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13阅读
  • 15回复

[市制]专家称我国城市化无指向 数十万亿投资恐成乱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2-1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11:05   时代周报
  特约记者 张子鹏 发自北京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中国迅速推出了4万亿投资组合,以扩大投资和启动内需消费为主线,加以应对。目前经济形势已有好转迹象,中国经济也正在谋求V形突围。

  然而让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忧虑的,不是投资的规模,而是此轮投资没有城市化的目标指向,结果可能是一场乱仗,导致中国经济在短期的V形突围之后,还是一个长期的L形发展曲线。

  比如现在交通部门提出,铁路与公路共有六万亿的投资需求。但如果没有确定人口和需求向哪个城市圈集中,修建的交通设施可能会由于需求不足而产生浪费。而王建认为,系统的城市化规划,可以统筹城市圈的发展,拉动内需,消化过剩产能,成为整个战略全局的突破口。

  王建还指出,现在提出的“第二次土改”,如果没有城市化指向,“新土改”有可能产生更大的民工潮和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2005年,王建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对2030年前中国的空间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应该建设20大都市圈的城市化观点,影响颇广。

  王建此前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曾邀请王建讲解虚拟经济的相关问题,其研究的多项政策也被国家重视或采用。早在2008年上半年,王建就对当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的举措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应该放松货币政策,而不应继续从紧。

  2009年1月上旬,王建接受了本报专访。

  城市化有数十万亿投资空间

  如果从现在不到40%的城市化率,提高到75%,达到一个与中国相称的城市化水平,可以吸纳几十万亿元投资,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

  时代周报:以城市化为投资指向,好处是什么?

  王建:要研判2009年的经济发展,首先得分析几大方面的需求。

  出口肯定要向下调,今年恐怕有负增长的可能。所以打出口的主意是不行的。

  另外经济增长滑坡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怎么上得去呢?现在有人提议政府给老百姓发红包,但我们不是发达国家,不具备“负债经济”的性质,通过发红包的形式拉动内需,有一点作用,不过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最后能够拉动增长的还是要靠投资。不过,投资方面,我们现在消费品和重工业产品全面生产过剩,没有短缺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向哪个领域投资呢?

  如果要投资于产业,恐怕现在的投资需求上去了,未来会留下很大隐患,是饮鸩止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现在要找一个合适的投资领域,基础设施可以搞。投资铁路和高速公路,可以沟通物流,但物流从哪产生?供给和需求的地域又都在什么地方?这就需要系统确定城市化的投资指向。

  供给和需求都是由城市化的空间布局决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能分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托起工业化。但是,我们现在看过去30年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已经造成了过去对城市化投资的巨大欠账。

  时代周报:据你的研究,过去我国对城市化投资的欠账有多少?

  王建:一般像中国这样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国家,城市化率是55%,东亚国家日本、韩国都是75%以上。中国截至目前,按非农人口计算,城市化率只有28%,再加上长期稳定生活在城市的约1亿多人口,实际城市化率也才刚过40%。

  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扭曲,也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迟早要补上的一课。

  我们现在正式的城市人口是4.5亿人,其他都是流动人口,不在城市固定居住。这样很不利于生产、流通、消费的规模集约。

  如果从现在不到40%的城市化率,提高到75%,达到一个与中国相称的城市化水平,可以吸纳几十万亿元的投资,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

  以现在中国的财力,怎么投也不会有投资过剩的问题,不会有长线投资,周期太长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几十年的欠账,加大投资只会使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合理,经济增长更健康,也会有一个新的强大的增长动力。

  启动农村消费只是权宜之计

  现在启动农村消费,困难不小。组织家电下乡,给家电下乡进行补贴,促使农民家电消费等,都是权宜之计。

  时代周报:城市化对于启动国内消费有什么作用?

  王建:城市化对消费也有作用。目前城乡消费差距很大,2007、2008两年分别是3.3和3.6倍,消费差距在拉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农民许多都是自给性消费,比如自己种菜。服务性消费就更没有了,生活性消费的物质产品好多都是自己生产,不通过市场采购。

  如果实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大量的农民进城,买房子,置家具,消费水平得到提升,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如果现在的4.5亿城镇人口增加为9亿,扩大的人群会增加两倍的消费。一下就可以把消费带上来,不用发消费券,新的城镇人口自己就要消费。而现在的消费是被城乡结构卡住了。

  实施大规模城市化,服务业也会得到很大提升,3000美元人均GDP的国家,全球服务业平均比重是50%左右,我们现在才30%多,也跟大量农民不进城是有关系的。

  农民在村里生活没有餐饮、泡吧、卡拉OK之类娱乐消费。城市化可以把这些产业带动起来。

  时代周报:这个过程是不是让农民来花钱?

