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98阅读
  • 20回复

[西藏]仲巴:沙进人退,三迁县城zz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6-21
沙进人退,三迁县城 
一位朋友的雅漂日记中关于仲巴县的一段描述,我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平静。(仲巴县位于雅鲁藏
布江上游)。
……到仲巴的路还算好走,下午两点过就到了仲巴1964年的县址扎东。扎东已于1986年
因沙害严重被废弃,县址改为刮那古塘。而后者也因同样原因于己于1996年被废弃,改为现
址托吉。仲巴老城扎东是一片废墟,已快被黄沙给覆没。街上一层厚厚的黄沙,街道两旁的房屋
也快被沙给掩埋住了。屋里也是黄沙堆积,一栋栋房屋都没有了门窗,以前安门窗的部位现在都
变成了一张张黑色的大口,似乎在惊叹这残酷的现实。远处的河里,一些破汽车的废铁壳在烈日
下发出刺目的白光,天空中四飞的乌鸦发出嘶哑的叫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凄凉,我脑中忽然有
“罗布泊、楼兰”几个地名跳了出来。  
仲巴现址托吉也不大,是那种纵横两条街的小县城。我站在最 “繁华”的十字路口,半天也看不
见一个人影,只有被狂风吹起的尘土和纸屑在空荡荡的街上漫天飞舞。爬上县城背后的小山坡俯
看,县城里几乎没有什么民房,整个县城被几个单位又大又长的围墙就给 “概括”了。
围墙外就是那空旷的大荒漠,不远处几座雪山巍然屹立。据县委书记普琼介绍,那几座大雪山都
位于尼泊尔境内,可给我的感觉它们就在几公里外,似乎触手可及。离县城两公里处一些小山丘
下,一条细细的河流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银光,那是全县城的生命之源--“柴河”。紧
傍“柴河”的几座山丘已开始沙化,满山金黄色的黄沙已逼近河边。那象征着生命与活力的跳跃
着的一线银光,在巨大而沉默的金黄色沙丘映衬下,显得是那么的脆弱、无助。看来,这个国家
耗资一千五百多万,连基建都还未搞完的新县城又已开始面临灭顶之灾了。我又想起了种在县委
普琼书记办公室窗下的那四棵一米多高的植株,据说这是仲巴县46000余平方公里面积内唯
一几棵长到一米多高的植株,他们叫它--“树”。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9-28
可能我们一生都没机会去那里看看。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9-28
为什么仲巴也会这样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9-28
仲巴太远了,不会引人注意。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9-28
青藏高原上,又是喜马拉雅脚下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严重的沙化?又不是塔里木盆地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9-29
没看清楚我还以为是新疆甘肃.结果竟是西藏.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9-29
这样的县城还有多少?是建制镇吗?
http://jiepaicun.blog.163.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9-29
哦,是个乡。
http://jiepaicun.blog.163.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9-29
榆林三迁的故事还在上演
天目孤心鉴 山人静致远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9-29
更难治理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09-30
就像南极干燥一样。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8-09-30
楼主
能详细说明下是怎么回事吗?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8-10-01
环境在恶化。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8-10-01
真没西藏也有沙化这么严重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8-12-12
沙化?西藏很多地方连草和树都不长,自然条件原因。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8-12-12
西藏西部和北部和青海玉树、果洛、松潘草原西部一样,冰川消退,水源枯竭,草场退化,已经是荒漠化了。玉树西部有县也是这样迁过一次了。南印度水气流大多灌进藏东南地区,中雅鲁藏布江还剩点,由于这样西藏已经两极分化,一头是阿里那曲和日喀则的干燥,一头是林芝地区的过度湿润,林芝地区的湿润是非常可怕的,是中国最湿润的地区之一。
