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圈名义:武汉再申国家综改试验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 10: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武汉报道 本报记者 聂春林 实习记者 王传晓
7月11日,武汉市市委书记苗圩向外界宣布,“1+8”城市圈,是武汉申请“新特区”的新方案。
据武汉市参与“新特区”申报的人士透露,目前,武汉提出的城市圈方案(包括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湖北省内9座城市),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初步认可。
而对于武汉来说,申报方案已经是四易其稿。
框架初定
7月1日,由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带队的考察团飞赴武汉。
10天之后,苗圩揭开了武汉方案的神秘面纱。苗圩透露,武汉申报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打城市圈牌,武汉城市圈正在基础设施、统一发展平台方面努力。
相关人士透露,武汉申请“新特区”的进程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东有上海浦东新区,南有深圳特区,西有成渝经济区,北有天津滨海新区的情况下,在中部,“武汉非常有希望脱颖而出”。
“这次武汉的概念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武汉特大城市群和长株潭新兴城市群,都正在积极争取,极有可能一块批下来。”上述人士透露。
在国家发改委对武汉的考察过程中,武汉市委书记苗圩亲自汇报武汉的准备情况。随后,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考察了武汉沌口、东湖两个开发区以及黄石、鄂州等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有关各个方面的意见已经接近达成共识。”
在他看来,武汉特大都市的地位,武汉城市圈的凝聚和辐射能力,在中部地区是没有其他城市可以取代的,这也是武汉得以领跑的主要原因。
虽然武汉市上报的具体方案还一直没有公开,但记者了解,该方案是以武汉市为主,发挥武汉在城市圈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同时增强城市圈内产业、金融、交通方面的关联度。此外,缩小城乡差别也在方案之中。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教授,是武汉角逐“新特区”的积极支持者,他向记者表示,武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会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区域性,全国东西南北中都有试点;二是全局性,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三是阶段性,着力解决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
他表示,“新一轮的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摒弃了之前传统建特区,给政策、给优惠的办法。新的试验区,没有政策上的倾斜,更多的是体现企业和民众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
四易其稿
这已经是武汉“新特区”方案的第五个版本了。
一位参与武汉综合改革试验区申报的人士透露,虽然从2003年就着手准备申请方案,但武汉市的方案一直摇摆不定:2003年,定为“民营经济改革试点”;2005年,改成“科技创新改革试点”;2006年上半年,又改为“综合行政管理的概念”;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武汉新区”的方案出炉;直至如今的武汉城市圈概念。
而其中,被武汉市政府最寄予厚望的当属“武汉新区”方案。
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后,武汉市当年设立“武汉新区”:包括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汉阳、蔡甸两区的一部分。
此后,为了竞逐综改区,仿效滨海新区方案,武汉新区的构想再一次被放大: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葛店开发区三者合一,组成一个大的改革试验区,上报国家发改委。
内部人士透露,武汉方案迟迟不能获得通过,主要是由于目标不鲜明,与滨海新区多有雷同之处,缺少试验特点。
然而,就在武汉埋头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论证调研的过程中,凭借“城乡统筹”的概念,成都、重庆在2007年6月一跃成为新综改区。
此后,长株潭(长沙、株洲和湘潭)城市群也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一个多月前。据湖南省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考察结果很满意,很令人鼓舞。”
起个大早的武汉,面临着“赶个晚集”的窘境。在国家发改委的建议和指导下,武汉选择了一个和长株潭类似的概念——城市圈。
祝愿两湖新特区为中部崛起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