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798阅读
  • 79回复

[山东]清至民国时期山东主要城市发展概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9-05-26
济南在清末修建外城之前,只有5万人口;到1904年开埠时增加到8万人口。

济宁城为例,道光二十年,就有21355户,人口106775人,是济南的两倍。

再如临清,明朝全国第一大钞关,清朝北方最大的粮食市场,街市延伸于城外五里。按照东昌府志记载,临清城内共有30823户,若以每户5人计,则临清城居人口应为15万以上。

又如胶州城,道光年间就有12平方公里的城区,咸丰因势修建的外城,城门7个,另有水门6个。同期的济南城不过2.6平方公里,修建外城之后也不到胶州城的一半。

而周村古城,城区4平方公里,比济南大,城区人口规模与济南近似。

因此,济南城的规模在明清时期,不如临清、济宁、胶州、潍县,稍逊于周村,位居第六;或者与周村并列第五。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25楼ing525于2009-05-26 11:29发表的  :
济南在清末修建外城之前,只有5万人口;到1904年开埠时增加到8万人口。
济宁城为例,道光二十年,就有21355户,人口106775人,是济南的两倍。
再如临清,明朝全国第一大钞关,清朝北方最大的粮食市场,街市延伸于城外五里。按照东昌府志记载,临清城内共有30823户,若以每户5人计,则临清城居人口应为15万以上。
.......

老再这重复这几句。还拿道光年间的济宁和乾隆年间的济南比较,得出大两倍的结论,你真是太有才了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26楼天下大同于2009-05-26 11:35发表的  :
老再这重复这几句。还拿道光年间的济宁和乾隆年间的济南比较,得出大两倍的结论,你真是太有才了

乾隆年间济南人口不足2万,同治年间超过5万,光绪年间达到8万。

道光年间,济宁已经突破10万人口。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9-05-26
《济南地方史》——仅乾隆年间到宣统二年济南关厢人口总数就由13973迅速升至84779,涨幅达 440%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27楼ing525于2009-05-26 11:37发表的  :
乾隆年间济南人口不足2万,同治年间超过5万,光绪年间达到8万。
道光年间,济宁已经突破10万人口。

前面还说济南乾隆年间的将近5万的数字是正确的,现在又推翻自己,改成2万了。
继续编吧,不过编的时候请注意前后呼应,别再出这种bug了。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9-05-26
乾隆年间济南城人口13973,是出自济南地方史,可信度相对高。

——修正一下,楼主的数据都是错的,包括济南城在清乾隆年间的人口数字。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30楼ing525于2009-05-26 11:47发表的  :
乾隆年间济南城人口13973,是出自济南地方史,可信度相对高。
——修正一下,楼主的数据都是错的,包括济南城在清乾隆年间的人口数字。

我所列数字都是来自济南市志、青岛市志等官方数字,这不是你一句话能否定的,请尊重历史事实。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31楼天下大同于2009-05-26 12:03发表的  :
我所列数字都是来自济南市志、青岛市志等官方数字,这不是你一句话能否定的,请尊重历史事实。

你如何证明你的数字来自济南市志?

1906年济南城区25万人口,如此荒谬的数字也出自济南市志?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32楼ing525于2009-05-26 12:25发表的  :
你如何证明你的数字来自济南市志?
1906年济南城区25万人口,如此荒谬的数字也出自济南市志?

对,这是济南市志上写的,显然官方的济南市志,比你变来变去的说法靠谱的多。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33楼天下大同于2009-05-26 12:45发表的  :
对,这是济南市志上写的,显然官方的济南市志,比你变来变去的说法靠谱的多。

你如何证明来自济南市志?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33楼天下大同于2009-05-26 12:45发表的  :
对,这是济南市志上写的,显然官方的济南市志,比你变来变去的说法靠谱的多。

变什么了?
不就是先前误信了你的乾隆年间济南人口数据吗?
核实之后,立即给你纠正了。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9-05-26
引用第11楼ing525于2009-05-26 08:29发表的  :
您的数据显然不对。
民国时期,青岛市的范围沿用胶澳租界,范围不过是城区加上2镇3岛(中韩、沙子口、红岛、黄岛、薛家岛),现在的城阳区(除了红岛)、崂山北麓、东麓均不属于青岛市域范围。
.......