  王建:首先是政府来花钱,然后,城市的企业花钱,要把城市建设起来。这样农民进城可以就业。农民现在能有多少钱呢?农民进城了,城里有其居住的地方,也有新的工厂,有一个饭碗,自己能挣到钱,然后再花钱。这样城市化才能运转起来。

  时代周报:不过,现在各地都很重视启动农村消费?

  王建:现在启动农村消费,是很困难的。组织家电下乡,给家电下乡进行补贴,促使农民进行家电消费等,都只是权宜之计。

  把农村人口的家电消费提升到城市人口水平,能消耗的钢材就是1500万吨。但是中国现在的钢铁生产能力过剩达到了1亿吨,顶什么用呢?

  现在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上游领域。2003年-2007年中长期贷款7万亿元,主要集中在重工业,这么多的产能一直在增长。

  2008年11月,冶金设备生产量的增长仍然有35%。现在冶金、钢铁过剩那么严重,但是大量设备还在产出,说明后续产能还在继续增长,问题不解决,银行有可能形成不良贷款。

  现在上游产业产生过剩,怎么消化?答案就是搞城市化,大量钢铁水泥就可以消化了。

  过剩资本嫁接过剩劳动力

  一方面农村有过剩的劳动力,一方面城市有过剩的资本,两个一组合,怎么能不形成生产力呢?城市化正好可以把他们连接起来了。

  时代周报:你认为城市化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得以较好推行?

  王建:是认识问题。什么事情认识不到就不会去做,人都是这样。短期问题尚且难以认识,认识一个长期的,涉及几十年的问题就更不那么容易。

  现在政府还是不重视城市化。如果重视,怎么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结构扭曲呢?过去前30年,为了重工业的高积累,不让农民进城。

  改革以后,我们搞的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搞就地工业化,不搞城市化。世界上都没有这么搞的。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是城市化在前,工业化并行的。没有一个是只搞城市化不搞工业化的,这是中国的“创造”。

  原因是当时中国农民剩余人口压力太大,为了快一点把工业化搞出来,实行的是就地转移的政策。这一转就是三十年,没有推动城市化,这是政策导致的发展结构的扭曲。

  一方面促进工业化超前发展,一方面用户籍政策筑起城市化的高墙,把8亿农民挡在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大门之外,由此形成了严重的工农、城乡“二元结构”。现在要转变的,就是过去60年城市化过于迟缓的状态。

  时代周报:现在进行城市化的条件与30年前相比,是否已经发生变化?

  王建:现在没有缺钱的问题,当年是缺钱。为什么搞离土不离乡,因为没钱。为了快一点消化过剩人口,只有就地转化,到乡镇企业去就业。

  城市化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当时中国还很穷,没有资金可以投入。1984年,中国出现农村工业化高潮,走的就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工业化的路。

  那个时代,甚至90年代前半期中国也还不是很富裕。到90年代后半期,特别这一段时间,中国才真正富裕起来。

  现在情况与当时的最大不同是我们有大量剩余资本,银行的存贷差达到了17万亿。现在一方面农村有过剩劳动力,一方面城市有过剩资本,两个一组合,怎么能不形成生产力呢?城市化正好可以把他们连接起来了。

  城市化解决土地稀缺问题

  与城镇化相比,城市化更突出了土地的使用效益,是中国唯一的发展方向。而城镇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错误的倾向。

  时代周报:你所说的城市化,与流行的城镇化说法有什么区别吗?

  王建:现在中国许多地方,土地是极度稀缺的资源。小城镇人均占用土地是2000平方米,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均占用土地是70-80平方米。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得多,对土地集约使用效率高得多,所以我所说的城市化是大城市化。

  城镇化是以镇为主的。西方国家搞城镇化,比如美国,才3亿人口,我们有15亿人口,人家搞镇没问题,我们所有土地都搞成城镇,就没有土地吃饭了。

  所以城市化与城镇化相比,城市化更突出了土地的使用效益,是中国唯一的发展方向。城镇化对中国来说是错误的倾向。

  如果未来25年,中国只能再增加1亿多亩耕地用于城市化建设,则中国只能靠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人口承载率与产出率来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由此而言,中国以大城市为城市化的取向已经是不用争论的事情。

  如果这个原则不明确,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必然是盲目的,未来仅有的、可用于城市化的1亿多亩耕地资源的配置也必然是盲目的。

  时代周报:最近有说法称,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土资源部提出要把明后两年的土地资源在今年进行使用,三年土地合并到2009年一年用出去。这是否会影响后续的经济发展?