(转)西藏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沙化土地达到2047万公顷。
    西藏沙漠化防治工作起步较晚,但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全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采取“以点带面,全面综合治理”的方针,着重抓了日喀则江当、曲水县茶巴朗、札囊县朗噻岭和阿里狮泉河4个治沙示范点。
[ 此贴被风儿在2008-12-12 11:0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8-12-12
江源环境忧思:废弃的长江第一县(转载)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唐邦兴教授是个可爱的老头,1986年的“长漂”江源之行后,他又多次到江源考察。1998年,他还以七旬之身率领一支女子漂流队去了各拉丹东。其实,唐教授更关心的是江源环境问题,他更忧心的是江源环境的恶化。当年漂流队员中的很多人,之后也是全心投入长江环保。比如著名的可可西里保护站建立者杨欣,比如当年到达姜根迪如冰川后情不自禁大唱长江之歌的杨勇。
现在为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的民间探险家杨勇这些年多次到江源冰川考察,他说,根据测算虽然江源区冰川水储量相当于近3个三峡水库的库容和2条黄河的年经流量。但他忧虑:长江源冰川是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演变的晴雨表,近年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在冰川分布区引起的变化尤为敏感,表现为长江源冰川大部分处于退缩状态,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考察和航片、卫片研究对比,自1969年至1986年的17年间,姜古迪如南冰川和北冰川分别退后了154米和125米,近20年来冰川退缩现象还在继续,冰川冰舌端已完全解体为冰塔林。
我们每次聊到这个话题,杨勇总是作痛心疾首状:长江源冰川的加剧退缩可能会导致“中国水塔”地位的坍塌,改变江源水系的分布格局,甚至失去源区河流水源的补给条件,使源区自然环境演变向时令河—内流河—荒漠化—沙漠化过程发展,最终形成与可可西里荒漠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罗布泊荒漠戈壁相连的干旱区。
杨勇认为,长江源区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是地球在间冰期环境气候变化的综合反映,是来自于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并且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进入该地区,和全球co2排量的增长,对脆弱的大气圈和敏感的冰川及江源自然环境,无疑是雪上加霜,会加快自然环境演变的进程和速度。我们人类应该是觉醒的时候了。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长江源将有稳定持续的冰川融水补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有关专家发布消息称,在全球气候变暖、中国西北地区冰川退缩加快的状态下,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的格拉丹冬地区冰川,近30年来退缩幅度不是很大,并有部分前进的冰川存在,这意味着长江源将有稳定持续的冰川融水补给。
他们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1969年航空摄影测量与制图以及据此完成的冰川编目资料,对格拉丹冬地区的70多条、899平方公里的冰川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综合研究表明,总体上,该地区冰川面积的变化不大,从1969年至2000年31年间冰川面积只减少了1.7%,并且有26条冰川处于前进状态。该地区的冰川变化幅度远小于天山、祁连山、黄河源以及高原南部与东南部等地区的冰川变化。 天山地区从1964年至1993年冰川面积减少达13.8%,祁连山地区从1956年至1990年冰川面积平均减少10.3%,黄河源区从1969年至现在冰川面积退缩达17%。这说明格拉丹冬地区冰川退缩幅度较小,并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征……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时银认为,长江源的冰川属于极大陆型冰川,该地区气候极端寒冷、降水相对稀少,导致发育的冰川冰温低,运动缓慢,这类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相对较迟钝,故而冰川退缩幅度较小。该地区冰川退缩幅度较小,有利于长江源有稳定的冰川融水补给,因而对保持周围生态环境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样,长江源区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却是不争的事实。
