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093阅读
  • 49回复

[省制]整理清代新疆建省前建制相關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20-06-11
很有现实意义的整理!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22-02-06
梁国东:简论乾嘉时期有关伊犁将军的几个特点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点击数:5125 更新时间:2013/9/23
原文出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2期,第108—111页

作者简介:梁国东(1986-),男,新疆库尔勒人,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族学和西北民族史。


摘要: 本文从特别的选任规定、严格的考核与严厉的惩处、频繁的调遣与定期入觐以及将军的“总统”权限和丰厚的养廉银等几个方面揭示了乾嘉两朝有关伊犁将军选任及其相关制度的特点。


关键词:乾嘉两朝;伊犁将军;选任;入觐;权限;养廉银


有关清代官员选任制度等问题的相关资料相当丰富,今人研究也较多。有关伊犁军府制相关制度也有很多研究,《清代地方官制考》①、《中国政治制度通史》②对当时选官制度有深入探讨,阿拉腾奥齐尔的《清代伊犁将军论稿》对伊犁将军选任方面也有过论述。但是就笔者所见早期即乾嘉时期伊犁将军选任特点方面的研究目前尚较薄弱也不够全面,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本文试图就该问题做进一步梳理。

一、关于伊犁将军的选拔

清代驻防八旗兵的最高长官为将军,品级为从一品,与加尚书衔的总督品位相同。因其驻防于地方,所以也称为“疆臣”或“疆帅”。清史稿云:“疆帅之重,几埒宰辅。选材特慎,部院莫拟,盖以此也。开国而后,戡藩拓边,率资其用。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非疆帅无与成功。” ③可见这些职位人选的重要。

新疆作为八旗势力重点布防区,其驻防各官缺当然为旗缺。关于其缺额《清史稿·选举志》明言:“外官东三省、新疆各城,各省驻防文武大员,俱用满人。” ④笔者参照阿拉腾奥齐尔先生的文章统计,伊犁将军绝大多数(37人)是满洲八旗出身(仅有5位来自蒙古八旗⑤),而乾嘉时期除了松筠以外清一色全是满洲八旗出身。这种情况也为清史稿所印证:“将军始专为满官,西北边陲大臣及城守尉各官,亦概定满缺。自畿辅达各省,东则奉、吉、黑,西回、藏,北包内外蒙古,分列将军、都统及大臣镇抚之。” ⑥此外,选任的程序是由兵部开列候选者然后知会军机处再请旨简放。“乾隆七年奏准在京都统,各统领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均由部开列具题补授。” ⑦从程序上看似乎伊犁将军与其他都统一样,但是作为疆臣的伊犁将军其选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军功卓著者为首选

伊犁将军设置之初即明确了它的作用)))用军事弹压地方以保证新疆安定。因此其人选必以战功显赫者为先,尤其参加过西征行动的将领能担此重任。明瑞在征服阿穆尔撒纳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乾隆二十一年,他随军出征,以副都统衔为领队大臣,战功卓异,升为户部侍郎兼参赞大臣。二十四年征霍集占再立功加云骑尉世职,成为征准部五十功臣之一,绘图于紫光阁。升为正白旗汉军都统,然后在乾隆二十七年被授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其短短十来年军旅生涯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新疆军营度过的。从二十一年出征阿穆尔撒纳到征霍集占再到处理乌什暴乱。九年间明瑞为新疆统一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阿桂初入新疆与明瑞几乎同时。在成衮扎布属下办事尽力,授为参赞大臣。后又在富德手下办事,陈奏新疆屯田事宜得到乾隆赞赏。出任阿克苏办事大臣筹办屯田。总办伊犁耕作营造事务,经营上的成功为他在新疆任职打下基础。“谕曰明瑞到京,已差往滇省。其总理伊犁等处将军员缺即著阿桂补授”。⑧后来的伊勒图、舒赫德、明亮等都是因战功显赫而成为伊犁将军人选的。

2.亲贵大臣为重点

“新疆初立军府,八旗劲旅星拱云屯。朝廷常简亲贵重臣使镇抚之。而参赞办事领队诸大臣,秉将军节制类能宣扬威德嘉惠远人。故政令齐一边境以安。” ⑨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置在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其人员的选择必是朝廷再三考虑的。有熟悉本地事务的优势,在担任该职务之前又都经历过本地较低领导岗位长期锻炼,与皇室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的人选是皇帝最青睐的。最初几任无疑都是符合以上条件的。例如英勇善战的明瑞,满洲镶黄旗人,承恩公富文之子,孝贤皇后之侄;奎林为明瑞亲弟;明亮,富察氏满洲镶黄旗都统广成之子,也是孝贤皇后侄,为明瑞堂弟;阿桂为大学士阿克敦之子;保宁为靖逆将军纳穆扎勒之子亦是阿桂部下;被称“以至诚抚御边疆”的伊勒图为明瑞、阿桂部下,长期随军在新疆任职;永贵,为布兰泰之子,亦曾随军在新疆效力。

同时伊犁将军一职也有兄弟亲族先后担任的情况。例如奎林为明瑞的弟弟,明亮为明瑞的堂弟,庆祥为保宁长子,他们都先后出任过伊犁将军。伊犁将军作为皇帝特简人员,其身份之特殊是可以想见的,这也反映了伊犁将军这一官缺在选任方面有别于内地官员之处。

3.上三旗军官为核心

乾隆朝共七人正式担任伊犁将军一职。他们是明瑞、阿桂、伊勒图、舒赫德、明亮、奎林、保宁,他们清一色全是满洲八旗并且都是上三旗成员。其中,明瑞、奎林、明亮三人为镶黄旗籍,阿桂、舒赫德、伊勒图、永贵、保宁为正白旗籍。另外,就整个清代伊犁将军人选来看,上三旗籍也占一多半。上三旗直接由皇帝亲自领导,可见他们的来路及受皇帝重视程度。上三旗成员往往被皇帝选为侍卫,其优秀者可为乾清宫侍卫。他们经常与皇帝接触较多,是皇帝信任之人。那些优秀的侍卫经常得到提拔重用。像伊勒图、奎林、永贵即是他们的代表。因为能够得到皇帝提拔赏识,当然锻炼机会也就相对较多,升迁必然加快。乾隆选择在西征统一过程中熟悉新疆环境,表现突出又能独当一面处理边疆军政要务的高级将官担任伊犁将军这一职务。而以上这几位都是乾隆着意培养的对象。这条特点与前一条是相互照应的。

4.连任现象层见迭出

伊犁将军设置的一个半世纪里,有许多人先后多次担任该职务。而且连任时间之长、次数之多也较为罕见。伊勒图是连任次数最多的伊犁将军。他前后四次担任伊犁将军一职,时间相加长达15年。松筠先后有三次被授为伊犁将军,实际有两次担任伊犁将军,其时间相加也长达9年;明亮、长龄前后两任;保宁先后三任。道光以后奕山、常清、长庚也是担任过两届,时间也都不短。从乾隆到清末有连任记录的将军总共有十位,连任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任期加在一起约80年(即整个伊犁将军存在的时间的一半强)。可见连任是伊犁将军任职的一大特点。一般而言,按照惯例定期入觐之后皇帝没有派新任务,那么伊犁将军将会一直担任下去,于是就出现了伊勒图、保宁等连续数次担任伊犁将军的情况。清廷十分珍惜这些熟悉边疆事务又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因此尽量让他们“久任边疆”充分发挥其才能为朝廷效力。

二、关于将军的军政考核与惩处

1.严格的军政考核

清代文官实行每三年考核一次,武官每五年考核军政一次,以决定官员去留。“武之军政,犹文之考察,兵部职方司掌之。内、外卫、所,分属于武选司……乾隆二十四年,以大臣自陈例既罢,敕兵部于军政年,将在京都统、副都统,在外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各省提督、总兵官,分别三本,条举事实候鉴裁,以重考绩。咸同军兴,百度稍弛,军政大典,相沿不废。” ⑩如伊犁将军者则由兵部、都察院开送履历呈报皇帝,由皇帝裁定考核等级。“一等称职者皆纪录一次,办事平常者仍留原任,办事不及者降一级调用,不称职者革职以后升转照考语” ⑪。

有关伊犁将军的考核事项较早的记载是关于伊勒图的。如乾隆三十六年四月考察伊勒图,结果军政卓异“准其一等加一级”;三十九年四月“准其一等加一级”;四十二年五月“准其一等加一级” ⑫。“一等”说明在该岗位上属“称职”,加一级说明成绩还是比较大的。除了议叙、记录、加级之外,封爵、加衔是最荣耀的事。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伊勒图因“敬谨办公、克称职任著施恩加太子太保衔,赏戴双眼花翎” ⑬。此外大臣办事称皇帝意就会经常得到银两、绸缎、孔雀翎、荷包等等以资鼓励。如某事阿桂办理“甚属妥协”著赏给荷包二对,伊勒图、丰讷亨著各赏荷包一对。

2.对伊犁将军过错的严厉惩处

按照规定,官员考核不合格均给以处分,处分按程度来看分为罚俸、降级、革职。罚俸有一个月、三个月、一年等七等;降级有降级留用和降级调用;革职有革职留用和永不叙用。乾隆时对于伊犁将军的处罚相当严厉。实录中常常见到某任伊犁将军因极其小的事情办理不合皇帝意志就被“申饬”和处罚的记录。皇帝对于伊犁将军的要求较之其他官员更加严厉,因此如果他们犯了错误将会加重惩罚。

