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300阅读
  • 196回复

[安徽]安庆怎么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4-08-18
那么请问安徽什么时候简称为徽?

[color=red][b]心灵故园 世外徽州:[url]http://www.huizhou99.com[/url][/b][/color]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4-08-18
以下是引用承谦堂主在2004-8-18 16:05:51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dut2003在2004-8-18 15:59:30的发言:
“徽班”的“徽”字是指“安徽”的“徽”,是以怀宁(石牌)一带艺人为主要代表的。京剧的诞生和发展,首功应归于怀宁(石牌)一带的山乡父老和徽班艺人。
简直是胡扯,典型的篡改历史!
[/quote]

呵呵,那你说说石牌在哪里?程长庚又是何许人也?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4-08-18
程长庚是安庆人不错,但不能因此称徽班是安庆的,你知道徽班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color=red][b]心灵故园 世外徽州:[url]http://www.huizhou99.com[/url][/b][/color]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4-08-18
是安庆人能代表什么,只是一个给徽州人打工的打工仔,能代表什么,现在微软还有许多中国员工呢,难道你还说微软是中国公司??
华夏浪子
为大华夏民族之光复徽州奋斗一生。。。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4-08-18
所谓徽班,并非专唱徽调(即二簧调),而是指由徽州商人投资组成的戏班而言。当时各地戏班进京,一是由于乾隆自十六年(1751)开始,曾 6次南巡,在江南发现有艺术精湛的昆腔演员,即命苏州织造选拔进宫,以备承应;二是为了庆祝万寿盛典,组班进京祝贺。徽班进北京,是属于后一种性质。它是扬州盐商江鹤亭(徽州籍)为了庆祝高宗(乾隆)八旬寿辰,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秋组织进京的由高朗亭率领的第一个徽班,名“三庆”。这个徽班在扬州时就以唱二簧调为主,并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以及罗罗、梆子各种腔调,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三庆班进京后,以其诸腔并奏和剧目内容多样化的两大优势,很快就压倒秦腔。秦腔受此打击,使得有些演员不得不脱离秦腔班而投入新兴的徽班以谋生计,结果就形成徽、秦两腔合作的局面。其次,继三庆班接踵而来的徽班有四喜、春台、和春各班,合三庆班世称“四大徽班”。这一变化促使京师梨园面貌又迅速为之改观。道光八年(1828)张亨甫作的《金台残泪记》记述当时的情况说:“京班旧多高腔(指京腔),自魏长生来,始变梆子腔(指秦腔),尽为淫靡。然当时犹有保和文部专习□(昆)曲,今则梆子腔衰,□(昆)曲且变为乱弹(指二簧调)矣。”三庆徽班入京前,演出剧目虽有“花”、“雅”之别,而演员实早已花雅不分、昆乱兼演。据吴太初《燕兰小谱》记昆曲演员四喜官,“幼习梨园……有玉峰梁□丰度,虽兼唱乱弹,涉妖妍而无恶习”。又记吴大保说:“本习昆曲,与蜀伶彭万官同寓,因兼习乱弹。”都可说明乾隆中叶时,昆曲演员为迎合观众,也已不能严格遵守“花”、“雅”有别的旧规与秦腔合作。这时,徽班不仅继续保持扬州时期的诸腔并奏的传统演出,并且逐渐把北京秦腔的所有剧目也陆续学了过来(《金台残泪记》)。从此,在北京素为小市民喜爱的秦腔以及一向为宫廷和士大夫阶层所提倡的昆曲,遂都为徽班所据有,从而出现了“嘉庆以还,梨园子弟多皖人,吴儿渐少,蜀伶无知名者”的现象(《长安看花记》)。

[color=red][b]心灵故园 世外徽州:[url]http://www.huizhou99.com[/url][/b][/color]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4-08-18
以下是引用cawal在2004-8-18 16:22:11的发言:
是安庆人能代表什么,只是一个给徽州人打工的打工仔,能代表什么,现在微软还有许多中国员工呢,难道你还说微软是中国公司??


这个经典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4-08-18
徽班进京是不是指安庆那几个唱黄梅戏的去给老佛爷唱戏。。。。。。。
行政区划让我好矛盾??????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4-08-18
以下是引用cdut2003在2004-8-18 15:20:55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kant在2004-8-18 10:07:26的发言:
国粹京剧的发源地?
京剧是皮黄腔,和安庆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你潜水就好,冒个泡,人家会笑你无知的!

