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26阅读
  • 10回复

[广东][转帖]深圳的发展方向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10-20

专访深圳副市长闫小培:解读深圳的发展方向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14:08 三联生活周刊


  记者◎贾冬婷


  遭遇油荒,诞生“超女”,体育彩票中大奖,私人侦探,艳遇靓女染病,网络倾情……如果这些戏剧化的片断都集中于一个城市,你觉得这会是在哪儿?戴耘选择以这些场景构成的飞行棋游戏来描述深圳:骰子落地之前,你不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戴耘2000年从西安来到深圳,他说,生活在深圳,无奈、无序、无着落,又混杂着几丝快感和惊喜,就像一场 冒险游戏。


  游戏《生活在深圳》是即将于年底举办的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作品之一。除此之外,还有矶崎新建筑《深圳文化中心》,针对深圳城中村问题的研究,普通市民陈宗浩25年镜头中的深圳变化,以拍摄城市鸟瞰闻名的Aglaia Konrad的深圳鸟瞰……策展人张永和说,主题为“城市,开门!”的深圳双年展试图聚焦于中国独特的城市化现象。其中,有3/4的作品是有关中国城市文化现象的作品,相当的作品是发生在珠江三角洲的。


  虽然“深圳”本身没有出现在作品名录里,但又无处不在,它似乎才是本届双年展的头号作品。双年展与一个城市前所未有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深圳这个城市如果用形容词,很多都可以用,实验的,年轻的,最后决定用‘开放’,形象表述为‘城市,开门’。”张永和说,“开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形式和城市空间的开放,最终实际上带来对当代文化在观念上的开放,是基于深圳的,又是全中国的现象。张永和说,深圳用25年的时间从边陲小镇成长为一个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三的城市,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从深圳出发,从珠江三角洲出发,可以引发对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共同问题的思考。


  “深圳不是雷锋,不是榜样,它只是个典型,有经验,有教训,有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也是本届双年展试图探讨的。”张永和说,以“深圳速度”运转25年后的转向,这正是“开门”深圳令人兴奋又捉摸不透之处。


  双年展设在华侨城的当代艺术中心,这里原来是一系列空置的大型车间,后来转作艺术中心和展示场。经历了生产型经济,到服务型经济,再到文化型经济,这样一个转型再利用的空间,也是这座城市对自身的一个期望中的隐喻。


  三联生活周刊:深圳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一个样本,在人们心目中,它25年来的城市建设都是与“速度”和“高度”联系在一起的。


  闫小培:去年6月份以来,深圳评选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大历史性建筑。到目前为止,有接近20万深圳市民参与,这些可以说是深圳人心目中的标志性建筑。


  比如说1981年建的深圳的第一栋高楼——电子大厦,当时电子产业刚刚发端,从产业角度讲非常有代表性。1983年建的上海宾馆,素有深圳城市“坐标”之称,在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初期,其以东为市区,以西为郊区,很明显的以此为分界,见证了深圳城市发展进程。1985年,160米高的国贸大厦,3天一层楼,创造了“深圳速度”。1996年建成的420米高的地王大厦,又以“9天四层楼”刷新了深圳速度。可以说,相当一段时间,深圳建筑都是现代化的代表。不仅是深圳,进入90年代,从规划到建筑,全国有历史没历史的城市,都追求现代化,结果千城一面。


  但近几年,随着认识的推移,对现代化的理解有所改变,反映在建筑上,比如说即将建成的
图书馆和音乐厅,不仅是追求玻璃幕墙、摩天大厦的感觉了。一个城市的品质怎么来体现?除了外观,还要有内涵,设计上使人愉悦,功能上使人更舒服,现在更注重这些。


  三联生活周刊:深圳是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但近几年它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作用开始弱化,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也没那么明显了,人们在追问特区未来的发展定位。深圳的“快速城市化”是不是到了一个瓶颈?


  闫小培:深圳的定位一直很清楚,并没有改变:改革,创新,开放。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置疑的声音,但应该说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特别是上个月温家宝总理到深圳视察,明确提出它的特区地位仍然存在,要继续改革,继续开放,继续创新,它的“试验田”的作用仍然存在。


  目前,我们走过了一个阶段,并不是说城市化遇到了瓶颈,只是需要迈向另一个新阶段。当然这中间会有些问题,我们会通过研究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比如说发展模式的转变,从“速度深圳”转向“效益深圳”,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产业、文化产业。


  三联生活周刊:这意味着“深圳速度”开始放缓?