以违背礼制受罚。保宁奏查办新疆官犯归景照减等案,皇帝认为其借词延宕“希图释回尤属徇庇”,著交部严加议处。保宁曾在伊犁铅厂就病残犯人交税问题上奏,乾隆以“琐屑具奏,所见甚小,实系邀名市惠。将保宁交部严加议处”。⑭不久保宁又奏请给犯官本应充苦力者予主事职衔,结果保宁等所请“甚属瞻徇”,受到乾隆批评。

以失职渎职降级。时为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的伊勒图以满语不熟练被贬职。“伊勒图清语生疏,殊不称职。著改授镶红旗满洲副都统。” ⑮清代规定八旗满洲必须掌握满语满文,这是八旗武官考核的重要内容,伊勒图满语不过关就是失职。嘉庆时的松筠因处理边事不合程序“失政体”而贬官。当时“宁远叛兵蒲大芳等谴戍塔尔巴哈台,其党马友元等分戍南路诸城。(嘉庆)十三年冬,大芳复谋逆,(松筠)捕其党五十余人诛之。次年,檄调马友元等百余人赴伊犁种地,悉斩於途。诏斥未鞫而杀,失政体,降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⑯

以重大错误革职。阿桂在处理乌什事件时“舛谬之处不一而足”,“示怯损威”,“弹丸之地迭费周章”,“明瑞、阿桂此次办理节节错谬。不得不交部议处。以示惩创。” ⑰“明瑞、阿桂俱著革职,从宽留任”。⑱永贵在署理伊犁将军期间办事以“柔懦”武断,拘泥为多,其办理雅尔马厂盗马案件“查出实情不即具奏,亦系瞻徇。照例降三级调用。” ⑲后因无故误扣兵饷,被调入京以都察院左都御史革职留任。奎林“肆行无忌”“毁弃神像、致死有罪遣犯”,被“革职奴手问” ⑳。到进京再次审问定罪,参奏者海禄也同样定罪。二人将功抵过,革职外令在上虞备用处拜唐阿上效力行走以观后效。

乾嘉两朝对于新疆官员腐败处罚极其严重。乾隆时候处理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盗采玉石案、处理乌鲁木齐都统索诺木策凌贪污受贿案可见其严厉程度。对于当时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其惩罚更是严厉。明亮在任期间禁受不住蛊惑卷入貂皮贿赂案被革职并“杖一百,徒三年。从重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 ㉑晋昌在任时,利用职务之便,于伊犁贡马之外携带一百多匹良马分送亲友,馈赠马匹给经过地方官以为应付。嘉庆责晋昌“殊属不知政体”并将其严加议处后革职留任。㉒后因其处理对哈萨克事务糊涂“不胜伊犁将军之任,部议降一级调用。因伊本有革职留任之案。晋昌著革去领侍卫内大臣,斥退伊犁将军。” ㉓

清代官员考绩可以说原则性强、标准清晰而程序复杂、等次冗繁。乾嘉时期对于伊犁将军的考核处罚更是较一般官员严格。清朝统一新疆初期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这些握有重权的高级官吏,这既体现了乾隆对于官员要求的苛刻,同时也反映了清廷对于新疆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它们是保证官员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对这些封疆大吏如此严格的管控使他们的一举一动统统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从而既加强了皇帝权威又稳定了边疆。

三、关于将军调任与入觐

1.伊犁将军任期短而调动频繁

伊犁将军每一任在职时间一般不是很长,军府制设置之初按照清代官员届期惯例为三年一任。然而据笔者统计伊犁将军在乾隆朝共14人18任次。平均每人在任2.35年,每任任期仅1.94年;嘉庆朝5人8任次平均每人5年,每任3.12年。㉔可见在乾嘉两朝每一任时间都很短,尤其乾隆时期每任时间更短。总体来看任期不是平均的,当然按照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不可能完全按照章程任免,加上官员本身的种种问题导致不能完全符合规制的。这也反映了清朝统一新疆早期在任用这些官吏上的不确定和变动性的特点。即便是长期在新疆任职者也必须定期面圣并且面临频繁调动岗位之事实。尤其乾嘉时期,各项事务刚刚开始,将军既要统管又要亲自操办,有时在地方有时又要回京,再加上国内其他地区事务也会派他们去处理。如明瑞、阿桂、伊勒图虽然授为伊犁将军但又可能要开差去云南军营,时而又会以参赞大臣身份直接处理南疆事务。伊犁将军虽有节制其他大员的职权但是由于各参赞、都统与伊犁将军皆由清廷分别直接任命,并且各自直接向朝廷汇报各项事务,为了直接处理某些事务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与伊犁将军之间经常互换。例如伊勒图于乾隆三十三年七月以理藩院尚书兼伊犁将军,九月调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乾隆三十四年三月前往云南军营,十二月回伊犁将军任;乾隆三十六年七月清廷处理土尔扈特部事务时又将舒赫德与伊勒图对调。

乾嘉两朝伊犁将军任期短而调动频繁,这一情况在其他新疆官员中也一样的普遍,可见是一种常态。一方面,官员频繁调动是考绩结果以及不同岗位对特定人才需要的显示;另一方面也是中央为避免封疆大吏势力过大造成尾大不掉后果的预防。

2.伊犁将军定期入觐及其所遗事务的署理

清制,各地驻防将军都统要定期入觐。“雍正四年,谕盛京等处将军副都统等每年令轮班陛见,各省驻防将军副都统亦应来京陛见”,其具体程序是“均依次轮班周而复始,每年定于十二月到京……初次令将军来,二次三次令副都统各一人来京。” ㉕乾隆四十八年六月的一次谕旨是这样安排伊犁将军的进京事宜的:“伊勒图奏请陛见,已准其来京。明亮著前往署理伊犁将军,所有乌鲁木齐都统事务,著海禄径由云南驰驿迅速前往署理,不必来京请训;海禄扣算程途约计抵乌鲁木齐接受交代后,明亮前赴伊犁,务在九月内,伊勒图可于彼时起程。伊勒图到京陛见已届冬底,其回任须俟明年四月;明亮交代将军印务即著来京陛见,仍著海禄署乌鲁木齐都统事务;俟明亮陛见回任,海禄再来京另候简用。” ㉖伊犁将军伊勒图先进京,来回要五六个月,伊勒图回任后换都统明亮来京,明亮之后再换海禄入觐。这样三年一个周期。

进京面圣一方面要报告近期辖区各项事务以便皇帝资政,另一方面是接受皇帝考察同时进行人事调整等等。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频繁调动和奉召入京,皇帝可以有效地掌握边臣大吏的各方面情况,同时能够面对面直接了解地方局势以便参考并及时调整政策策略。

比较典型的是伊勒图的活动。乾隆三十三年年底、四十一年七月、四十八年年底伊勒图数次入京觐见皇帝。这几次或因战事需要,或为地方事务皆需进京直接向皇帝面谈,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但也反映了某些特点。

伊犁将军与其他驻防将军、都统一样按期进京面圣,但是当其进京时其所遗工作的署理却有特别规定。将军离任时谁署理将军印务?伊犁参赞大臣为协同将军处理事务的副手,按理来讲伊犁将军进京该由伊犁参赞大臣署理将军印务。但是伊犁参赞大臣补授无定制,即使有补缺其时间也很短暂,因此伊犁将军印务的署理工作另有其人。伊犁将军设立早期南疆“总理回疆事务大臣”曾署理过伊犁将军事务。例如乾隆三十三年三月阿桂进京,其将军印务即由当时喀什噶尔办事大臣原伊犁参赞大臣伊勒图署理,七月伊勒图才以理藩院尚书兼伊犁将军。同年十月,伊勒图因守母丧回京,其将军印务交由总理回疆事务大臣永贵署理。后来由于新疆军政区出现伊犁和乌鲁木齐两个军府㉗,两个军府的长官分别是伊犁将军和乌鲁木齐都统,因此当伊犁将军进京时由乌鲁木齐都统署理其工作。而且这种情况在乾隆晚期以后成为惯例。这与其他只有都统副都统的驻防地区有所不同。

四、关于伊犁将军的权限及其物质保障

1.伊犁将军的“总统”权限

正如前文所述伊犁将军之特殊地位,因此其权限较它省同类驻防长官为大。伊犁将军设立之初乾隆已明确规定“凡乌鲁木齐、巴里坤所有满洲、索伦、察哈尔、绿旗官兵应听将军总统调遣。至回部与伊犁相通,自叶尔羌、喀什噶尔至哈密等处驻扎官兵亦归将军兼管。其地方事务仍令各处驻扎大臣照旧办理,如有应调伊犁官兵之处亦准咨商将军” ㉘。以伊犁将军为代表的军府制表明:“新疆的全部行政机构实质上是一支由将军统率的巨大戍军部队。” ㉙不过这种看法并不能概括伊犁将军的全部职能。有学者总结伊犁将军权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节制统辖各军政区都统、参赞大臣等军政长官;总统调遣天山南北两路驻防官兵;受命处理新疆与邻国之间的外交事务” ㉚。相较于内地一般驻防都统将军只统领八旗兵这一项职能而言伊犁将军权限之大、统辖地域之广在当时全国驻防将军中首屈一指。但是这种“总统”的权限在伊犁将军设立早期的确如此,乾嘉时期充分显示了它的特点,随着乌鲁木齐都统的设置以及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乃至疆域的缩小其权限被逐渐缩小,最终与其他驻防将军几乎无异。