没有徽班进京,哪有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quote]真不知道是谁无知.京剧起源徽汉合流,徽剧(弋阳腔)是和昆腔一样古老的声腔,流行于东南诸省,以徽剧为代表.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4-08-19
以下是引用承谦堂主在2004-8-18 16:04:35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我等天子在2004-8-18 8:53:01的发言:
安庆只有成为徽州的政治.文化中心,才能有所作为!

这话什么意思?安庆和徽州可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你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滑稽!
[/quote]经济和文化是两张皮.当然,安庆和徽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绩溪和休宁也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北京和上海也是两个不同的地方,......难道两个不同的地方就会出现关公战秦琼吗?滑稽!
慈熹太后和甘地夫人出席联合国会议......郁闷!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4-08-19
安庆和徽州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体过,文化和人民生活习惯也大相径庭,能跟徽州内部的绩溪和休宁和国内城市的北京、上海同日而语??
华夏浪子
为大华夏民族之光复徽州奋斗一生。。。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4-08-19
楼上是罗敷的MM?令人真假难辩!我忍不住要回......贴了.
"安庆和徽州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体过,文化和人民生活习惯也大相径庭,能跟徽州内部的绩溪和休宁和国内城市的北京、上海同日而语??"
小而言之,徽州内部的绩溪和休宁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体过,文化和人民生活习惯也大相径庭;大而言之,国内城市的北京、上海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体过,文化和人民生活习惯也大相径庭.怎能同日而语??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4-08-19
以下是引用kant在2004-8-18 21:37:41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dut2003在2004-8-18 15:20:55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kant在2004-8-18 10:07:26的发言:
国粹京剧的发源地?
京剧是皮黄腔,和安庆有什么关系?



不知道你潜水就好,冒个泡,人家会笑你无知的!

没有徽班进京,哪有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quote]真不知道是谁无知.京剧起源徽汉合流,徽剧(弋阳腔)是和昆腔一样古老的声腔,流行于东南诸省,以徽剧为代表.
[/quote]

呵呵,那就请教京剧的鼻祖是谁?你不要说是给徽州人打工的安庆人哦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4-08-19
以下是引用承谦堂主在2004-8-18 16:07:55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dut2003在2004-8-18 16:05:09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awal在2004-8-18 16:01:09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cdut2003在2004-8-18 15:59:30的发言:
“徽班”的“徽”字是指“安徽”的“徽”,是以怀宁(石牌)一带艺人为主要代表的。京剧的诞生和发展,首功应归于怀宁(石牌)一带的山乡父老和徽班艺人。

全是安庆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写出来的,我问你:安徽什么时候简称过"徽"?徽什么时候代表过安徽了??


[/quote]

哈哈,笑死了,安庆是安徽的省会(当时),怎么不能代表安徽?

[/quote]安庆是省会没错,安庆从来没有简称为徽,安徽也从来没简称过徽。你根本就不知道徽班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还在这里大放厥词!
[/quote]

安庆的简称是宜,那请教一下,清朝时候的安徽的简称是什么?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4-08-19
不知道:
中国十大名菜——徽菜是不是徽州的?
中国四大名菜——苏菜是不是苏州的?

安徽的徽与徽州的徽是有区别的
与安徽取名类似莫过于江苏了
江苏的苏与苏州的苏是有区别的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4-08-19
cdut2003名言:

(2004-08-19 09:48:49) king
梨园上,省的简称一般取后面的字




哈哈,这样一来可好玩了:



湖北、河北都要简称北



湖南、河南、云南都要简称南



江西、山西、陕西、广西都要简称西



山东、广东都要简称东



黑龙江、浙江都要简称江



等等!!!



华夏浪子
为大华夏民族之光复徽州奋斗一生。。。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4-08-19
那你说程长庚的三庆班唱的是什么戏?不能把京剧的源头都揽到安庆头上,再说程长庚11岁离家进京了.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4-08-19
以下是引用kant在2004-8-19 10:13:03的发言:
那你说程长庚的三庆班唱的是什么戏?不能把京剧的源头都揽到安庆头上,再说程长庚11岁离家进京了.


我不是把京剧的源头都揽到安庆头上。我是针对你说京剧和安庆没有关系说的

用时下最流行的说法:程长庚可是××世家。你大概也听说过“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4-08-19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剧坛4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乾隆帝弘历祝寿,从扬州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是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6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出现了“四徽班各擅胜场”的局面。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班又兼习楚调之长,为汇合二簧、西皮、昆、秦诸腔向京剧衍变奠定了基础。因此,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清末,四大徽班已相继散落。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4-08-19
怀宁素有“戏曲之乡”之称,是被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祥地,历史上名俗辈出,有“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之说。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4-08-19
就算有错误之处,话也不必说那么难听吧.现在的京剧资料中提到安庆的极少.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4-08-19
以下是引用kant在2004-8-19 10:30:18的发言:
就算有错误之处,话也不必说那么难听吧.现在的京剧资料中提到安庆的极少.


