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讲长安就是咸阳?因为长安县就是从咸阳县变来的,这里面是直接的传承关系,不需要解释那么多,现在经常有外地的朋友质疑长安和咸阳的关系,这个大概是个很好的解释。那么现在的咸阳又是怎么来的?这和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是分不开的,后面的文字会做解释。总之,长安县在历史上出现了,这一出现,就是两千年之久,甚至更久。
还要提及一下,秦汉的行政制度是鼎鼎大名的郡县制度,是两级的划分,也是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长安县的直接领导是内史。(也叫渭南郡,京兆尹,是不同时期的叫法。)当然还有比较特殊的国,但这种制度不是全国性的,不做行政沿袭的考量,但表明已经出现了三级的行政制度。而这时的长安县所在的位置是现在西安市的中心区域。因为城建在长安县所以约定俗成的这个城叫长安城,他是大汉帝国的国都。这个概念一定要了解,以后还会提及。
这种制度和称呼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汉一朝基本上承袭了这种制度,只是王莽的新政权曾经一度把“长安县”改为“常安县”,在汉一直隶属于京兆郡,在范围上有一定的变化,但主体位置没有太大的改变。
在汉末魏晋的时候,州做为行政区划形成了。为了有效对抗黄巾起义,东汉中平五年,刺史摇身一变成为了固定的地方长官州牧,“州”开始成为一级行政区实体。自此,中国的行政区划进入到州制的新时期,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州一直成为中国最高的行政区划单位。时间延续了四百年左右。其实州作为地理划分一直都存在,就如我们说的关中地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类似。到了汉已经有作为行政区的萌芽——分派刺史但未做为正式的行政的区划。总之这个时候全国已经形成了三级的行政区划,和现在的行政区划比较接近了。长安县依旧是长安县,隶属京兆郡,更大的一级叫雍州,一度还隶属于司隶校尉部(可以算中央所在州)。
这个时期行政还是有变化的,但对我们所讨论的范围没有影响。南北朝时期长安县在后秦时一度改为常安。但这都是细枝末节,在北周的时候长安县所在区域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长安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县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他叫万年。万年在汉时就有了,但北周开始,万年成为了京畿的倚县,以后的一千多年中,这个名字将伴随长安走过他的辉煌与沧桑。当然在这一段时期,在这片土地上的城市都叫做长安城。
再来说行政区划西晋后,天下大乱,州制陷于混乱。由于政权的割据,滥设州郡的现象严重,到了隋的时候已经混乱到不成样子,隋初共有州二百四十一,已经完全不是当初九州十二州的概念了,州已经是和当初的郡的性质一样了,而郡基本就形同虚设了。怎么办,撤郡,基本上是等同郡县的州县制。炀帝于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隋又回到秦汉的郡县制度上去了。行政区划,两级。
隋代的县的行政划分没变,但长安,万年两县有变化。在这里又建立了一个统一王朝的都城,万年更名为大兴,这座伟大的城市就以他的名字约定俗成的命名——大兴。他的城市规划理念直接复刻给了洛阳城,传到了大洋彼岸。最近总有人争日本的平安京是仿照什么建立的,有人说是长安有人说是洛阳,其实大家都忽略了,首创是属于大兴的。在大业三年改州为郡的时候,雍州改为京兆郡。对了,解释下,京是大的意思,兆是多的意思,“万亿曰兆,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京兆也是个很牛逼的名字。到了唐代武德元年改大兴县为万年县,这个时候大兴城被叫做长安城。京兆郡依然,但唐一朝交替的改过雍州,后来设京兆府。
唐的时候出现了道的划分,大概是那么大的国家两级的行政区划不够,所以类似以前的州,划天下为十道,长安属关内道。玄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由十道变十五道,关内道长安附近增置京畿道。开元元年雍州改京兆府,二十一年这个时候,京畿道应该辖京兆府,京兆府辖长安万年,唐万年县名字改动比较多:“万年 隋大兴县。武德元年,改为万年。乾封元年,分置明堂县,治永乐坊。长安三年废,复并万年。天宝七载,改为咸宁,乾元复旧也。”这时候除了大兴万年的改,又多了一个名字叫咸宁,现在在西安东郊两条主干道就叫咸宁路和万年路。这时还有节度使的划分,但偏于职能,且和我们说的没太大联系,仅提及。
这个时候长安县依然无变化,只是承担了把名字与国都分享的任务。
唐亡。梁一朝改长安为大安,后唐还把关内道排位降于河南道之后。这个时期比较混乱,只说这些事件。基本上就梁的一段时间改叫什么大安,其他依旧长安。
结束乱世,宋初实行道的行政制度,后改道为路,基本上等同唐制度。陕西路出现了,这是陕西第一次做为行政区划出现,后来划出永兴军路领长安。京兆府则有京兆府,京兆郡,永兴军节度这几个称呼。长安县依旧,万年县改樊川。“京兆府,京兆郡,永兴军节度。本次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旧领永兴军路安抚使。宣和二年,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不用军额,称京兆府。”这个时候,城市依然是可以叫长安城。在金占领后,改为京兆府路。长安依旧, 另一个县这时叫咸宁:“咸宁,倚。本万年,后更名。泰和四年废,寻复。”
元朝来了,行省也来了。我们自然是陕西省了,这时候,多出了省一级,出现了复杂的四级行政区划,但主体上是省代替了路,而路代替了府,依旧是三级为主。
“奉元路,(上。)唐初为雍州,后改关内道,又改京兆府,又以京城为西京,又曰中京,又改上都。宋分陕西永兴、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金并陕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陕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初,并云阳县入泾阳,栎阳县入临潼,终南县入盩啡。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改此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移云南行台于此,为陕西行台。皇庆元年,改安西为奉元路。”元史的记载比较混乱,是行省和路一起说的,基本上这是说,京兆府成了奉元路有一个过程,元中统三年立陕西四川行省,治所就在这里,元中统十六年京兆改叫安西路总管府。后来四川省分出去了,安西路总管府(京兆府)就只负责陕西了,陕西四川行省变成了陕西省。后来把云南行台移到这里,还叫做陕西行台。皇庆元年,安西路总管府成了奉元路。看起来,我们在元依然是重府,甚至管到了西南。倚县依然是长安和咸宁,咸宁这个称呼就此稳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