2.优厚的养廉银

清朝雍正以后,官员的薪水收入包括正俸即俸银、俸米和养廉银三部分。“养廉始于雍正时,世宗因官吏贪赃,时有所闻,特设此名,欲其顾名思义,勉为廉吏也。” ㉛清代把官员分为九品十八阶,将军为从一品,为在外最高品级官员。其年俸银一百八十两,禄米九十石。其他如蔬菜烛炭银等都有专门发放,但是这些根本不能满足日常所需。于是清朝对新疆各级官员仿照内地,也实行养廉银制度。

伊犁将军的养廉银与其权限一样具有特殊性,尽管伊犁将军的养廉银数额并不是稳定的,但其养廉银总体上要比其他省份甚至京官要高。“伊犁将军岁支银四千两。原定岁支银五千两。乾隆三十五年减去银二千两,道光八年加增银一千两。” ㉜可见伊犁将军年养廉银最高时达五千两,最少的时候也不低于三千两㉝。乾嘉时期国库尚充盈,再加上中央又非常重视新疆,清廷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边疆饷银供应。因此总体上说新疆官员尤其武官福利收入还是比较优厚的,伊犁将军的养廉银一般可以达到内地驻防将军的2倍以上。

《三州辑略》表明了新疆官员待遇优厚的原因:“官其人则予以例俸,俸以外优以养廉。俸惟视其秩品,廉独厚于内臣。诚以远迁边塞,镇抚民番,不得不裕资斧励清操,恐沉黎住者不廉耳。” ㉞另外,“新疆大臣养廉就近于军营存储银内支领,按四季分支。停其月支盐菜银两。至每月口粮、及京城本缺应得之项仍照旧支给。” ㉟

新疆路途遥远、环境艰苦、物资贫乏,大臣多不愿到边疆之地服务。因此,给予较高待遇也是鼓励大臣的一种方式,同时也保证大臣在边疆不会因经费捉襟见肘而影响办公效率。


[注  释]

①刘子杨:《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紫金城出版社1988年。

②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35、542、577页。

③《清史稿》卷208,《疆臣年表一》。

④《清史稿》卷110,《选举志五》。

⑤阿拉腾奥齐尔:《清代伊犁将军论稿》,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年,第202~207页。

⑥《清史稿》卷117,《职官志四》。

⑦《大清会典事例》卷558,《兵部·职制一》。

⑧《清高宗实录》卷780,乾隆三十二年三月庚午。

⑨钟广生等:《新疆志稿·卷一》。

⑩《清史稿》卷111,《选举六》。

⑪《清会典事例·选举》。

⑫《清高宗实录》卷584,卷882,卷957,卷1032。

⑬《清高宗实录》卷1194,四十八年十二月上丁卯。

⑭《清高宗实录》卷1478,六十年五月辛亥。

⑮《清高宗实录》卷822,三十三年,十一月壬辰。

⑯《清史稿》卷342,松筠传。

⑰《清高宗实录》卷746,三十年十月甲辰。

⑱《清高宗实录》卷747,三十年十月辛酉。

⑲《清高宗实录》卷848,三十四年十二月丙辰。

⑳《清高宗实录》卷1293,五十二年十一月戊子。

㉑《清高宗实录》卷1487,六十年九月己巳。

㉒《清仁宗实录》卷248,十六年九月己卯。

㉓《清仁宗实录》卷270,十八年六月庚申。

㉔这些数据是笔者主要参照阿拉腾奥齐尔《清代伊犁将军论稿》附表计算的,在此对该作者表示感谢。

㉕《清会典事例》卷560,《兵部·职制三·驻防官入觐》。

㉖《清高宗实录》卷1182,乾隆四十八年六月辛酉。

㉗王希隆:《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西域研究》2002年01期。

㉘《清高宗实录》卷673,二十七年十月壬子。

㉙(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63页。

㉚王希隆:《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西域研究》2002年01期。

㉛徐珂:《清稗类钞》,礼制。

㉜光绪朝《清会典》卷263,《户部·俸饷·差员养廉》。

㉝齐清顺:《清代新疆官员的养廉银》,《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02期。

㉞和瑛:《三州辑略》卷4,载《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兰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

㉟光绪朝《清会典》卷263,《户部·俸饷·差员养廉》。

http://www.iqh.net.cn/info.asp?column_id=8425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22-02-06
张荣:哈萨克问题与清朝乾隆时期西北边防体系的构建

原文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4期,第89—96页

作者简介:张荣,1976 年生,民族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地址: 兰州市安宁东路 967 号,邮编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 ( 项目批准号:12YJC850031)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一般项目 “哈萨克问题与清朝中叶的西北边疆安全”( 项目编号: SKQNYB11007) 阶段性成果。

摘要: 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是清朝统一西域后影响西北边疆安全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清朝构建西北边防体系过程中需要重点应对的问题。本文对以屯田、筑城、驻军、卡伦设置等为主要内容的清朝乾隆时期西北边防体系的构建过程做了探讨,并且重点分析了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在其中的影响。

关键词:哈萨克 越界游牧 伊犁 塔尔巴哈台 西北边防体系

清朝是一个边界意识和边防安全意识都非常强烈的王朝,这一点在清朝中前期尤为明显。在平定准噶尔、统一西域后,清朝将确保新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视作 “边圉久远之计”,① 为此不惜付出连续五年战争的巨大代价,直接后果则是迟滞了新疆边防体系的构建。在大规模平叛战争结束后,建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边防体系成为清朝在新疆最主要的工作。尽管这一工作仍然有其全局性的考虑,但是由于为邻的主要是哈萨克,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成为清朝西北边防体系构建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一、屯田、筑城规划与最初的实践

哈萨克早在乾隆二十二年 ( 1757) 便已经向清朝奉表称臣,因而边防体系并非主要针对哈萨克,当时清朝总的想法是让边防体系能够尽可能摆脱对内地后勤补给的依赖,具备自身的 “造血”功能,而这一思路的工作重点便是屯田。可以说,屯田是清朝当时在新疆一切规划与措置的前提和基础。有关清代新疆屯田的内容和作用,王希隆已做过非常系统完整的论述,② 笔者主要就屯田的路线与方向对于构建边防体系的影响进行分析。

在平定准噶尔之后,清朝在新疆的屯田路线大致是乌鲁木齐 ( 乾隆二十三年,1758)

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高宗实录》卷 555,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壬子。

②参见王希隆: 《清代西北屯田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伊犁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塔尔巴哈台 ( 乾隆三十年,1765) 。方向是由内而外,逐渐遥远。这样一种屯田路线与方向,实际上非常符合清朝政府对新疆边防建设的 “次第办理”① 原则。此种屯田,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移民实边、开发边疆,而是为了边防安全,为了解决戍边军人的粮食供给问题。最初主要是兵屯,而且一旦展开,筑城、驻兵、设卡、台站等一系列边防建设工作都将很快跟进,以确保边防线不会孤悬境上,而是与新疆腹地紧密相连,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清朝在规划和实施伊犁、塔尔巴哈台、科布多等地区屯田驻兵时,无不蕴含了防范哈萨克的深意。乾隆二十五年 ( 1760) 二月,参赞大臣阿桂奏请在伊犁派兵屯田,乾隆帝明确表示: “伊犁向为准夷腹地,加意经画,故穑事颇修。今归我版图,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② 一个月之后,乾隆帝又提醒阿桂,伊犁屯田 “非寻常屯田处所可比,必固其堡寨,勤其瞭望,庶藏匿之玛哈沁及哈萨克等不敢滋事”。③ 当伊犁屯田驻兵正式启动之后,乾隆帝敕书哈萨克: “现在伊犁等处,驻兵屯田,国家法令森严,决不侵轶尔游牧,但尔所部若不守分安业,妄行越境游牧,则驻扎之将军大臣等必不肯从。”④

清朝政府也很早就计划在塔尔巴哈台驻兵屯田。乾隆二十五年 ( 1760) 三月,乾隆帝饬谕阿桂等晓谕哈萨克,塔尔巴哈台地方 “为天朝平定,将来办理驻兵”,并由此警告哈萨克若私行前往塔尔巴哈台游牧,清朝军队必定将其 “立行驱逐出界”。⑤ 乾隆二十六年( 1761) 九月,阿桂正式奏请在塔尔巴哈台驻兵屯田, “塔尔巴哈台位于厄鲁特地方西北边界,与俄罗斯、哈萨克相距甚近,不能不派兵驻守”。同时,阿桂还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驻兵、屯田、设卡的规划。按照他的规划,塔尔巴哈台开始屯田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八年( 1763) 。这就意味着清朝还有两年的准备时间。然而乾隆帝还是觉得有些仓促,没有立即批准阿桂的奏请。在乾隆帝看来,当时哈萨克在塔尔巴哈台越界游牧问题还并不十分严重,清朝只需 “每年巡查一次”,⑥ 就可以将哈萨克驱逐出界。可见,当时清朝在规划塔尔巴哈台屯田驻兵的过程中,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虽然乾隆帝当时没有立即批准阿桂的规划,但是为了防范哈萨克,他也认为塔尔巴哈台 “终须驻兵”。而且为了配合将来在塔尔巴哈台驻兵屯田,乾隆帝还同时提出了在科布多的屯田计划,“若令成衮扎布仍驻劄乌里雅苏台,另派参赞大臣在科卜 ( 布) 多屯田,数年后,将官兵移驻,将来塔尔巴噶台、额尔齐斯等处驻兵,便成犄角之势”。⑦ 科布多驻兵屯田计划经军机大臣们议覆后,很快便由乾隆帝批准,开始实施。

