合重组,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家具产业园、家具市场、板材交易市场、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双万”工程,引导家具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专业分工明确、产业链式发展的新格局。积极鼓励和扶持服装企业二次创业,提高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引进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等电子终端产品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电子产业的总量,提高科技水平。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金属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实现“118”目标,即工业实现总产值125亿元、工业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地方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85亿元。

           坚持扶优扶强骨干企业。认真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帮扶,着力破解企业在用水、用电、用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加快企业成长。加快新引进的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步伐,努力形成引进、报批、供地、动工、建设、投产的项目建设“六快”机制。加强对华亿木业、大澳涂料等公司的上市辅导和帮扶。运用财政奖励、贷款资金贴息等手段,支持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扩大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力争年内新增注册商标80件,争创省著名商标2件、赣州市知名商标5件。

          继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一类园区和生态园区,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矿产品加工、家具、服装、物流等专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园区。创新园区投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标准厂房、物流仓库等各种配套设施。严格执行项目入园规定,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的龙头项目。加强入园项目合同履约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达到序时进度和设计、规划要求。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30亿元,进入省先进工业园区行列。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提升“三农”工作水平上有更大的举措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集中精力促进甜柚、生猪和油茶、蔬菜、纸业原料林、花生等“两主四特”产业发展,着力抓好龙回—浮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赤土—横寨循环农业示范园等重点基地建设,抓好105国道、飞翔路两厢花卉苗圃精品带建设。全年新增甜柚开发面积5000亩,新增生猪出栏4万头,新造高产油茶林2万亩。做强做大九鼎农业、金盛源果业、宏鑫牧业、宝林农庄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友家食品、华亿木业、横市丰泰、龙回东坚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建立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和产业重点乡镇联合分会,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重点抓好10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以我市被列入全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为契机,认真制定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规划,扎实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年内培训农民6万人次以上。以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重点,促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力争农民年人均非农收入增加300元。扎实推进新村镇建设,着力抓好唐江、龙岭、横市、凤岗、赤土、麻双、龙 回、浮石等8个圩镇建设,9月底前全面完成137个建设点村庄整治任务。突出抓好文明村镇建设,全市文明村(镇)创建达到15%以上,有10%的村(落)达到文明村(落)的标准。全面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全年新增标准化垃圾池600个、垃圾中转站10座,重点打造8-10个卫生乡镇、20-50个卫生清洁示范村。

            提升农业综合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全国农田水利重点示范县”项目,高标准完成镜坝、横寨、赤土、龙回等7万亩农田水利末级渠系改造。抓好章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建设,扎实做好江河流域规划和农村灌溉专项规划。加强各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认真抓好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实施农村“一事一议”项目县为契机,加快道路、水利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抓紧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加快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重视水土保持,大力实施农发水保和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三防”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机具的推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机械化。建设1-2个千亩以上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和1-2个500亩以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四)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在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上有更大的提高

            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继续弘扬民营经济传统优势,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大力引导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外来投资者创业,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二次创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协会和中小企业促进中心的作用,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性工程”,引导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民营企业(含个体工商户)2000家,民营经济纳税突破5亿元。

           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水平。积极参加省、赣州市招商活动,特别要组织参加好赣州市“百人赴台”、“千人赴港”、“万人赴长珠闽”招商系列活动。围绕提高重大产业项目、优势产业项目在招商引资中的比重和提高项目的投入产出率等“三个提高”目标,实行招商力量、招商责任、招商时间和招商经费“四个集中”,组建29支招商队伍,积极开展自主招商活动。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国际500强、国内200强企业。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新批合同外资5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个)。加强外贸进出口工作,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在南康报关出口。

          (五)坚定不移地加快融入赣州主城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有更大的力度

加强规划引导,把城区做大。着力抓好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围绕打造国家级的家具产业基地、江西省南部的区域性商贸基地、赣州主城区的次中心和生态园林城市,着力展开空间、产业、综合交通、市政公用设施、各项事业发展等规划。尽快组织赣南大道南康段两厢地块、工业大道以南地块、赣州环城高速龙岭出口段、南康大桥至康洋电站两岸纵深1.5公里地块、南水新区西片等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抓好绿地系统、给排水、农贸市场等专项规划,抓好矿产品、家具、服装等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力争年内新增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新增市区人口2.5万人,城市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45.6%。健全城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程、重大规划事项听证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加强规划审批监管,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完善基础设施,把功能做优。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道路交通方面,实施金赣北大道、文澜北路、芙蓉西大道等工程建设,实施金河一路、金鸡路、金桥路等改造工程。交易市场方面,实施家具城农贸市场、家具城中心市场等项目建设。其他市政设施方面,实施二水厂二期扩容、家具城垃圾中转站和公厕、瓶装液化气站、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要平稳推进蓉江接官亭、下坝、岭背、东山龙珠坊等“城中村”改造以及小街小巷改造工程;着力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施重点路段、文昌公园、市区范围内空闲绿地等15个绿化项目,努力打造“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生态园林城市。

