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39阅读
  • 0回复

[地名由来]萍乡县名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24


关于萍乡得由来,是本县历史有争议的旧案,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三种说法,即:“萍草说”、“萍实说”、“北民南迁说“。年代久远,未能统一,至今争论犹在持续。现将所见资料据实辑录如下。 ”萍草说“,认为萍乡得名于萍草,”萍乡”一名始自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孙皓置县。《宋书》州郡(二)曰:“萍乡侯相,吴立”。这是萍乡设县的最早纪录。其名称由来,自宋至今说法不一。经考证,据认为“萍草说”更为符合萍乡一名之命名,是可信的。其根据是:(一)“萍草说”早于其他诸说。该说出自唐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志》:“以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作者久任宰相,熟悉当时图经,记载详细,引证有据,绝不可能顾名思义,妄自造次。《大清一统志辑要》、《补三国疆域志》、《中国市县手册》等书,均持此说。(二)萍乡境内多萍草,这一自然现象与李吉甫所说的相吻合。如《萍乡县志》气候篇曰:“萍地风光茂密,水土和平,绝无瘴厉之害,暖多寒少,气泄鲜凝……按月令,桐始华,萍始生,桐有三种,萍产则荏桐居多;萍亦有三种,而萍之县所云,叶如小荷,开黄花,结实如小角黍,乃萍实也。”又《祥异篇》曰:“萍缝草,水栗也。楚昭王所获者,此萍之实也。”可以以前萍乡境内多萍草无疑。三国吴置县,就是据当时这一自然特点而名县的。这也是历史上置县名上县的规律之一。如四川省古蔺,以“蔺草丛生”而得名,攀枝花市以境内河谷中遍枝花树而得,江西省樟树市以地多樟树而得名等。均与该地古代有许多相关的植物而得名。萍乡境内此类地名更多,如上栗市因村建于栗树成林之上首而得名。(三)萍乡二字本为萍草之乡之意。按《郡县释名地理志》曰:“萍,皆作苹或作三字同韵,在词也多为同义。”《说文解字》曰:“萍,无根浮水而生者,从草,平声。符兵切。”萍乡一名在古籍中往往亦可写作“苹乡”(见《新唐书》)。与萍乡同时置县,同属安成郡的新渝。唐天宝后改作新喻。1957年又改作新余,皆因声变。萍乡一名亦然。 “萍实名县说”。此说在萍乡流传较早且较为广泛。萍乡一名的由来,历届县志均记载为楚昭王渡江得萍实故事,其典故出自《孔子家语》。说的是有一次楚昭王渡江时,江上漂来一物,又红又圆,大小像壮举(斗为古代酒器),他问满朝文武都无人知道这是何物。于是派人到鲁国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说,是萍实,吉祥物,只有能称霸的人才能得到它。使者回来后,昭王吃了萍实,味道很好。宋代乐史《大平寰宇记》明确记载,萍乡“楚昭王渡江获实于此,今县北有萍实里,楚王台,因以名县”。 对于“楚昭王渡江事”是否发生在萍乡,历史上有争议,宋范成大即提出过质疑,他在骖鸾录》一书中写到:闰一月“二十六日宿萍远,非是。”另一种则否定楚昭王未至萍乡。并引用了清儒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的一种说法,“春秋时楚地不到湖南论”。引者还指出,“是春秋时,湖南尚全非境,何况萍乡,昭王何得至此?”更有人提出《孔子家语》是王肃伪书,不足为凭,以此否定“萍实名县”之说。对此,不少学者著文辩驳。认为“萍实名县”的传说不应该轻易否定。首先,江浊长江的专称,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石泉先生曾发表《古文献中的“江”不是长江的专称》一文,他引证大量的材料,得结论。……自古以来的“江”就不是长江的专称,因此,当我们在古文献中遇到“江”字时,决不能简单地认为一律是长江,而必须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具体分析鉴别。其实,古袁水,渌水,又何尝不能称江?其次,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春秋时期,至迟在春秋中期,湖南、萍乡一带已属楚地,而且这里有着较发达的文化。第三,《孔子家语》不是伪书。近年来在安徽阜阳的双古堆,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后期古墓中出土的简犊中《儒家者言》(称竹简《家语》),都是《孔子家语》的原形。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著文《竹简(家语)与汉魏孔代学》认为今本《孔子家语》,王肃自序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孙猛,应当是事实。西汉前期的双古堆简犊和西汉后期的八角廊竹简中,都存在《家语》发展的一定链环。另外,有人考证鲁定公四年(前556)楚昭王出奔的路线,否定楚王到萍乡一事。对此,古人回答得很清楚:“本国之地,安知不有时一致,而必鲁定公四年乎?” 依据以上资料考证,楚昭王渡江得萍实故事是不可否定的,它很早就广为流传,楚昭王到萍乡一带客观上是可能的。这为萍乡得名于“萍实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再者,持“萍实名县”观点的人还认为,地名与历史事件并不都有必然的联系。发生了一件历史事件,并不一定要命一个地名。相反,没有此地发生这样的事件,而是在它处,也可能用这件事命名。一个地名的取得,常有偶然性。因传说而得名的是屡见不鲜的。如湖北黄冈的赤壁,就不是周瑜火烧曹军处,是被人误传得名的。 “北民南迁说”。是萍乡得名新的说法。古代中原民族南移,名不忘本。验之江西,如豫章、九江、浔阳、都昌、戈阳、上蔡、新昌等皆北方旧名。萍乡之名,当即沿用汉志广平之平乡。汉末孙吴立县时,其四邻旧有之县,均沿用中原旧名,如宜春、安成,本沛南郡之县名,建成,本沛郡县名。……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醴陵侯越。索隐曰:属清河(全租望所见本,见《汉书·地理志》稽疑),则醴陵之名,亦转袭而来,萍乡之旧名,事同一义。若“平”之转变为“苹”(《新唐书》),再为“萍”,古今地名,字形传写,随时遽变,其例甚多,可无庸作字义之解释矣!

以上选自萍乡信息网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