科布多和塔尔巴哈台都存在哈萨克越界游牧的问题,驻兵屯田主要是为了防范哈萨克,但是为何同时提出的驻兵屯田计划中塔尔巴哈台要暂缓开展,而科布多则是立即实施呢? 主要是因为科布多自从康熙年间就已经成为清朝的疆土,为了对付准噶尔清朝已经在那里断断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 《清高宗实录》卷 622,乾隆二十五年九月辛未。

②《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 85,乾隆二十五年二月癸未。

③《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 85,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丁未。

④《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6,乾隆二十五年十月辛巳。

⑤参见 《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己巳。

⑥参见 《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3,乾隆二十六年九月辛丑。

⑦《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3,乾隆二十六年九月辛丑。


续续经营了几十年,而塔尔巴哈台则是刚刚划入版图的 “新疆”,科布多驻兵屯田的条件和基础要好过塔尔巴哈台。也正因为此,乾隆二十六年 ( 1761) 十一月之后,虽然清朝越来越频繁地接到哈萨克越界进入塔尔巴哈台游牧的报告,但受限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清朝无法立即着手在塔尔巴哈台驻兵屯田,所能够做的只能是频繁派兵前往塔尔巴哈台地区驱逐哈萨克。不过,这样的无奈却也令清朝更加认识到了在塔尔巴哈台驻兵屯田的重要性。

经过战后两年在新疆屯田、筑城的建设,清朝已经对新疆未来的治理方式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自乾隆二十年 ( 1755) 春用兵西域以来,乾隆帝饱受朝野对他的各种好大喜功、虚糜国帑的非议与质疑。“前用兵之初,庸愚无识之徒,好生浮议……今武功大定,或又以长驾远驭,不无多耗内地物力为疑”,然而 “今经查核,不但未曾多费,而且有所节省”。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好结果,主要是因为屯田。当时新疆驻扎部队共计一万七千余名,每年 “所需粮食、料豆八万二千八百余石,俱于屯田支给”。① 这无疑令乾隆帝更加重视在新疆业已开展的屯田。

二、伊犁将军的设立与伊犁地区的边防建设

乾隆二十七年 ( 1762) ,为了进一步推进以屯田、筑城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乾隆帝开始思考新疆的政权建设问题。在此之前,负责屯田、筑城、驻兵工作的主要是一些办事大臣和参赞大臣,且都是一些临时性的差遣官,对于手中临时经理的事务往往缺乏责任感。乾隆帝早在伊犁屯田之初就已经察觉到这一问题,提醒 “大臣等自当办理妥协,不可苟且塞责,以图早归”。② 不过,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驻防军政体系,则很难保证这类临时性差遣的大臣们全都具有令人放心的责任感。随着屯田、筑城事务逐渐在全疆范围内扩展,越来越需要相互协调和统一领导,因此建立一个层级清晰的权力系统便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乾隆二十七年 ( 1762) 十月十六日,乾隆帝命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并以领侍卫内大臣公明瑞补授。对此,乾隆帝解释道: “伊犁为新疆都会,现在驻兵屯田,自应设立将军,总管事务。”③并没有太多地强调此举的重要意义。伊犁将军创设之初,其主要职责就是驻兵屯田,并未被赋予太多使命,或可说,伊犁将军之设是战后三年持续不断屯田、筑城等建设工作水到渠成的结果。关于此点,可以从伊犁将军设立之初的几个不大被人注意的背景和细节中得到证明。

其一,乾隆二十七年 ( 1762) 八月,参赞大臣阿桂疏奏伊犁城垣公署工竣。④ 依据这份奏折,可以知道伊犁城公署建设的准备工作起始于乾隆二十六年 ( 1761) 八月,其建设动议应该还要更早,但直到伊犁城垣公署建设完成之后,才有了伊犁将军之设。这说明,清朝对伊犁城垣公署工竣一事非常看重。它意味着伊犁可以驻扎更多的军队,因而也需要设立一个将军实缺,以裨控驭。其二,在宣布设立伊犁将军的当天,乾隆帝还发布了另外一道筑城谕旨,谕令科布多办事参赞大臣扎拉丰阿建造科布多城垣: “今伊犁建造城堡,若照例兴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 《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5,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丙寅。

②《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 85,乾隆二十五年二月癸未。

③《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9,乾隆二十七年十月乙巳。

④参见 《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8,乾隆二十七年八月庚子。


工,甚属有益。”① 乾隆帝如此迫不及待地向北路科布多方面推广伊犁建造城堡的经验,表明他对于伊犁城垣公署工竣一事非常看重,也标志着自乌鲁木齐至伊犁的城堡线已经初步构建完成。关于此点,可以从第三个常常被忽略的细节中看出。就在设立伊犁将军的当天,军机大臣们还曾奏报 “谨拟新建城堡并各门名”一折。在这份奏折中,列出了刚刚建好不久的数处城、堡,分别是固尔札城、乌哈尔里克城、昌吉城、古木地城、乌鲁木齐新旧二屯六堡,军机大臣们分别为这些新修城堡草拟了名称。这份奏折可以被看作是此前持续筑城的一份令人满意的阶段性考核的成绩单。从军机大臣们所拟的城池名称来看,“安远城”、“绥定城”、“宁边城”、“辑怀城”、 “惠徕堡”、 “屡丰堡”、 “宣仁堡”、 “怀义堡”、 “乐全堡”、“宝昌堡”,② 无不饱含了安边抚远、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可见,此前屯田筑城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应该是促使乾隆帝宣布设立伊犁将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决定设立伊犁将军之后,军机大臣们才议覆了伊犁将军的权限职掌。有关伊犁将军职掌以及新疆几大军政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最近十几年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③ 笔者在此关心的主要是,伊犁将军以及相应的军府制的确立对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在不少清代的官修和私撰的文献中,论及伊犁将军职掌时都提到了伊犁将军对外藩控驭之责。《伊江汇览》载: “凡东南乌鲁木齐、辟展、巴里坤、哈密,西至布鲁特、哈萨克等处游牧,南至阿克苏、乌什、库车、喀拉沙尔、叶尔羌、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于阗,北至塔尔巴哈台,皆将军统辖之。”④ 《西域闻见录》记: 伊犁将军可以 “管辖额鲁特、土尔扈特及回子各城,并外藩之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各部落”。⑤ 《新疆识略》载: 伊犁将军“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⑥ 这些文献中所记载的伊犁将军对包括哈萨克在内的外藩部落的 “统辖”、“管辖”,在笔者看来,其实是在封藩体系历史语境下的一种表达。它既可以意味着一种实际的统治,也可以表示在朝贡关系确立之后,伊犁将军代表作为 “天下共主”的清朝皇帝,对外藩部落的一种抚绥控驭。就当时的历史情况而言,起初,伊犁将军只是负有处理涉及哈萨克事务的职责,但并未实际统治过徼外哈萨克。哈萨克的归附只是朝贡意义上的归附,并不表示他们已经成为清朝的正式属民。直到乾隆三十二年 ( 1767) ,部分哈萨克被允许进入清朝西北卡外界内地区游牧,接受清朝封官授爵,并向清朝缴纳马匹租税,这部分哈萨克才可以被视为清朝的正式属民,伊犁将军对这部分哈萨克也才开始拥有实际的管辖权。

在伊犁将军设立之前,接待哈萨克使臣和商团、派兵驱逐越界哈萨克等事务是由驻扎伊犁的参赞大臣负责的。伊犁将军设立之后涉及哈萨克的事务仍然存在,但并未见清朝在伊犁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处理哈萨克事务的官缺,因而可以认为哈萨克事务是由伊犁将军负总责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9,乾隆二十七年十月乙巳。

②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乾隆朝上谕档》第 4 册,档案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7—38 页。

③参见谢志宁: 《清前期的伊犁设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 年第 3 期; 王希隆: 《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西域研究》2002 年第 1 期; 管守新: 《清代伊犁将军职掌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 年第 4 期。

④( 清) 格琫额: 《伊江汇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 《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0 年版,第 5 页。

⑤( 清) 七十一: 《西域闻见录》卷 1 《伊犁》。

⑥( 清) 松筠: 《新疆识略》卷 5 《官制·兵额》。


的。在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设立之前,伊犁将军所担负的驱逐越界哈萨克的任务非常繁重,显示出有关机构和官员承担起了义务,这正是当初乾隆帝在确立军府制时希望看到的变化。乾隆二十七年 ( 1762) 十一月,乾隆帝面对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之所以态度一下子强硬起来,甚至打算将哈萨克阿布赉汗擒获,可能多少与建立军府制后的此种希望有关。

