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8日 10:23:11
来源:凤凰网国际智库
作者:陈龙
导语: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
中国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9.58%,
已接近60%大关,但有关研究显示,中国有上百个
城市的人口却在减少,出现了“收缩”现象。
国际上关于收缩城市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对城市收缩的机制、影响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得益于大数据和开放数据,清华大学的龙瀛副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的李郇教授等于2014年11月共
同发起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并以齐齐哈尔为例揭示我国收缩城市的动因与现状。本文
将详细介绍这一系列研究工作。
近年来,收缩城市这一概念和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新闻媒体报道,城市发展报告和学术期刊
与会议中。目前学界对收缩城市的核心特征基本达成共识,并以居住人口的减少作为城市收缩
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际上关于收缩城市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以德国政府资助的项目(Shrinking Cities)最具代表
性,该研究团队已经证实了在全球范围内人口超过100万的450个城市和地区,总体上已经失去了
其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案例不乏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区的多个城市。
德国学者近几年对全球收缩城市的现象和其背后的原因展开了开创性的探讨。总体上,国际上出现
城市收缩的原因,主要在于:
全球化背景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
经济转型,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和产业资本外流;
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郊区化、战争、自然或人为灾害、老龄化或低生育率,以及东欧国家社会主义
制度的瓦解等。
中国快速
城市化中的“局部收缩”
在中国,收缩现象还为增长的主流所忽视或不愿意看到,这导致了对城市收缩的机制、影响与判断的
框架缺乏研究,在一个从扩展性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过程中,城乡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提供足够
的储备,导致现在规划实践上人口必须增长的桎梏观念还鲜有突破。
尽管近年来收缩城市这一概念的曝光度越来越高,中国城市的收缩现象还为增长的主流所忽视,也少
有系统的研究。
城市化虚胖
事实上,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三驾马车出现了
变化,全球金融危
机引发的出口加工工业开始出现衰退,国内劳动力增长出现刘易斯拐点以及城市土地财政市场出现紧
缩,中国城市发展正在脱离原有的快速发展轨道,出现了城市增长的分化。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可以看到土地上的城市化(城镇扩张),
行政上的城镇化(乡镇
更名为街道
办事处),区域间大
规模人口流动,以及大量住宅区空置率过高的鬼城现象。
中国收缩城市研究
那么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是否存在局部收缩现象?答案是肯定的,而城市收缩这一城市发展新现象在
中国有着怎样的表征,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划启示又是什么?
面对这样一个大问题,我们可能无法一窥全豹,但是身处这样一个大数据和开放数据的时代,我们可
以利用许多方法,了解这个问题,并以此为起点,从问题是什么,深入到为什么,怎么办。
收缩城市齐齐哈尔街景图 | 来源:龙瀛
以此为背景,国内关注收缩城市研究的学者,如清华大学的龙瀛副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的李郇教授,于
2014年11月共同发起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旨在持续跟踪收缩城市方面的国际研究并开展国内
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
该研究网络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组织了收缩城市研究专辑,通过介绍国际经验、分析国内现状、剖
析典型案例等,率先在国内提出研究“收缩城市”的呼声,以期引起学界和实践界的共识。
我国收缩城市现状:180座收缩城市,4种主要类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龙瀛副研究员和其合作者吴康与王江浩博士,分别以我国第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为基础,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尺度上对2000年和2010年中国的人口数据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和分析,通过
2000~2010年的人口对比发现,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或者是说有一万多个乡镇和街
道办事处的人口在流失。
在全国5万多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构成的
地图上,分别用不同颜色来表征2000年对比2010年的人口密度
变化。下图中的蓝色区域代表这十年中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的人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而红色区域则
代表人口增长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我们设市的城市才有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单元。也就是说我
们人口变少的地方不光是农村,比如说空心村,还有我们广大的空心街道办事处。
将中国行政意义上的六百多个城市的市区范围再叠加到上面这张图上,不难发现中国的众多城市中,
在2000年到2010年间有180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其中包括1个省会城市乌鲁木齐,40个地级市和
139个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