           加大管理力度,把环境做美。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迎接省级园林城市复检为契机,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秩序规范管理工作,使城市更加整洁靓丽、更加文明有序。继续强化城市管理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协调、精简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抓好交通节点、主要街道和人口密集场所以及上下班、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管理,着力整治车辆乱摆放、违章搭建、建筑垃圾乱倒、货物出店、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加快圩镇建设,把中心镇做强。按照商贸流通型城镇要求,加快横市、唐江、凤岗等3个中心圩镇的建设;按照工业主导型城镇要求,推进横寨、赤土、龙回、镜坝、龙岭等圩镇建设;按照三农服务型城镇要求,抓好隆木、大坪、坪市、麻双、十八塘、浮石、龙华、太窝、三江、朱坊等圩镇建设;按照综合型城镇要求,建好蓉江、东山等中心城区街道。加强圩镇规划,按照规划展开各项建设,提升圩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承接能力、对农村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拉动消费需求上有更大的进展

           全面提升南康的人气、商气和财气,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政银企合作,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优势产业、重点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商贸物流业。加快城区商贸中心、商业特色街、社区和人口密集区商业网点建设。提升家具、服装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大物流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发挥家具物流管理办和物流协会的作用,提升物流行业的诚信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摩托车、农机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进农村消费专项活动,加快普通商品房建设和供应,促进和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业,按照“4A”标准推进南山森林公园建设,完善文化公园、东山公园、旭山公园等群众健身休闲娱乐场所。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步伐,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推进十大体系建设。按照“形成载体、形成机制、形成环境”的要求,创新十大体系“进园区、进市场、进社区”工作抓手,力促十大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相关政策,制定配套文件,加强区域融入对接。加快“南康甜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应用,积极实施家具产业品牌化战略,进一步提升南康甜柚和南康家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好网上办公系统与IP视频系统项目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抓好家具板材交易市场、鑫马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形成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体系建设,打造有利于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聚集的新环境。

           努力深化各项改革。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重点抓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努力构建更加高效、透明、便捷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强工程招投标领域管理,严厉打击串标、围标、卖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稳步推进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工作。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新组建机构或职能调整机构的责、权、利关系,构建更加规范高效的政府部门工作机制。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严格执行《南康市优化发展环境暂行规定》和《南康市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决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和执法不公等突出问题。加强政策文件清理,精简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公示制度。

           五、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更加重视改善民生。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我市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着力办好民生方面12件实事:1、努力扩大就业和创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2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400人,安置“4050”等困难人员4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2、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和乡镇干部职工住房改善“双居”工程,年内建设3879平米农村教工宿舍和7740平米乡镇干部职工宿舍。3、加快第四期廉租住房建设,年内建成1.5万平方米共300套廉租住房;规划建设3000平方米新市民公寓。4、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年内解决6万亩农田灌溉问题。5、新建农村水泥公路100公里以上,实现全部行政村通水泥公路。完成4座渡改桥项目建设,所有渡口改渡建桥。6、启动失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逐步实现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做好低收入人群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工作。7、实施蓉江接官亭、下坝、岭背及东山龙珠坊等“城中村”改造工程。8、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月人均增加145元。9、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80元提高到12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10、定期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做健康检查,免费为8—15岁儿童补种乙肝疫苗;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为具备手术条件的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进行康复手术。11、抓好南水中学、第一小学、逸夫小学、红旗学校、峨嵋初中等教学楼建设,确保南水中学秋季如期开学。12、切实关心老年人生活,为全市85、90、9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100、200、300元补贴。

           更加重视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健康发展。巩固全国文化先进市建设成果,积极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公益性和经营性文化事业“两手抓”,大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着力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有线电视工作,加快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一医院新院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强传染病疫情防控,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更加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下大力气抓好全市整改工作。严格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基本遏止赴京非正常访和赴省集体访,确保越级访、集体访、重复访下降20%以上,停访息诉率达80%以上。加强源头防范,积极稳妥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坚决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深入推进和谐平安南康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提高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食品药品、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监管,切实抓好消防和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更加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狠抓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强化社会抚养费征缴和非诉执行,严厉打击“两非”案件,努力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加强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环境保护,落实节能减排,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益。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确保三年目标两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63.96%以上。着力推进以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加强政府管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我们将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加快发展始终是南康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要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用科学的眼光谋发展,用改革的思路抓发展,用扎实的工作促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树立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业绩在一线创造、问题在一线解决。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增强群众意识,切实做到执政为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健全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努力使政府各项决策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农民服务中心建设,简化办事程序,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并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和建议。继续办好政府网站和“市长信箱”,使之成为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