伊犁将军设立之后,清朝迅速加大了对伊犁地区的投入力度,主要表现在官兵数量的大幅增加。乾隆二十七年 ( 1762) 十一月,乾隆帝为伊犁将军增配了两名参赞大臣和一名领队大臣。十二月,清廷又出台了向伊犁大规模增兵计划,计划从乾隆二十八年 ( 1763) 起,分三年将驻防凉州、庄浪的满、蒙兵三千二百名调往伊犁,另外还将向伊犁增派索伦兵一千名,察哈尔兵一千名。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将要派往伊犁的官兵,并非三年一换的换防兵,而是携眷而来的驻防兵, “统计遣往兵丁共五千余名,并其眷口,将及二万名”。① 在这些移驻官兵到达之前,伊犁方面能够使用的兵力仅四千人左右,② 但他们要承担非常繁重的任务,包括为安置移驻官兵而新增加的许多准备工作伊犁将军在兵力调配使用上已经捉襟见肘了。乾隆二十八年 ( 1763) ,伊犁官兵不再像从前那样积极地前往边界地区驱逐越界哈萨克了,即便是普通的例行巡查,当时的伊犁官兵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除了往东北方向巡查塔尔巴哈台外,伊犁迤西只巡查到特穆尔图淖尔附近,而更远的边界附近的吹河、塔拉斯河地区已经是无暇顾及了。尽管如此,伊犁将军明瑞等人仍然期盼通过启动塔尔巴哈台的屯田、建城、驻兵事宜来解决哈萨克越界问题,但是乾隆二十八年 ( 1763) 十月清朝定下 “雅尔地方筑城一事,从后年开始办理,三十一年再派兵驻塔尔巴哈台”。③ 这直接导致自乾隆二十八年 ( 1763) 起,塔尔巴哈台地区的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清朝越来越将希望寄托在雅尔建城驻兵设卡之上,认为如此,“则塔尔巴噶台周围声势相接,而哈萨克慑我军威,自不敢潜来游牧”,④ 甚至后来干脆认为 “雅尔驻兵,无非巡查地方,驱逐哈萨克耳”。⑤

三、雅尔城的兴废与塔尔巴哈台地区的边防建设

塔尔巴哈台最早的一份建城、驻兵、设卡计划是阿桂于乾隆二十六年 ( 1761) 九月提出的。阿桂提出在塔尔巴哈台驻兵后,建议 “自辉迈拉呼至都图岭,共设卡伦二十一所,每卡各派兵二十五名、官员一名,每两所卡伦各派侍卫一员管束,皆三月一换”。这是一条自北至南设置的非常漫长的卡伦线, “约计二千里”。⑥ 各卡伦的具体位置和卡伦线的精确走向如下:

自辉迈喇虎穿经布鲁奈达巴罕、哈拉玛达巴罕,由库哩叶图、布库尔图、爱古斯、

鄂西都伦、昭莫多、勒布什、比西罕、察罕乌苏、哲克德、比里克图、库库乌苏、阿勒

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高宗实录》卷 677,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甲寅。

②参见 《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13,乾隆二十六年九月乙丑。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1994 年版,第 66 页。

④《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23,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乙巳。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 《锡伯族档案史料》下册,辽宁民族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536 页。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第 2 页。


坦额墨尔至图克哩克、奎屯、春稽、特穆尔哩克、乌尔古准、都图达巴罕,环设二十一卡伦之地。①

这条卡伦防线的历史依据是清朝统一西域之前准噶尔人的西北卡伦线就是如此布置的。乾隆二十八年 ( 1763) 十月,伊犁将军明瑞再次提出塔尔巴哈台筑城防卫计划,其蓝本仍然是两年前阿桂的计划,但没有提及卡伦设置方案。明瑞认为阿桂的卡伦设置方案存在两个明显问题: 一是这些卡伦离伊犁和雅尔太远, “近者二三百里,远者竟达千里”,且卡伦分布过于分散,相互间隔最近亦有七八十里,远者达到一百五六十里。如此,不仅派兵前往坐卡十分困难,而且卡伦之间的相互联络也成问题。二是这些卡伦离哈萨克太近,每卡仅驻兵二十五名,难以镇慑哈萨克。明瑞建议改坐卡戍边为派兵巡哨。具体方案是从雅尔城派出兵丁,“相应分两队,轮流徐徐围绕塔尔巴哈台南北两边喀拉果特、爱唐苏、绰里、鄂布克特、哈尔巴哈、巴扎尔等好水草地方,狩猎巡查,如此绕行一次,无非需用二十余日”。另外,明瑞还提出要在塔尔巴哈台与伊犁之间安设三处大卡伦,分别位于额敏河岸、巴尔鲁克、沁达兰等地,几乎就是在塔尔巴哈台与伊犁之间取一条直线。其实明瑞设立此三处大卡伦主要是为了方便塔尔巴哈台与伊犁之间通信行文,② 是一种驿站性质的卡伦。

明瑞的计划明显趋于保守,而将坐卡戍边改为派兵巡哨则更是一种倒退。但是,明瑞的划得到了军机大臣们的赞成。对于雅尔筑城、驻兵一事,军机大臣们主张乾隆三十年( 1765) 筑城、三十一年 ( 1766) 驻兵,如此小心谨慎,既显示出此事在整个塔尔巴哈台地区边防体系构建中的分量与地位,同时亦可见此事的复杂与困难。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伊犁将军明瑞等将军、大臣们还是坚信雅尔筑城驻兵是解决哈萨克越界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因为他们确信: “雅尔既经筑城驻兵,哈萨克自必远避”。③ 但是由于已经放弃了设置卡伦防线的计划,清朝越来越重视派兵巡查边境地区,并认为以此配合雅尔驻兵,就可以有效防止哈萨克越界游牧,“今冬 ( 乾隆二十九年———引者) 虽不必派兵,而来岁北边驻兵后,其西边一带,或每年巡查一次,或大示惩创,务令绝迹”。④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清朝最终完成了乾隆三十年 ( 1765) 筑城、三十一年 ( 1766) 大规模驻军的计划。然而令清朝失望的是,在雅尔筑城驻兵之后,哈萨克不仅没有远避,反而还有 “哈萨克霍集伯尔根,带兵千名,越境居住”。⑤ 更令清朝失望的是,雅尔城根本不适合驻军, “其地夏生白蝇,遗蛆人目,冬则大雪,不堪其寒”。⑥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八月,参赞大臣阿桂等具奏:

雅尔地方,向来雪大,而牧场遥远,近城所有地亩,不敷五百兵丁耕种。悉心查勘得塔尔巴哈台山阳,鄂毕特之旧游牧,楚呼楚地方,田土膏腴,水亦充足,牧马之处,既不甚远,无庸动移卡座,地方形势,亦颇佳胜。请将雅尔城,移于楚呼楚。⑦

从雅尔移至楚呼楚,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浪费,而且还意味着塔尔巴哈台地区的边防体系的完工日期又将向后推迟。更为严重的是,清朝在塔尔巴哈台地区的前沿军事重镇将要因此

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第 62 页。

②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编: 《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译编》,第 63 页。

③《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25,乾隆二十九年五月甲戌。

④《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 27,乾隆二十九年十月甲午。

⑤《清高宗实录》卷 750,乾隆三十年十二月乙巳。

⑥(清) 徐松著、朱玉麒整理: 《西域水道记 ( 外二种) 》,中华书局 2005 年版,第 297 页。

⑦《清高宗实录》卷 767,乾隆三十一年八月辛酉。


而向内后撤二百余里。对此,乾隆帝非常气恼,谕令明瑞、阿桂等人查清 “从前究系何人定议,建城于雅尔”。① 然而乾隆帝只能无奈地承受这一现实,开始重新考虑哈萨克越界游牧问题的解决之道。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三月,清朝驻雅尔的军队迎来了哈萨克塔塔拜等 40 余人前来恳请内附。对此,参赞大臣阿桂态度积极,承认清朝 “现于雅尔等地方驻兵设卡,包围卡伦,彼等不能来往”,② 不仅允许他们 “暂居雅尔”,而且还奏请皇帝,“可否令其在珠勒都斯空地居住”,③ 并建议清朝接受他们的内属,将来还可以将他们编成佐领。对此,乾隆帝的态度是:

伊犁等处土地辽阔,人烟愈多愈善,哈萨克如不得游牧地方,或畏惧劫掠情愿内附者即行收留,派员弹压,日久人众,即可编设佐领昂吉,但收留后即令居附近地方,易资弹压,不必令其往珠勒都斯居住。④