请看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时的情况:
沈鸿烈构筑青岛乡村建设的执政理念,旨在以政府的力量推动青岛市的乡村自治,以完成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政治目标。正如李先良在《沈鸿烈市长青岛庶政述略》一文中所述:“青岛过去执政者之建设,均着重市区而忽略乡区。而沈氏则以为乡区占全市面积70%,人口亦占全市50%以上,达36万人,而耕地面积仅25万亩,平均每人不足8市分。 农民以种植甘薯为主,每年每亩收益约15~30元。除去地税肥料等费,平均每口每年仅约1 4元左右。 鉴于乡区土地之广,人口之众,政府不可置教养维护之责于不顾。故于任之初,即以推进地方自治为己任。但以乡区辽阔,农民知识短浅,欲以奠定乡区自治基础,决非一蹴而就,必须以官治辅民治,乃成立乡区自治建设办事处, 其旨深合中山先生训政时期训民以政之建国程序。“1932年4月,青岛市先后成立了李村、 九水、崂东、夏庄、沧口、阴岛、薛家岛等7个乡区建设办事处和水灵山岛分处。
由这个资料可见,当时青岛郊区面积之大,人口之多。那时候李村、沧口都是乡区。崂山北麓的九水、东麓的崂东两个乡区的设立,说明你说的青岛郊区只是2镇3岛是错误的,崂山北麓、东麓不属于青岛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希望你今后不要再编造历史了,客观为好。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9-05-26
当时崂山北麓、东麓不属于青岛,这是毫无疑问的。
现在的城阳区,除了红岛都不属于青岛市,包括崂山北麓的惜福镇,崂山东麓的王哥庄也不属于青岛市。
看一张早期地图——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9-05-26
你如何证明来自济南市志?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9-05-26
网上有山东各地的市县志,自己去看不就清楚了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9-05-26
好帖子,也尊重两位高人的辩驳,很精彩,也很有涵养。比一些人动不动脏口谩骂要高深多了,支持两位!论坛需要这样的帖子,更需要这两位高人!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9-05-27
楼上不要搅浑水了,我觉得天下大同的数据可靠一些。而另一位一贯作风即是断章取义胡编乱造,其论据的真实性让人无法相信。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9-05-27
引用第41楼扬歌海上于2009-05-27 01:26发表的  :
楼上不要搅浑水了,我觉得天下大同的数据可靠一些。而另一位一贯作风即是断章取义胡编乱造,其论据的真实性让人无法相信。

