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02阅读
  • 0回复

[地方财政][县域经济]发改委:平均每县赤字约1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8-04-27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8-06-15) —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县域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得到不断壮大,但报告中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尚存不少问题。

    报告说,目前,全国平均每个县的赤字约1个亿,全国赤字县占全国县域的比重达3/4,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县乡政府的债务风险仍未得到根本性控制。 

    东西部差距继续拉大

    报告显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特征与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一致,东西部发展差距继续拉大。记者对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归纳:全国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的县共有204个,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为144、28、26和6个。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的县共有118个,而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则占据了其中67%的席位。

    全国百强县人口虽占全部县域还不足一成,但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却占全部县域的1/4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1/3强。

    报告说,当前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供应不足。全国县域经济的一产比重约25%,而2007年全国GDP中一产的比重则为11.7%。这表明县域经济整体上仍然没有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

    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盲目性

    报告强调,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盲目性。很多县级地方政府仍然片面地把发展工业化理解为上项目、建工厂、建开发区,把发展城镇化理解为造广场、建楼房、改户口。

    由于县乡政府招商引资的愿望迫切,随着近年来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低端制造业项目向县域转移,其中不少是能耗偏高、污染较重、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偏低的项目,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对“三农”利益的损害。

  县级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此外,报告揭示说,县级政府对县域范围内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救灾救济、计划生育等各类公共服务都负有直接责任,县级财政供养大量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而县级的财权与事权明显不匹配,责权利不对等。因此,除少量经济强县外,县级政府动用各方面力量发展经济、调控经济的手段不强,自主加强公共服务的能力普遍较弱。

    “地改市”将县域边缘化

    报告说,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随着地改市的推行,由市管县带来的体制性负面效应逐步显现。一方面,因机构层级较多,行政成本增加,行政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市级政府往往倾向于调配市域内资源来集中发展中心城市,由此造成了县域经济自身活力不强、财力不足、资源不够。

    在农业生产方式上,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经营的问题正日益显现,农用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仍受诸多制约,而“农地入股”试验也存在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偿债”风险。(农民日报)
每当别人夸我,我就很局促,因为夸的还不够         
每当有人骂我,我就很扭捏,因为没有骂到点子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