            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相统一。依法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期焦裕禄式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各项工作。在土地管理、工程建设、产权转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公正透明交易平台,实行阳光操作、阳光运行、阳光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市、乡政府领导和部门班子成员,要身体力行,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凡是有碍公平、公正和廉洁的事,坚决不插手,不干预,一切依法依规办事,用实际行动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各位代表!南康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南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实现南康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而努力奋斗!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5-13
江西各县08年GDP
1 南昌县  225.1亿元(2009年255.3亿)
2 贵溪市  172.0亿元
3 丰城市  169.0亿元(2009年超过200亿)
4 新建县  134.8亿元
5 进贤县   132.5亿元
6 广丰县  112.2亿元
7 乐平市  106.0亿元
8 樟树市  98.50亿元
9 高安市  86.88亿元
10 上栗县      73.97亿元
11 德兴市  70.98亿元
12 分宜县      66.40亿元
13 于都县  64.40亿元
14 南康市  63.40亿元
15 宁都县      59.90亿元
16 鄱阳县      59.10亿元
17 信丰县  59.00亿元
18 上饶县  57.10亿元
19 芦溪县  55.21亿元
20 泰和县  55.05亿元
21 赣 县       54.11亿元
22 兴国县  53.80亿元
23 上高县  53.10亿元
24 东乡县  52.20亿元
25 吉安县  50.02亿元
26 瑞金市      48.31亿元
27 余干县      48.00亿元
28 奉新县  46.90亿元
29 大余县      46.78亿元
30 万载县  45.30亿元
31 永修县      45.28亿元
32 安福县  45.00亿元
33 修水县  43.94亿元
34 龙南县      43.82亿元
35 瑞昌市  43.00亿元
36安义县   41.24亿元
37 吉水县  42.20亿元
38玉山县   41.03亿元
39遂川县   39.30亿元
40 南丰县  38.20亿元
41 崇仁县  38.19亿元
42 南城县  37.75亿元
43 铅山县  37.46亿元
44 新干县  37.38亿元
45 浮梁县      37.00亿元
46 武宁县  36.62亿元
47 婺源县      36.50亿元
48 宜丰县  36.00亿元
49 万年县  34.55亿元
50 湖口县  32.70亿元
51 会昌县  31.70亿元
52 弋阳县  31.00亿元
53横峰县  30.80亿元
54 崇义县  30.77亿元
55 九江县  30.12亿元
56 都昌县  30.03亿元
57 余江县      26.75亿元
58 彭泽县      26.50亿元
59 金溪县  26.00亿元
60 寻乌县  24.33亿元
61德安县  23.80亿元
62安远县  23.74亿元
63定南县  23.30亿元
64 上犹县  23.01亿元
65全南县  22.37亿元
66井冈山  21.92亿元
67乐安县  20.82亿元
68黎川县  20.61亿元
69万安县  21.53亿元
70 峡江县  20.00亿元*
71 宜黄县  18.12亿元
72石城县   17.79亿元
73靖安县  16.50亿元*
74铜鼓县      16.12亿元
75广昌县      13.31亿元
76资溪县  11.93亿元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5-13
江西各县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 南丰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6807元
2 南昌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6008元
3 分宜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708元
4 崇仁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673元
5 东乡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566元
6 新建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487元
7 上栗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466元
8 广丰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409元
9 贵溪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5366元
10 进贤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300元
11 乐平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5262元  
12 丰城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5214元
13 南城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174元
14 樟树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
15 德兴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5137元
16 新干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108元
17 上高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091元
18 高安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5082元
19 吉水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052元
20 芦溪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047元
21 浮梁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5029元
22 安义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951元
23 金溪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926元
24 奉新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886元
25 永修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852元
26 吉安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840元      
27 玉山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815元
28 峡江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795元
29 黎川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746元
30 宜丰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726元
31 资溪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724元
32 宜黄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685元
33 湖口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666元
34 九江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658元
35 德安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
36 瑞昌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4545元, ,
37 余江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571元
38 武宁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439元
39 弋阳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405元
40 婺源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329元
41 铅山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254元
42 靖安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  
43 井冈山  农民人均纯收入4130元
44 大余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4096元
45 遂川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
46 信丰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960元
47 万载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846元
48 上饶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720元
49 南康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3720元
50 万年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719元
51万安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589元
52余干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480元
53铜鼓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437元
54崇义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406元
55 瑞金市   农民人均纯收入3370元
56 横峰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267元
57都昌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154元
58定南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元
59于都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048元
60兴国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3028元
61 全南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913元
62安远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896元 
63宁都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
64鄱阳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603元
65石城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
66会昌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
67寻乌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
68广昌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293元
69赣 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
70修水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
71 乐安县  农民人均纯收入2118元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5-13
我晕,怎么没有我老家莲花县啊!?
一级政区:省\都\自治省
二级政区:副省级市\市\城\盟\郡\县(都不管县以上政区,直管副县级区\副县级市\镇\乡)
三级政区:副县级区\副县级市(人口5-20万)\镇\乡,下管副镇级街道办\里\坊\村)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5-14
回 6楼(lisiyi203) 的帖子
这是我统计的数据,,,你又把它给贴到我的贴子上。。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5-14
回 8楼(维治天下) 的帖子
没有找到数据,,
忘切过去,快快乐乐的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5-16
我们安义的排名还不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