呵呵,这个确实很复杂的,学术界都很有争议。安徽的徽与徽州的徽是有区别,要是现在安徽的简称像江苏的苏一样,恐怕问题就不是这么复杂了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4-08-19
徽剧:徽剧是解放后的定名。1956年,安徽省成立了徽剧团,对青阳腔和徽戏这两个濒于失传而在我国戏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剧种,进行了挖掘、抢救和继承工作。恢复上演了六十多出青阳腔、徽戏和徽昆的传统剧目,并通过大量研究工作,发现青阳腔和徽戏无论在音乐、剧目等方面都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

徽剧声腔的渊源和演变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徽州腔、青阳腔阶段。早在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南戏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和弋阳腔传入徽州、池州等地,结合当地的土语声调,产生了徽州腔和青阳腔(即池州腔)。这两种声腔比较接近。它们都继承了弋阳腔“一唱众和,其节以鼓,其调喧”以及向无曲谱,不入管弦而只沿前习用人声帮腔的特点,故属联曲体,后来青阳腔艺人为了使传奇剧本通俗易懂和充分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伸展意境,创造了一种[滚调],备受群众欢迎。因此到了明万历(1573—1619)年间,它们便一同受到“天下时尚徽池调”的赞誉而风靡长江南北。
(2)四平腔、昆弋腔阶段。明万历以后,昆曲传入徽州,给徽州腔以巨大影响。徽州腔改为用笛子伴奏,去掉人声帮腔,在音调和节奏上都较原来平稳,人们称之为四平腔。四平腔继续吸收昆曲、青阳腔和民歌的东西,变得更加华丽、优美,擅长表现载歌载舞的节目和片段。这种由徽州腔、青阳腔(都是弋阳腔的变体)和昆曲融合而成的新腔,称昆弋腔(或昆平腔)。
(3)徽戏阶段。昆弋腔在明末传入桐城、枞阳、石牌、安庆一带,与随着李自成起义军南来的山、陕梆子汇合,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便渐次产生了吹腔、拨子、二黄等声腔;后来又吸收了汉调的西皮。

清代乾隆年间,安庆的徽班到扬州演出,获得很高声誉。此时期的徽班,对其它剧种的东西兼收并蓄,除演徽戏外,还时常兼演昆曲和一些花腔小戏。
1790年(乾隆55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接着,春台、和春、四喜等徽班相继进京,即所谓“四大徽班进京”。徽班进京后,又吸取京腔、秦腔、昆曲、汉调等剧种的长处,经陈长庚等名艺人的创造改革,大约经过50年的孕育期,至道光、咸丰年间,逐形成为后来的京剧而流行全国。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4-08-19
看看京剧大家:

程长庚(1811-1880),名椿,字玉珊,一说潜山程家井人,祖籍怀宁;一说怀宁石牌人,后家迁潜山县。清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列“同光十三绝”之首,长期为“三庆班”老生台柱和班主,兼任“精忠庙”庙首30余年。他擅演老生,与当时的余三胜、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他博采众长,融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为京剧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尊称“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杨月楼(1844-1890),石牌杨家墩(今皖河乡皖河村)人,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列“同光十三绝”,因演《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等猴戏,灵活如猴,有出入风云之概,又得外号“杨猴子”。艺从著名京剧演员张二奎,与二奎另一徒俞菊笙并称“双壁”。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4-08-19
以下是引用kant在2004-8-19 10:36:46的发言:
徽剧:徽剧是解放后的定名。1956年,安徽省成立了徽剧团,对青阳腔和徽戏这两个濒于失传而在我国戏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剧种,进行了挖掘、抢救和继承工作。恢复上演了六十多出青阳腔、徽戏和徽昆的传统剧目,并通过大量研究工作,发现青阳腔和徽戏无论在音乐、剧目等方面都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
徽剧声腔的渊源和演变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徽州腔、青阳腔阶段。早在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南戏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和弋阳腔传入徽州、池州等地,结合当地的土语声调,产生了徽州腔和青阳腔(即池州腔)。这两种声腔比较接近。它们都继承了弋阳腔“一唱众和,其节以鼓,其调喧”以及向无曲谱,不入管弦而只沿前习用人声帮腔的特点,故属联曲体,后来青阳腔艺人为了使传奇剧本通俗易懂和充分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伸展意境,创造了一种[滚调],备受群众欢迎。因此到了明万历(1573—1619)年间,它们便一同受到“天下时尚徽池调”的赞誉而风靡长江南北。
(2)四平腔、昆弋腔阶段。明万历以后,昆曲传入徽州,给徽州腔以巨大影响。徽州腔改为用笛子伴奏,去掉人声帮腔,在音调和节奏上都较原来平稳,人们称之为四平腔。四平腔继续吸收昆曲、青阳腔和民歌的东西,变得更加华丽、优美,擅长表现载歌载舞的节目和片段。这种由徽州腔、青阳腔(都是弋阳腔的变体)和昆曲融合而成的新腔,称昆弋腔(或昆平腔)。
(3)徽戏阶段。昆弋腔在明末传入桐城、枞阳、石牌、安庆一带,与随着李自成起义军南来的山、陕梆子汇合,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便渐次产生了吹腔、拨子、二黄等声腔;后来又吸收了汉调的西皮。
清代乾隆年间,安庆的徽班到扬州演出,获得很高声誉。此时期的徽班,对其它剧种的东西兼收并蓄,除演徽戏外,还时常兼演昆曲和一些花腔小戏。
1790年(乾隆55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接着,春台、和春、四喜等徽班相继进京,即所谓“四大徽班进京”。徽班进京后,又吸取京腔、秦腔、昆曲、汉调等剧种的长处,经陈长庚等名艺人的创造改革,大约经过50年的孕育期,至道光、咸丰年间,逐形成为后来的京剧而流行全国。