谢谢扬歌兄,我们以前都领教过他的那一特点,呵呵。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9-05-27
ing525因为缺乏对旧封建政权城市的了解,出现了很多错误。比如对济南旧城的外城就缺乏基本了解,以为是同治年间修外城,才吸引了新的市镇人口,历史事实正好是反过来的,济南外城四关,尤其西关地区,一直是城市的街巷地区,同治年间的这次修建外城,正是保护外城地区的街巷。而ing525完全把因果关系搞反了。济南的外城在明朝时始建,后几经修废,同治年间的是最后一次修建。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对外城的街巷人口都有详细记载,明清小说中也有很多描绘济南外城街巷情景的,比如清人的《醒世姻缘转》(今人有考证说系蒲松龄所写,尚无定论),就有描绘趵突泉周围街巷情景。这些都明确说明济南至少在乾隆年间,外城已经是街巷建成区了,而非清末同治年间再修外城后才成城区的。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9-05-27
清乾隆年间《历城县志》摘录:
信字约领街八:(所列街名,这里略去,下同)共八十五牌户,八百六十六口,三千七百七十九;
温字约领街五:共四十八牌户,四百九十八口,一千五百一十;
孝字约领街八:共七十九牌户,七百九十六口,三千六百九十七;
法字约领街六:共七十八牌户,七百九十九口,三千五百九十一;
弟字约领街五:共七十六牌户,七百七十八口,三千六百七十五;
柔美约领街五:共七十八牌户,七百九十九口,二千九百五十五;
忠字约领街八:共九十七牌户,九百八十四口,三千九百二十二;
和礼约领街六:共五十九牌户,五百九十七口,二千七百八十七;
以上是济南城内情况,共八约五十一街,五十七甲,六百牌,六千一百一十七户,二万五千九百四十六口。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09-05-27
下面继续摘录乾隆《历城县志》城外情况,城外共分十四里:
东关里领街四:曰东关大街、曰迎春庙街、曰孟家巷、曰鹅鸭房街。(因文字太多,我打字慢,牌户等略,下同)八百八十二;
南保泉里领街庄八:曰响闸街、曰山水沟街、曰东仓街、曰洪家楼庄、曰边柳庄、曰姚家庄、曰窑头庄、曰马家庄。二千一百一十二;
南关武坊里领街七:曰南营房街、曰棋盘街、曰曹家巷、曰朝山街、曰宽洪街、曰半边街、曰佛山街。一千七百九十八;
南保一里领街三:曰南关大街、曰西营房街、曰岳庙街。一千五百八十六;
南保二里领街六:曰正觉寺街、曰豆腐巷、曰地拐巷、曰元门巷、曰窑洼街、曰毛家坟街。一千四百七十六;
西关南保三里领街庄七:曰小仓街、曰杆石桥街、曰灵官庙街、曰姚家巷、曰陈家庄、曰王家庄、曰良家庄。一千七百八十;
南保四里领街六:曰城顶街、曰回回寺巷、曰土街、曰斜街、曰麟址巷、曰三里庄。一千五三十一;
南保五里领街七:曰剪子巷、曰神堂巷、曰大庵巷、曰五路狮子口街、曰大板桥街、曰曹家巷、曰篦子巷。一千四百二十七;
北保一里领街八:曰西关大街、曰江家池街、曰丁字街、曰凤凰街、曰郝家巷、曰悬门巷、曰冉家巷、曰保安巷。一千四百三十一;
北保二里领街庄十:曰铁塔街、曰东乾面巷、曰西乾面巷、曰太湖石巷、曰迎仙桥、曰十王店、曰五里沟、曰官家营、曰刘家庄、曰北大槐树、二千零七十一;
鹊华一里领街庄十:曰东流水巷、曰北坛街、曰任家庄、曰西北角楼、曰水屯、曰太平庄、曰赵家庄、曰卫闸庄、曰北小门街、曰边家庄。一千二百一十五;
鹊华二里领街庄十:曰东关后街、曰张家庄、曰双桥寺庄、曰邸家庄、曰王家庄、曰侯家庄、曰柳行头、曰董家庄、曰刘家井、曰呙家庄。一千八百三十五;
鹊华三里领庄八:曰刘家桥、曰臧家屯、曰姜家庄、曰贾家楼、曰林家桥、曰陈家庄、曰王府庄、曰张公坟。九百二十五;
闵孝一里领庄七:曰先农坛、曰辛店、曰祝店、曰权夫庄、曰七里铺、曰小辛庄、曰周家庄。三千一百二十八;
以上是济南城外十四里,共六百一十三牌,六千三百九十四户、二万三千一百八十八口。
[ 此帖被天下大同在2009-05-27 11:1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09-05-27
济南城外十四里中除去最后的鹊华三里和闵孝一里是纯村庄区,这两地方是现在的北园和黄台地区、及洪楼地区东部。其余各里都有街巷。当时城外共有六十二街,多于城内的五十一街。这就是乾隆年间的济南城概貌。到咸丰年间再修外城时(同治年间把咸丰年间所修土城改为石城),基本把城外各里的街区包括在内,各里所辖村庄区基本没包括在外城内。另有部分街区也没有包括在外城内,比如北坛街等。
[ 此帖被天下大同在2009-05-27 12:4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09-05-27
引用第44楼天下大同于2009-05-27 09:55发表的  :
清乾隆年间《历城县志》摘录:
信字约领街八:(所列街名,这里略去,下同)共八十五牌户,八百六十六口,三千七百七十九;
温字约领街五:共四十八牌户,四百九十八口,一千五百一十;
孝字约领街八:共七十九牌户,七百九十六口,三千六百九十七;
法字约领街六:共七十八牌户,七百九十九口,三千五百九十一;
.......

应该是济南内城——共八约五十一街,五十七甲,六百牌户,六千一百一十七口。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09-05-27
引用第45楼天下大同于2009-05-27 10:59发表的  :
下面继续摘录乾隆《历城县志》城外情况,城外共分十四里:
东关里领街四:曰东关大街、曰迎春庙街、曰孟家巷、曰鹅鸭房街。(因文字太多,我打字慢,牌户等略,下同)八百八十二;
南保泉里领街庄八:曰响闸街、曰山水沟街、曰东仓街、曰洪家楼庄、曰边柳庄、曰姚家庄、曰窑头庄、曰马家庄。二千一百一十二;
南关武坊里领街七:曰南营房街、曰棋盘街、曰曹家巷、曰朝山街、曰宽洪街、曰半边街、曰佛山街。一千七百九十八;
南保一里领街三:曰南关大街、曰西营房街、曰岳庙街。一千五百八十六;
.......

应该是——济南外城十四里,共六百一十三牌户,六千三百九十四口。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09-05-27
根据天下大同提供的《历城县志》记载——乾隆年间,济南内城6117口,城外6394口,合计12511口。
这与济南地方史记载的乾隆年间济南城人口13973人基本吻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