虽然真心内附并情愿接受清朝派员管理的哈萨克往往是散居或小部落,人数不会太多,但是乾隆帝的此番表态,无疑是清朝对待越界哈萨克态度的重大转折。在这一重大转折背后,雅尔城无法发挥驱逐哈萨克的预期效果,以及雅尔地区冬季的严寒对清朝君臣所产生的触动,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四、塔尔巴哈台北路卡伦基本格局的确立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八月,在清朝终于决定从雅尔撤至楚呼楚再建塔尔巴哈台军政中心后,一度还想继续维持刚刚构建起来的塔尔巴哈台地区的卡伦防线。这条卡伦防线既不是乾隆二十六年 ( 1761) 阿桂提出的卡伦防线,也不是乾隆二十八年 ( 1763) 明瑞设想的冬季卡伦防线。事实上,这条卡伦防线的北段收缩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雅尔城以东地区。也就是说,雅尔城是建在这条卡伦线的外侧位置。⑤ 阿桂之所以敢奏请从刚刚建好的雅尔后撤至楚呼楚,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条卡伦线不仅处在雅尔和楚呼楚之间,而且更靠近楚呼楚,他认为撤退至楚呼楚, “无庸动移卡座”。⑥ 也就是说,撤退至楚呼楚,并不会导致既有卡伦防线的后退。但此后形势的发展,证明阿桂的判断过于乐观了。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年底楚呼楚新城竣工。尽管楚呼楚的新城———绥靖城———竣工之后清朝并没立即减少雅尔的驻军,也没有立即撤走参赞大臣,但是这条卡伦防线根本就无法阻扼住哈萨克私越的汹汹暗流。在笔者看来,这样一个尴尬处境,才是最终促使清朝于乾隆三十二年 ( 1767) 正月做出有条件允许哈萨克越卡游牧决定的根本原因。⑦ 而在以贡献马

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高宗实录》卷 767,乾隆三十一年八月辛酉。

②《军机处录副》218—14,76—3374。转引自 [日] 小沼孝博: 《论清代惟一的哈萨克牛录之编设及其意义》,朱诚如编: 《清史论集———庆贺王钟翰教授九十华诞》,紫禁城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70 页。

③《清高宗实录》卷 759,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丙辰。

④《清高宗实录》卷 759,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丙辰。

⑤日本学者佐口透也认为: “清朝在修筑塔尔巴哈台城之前,曾在卡伦线外之雅尔筑城并驻兵。”参见 [日] 佐口透著、章莹译: 《新疆民族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66 页。

⑥《清高宗实录》卷 767,乾隆三十一年八月辛酉。

⑦《清高宗实录》,乾隆三十二年正月癸未。


匹作为条件允许哈萨克越卡游牧之后,清朝在塔尔巴哈台北路的卡伦线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先的常设卡伦,变成了季节性的移设卡伦。由此,奠定了塔尔巴哈台北路卡伦的基本格局。

新疆北路之塔尔巴哈台,与科布多毗连,以额尔齐斯河为界。河东卡伦地名和尼迈拉虎,隶科布多。河西卡伦地名辉迈拉虎,隶塔尔巴哈台。自辉迈拉虎至塔尔巴哈台,夏季设大小卡伦十三处,冬季设卡伦八处。此外俱哈萨克游牧。①

从塔尔巴哈台往北到斋桑湖的夏季卡伦有 13 座,依次为乌里雅苏图、哈玛尔达巴罕、板厂沟、博洛呼济尔、固尔班乌里雅苏图、哈达苏、特莫尔绰尔霍、哈拉布拉、干济汉莫多、喜呢乌苏、策克德克果勒、札哈苏淖尔、辉迈拉虎。自塔尔巴哈台往东北方向的冬季卡伦有 8 个,分别是锡伯图、博勒济尔、布尔噶苏台、乌兰布拉、俄栋果勒、乌里雅苏图、鄂伦布拉克、玛呢图噶图勒干。②

夏季卡伦与冬季卡伦的转换情形大致如下: 塔尔巴哈台西北卡伦线的数座卡伦,一到秋八月,因寒冷而不能维持,撤回内部。在卡伦线外草原、山地过着夏牧生活的哈萨克牧民也为躲避风雪严寒,而向卡伦内侧移动,在塔尔巴哈台境内寻求冬营地,直到翌年四月为止。清朝准许哈萨克牧民进入夏季卡伦线以内,作为其代价,自乾隆三十二年 ( 1767) 起,清朝规定每一百匹马交一匹马作为贡赋。哈萨克牧民的冬营地分布在塔尔巴哈台盆地、塔尔巴哈台山脉和萨乌尔山脉中的河谷,南至巴尔鲁克山中的河谷。翌年四月,卡伦复归原处,即所谓 “展放夏卡”。此时越冬的哈萨克牧民必须全部回到夏季卡伦之外原来的夏牧地去。③

相对于过去的常设卡伦,亦即夏季卡伦,虽然冬季卡伦又向内后撤了数十至数百里不等,但毕竟是真正发挥出了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成为此后近一个世纪内哈萨克向东迁移难以突破的极限。从清朝抚绥内外藩部非常注重的隔离政策来看,季节性的展撤卡伦,虽然容易招致软弱的质疑,却很好发挥出将哈萨克与厄鲁特隔离开来的作用,而这一点,在清朝看来,则是保证边疆安宁的一大关键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 松筠: 《西陲总统事略》卷 3 《南北两路卡伦总叙》。

②参见 ( 清) 松筠: 《西陲总统事略》卷 10 《塔尔巴哈台事略》。

③有关塔尔巴哈台卡伦线与哈萨克关系问题的研究,参见 [日] 佐口透著、章莹译: 《新疆民族史研究》,第 361—379 页。

http://iqh.ruc.edu.cn/qdbjmzyj/bj_ztyj/xbbj/9b46769438de4b4483eed7b7af4f81ec.htm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22-02-06
在清代,驻扎大臣跟驻防将军一样,都归类于“疆臣”之列,新疆各处驻扎大臣并非伊犁将军的属吏,其间的关系就像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的关系一样。特别是乌鲁木齐,自乾隆三十六年改参赞大臣为都统之后,其已经完全与伊犁将军平级,实际上不受伊犁将军管辖。
谭版历史地图之所以把新疆建省前状态也作为一个省级政区,完全是当代政治正确的考虑。就清朝当时而言,没必要实际上也不可能在新疆这样民情复杂的广阔地域强求政令和军令统一。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22-02-15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在清代,驻扎大臣跟驻防将军一样,都归类于“疆臣”之列,新疆各处驻扎大臣并非伊犁将军的属吏,其间的关系就像江苏巡抚和两江总督的关系一样。特别是乌鲁木齐,自乾隆三十六年改参赞大臣为都统之后,其已经完全与伊犁将军平级,实际上不受伊犁将军管辖。
谭版历史地图之所以把新 .. (2022-02-06 08:39) 

谭图最大的问题是把藩部这个概念转换成了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藩部本身也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因为清朝边蒙藏回边疆的管理是分散的。从前面的贴子就知道,清朝对新疆的治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军政长官,也没有一套明确的军政机构,将军、都统和大臣没有明确的隶属和节制关系。对内外蒙古也是一样(内蒙古由多个将军、都统节制,各不隶属;外蒙古由1个将军2个大臣节制,互不隶属);唯青藏2地只设办事大臣一员,故建制相对明确。谭图叫乌里雅办台将军辖区、伊犁将军辖区肯定是错误的。而且青海办事大臣辖区、西藏办事大臣辖区从新疆、外蒙古的办事大臣、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等的管理来看,将办事大臣辖区直接比同为省级政区也是不妥当的。乃至于东北地区叫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也是不妥当的。
而且内蒙古和新疆和汉族交错地区的管理也是两套体系,汉人按内地体系管理,由督抚管辖。

当然,即使是嘉庆一统制,也没有明确规范藩部的概念,现在所说的内蒙古、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5个藩部,也只是后来对蒙回藏各个大致相当于省的区域进行比同后归纳的。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22-02-16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谭图最大的问题是把藩部这个概念转换成了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藩部本身也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因为清朝边蒙藏回边疆的管理是分散的。从前面的贴子就知道,清朝对新疆的治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军政长官,也没有一套明确的军政机构,将军、都统和大臣没有明确的隶属和节制关 .. (2022-02-15 20:47) 

清代官制,将军主管军政驻防,驻扎大臣主监理民政,二者职责并并完全相同。
谭图中,盛京三将军辖区和西藏、青海地区作为一个省级政区处理显示没毛病。
值得商榷的是“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辖区。
定边左副将军本来是应对准噶尔战事而设,准噶尔一平,外蒙古各部开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职在“统外蒙古各部兵”的定边左副将军实际上已经无兵可统,就剩下监理扎萨克图汗和赛因诺颜两部民政和兼管唐努乌梁海地区事务了,科布多参赞大臣实际上不隶属,更不用说监理车臣汗和土谢土汗二部民政之外,还兼管事实上更重要的与俄通商交涉事务和监护库伦活佛的库伦办事大臣了。
至于“伊犁将军”辖区,就更有点扯呼了。清朝平定准噶尔之后在新疆建政,初设一将军四参赞大臣(伊犁塔哈尔巴台喀什噶尔乌鲁木齐),此时毫无疑问地位最高者为伊犁将军。这种格局没有维持几年,就改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为都统,按清朝官制,将军都统完全平级,这不仅仅是理论形式上的。有事实为证:同治新疆回乱,清朝加授左宗棠陕甘总督钦差大臣衔,主持收复新疆,在左宗棠还在陕甘境内剿匪之时,就已经先期在新疆展开了军事行动,新疆前线,光是一品文武大员就有伊犁将军金顺、乌鲁木齐都统景廉和乌鲁木齐提督张曜,在这种情形下,按照一些人的想当然,这三人中,伊犁将军金顺是毫无争议的头,可事实上却是,清庭特加乌鲁木齐都统景廉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统一指挥前线军事行动。
编制清朝历史地图,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所谓的“伊犁将军辖区”和“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应该改为“新疆地方”和“外蒙古地方”作为省级政区范围标示,而乌鲁木齐和喀什噶尔、库伦和科布多,应该和伊犁、乌里雅苏台一样,都标注为省级治所,就像谭图中的“江苏省”一样。

