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1、浦善新等著:《中国行政区划概论》,知识出版社,1995年。
2、高岩、浦善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光明日报社,1986年。
3、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编,张文范主编:《中国行政区划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高岩、浦善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1949~1983)》,测绘出版社,1986年、1987年、1988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测绘出版社,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7、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编,张文范主编:《中国省制》(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
8、叶舜赞主编:《城市化与城市体系》,科学出版社,1994年。
9、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商务印书馆1992年。
10、浦善新:《行政区划改革浅议》,《社会保障报》1986年11月6日第3版。
11、浦善新:《行政区划改革的宏观思考》,《中国民政》1989年第4期。
12、高岩、浦善新:《论市管县体制》,《中国城镇》1987年第4期。
13、浦善新:《中国行政区划名称改革构想》,《中国方域》1993年第2期。
14、民政部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研小组:《地区建制改革探索》,《中国民政》1993年第12期
15、浦善新:《中国省制研究》,《中国省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16、浦善新:《市领导县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社会报》1995年3月25日第3版。
17、浦善新:《市领导县体制反思》,《中国方域》1995年第5旗。
18、浦善新:《城市化的反思及其再认识》,《中国方域》2000年第1期。
**********************************************************************************************************
[1] 全文刊登在人民网房产城建频道,网址为
Http://house/people.com.cn。
[2] 如目前仅县级政区就有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特区、林区9个通名。
[3] 如通名中含“区”的有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特区、林区、市辖区、县辖区、管理区等,这些“区”等级、规模、类属混乱,还容易与习惯上、地理中的“地区”、“特区”、“林区”、“经济区”、“开发区”、“开放区”等相混淆。
[4] 如“市”有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还有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副省级市、较大的市、经济特区市、对外开放市、计划单列市、管县的市、市管的市、省辖市、自治区辖市、地辖市、州辖市等,相互交叉、重叠,很难区分各种“市”的等级、规模、隶属关系和市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
[5] 详见浦善新:《行政区划改革浅议》,《社会保障报》1986年11月6日第3版。
[6] 详见浦善新:《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研究》,《中国行政区划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
[7] 收录1904年以来有关省制问题的论文及专著摘要73篇,并附录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概况及美国、日本、俄罗斯一级政区基本情况统计表。
[8] 为加强区域合作,上海和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及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共14个直辖市、地级市的经济协作办公室于1992年发起成立了长江三角洲经协(委)办主任联席会议,推选上海作为常务主席方,定期协调长三角城市间经济合作的重大事宜。1996年原属扬州市的泰州市升格为地级市。1997年泰州加入联席会议,经协商将联席会议升格为市长级协调组织,更名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为以经济为纽带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市长峰会。第一、二、三次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9年和2001年在扬州、杭州和绍兴召开。2001年上海、江苏和浙江的最高层政府官员组成“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联络组”,专门协调跨省区的合作事项。2003年8月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第四次市长会议在南京召开,发展浙江省台州市为新成员,形成“15+1”机制。2004年上半年,16个市土地面积占全国1%,人口占6%,创造的GDP占21.6%,外贸出口总额占34.9%,利用外资总额占48%。
[9]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的倡导,2004年6月,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2特别行政区联合举办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9+2”机制正式启动。2003年内地9省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人口、经济总量均占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经济总量占全国四成。
[10] 为了发挥上海的经济带动作用,提高长三角经济协作程度,1986年由原国家经贸委牵头成立了上海经济区,最初是江浙沪三省市,后扩大到整个华东地区。但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相应的机构,最后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