走出各拉丹东以后,顺江而下,我们在长江源头第一县的所见所闻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是之前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沱沱河最初的水流,在青藏公路上穿过万里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大桥附近,现在有一座由江泽民题写的“长江源”纪念碑,灰白色花岗石质地,1999年6月6日落成。纪念碑的坐标东经92°26′25″,北纬34°13′37″,高2.5米,重14吨,花岗石采自成都市旺沧县。据称最初的设想是将纪念碑建在姜根迪如冰川末端,后来考虑到那里为无人区,又远离交通路线,后来就把这纪念碑立在冰川以下约300公里处的沱沱河沿,另在姜根迪如冰川处立一块标碑。
从沱沱河沿往下,人烟稀少,所谓“八百里无人区”,继续往下,流经的第一个县属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辖地。治多,当地人称其藏语意思为“长江源头”,说治多就是长江源头第一县。曲麻菜人也说他们是长江源头第一县。其实,两个县城分居长江上游通天河两岸,距离也就几十公里。从地图上长江的流向算,现在的曲麻菜县城应该可以说是所经的第一个县城。——到底那个才是第一,究竟孰是孰非,很难说清,也没有必要太较真。
初到曲麻菜,使我们惊奇的是这个县城宽阔的街道——那条据称耗资以百万计的不长的水泥街道甚至比我们前期考察时到过的青海玉树州州府结古镇、四川甘孜州州府康定城的街道还要宽。曲麻菜人更是自豪地说,我们的街道比省会西宁还要气派。——但是,这座离长江上游通天河边仅10多公里的县城却严重缺水,缺到人吃水都要排队。我们亲眼见了县政府大院排队打水的人群,感觉恍然置身梦中。这一带,河流纵横,是长江源头的富水区呵。县里的同志介绍说,目前在县城,已有卖水的生意,每桶水从几角到一、二元不等,视季节随行就市。县政府办提供的资料说,现在县城70多口水井中,能出水的不足7口,最深的井打到了25.6米……在全县3100万亩草场中,荒漠化、沙化等不可利用草场木前已占50%以上。特别是80年代以来,曲麻菜的降水量逐年减少,1993年为479mm,1996年为360mm;大风日数增加,1993年为84天,1996年为119天,最大风速1996年达到40米/秒,且近年由往年的12月开始提前到10月开始。
关于气候变坏,水没有了的原因,曲麻菜人说最关键的可能在于全球气候变迁,再一个就是草场沙化。再一个就是鼠害、虫害、牧畜超载放牧,还有一个就是非法滥采滥挖。我们在和县人大副主任李桑杰同志、县委办主任肖鹏虎同志座谈,他们说到,在90年代初,县境内300公里长的范围内多时曾有8万金农滥采滥挖。对此,县里总结说:“十多年的群采滥挖,使草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过采区一片黄沙、寸草不生。鉴此,采取了边开采、边复坑、围栏种草、预交复坑抵押金的办法,达到了既开发资源,又保护资源的目的,维护了群众利益;再次,克服了急于求富的思想,使资源开发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行先开采边界矿、贫矿、差矿,有效保护腹矿、富矿、好矿的办法,通过努力,使我县的矿产资源得到了有力保护。”我们沿江而下,在巴干乡,副乡长更恰说,全乡287.48万亩草场中可利用仅为187万亩。目前,全乡有4个采金点,有个采金点还为乡里提供了柴油发电机。我们走访了该乡的一个采金点,这个矿点花了135万元购买了700米长的一段河床一年的黄金开采权,拥有6台大型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场面使我们叹为观止。他们不讳言,采金使江水落石出变混了,但比起往年的群采滥挖,是进步多了,对环境的破坏小多了……面对这些,我们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曲麻菜现在的县城是70年代末从百公里外的叶格乡附近搬迁来的,原址在通天河更上段。我们特意去看了那个旧城,有种考古者的感觉:
虽然早就知道那是一座废城,走到时,我还是有些发呆。
惶惶然心中浮起一句齐秦的歌词——你懂不懂得一种感觉叫荒凉?——荒凉!真的很荒凉!眼前和心中都一片荒凉。
青藏高原特有的瓦蓝天空下,河谷里一片焦黄中废城点点赤青的残墙断壁格外刺眼,我看到,人们挥洒汗水艰苦奋斗弄出的那些曾经辉煌的建筑,如今都变成刺眼的让人不舒服的点点赤青了。那些斑斑点点刺眼赤青里曾有多少青春欢笑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曾有多少……都被黄沙掩盖了,我有些伤感地想,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些赤青了,人建设了这一切,又毁了这一切。为了什么呢?