  王建:现在土地稀缺,明后年的发展就有问题了。实际上,城市化可以将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是长期解决矛盾的办法。

  时代周报:你认为这一轮的土地改革如果没有城市化的指引会有什么具体后果?

  王建:如果没有城市化,这一轮新土改就一定是场灾难。

  因为新土改后,农民把土地卖掉了,土地卖掉后,如果没有城市化吸纳,把农村人口转变成城市人口,不就变成流民了吗?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农民起义,都是因为流民太多造成的。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一旦被斩断,没有就业的机会了,只有铤而走险。应该让大城市成为吸纳过剩农村人口的海绵。

  面对金融危机,应该推动改革谋求发展,但如果现在大规模深入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或进行分配制度调整,政治上承受的压力非常大,目前不是推进这方面工作的时候。但城市化改革措施,可以打开非常大的空间。

  经济学家王建指出:如果没有同步大举推进城市化,4万亿投资组合会变成无效益的打乱仗。

  应该尽快让大城市成为吸纳过剩农村人口的海绵。城市化可以拉动内需和消化过剩产能,是最终带动整个战略全局的突破口。

  王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研究员,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专家”称号。多次参与起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文件。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2-12
  王建:现在中国许多地方,土地是极度稀缺的资源。小城镇人均占用土地是2000平方米,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均占用土地是70-80平方米。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得多,对土地集约使用效率高得多,所以我所说的城市化是大城市化。

这句话真tmd弱智!

集中精力发展小城镇,花同样多的钱,只能把大城市人均占用土地降低到50,却能把同样的面积的多个小城镇区域的人均占用土地降低到1000
[ 此帖被東七區在12/2,2009 20:49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2-12
回 1楼(東七區) 的帖子
发展小城镇必然需要网状交通系统占地惊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2-12
楼上的想法很奇怪。

我相信没有人会去平地起城镇吧(兵团除外)。

在利益驱动之下,各地发展自然是优先将有一定条件的区域发展起来。而这些区域的优势,很明显有几点,资源、交通系统、人文和社会环境。

资源优势的区域,大部分都是不适合耕作的山地,并不会加剧可耕作土地的流失。
交通系统优势的区域,而目前我们城镇发展的现状来看,连接这些区域的交通系统还远没达到饱和的程度。即便到饱和的程度,而现在交通系统的规划所预留的区域,对于交通系统的翻新也是足够的。
人文和社会环境优势的区域,这些区域本来就是城市化区域。本来就很有吸引力,发展之后,会吸引相当一部分临近居民到区域内定居,结果就是城镇区域人口更加集中,临近的乡村土地之间的分隔带会降低很多。
近些年,进城打工的人回乡之后很多都选择在小城镇置业,与其相关联的父母、子女及其他亲属也会逐渐往城镇里迁,结果很明显是良性的。

像楼主那样的集中力量发展那么几个大都市,结果是,大都市越来越臃肿。城市病越来越严重,总体效率越来越低。结果要么是不给予部分居民以完全的居民身份,以应付公共资源的短缺,结果带来更多的流民,社会问题更严重;要么是开放移民,导致大量人员涌进城市,城市变成一个个贫民窟群落。这两种后果应该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吧。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2-13
回 3楼(東七區) 的帖子
结合印度的经验,贫民窟的纯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过渡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2-13
全国就那么几个繁荣的城市,而且里面充斥着贫民窟。
其他地区一片荒芜。

荒芜地带,革命运动此起彼伏;几个大都市里,治安问题,让政府精疲力竭。
如何和谐?

即便是繁荣地区也会有独立的倾向。前些年,不少砖家在鼓吹上海建特别行政区。
继续集中精力发展大城市、势必将差距拉得更加的大。差距大了,富裕的地方不愿和土包子为伍;贫困的地方穷则思变;西部民族地区本来就狼子野心,中间的贫困带将他们对于国家的那么仅有的一点向往都抹去了。
分裂将是必然的~
[ 此帖被東七區在13/2,2009 10:30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2-13
貧民窟的存在是人間的標誌,是「實事求是」的象徵。沒有貧民窟只有天堂才有可能,而人造天堂就是虛偽的象徵。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2-13
有道理,城市化率低正是中国的短脚之一。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2-13
引用第6楼雅昭于13/2,2009 11:20发表的  :
貧民窟的存在是人間的標誌,是「實事求是」的象徵。沒有貧民窟只有天堂才有可能,而人造天堂就是虛偽的象徵。


