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统一政权内部政区划分的主要标准,只是便于中央的控制,以便保持政区间的平衡,有时甚至取决于皇帝个人一时的好恶。而集权政权无休止的因循,就使这种不合理的划分长期存在。
当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分属于不同政权时,它们间的界线一般就是秦岭山脉,汉中盆地南属四川的政权。但在元朝灭南宋后重新划分行政区域时,却将汉中盆地划归陕西。这是由于秦岭山脉曾经是宋金和宋元对峙时四川的屏障,对此元朝统治者记忆犹新,使汉中盆地北属陕西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道屏障。元朝的统治中心在北方,这样的划分有利于它自北而南的控制。以后的明清政权都建都北京,维持这样的区划对它们的统治也有利,所以一直未作改变。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看,汉中盆地与四川盆地属于同一政区当然更加有利。在交通不发达,穿越秦岭困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所以尽管汉中盆地的北属已经有七百年了,但当地的从文景观依然更接近于四川。
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二省分别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江苏又与浙江分割太湖流域。但在明朝以前却并非如此,这两省之地一般是自南而北分为二至三个政区,或以长江,或以淮河分南北,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现在的区划是明太祖的杰作。清朝初年还沿袭了这一区划,以后统治者也感到辖境过大,应该划小。但出于均衡财赋等方面的考虑,没有恢复自南而北的划分,而是将它由北到南地分为东西两部分,最终形成了江苏、安徽二省。
政区的调整对集权国家来说的确是非不能也;但在实际上却是行不通的,原因是不为也。最高统治者最关心的是他对各政区的绝对控制,而不是各政区的合理开发和最佳的经济效益。对这些方面,统治者或者根本不了解,或者认为与皇朝的长治久安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地方行政长官中虽不乏洞悉利弊的干材,但他们不过是替皇帝管理私产的奴仆,只要在他们任内使这份产业完好无损甚或有所增加,他们就算尽忠职守,就可以升迁了;至于这份产业的划分是否合理,本来就与他们无关,又有谁会冒着改变祖宗制度或得罪朝廷、结怨同僚的风险去调整政区的意见呢?所以,元明一时形成的并不合理的一级政区划分可以毫无变更地存在到清末、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