我们从高处下到河谷走进废墟,河谷里还有一点水,河床上庞大的废墟已被黄沙包围,水和黄沙并列让人总觉得不真实,但,一切,实实在在。进入废墟,我顿时有了一种考古学家的感觉,这感觉让我不舒服,晕,直到看见一堵高大残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浮雕大字坚强地挺立着,完完整整,告诉我们这并非一座古城,我才重又打起精神。胡乱转了几圈,依稀还可以看出街道、机关、商店、学校、居民区……城边有烈士陵园,纪念塔尚在,塔下有一排排大约是搬迁烈士遗骨留下的深坑,怎么看怎么觉得象一个个大问号。
这个地方叫色吾沟,1952年10月成立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时的县府所在地,1980年10月因环境恶化废弃,新县城迁至70公里外的通天河更下游的约改滩。
这城废得实在太彻底了,不仅城中空空荡荡,方圆十里也没有人影,连一顶牧民的帐篷也看不见。一阵风起,黄沙弥眼。——城废的原因就是这讨厌的沙化,在风沙面前, 人终于无可奈何的退却了。当年,选择这里做新县城,是因为这个河谷水草丰美,但终于,人还是搬走了。——不想评说。
我们走到新县城时,县政府的大院里却正有排队争水的人群。建设新县城时陆续打出的几十口水井现在十有八九已经打不出水,现在卖水已经是热门生意,最深的井已经打到25.6米,人们悲观的说:看来,这新县城没准还得搬。
真是不可思议,万里长江第一县的曲麻莱这个新县城、废弃的老县城这一带其实水流纵横,是长江源头的富水区呵!
都说气候在一年年变坏,大江大河源头的冰川都在退缩,降水量一年年减少,坏天气一年比一年长,可是为什么呢?和当地人瞎聊这废城和将废的城,可能是全球变暖,鼠害,虫灾,还有与当地人有关的就是过载放牧,滥杀野生动物、滥采滥挖草场(盛时,这个总人口不到2万的县竟有8万金农涌来淘金)……我还固执地认为,这还和一些更远的东西有关,比如,海湾战争的硝烟曾污染了珠峰……臭氧层又是谁破坏的?
一位副州长说:你们这些人,来“探险”的时候,说我们这里是“无人区”;搞“环保”的时候,又说我们超载过牧。你们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无言以对。
是啊,整个的玉树州才多少人口?比整个台湾省还大的长江源头、可可西里地区,又有多少当地人呢?这点人的活动就能撼动冰川?
当然,超载过牧,在一些地区确实存在,人口增加,也是事实。但是,现在你打死我我也不会相信格拉丹东雪山下的那几户牧民的生存活动,能把冰川整退缩。同样,你打死我我也不会认同仍然几乎是“无人区”的长江源区的草原沙化,主因是超载过牧。
一个最简单的数学题:以西藏来说,整个自治区那么大的地盘,才二、三百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工业。这里的人们破坏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在环境问题上,老是不假思索指责当地人,指责他们环保观念落后,让他们负主要责任,不公平。我认识到以前那样为了环保而环保的呐喊,是自己采访不深入,没有真正用脑子正视问题。继续这样不负责任的呼叫,不是弱智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甚至可以说是良心问题。问题的另一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青藏高原的环境恶化可能主要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是啊,当地那点人口,能改变什么?说起来,抱点侥幸心理的话,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也可能不过只是地球的正常生理现象。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可是,如果真的跟人类的活动有关,那恶化到一定程度,该怎么收场?谁来收场?谁又能收场?到目前为止,全球变暖主要和西方工业化国家有关。
——我看到一个资料说,仅仅美国汽车排放的废气之类,就占全球总量的1/4。这还不算战争的硝烟和油田大火。——而美国式的的生活方式,却正是我们目前所追求的。整个地球人都过上美国式的生活,不可想象会是什么样子?
青藏高原按流行观点似乎现在还遥远到高不可及,似乎仍是一片净土,但是,我觉得不能视而不见的是:她对浮华的所谓“发展”、所谓“高科技”、“工业化”却实在是太敏感了。
现在,我们好像可以对这遥远和敏感视而不见,但有朝一日……你说人是聪明还是愚蠢?——我本来还想提提罗布泊,还想提提我们漂流雅鲁藏布江时看到这条世界最高大河的第一县城仲巴也因同样的原因搬了好几次等等之类的事情……我觉得现在说这些有些无聊,也许是杞人忧天,也许胡言乱语,我心里也没底,就不说了。
——不管怎样,这个曲麻莱废城还是个值得一看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8-12-13
草木衰荣行客远
山风起落酒壶空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8-12-13
适合野驴子们去探险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8-12-13
生态脆弱。记得夜住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所在镇上住宿,白天不冷,晚上冷得要命。与其是镇,还不如说是村。
当台州行署驻在临海时,全国人民都说要市管县;
当台州市搬迁到原黄岩县域后,全国人民都说要省管县。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8-12-14
还是生态原因
适域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