这个应该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了
清朝的徽剧,与目前的徽剧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安徽的徽不等于徽州的徽。如果不是安庆徽班的进京,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徽剧可能还是偏隅一角的地方小戏,所以说京剧起源安庆是问题不大的。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4-08-19
以下是引用kant在2004-8-19 10:36:46的发言:
徽剧:徽剧是解放后的定名。1956年,安徽省成立了徽剧团,对青阳腔和徽戏这两个濒于失传而在我国戏曲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剧种,进行了挖掘、抢救和继承工作。恢复上演了六十多出青阳腔、徽戏和徽昆的传统剧目,并通过大量研究工作,发现青阳腔和徽戏无论在音乐、剧目等方面都有着血缘关系。因此,徽剧的含义并不等于徽戏,它的声腔包括青阳腔、徽戏、徽昆和花腔小调几大部分,以徽戏和青阳腔为主。
徽剧声腔的渊源和演变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1)徽州腔、青阳腔阶段。早在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南戏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和弋阳腔传入徽州、池州等地,结合当地的土语声调,产生了徽州腔和青阳腔(即池州腔)。这两种声腔比较接近。它们都继承了弋阳腔“一唱众和,其节以鼓,其调喧”以及向无曲谱,不入管弦而只沿前习用人声帮腔的特点,故属联曲体,后来青阳腔艺人为了使传奇剧本通俗易懂和充分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伸展意境,创造了一种[滚调],备受群众欢迎。因此到了明万历(1573—1619)年间,它们便一同受到“天下时尚徽池调”的赞誉而风靡长江南北。
(2)四平腔、昆弋腔阶段。明万历以后,昆曲传入徽州,给徽州腔以巨大影响。徽州腔改为用笛子伴奏,去掉人声帮腔,在音调和节奏上都较原来平稳,人们称之为四平腔。四平腔继续吸收昆曲、青阳腔和民歌的东西,变得更加华丽、优美,擅长表现载歌载舞的节目和片段。这种由徽州腔、青阳腔(都是弋阳腔的变体)和昆曲融合而成的新腔,称昆弋腔(或昆平腔)。
(3)徽戏阶段。昆弋腔在明末传入桐城、枞阳、石牌、安庆一带,与随着李自成起义军南来的山、陕梆子汇合,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便渐次产生了吹腔、拨子、二黄等声腔;后来又吸收了汉调的西皮。
清代乾隆年间,安庆的徽班到扬州演出,获得很高声誉。此时期的徽班,对其它剧种的东西兼收并蓄,除演徽戏外,还时常兼演昆曲和一些花腔小戏。
1790年(乾隆55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接着,春台、和春、四喜等徽班相继进京,即所谓“四大徽班进京”。徽班进京后,又吸取京腔、秦腔、昆曲、汉调等剧种的长处,经陈长庚等名艺人的创造改革,大约经过50年的孕育期,至道光、咸丰年间,逐形成为后来的京剧而流行全国。


这个应该是目前比较权威的了
清朝的徽剧,与目前的徽剧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安徽的徽不等于徽州的徽。如果不是安庆徽班的进京,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徽剧可能还是偏隅一角的地方小戏,所以说京剧起源安庆是问题不大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