[ 此帖被荒州邈县在2022-02-16 13:42重新编辑 ]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22-02-16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清代官制,将军主管军政驻防,驻扎大臣主监理民政,二者职责并并完全相同。
谭图中,盛京三将军辖区和西藏、青海地区作为一个省级政区处理显示没毛病。
值得商榷的是“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辖区。
定边左副将军本来是应对准噶尔战事而设,准噶尔一平,外蒙古各 .. (2022-02-16 13:25)

我不是说盛吉黑青藏5地各自比同为一个省级区域有问题。而是说将这5个地方称为XX将军辖区、XX办事大臣辖区这些名称有问题。而且驻藏大臣不管早期的驻藏办事大臣,还是后来长期的驻藏事务大臣,叫西藏办事大臣辖区都是把人家官职都给改了。

有清一代,不论是满洲(东北)的驻防将军、汉地的驻防将军、藩部的驻防将军,其职级和地位是等同的,完全可以随意互调,不存在有特殊的驻防将军。差别只是管理权限的差别。每个将军都有自己的辖区,如果东北的驻防将军的辖区列为省级将军辖区的话,那么所有将军的辖区均应一体列为省级将军辖区;汉地的将军同样有辖区,只是很小,该辖区督抚都管不着。

办事大臣、参赞大臣也一样。

当然,你说的这个问题也存在。科阿分治后,把科布多参赞大臣的辖区仍放在外蒙古这个省级区域的下面,却将阿尔泰办事大臣的辖区单独比同为一个省级区域就是有问题的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22-02-16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我不是说盛吉黑青藏5地各自比同为一个省级区域有问题。而是说将这5个地方称为XX将军辖区、XX办事大臣辖区这些名称有问题。而且驻藏大臣不管早期的驻藏办事大臣,还是后来长期的驻藏事务大臣,叫西藏办事大臣辖区都是把人家官职都给改了。
有清一代,不论是满洲(东北)的驻防将 .. (2022-02-16 16:25) 

有清一代,将军的正式称呼有所区别(可参见《清史稿—职官制或疆臣年表》),相应的权责范围也有所不同:一为各边镇守将军,包括盛京三将军、绥远城将军、伊犁将军(驻防都统类似),这类将军除了驻防,通常还兼辖邻近蒙旗事务;二为各省驻防将军,纯粹的驻防。通常被当做省级政区来看的是前者,这样的理解也没毛病。
还有,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不是驻防将军,而是跟库伦办事大臣一样,属于驻扎大臣范畴。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22-02-17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有清一代,将军的正式称呼有所区别(可参见《清史稿—职官制或疆臣年表》),相应的权责范围也有所不同:一为各边镇守将军,包括盛京三将军、绥远城将军、伊犁将军(驻防都统类似),这类将军除了驻防,通常还兼辖邻近蒙旗事务;二为各省驻防将军,纯粹的驻防。通常被当做省级政 .. (2022-02-16 18:09)

东北的、汉地的、藩部的将军并没有区别。清史稿也有很多错误。

1、镇守盛京等处地方将军。清末盛京、吉林、黑龙江3个将军合并为镇守东三省等处地方将军(由东三省总督例兼,正印为:镇守东三省将军印)
2、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将军
3、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
4、镇守江南江宁处地方将军
5、镇守浙江杭州等处地方将军
6、镇守福建福州等处将军
7、镇守湖北荆州等处将军
8、镇守广东广州等处地方将军
9、镇守四川成都等处地方将军
10、镇守陕西西安等处地方将军
11、镇守甘肃宁夏等处地方将军
12、镇守绥远城等处地方将军
13、总统伊犁等处地方将军

除了伊犁将军用了总统2字之外,全部是镇守某某等处地方将军。某某都是城市名称,汉地因为有省,所以是省份+城市名称。名称上特殊一点是黑龙江将军从黑龙江城迁到齐齐哈尔城后没有改名;江宁将军在江苏安徽分省后也没有改名。

明清在这类名称上格式不统一也是比较正常的。例如:

清朝的总督也存在连省名用合称的,如清末的东三省。
1、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管巡抚事(后面若有其他例兼不列,下同)。官印为:直隶总督管巡抚事兼理河道关防
2、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江南分省后仍用江南。官印为:江南江西总督之关防(正印<正方形的印>为某某印,由汉满蒙3种文字组成;长条为某某关防,一般只有汉字,部分总督、巡抚等少数职务用3种文字。清朝把督巡改为正式官职后,仍沿用关防而不是正印)
3、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清末加兼管福建巡抚事)。清史稿是错误的,官印为:福建浙江总督关防
4、总督湖北湖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清末加兼管湖北巡抚事)
5、总督广东广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清末加兼管广东巡抚事)
6、总督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管巡抚事
7、总督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提督军务(清末加兼管云南巡抚事)
8、总督陕西甘肃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管甘肃巡抚事
9、总督东三省等处地方兼管东三省将军奉天巡抚事。东三省总督的全称变动过几次。不过这个职衔都没有提督军务(因为不管绿营)而采用兼管东三省将军事,与前面8个不同。官印为:东三省之关防。

明朝的总督大部分是称总督某某等处军务,但崇祯八年设了一个总理南直隶河南山东湖广四川等处军务,与总督无异(崇祯滥设了几个横跨多省的总督)。另外俗称河漕总督的正式职务也是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
巡抚也是,大部分是巡抚某某等处地方提督(或赞理)军务,但是俗称郧阳巡抚(郧阳抚治)的正式职务是抚治郧阳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在万历二年加提督军务衔后与巡抚没有差别。

直隶总督印。右侧汉字为:直隶总督管巡抚事兼理河道关防。有紫印的图,但不太清楚且有遮挡,所以用了个红印的图。



两江总督印:右侧汉字为:江南江西总督关防,分两列。后面的圆印可以看出是印章盖在了现代票据上,可逆推印是清末保留到现在的。



江苏巡抚印:右侧汉字为:江苏巡抚关防,分两列,所以字体很长



闽浙总督印:右侧汉字为:福建浙江总督关防,同样分两列



东三省总督印:只有汉字:东三省之关防,紫色印泥可以确定是总督用印


东三省将军印,这是正印,右侧汉字为:镇守东三省将军印,分两列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2-06-10 19:47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ein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22-02-17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东北的、汉地的、藩部的将军并没有区别。清史稿也有很多错误。
1、镇守盛京等处地方将军。清末盛京、吉林、黑龙江3个将军合并为镇守东三省等处地方将军(由东三省总督例兼,正印为:镇守东三省将军印)
2、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将军
....... (2022-02-17 00:18) 

有两个宁夏将军  没有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定边左副将军什么关系?

另外,徐世昌作为汉人,怎么能管将军事?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22-02-17
回 ein 的帖子
ein:有两个宁夏将军  没有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定边左副将军什么关系?
....... (2022-02-17 09:09) 

1. 有一個應該是甘肅涼州將軍, 大概打錯字了
2. 好像定邊左副將軍是初設名稱, 後來改用地名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22-02-17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东北的、汉地的、藩部的将军并没有区别。清史稿也有很多错误。
1、镇守盛京等处地方将军。清末盛京、吉林、黑龙江3个将军合并为镇守东三省等处地方将军(由东三省总督例兼,正印为:镇守东三省将军印)
2、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将军
....... (2022-02-17 00:18) 

《清史稿》的记载错误一般都在细枝末节处。而且有关地理或职官名称的记载以清朝后期为主。如伊犁将军的记载就是:新疆驻防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建省后的状态,伊犁将军不再统辖新疆其他地区防乌,仅仅局限于伊塔道。
与其说《清史稿》的记载错误多多,还不如说是因为清代留下来的可供质证的原始档案资料太丰富。我敢说,《二十四史》的记载错误之处(包括技术和人为两方面),比起《清史稿》来,只多不少,关键是,错了不但一般人,就连相关专家学者都不知道,因为原始档案资料的缺失,多数已经无从考证。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22-02-17
回 ein 的帖子
ein:有两个宁夏将军  没有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定边左副将军什么关系?
....... (2022-02-17 09:09) 

清代后期已经没有这么多讲究了。
辛亥武昌首义后,唯一反正的封疆大吏——江苏巡抚程德全此前因为在庚子事变中在黑龙江与俄交涉有功,被委任为末任黑龙江将军,黑龙江建省后,又担任过一任黑龙江巡抚。
清代东北地区可以说是个特例,东三省建省后,与内地其他省不同的是,总督加将军衔,巡抚加副都统衔,也就是说,东三省总督巡抚兼管旗务。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22-02-17
回 ein 的帖子
ein:有两个宁夏将军  没有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定边左副将军什么关系?
....... (2022-02-17 09:09) 