  闫小培:过去强调“深圳速度”,只侧重了问题的一面。因为深圳是特区,它有很多示范性作用,它是创新的代名词,所以更强调速度。


  但目前深圳的发展已经明显受到“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的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
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三是按照速度模式,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四是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


  所以我们提出“效益深圳”,2005年深圳经济工作的目标不是首先要有多少投资、出口、消费和GDP的增长,而是首先争取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10%,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4%,空气质量和河流水质有所改善。


  但是,“效益深圳”不是排挤“深圳速度”,不是要以经济的低增长甚至零增长为代价,来实现“效益深圳”,而是在保证效益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其实,“深圳速度”还存在。


  三联生活周刊:人说深圳无根,这里80%的人口都是移民,在望而生畏的发展速度面前,城市规则没有时间传达给每一个人,深圳如何面对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


  闫小培:按照原有计划,2005年深圳就会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但去年年初,将该计划向后推迟5年,并就现代化的一些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以登记失业率、人均公共馆藏图书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等指标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人”身上的体现;以高峰时段城市平均车速、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公共交通分担率、社会服务英语普及率等指标来反映城市功能对“人”的服务;以每平方公里土地生产总值、绿化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指标来衡量“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百人电话用户数”、“广播电视覆盖率”、“城镇居民千户拥有电脑数”、“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等指标则被删除了。


  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不是用电越多、私家车越多、人均住房面积越大就越现代化,而是节能水平越高、公交分担率越高、居住环境越舒适、空气质量越好。所以,对“现代化”的重新定位,从过去追求经济速度为主,变为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各种人群的感受。


  三联生活周刊:“城中村”是深圳城市化的关键词。最近深圳又提出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拔掉城中村,城市包围农村,建造没有农村的城市。为什么城中村成为深圳十几年来发展的困扰?


  闫小培:“城中村”不仅是规划上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是快速扩展的特大城市都面临的问题,深圳是比较突出的。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原来的农村不断被包围进来,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成了外来人口的聚集区,原来深圳一个城中村就是两三千人,现在是几万人,占地几十公顷不等。


  深圳90年代初就开始谈城中村改造。但因为牵扯问题非常多,消防要求与城市规划是不是冲突,原住民的安置,很复杂,所以一直是在绕着走。


  改造要考虑几方面,一个是整个城市的城市化的景观,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可能是基础设施,功能上可能要提升;另外,这儿是城市外来人口聚集的地方,要考虑这些人怎么安置,原来的村民的利益。所以,改造不是把它推倒重建,不是这样简单的。


  三联生活周刊:深圳是全国少有的严格“规划出来的”城市。在下一阶段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四大资源的“难以为继”,规划上有何应对?


  闫小培:深圳的城市规划做得非常好,曾获得国际建协“艾伯克隆比爵士荣誉奖”,但这个好,只是指的特区内。在80年代规划的时候,对特区外的快速发展,没有想好怎么做,这成了深圳城市规划最大的问题:建成了两个深圳,一个特区内的深圳,一个特区外的深圳,形成了巨大反差。


  现在深圳全面推进城市化,这个城市化,不仅是说农民转为居民就城市化了,也不仅仅是说农田没有了建了很多大楼就是城市化了,关键是有个一体化的规划。特区外现在是杂乱无章的,面临存量土地的开发,已有的工业区怎样来整理、置换,很难一下子改变。基于一体化的规划,可能在建设上会滞后,但功能上是整体而不是两张皮。去年年底,深圳市政府做了特区外的城市化专题工作,完成之后,整个1952.7平方公里市域范围都是城市规划的范围,侧重点会放在特区外。回应香港的2030城市发展策略研究,深圳也在3年前启动了深圳的2030,从经济发展的转型,从与香港的合作入手,从全深圳的范围来考虑。另外,从规划上控制城市发展的增长,限制空间、土地,甚至是生态。-






  相关专题:三联生活周刊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10-22

与香港融合

已经到了不解决政治上的隔阂就无法再往下发展的时刻

比如两地人民在社保、医疗、强积金方面的通畅性;教育、治安方面的连动性

然而,其中最重要的民主制度上的逐步一致化,呵呵,恐怕很难

我想,首先在深圳实行区级人大普选该是第一步。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10-22
惠阳城区与深圳龙岗区已连在一块,可以说已经同城化,,惠阳有可供开发成亿吨大港的澳头港,惠阳有中海油与壳牌合资的全国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对深圳工业转型有深远意义,惠阳有的是区位优势和大片丘陵土地,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资源优势,惠阳最缺的是资金与人才,而这二样又是深圳的强项,惠阳并入深圳最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10-23

惠阳、东莞全部或部分并入深圳均解决不了深圳长远的问题

只有深港充分融合,才能为深圳带来新的强劲增长点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10-23
所谓深港一体化?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10-24

这是港/深人都乐见的

但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10-24
以下是引用中央帝国在2005-10-24 13:12:10的发言:

这是港/深人都乐见的


但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因为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改革。

心存千秋 方能面對目前; 胸懷全局 始可經略一方
http://mkcnzaa.blogspot.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11-13
以下是引用中央帝国在2005-10-23 9:54:59的发言:

惠阳、东莞全部或部分并入深圳均解决不了深圳长远的问题


只有深港充分融合,才能为深圳带来新的强劲增长点



只要你读过香港基本法就会明白,在一国两制的政治体制下,深港不可能一体化。不过,2047年后也许有这种可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11-15

请看其它帖

我知道政治是最大阻力,所以先从经济着手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12-10

我从来不赞同一定要在同一个区划内才能融合,才能更快速发展这一观点,要是这个观点成立,国家只有一个区划最合适.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12-17
产业升级阿,以前靠香港的产业转移,现在要发展自己的产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