没人否认城市里可以有贫民窟。
但是,城市里面,到处都是贫民窟,那么对于该城市来讲无异于,上身穿着高档西装,下身穿着打满补丁的大短裤

砖家所倡导的集中精力发展大都市,对于整个国家来讲无异于
将领带弄得超级漂亮,衬衫皱皱巴巴,下身穿着打满补丁的大短裤,光着脚丫子。
[ 此帖被東七區在13/2,2009 12:29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2-13
我說的貧民窟是真正的貧民窟,不是PRC都市裡面被迫形成的那些廢棄人口居住區。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2-13
贫民也要居住吧,贫民窟存在是正常的。
按照朝鲜的办法是修墙隔离开,按照我国某省建设新农村的办法也是修墙隔离开。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2-13
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不光特大大城市(王建所谓的大城市)和小城镇,还包括中小城市。过去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城镇化,侧重小城镇建设,限制大城市发展,这些年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是现在的城镇规模还是很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才是出路,大城市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把更多的小城镇培育为中小城市。
天目孤心鉴 山人静致远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2-13
引用第11楼天目山人于13/2,2009 13:50发表的  :
中国的城市化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不光特大大城市(王建所谓的大城市)和小城镇,还包括中小城市。过去的城市化强调的是城镇化,侧重小城镇建设,限制大城市发展,这些年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是现在的城镇规模还是很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才是出路,大城市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把更多的小城镇培育为中小城市。


不能说要把更多的小城镇培养成中小城市。

而是要有阶梯型的城市结构。

10个左右的特大城市,基本维持现有格局
100个左右的大中型城市,让其自由发展;此部分投入应该在3千亿
1000个左右的小城市,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此部分投入应该在7千亿
前三部分应该吸纳约1/4的人口(3.4亿)

10000个左右的小城镇,培植较大规模的工商住区域,形成较大的小市镇,此部分是小城镇发展的核心,依赖此部分吸纳约1/3的人口(4.3亿);此部分投入应该在1万亿。

100000个左右的集中居民点,工商住区域和农林牧区域的逐步分离,此部分是小城镇发展的重点,此部分吸纳约1/3的人口(4.3亿);此部分投入应该在1万亿。培植此部分的经济实力,将其中的1/3(1.5亿)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散居的居民,约占总人口的1/12(纯农村)1亿。

全国累计城市、城镇人口约7.7亿;农村非农业人口约2.8亿;农业人口约2.5亿,配置基本合理。

剩下的1万亿,改善交通环境,特大城市之间、大中型城市和特大城市之间、大中型城市之间的联系交通约占1/4
小城市和大中城市之间的联系交通、小城市之间的联系交通约占1/2
小城镇和城市之间、小城镇之间、居民点和小城镇之间、居民点之间的联系交通约占1/4

由此搭建的区划体系
全国划分为省州;各省划分为市县;各州划分为市镇乡;各县划分为镇乡。

州的城市结构
1个特大城市,1-2个大中城市,约10个小城市,约20个城镇,约10个乡
1个大中城市,约15个小城市,约20个城镇,约10个乡
2-3个大中城市,约10个小城市,约30个城镇,约10个乡

省的城市架构
1-2个大中城市,约20-30个小城市,约30-50个县

县的城镇架构
5-10个城镇;10-20个乡

乡的集中居民点架构
约5-10个集中居民点
[ 此帖被東七區在13/2,2009 15:49重新编辑 ]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2-13
引用第12楼東七區于2009-02-13 14:23发表的  :
不能说要把更多的小城镇培养成中小城市。
而是要有阶梯型的城市结构。
.......

1万个小城镇占1/3人口,平均也是接近5万人,这已经是小城市的规模了。我认为各县发展1-3个小城市(5万以上),全国形成5000左右小城市,以现在的地级城市以及部分县级市市区(20万以上)形成400个中等城市,再以现在的省会城市为主发展50个大城市。至于小城镇(包括集镇),由于分化数量会减少到2万个,而农村社区(村级)约30万个。
天目孤心鉴 山人静致远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2-13
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不鼓励发展;
常住人口100~300万的城市,适度鼓励发展;
常住人口20万~100万的重点发展;
20万以下的自力更生。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2-13
引用第14楼仙峰俊俏于2009-02-13 14:58发表的  :
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不鼓励发展;
常住人口100~300万的城市,适度鼓励发展;
常住人口20万~100万的重点发展;
20万以下的自力更生。

这个想法不错,按人口城市分成不同的类型,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大城市的问题现在已经比较严重,还要重点扶植发展只有生活在那些地方的人才想。
多发展一点百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吧。乡镇太弱的就缓缓吧,向条件好的乡镇集中,或者向县城集中。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