乌里雅苏台将军是以讹传讹的称呼,凡事具有相关历史知识的都不会如此称呼。
《清史稿—职官制》明确把它放在“各处驻扎大臣”而不是“各省驻防将军等官”条目之后。而且,有清一代,定边左副将军只有一个,不会造成概念混淆。
清准战争后期所设,因为清朝与准噶尔战争通常分南北两路进行,北路以科布多为大本营和前进基地,设定边左副将军主持之,南路以巴里坤为大本营,设定边右副将军主持,当然肯定还有一个相当于本朝“总前委书记”的定边将军,基本上就是两头跑,主战场在哪路就坐镇哪路。准噶尔平定后,保留定边左副将军以统外蒙古各部军政,并筑城 于赛因诺颜部所属的乌里雅苏台,因为前三任定边左副将军策零父子三人都是赛因诺颜部人,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立下大功。
虽然同样是主管军政,定边左副将军统辖的是外蒙古各部皇协军,而其他八旗驻防将军则统辖至少数千“作风未必过硬,训练未必有素,但政治绝对可靠”的皇军。所以辛亥武昌首义,各地驻防将军基本都筹划甚至进行过武力抵抗。而形同光杆司令的定边左副将军则在外蒙古宣布独立之后,只能步库伦办事大臣的后尘,灰溜溜卷铺盖走人。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22-02-17
回 ein 的帖子
ein:有两个宁夏将军  没有乌里雅苏台将军……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定边左副将军什么关系?
....... (2022-02-17 09:09)

手误了。

定边左副将军在清朝一直是正式职务名称(官印也是:定边左副将军之印)。乌里雅苏台将军一直是俗称。在清朝的官方的日常公文中,用俗称、借名的情况非常常见。例如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都是俗称,同样广泛使用于各种公文,毕竟很多官职的正式全名都是又长又臭,除了浪费纸张没啥意义(连官印都用省称,根本刻不下那么多字)。不应该算以讹传讹。

不仅用俗称常见,正式名称(包括官衔和地名)用错了的也很常见。上面我第33楼那个5个图中的第4个图中,最左边的的正式官衔就用错了。应该是“兼管东三省将军事务”,官衔丢了一个东字,变成“兼管三省将军事务”。第5图的是正确的。

所以本坛有人说,清朝在光绪之前就有满官使用了“盛京省”“黑龙江省”类似的名称,从而说省不是政区名之类的话。其实只是用了俗称、借名(借用省字来表达黑龙江将军的管区)或错误使用罢了。一是别指望满洲官员、蒙古官员的文化水平多高;二是满文和蒙文,与汉文的名称(包括机关名、政区名、官衔名等等)并不一一对应,可能导致名称混用。

如理藩院,汉文用的“院”,不是“部”;早期名称则叫蒙古衙门,也不是用的“部”字。但在满文名中,理藩院是tulergi golo be dasara jurgan,蒙古衙门是monggo jurgan,吏部是hafan i jurgan。注意,都是用的jurgan。
我们也知道固山(gvsa)、牛录(niru)这些满语词汇,在汉语中后来清廷官方分别译作旗、佐领。但实际上,满语中的县也是gvsa,乡也是niru。既然gvsa可指县,也可指八旗的旗,也可指蒙古诸旗的旗。那么golo可指省,也用来指相当于省一级的将军管区,在满官眼里,并没有什么不妥。

定边左副将军的正印(嘉庆年间),结合下面2图,可以确定右侧汉字为:定边左副将军之印。


下图明显可以看出光绪年间圣旨中的官职是:定边左副将军(正文第二列)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2-02-17 22:56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22-02-17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
乌里雅苏台将军是以讹传讹的称呼,凡事具有相关历史知识的都不会如此称呼。
《清史稿—职官制》明确把它放在“各处驻扎大臣”而不是“各省驻防将军等官”条目之后。而且,有清一代,定边左副将军只有一个,不会造成概念混淆。
清准战争后期所设,因为清朝与准噶尔战争通常分南北两路进行,北路以科布多为大本营和前进基地,设定边左副将军主持之,南路以巴里坤为大本营,设定边右副将军主持,当然肯定还有一个相当于本朝“总前委书记”的定边将军,基本上就是两头跑,主战场在哪路就坐镇哪路。准噶尔平定后,保留定边左副将军以统外蒙古各部军政,并筑城 于赛因诺颜部所属的乌里雅苏台,因为前三任定边左副将军策零父子三人都是赛因诺颜部人,在平定准噶尔战争中立下大功。
虽然同样是主管军政,定边左副将军统辖的是外蒙古各部皇协军,而其他八旗驻防将军则统辖至少数千“作风未必过硬,训练未必有素,但政治绝对可靠”的皇军。所以辛亥武昌首义,各地驻防将军基本都筹划甚至进行过武力抵抗。而形同光杆司令的定边左副将军则在外蒙古宣布独立之后,只能步库伦办事大臣的后尘,灰溜溜卷铺盖走人。

这个,一是乌里雅苏台将军是俗称,不是讹称。清朝公文、官方资料中也存在乌里雅苏台将军一称。清代以驻地称官的现象本身就存在,如称直隶提督为古北口提督,称陕西提督为固原提督等。
二是,末任驻藏大臣联豫统有八旗、绿营、新军,辛亥一起,照样跑路。联豫的老婆还是藏人。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2-02-17 23:32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22-02-17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这个,一是乌里雅苏台将军是俗称,不是讹称。清朝公文、官方资料中也存在乌里雅苏台将军一称。清代以驻地称官的现象本身就存在,如称直隶提督为古北口提督,称陕西提督为固原提督等。
二是,末任驻藏大臣联豫统有八旗、绿营、新军,辛亥一起,照样跑路。联豫的老婆还是藏人。
 (2022-02-17 22:54) 

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辖下,可是只有定期轮换的几百名绿营兵丁和几十八旗兵,甚至比一般的驻扎大臣都寒碜。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辖下就有绿营副将和八旗协领,兵力上千。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22-02-17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
虽然同样是主管军政,定边左副将军统辖的是外蒙古各部皇协军,而其他八旗驻防将军则统辖至少数千“作风未必过硬,训练未必有素,但政治绝对可靠”的皇军。所以辛亥武昌首义,各地驻防将军基本都筹划甚至进行过武力抵抗。而形同光杆司令的定边左副将军则在外蒙古宣布独立之后,只能步库伦办事大臣的后尘,灰溜溜卷铺盖走人。

伊犁將軍爆發革命, 新疆巡撫努力鎮壓, 順便搞出隸屬伊犁將軍的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自行離職, 讓北京政府藉任命新人弄出一個新的省級行政區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22-02-18
回 vladimir 的帖子
vladimir:伊犁將軍爆發革命, 新疆巡撫努力鎮壓, 順便搞出隸屬伊犁將軍的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自行離職, 讓北京政府藉任命新人弄出一個新的省級行政區 (2022-02-17 23:49) 

不知你所说的是哪一事件?是光绪十一年伊犁军标塔城协哗变、伊犁将军金顺因此黯然去职之事吗?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22-02-19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不知你所说的是哪一事件?是光绪十一年伊犁军标塔城协哗变、伊犁将军金顺因此黯然去职之事吗? (2022-02-18 17:01) 

辛亥革命時伊犁起義成立新伊大都督府, 現任將軍志銳被擒拒任都督而死, 前任將軍廣福以保民為由出任民國伊犁都督兼大清杭州將軍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22-03-08
阿里,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坎巨提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22-03-12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东北的、汉地的、藩部的将军并没有区别。清史稿也有很多错误。
1、镇守盛京等处地方将军。清末盛京、吉林、黑龙江3个将军合并为镇守东三省等处地方将军(由东三省总督例兼,正印为:镇守东三省将军印)
2、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将军
....... (2022-02-17 00:18) 

順便問個問題, 將軍跟都統有甚麼差別? 品級上兩者一樣, 滿語裡差在哪? 地位跟權責又有甚麼不同?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22-04-20
剛剛重看東方夫人此舊文 ,發現喀剌沙爾辦事大臣兼轄南路及中路巴圖塞特奇勒圖盟,看來可能就是喀剌沙爾被畫為清代新疆建省前劃分五個等同省級區域的來源吧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22-06-10
回 vladimir 的帖子
vladimir:順便問個問題, 將軍跟都統有甚麼差別? 品級上兩者一樣, 滿語裡差在哪? 地位跟權責又有甚麼不同? (2022-03-12 08:25) 

蒙古语的将军,就是用的汉语借词,拉丁化作janjin。满语转译后再汉译作章京,后来满语直接再借了汉语的将军一词,于是分化了。
蒙古语的都统,应该是借得满语的,满语称都统为固山额真,拉丁化作gvsai ejen,意即旗主。
汉语的都统是宋朝都统制的简称。

将军和都统只是来源不同,驻防都统和驻防将军地位和权责没有太大的区别。也许在刚开始设立时有区别,即清廷认不宜设将军的,但又要一品武职镇压的地方就设都统。但后来实际没有什么差别了。

个人猜测,如察哈尔都统,清廷将察哈尔部降格,认为压制察哈尔部落的武职用将军规格高了,所以用了都统。
如热河都统,清廷认为这里本不是应该是将军压制的地方,所以最初只设总管,后来升为副都统,到嘉庆可能认为这是毕竟是夏都,所以还是得由一个一品武职来负责,但还是不宜用将军,所以升为都统。
如乌鲁木齐都统,已经有一个伊犁将军了,这里就不宜再设个将军了。所以设个都统。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22-06-10
33楼增加一个直隶总督的官印。

直隶总督官印汉文字为:直隶总督管巡抚事兼理河道关防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