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05阅读
  • 7回复

[地名探讨]漫谈湖北省地名的“更名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1-21
漫谈湖北省地名的“更名热”
        建国以来,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变更,行政区域的命名、更名现象屡见不鲜,本来是一种形势变动所引起的正常现象。而近年国内城市兴起了更名潮,城市更名之风很盛。有人干脆称之为“波澜壮阔的城市更名运动”。
在全国范围的更名热潮中,湖北省也未能免俗。由于某些地方盲目跟风更改地名,更名未经科学论证,未经调查研究,没有充分听取民意,更名过于草率、泛滥,与更名的初衷相悖,给当地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不便,以至于民间反对的呼声也日异高涨。今年元月,民政部官员强调,对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决不能轻易更改。

    冷静下来思索,更名热似乎昭示着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即那些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形成的地名矛盾和错位,在某些地区表现突出,旧有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新的矛盾层出不穷。而来自各地民间对于地名更名的热议,从来就没有中断过,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连“天下第一庄”的石家庄这样的省会城市也提出了更名要求,更不要说各省低一级别的城市了。

    现行调整地名命名和更名的主要法律规定是国务院颁布于1986年的《地名管理条例》,由于其中相关规定比较简单宽泛,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近日,《地名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已上报国务院,更加从严从紧的政策有可能出台,对于这股盲目更名热将起到一定遏制作用,对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地名命名、更名运作程序,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本文试图从国内城市的“更名热”开始,来初步探讨一下湖北城市的更名,并对此作点浅显的归纳。文中部分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专家和朋友海涵。


   城市为什么要更名?
   城市地名是一个地方长期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作为一个地域所特有的符号,反映出此地有别于他地的独特信息,地名是一个地方的地、人、事、物之间各种关系的反映,本身是独具魅力的社会文化资源,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名本来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也是相对而言的,为了更好地反映出历史和现状,任何行政区域的变更和调整,都有可能带来地名上的重新命名乃至更名。而即使是原本就长期存在的某些地名,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甚至是经济上的因素,也可能会需要更名。

城市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情况:

1、有损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2、有歧视侮辱性质。

3、妨碍团结。

4、庸俗低级、浅露不雅。 

5、生僻、歧义,如字体笔划过多,难读难写难记。

6、重名同音。

7、群众的集体愿望

前面这几条多是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规范性文件中所涉及的更名情形,也是主要的更名原因;

8、避讳。

避讳主要是指中国历史上为维护帝王、圣人之尊,回避其字号之讳而更名的情形。如孝感原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为避皇祖李国昌之讳,被改为孝感,沿用至今。

9、迷信驱邪。

历史上由于传统的迷信如讲究风水,如阴阳之说等更名的情形;

10、轻率更名后再次更名。

由于地方行政部门简单粗暴地更名,不得不重新更名的情形。如著名的荆沙还名荆州。宜都更名技城,最后又改回宜都;

11、追求知名度的提升。

12、追逐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

最后两条,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原因,则是近来各城市更名背后的原动力,真正的驱动力。好的更名,往往会在更名后短期内,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显著的社会影响。而运作成功的地名更名,虽然在短期内会带来阵痛,但其更名成本相对于更名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应来说,则往往可以说是不具可比性。



地名更名的原则





一般来说,更名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1、新的地名名称雅致、简洁、大气、和谐。

2、恢复保留知名地名。

3、避免冷僻字、重音词。

4、避免产生歧义

5、尊重民意。

6、回归历史传统。

7、反映地域文化。

8、避免产生地理混乱。



地名更名的方式





1、恢复故名,古名、旧名。

武昌县更名江夏区就是如此。

2、谐音联想。

武大校园内的珞珈山原名罗家山、逻迦山。1928年闻一多先生将其改为珞珈山。根据谐音得来的现名,当然更具有文化气息和新的内涵。

3、借用典故。

4、占位

如均县更名丹江口市,是从丹江口水库而来,改得更有名气了;而应山县改广水市,占用了与应山齐名的京广线上的广水之名,多少带来了地理上的混乱。要正本清源,市冶迁到广水镇是个办法。

5、借名。

如武汉的武昌,是借鄂州之名,与鄂州互换而来的,与生僻的鄂州相比较,这一来一往中,武汉赚大了。否则,鄂汉市这个合称,不知会考验国人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6、抢注。

将有争议之地或他地之名抢先为我所用,富有文化内涵的知名地名往往是抢注的对象。这个香格里拉同样也可算榜上有名。而本省广水市的武胜关镇(原名东篁镇),不知算不算抢注。

7、联合取字。

双城联合后,各取双地一字为名。建国后曾经被滥用。省内如武汉,襄樊,荆沙等。由于存在双城地名均遭流失这样的明显缺陷,现在已经基本被抛弃不用了。当然武汉属于其中比较成功的唯一特例,但这也有武汉本身实力因素作用,加上武汉之名也有深厚历史内涵,并不能简单说明更名武汉就是科学的。

8、吸收合并 

双城联合后,取名气大一地,或名称更顺口一地之名。例如,襄阳和樊城,则取襄阳不取樊城(虽然主城实际上是在樊城);旅顺和大连,则取大连不取旅顺。这是国外城市常用的做法。

9、新造。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1-22
这些都是建国以来的更名吗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1-22
学习.
支持缩省,支持设广南省,支持省直管县,支持设镇级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1-23
沔阳更名为仙桃,是 什么意思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1-23
引用第3楼上善若水于2009-01-23 16:59发表的  :
沔阳更名为仙桃,是 什么意思


县城仙桃镇,认为沔字很多人不认识。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1-24
引用第3楼上善若水于2009-01-23 16:59发表的  :
沔阳更名为仙桃,是 什么意思

在湖北省,很多人对“沔阳”是耳熟能详;但是,会书写与辨认的人不多。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1-31
更名需要什么
论证、研究、探讨?
拿到一边去

应该是全民投票
那才是真正的结果!
砖家都是一群垃圾 吃完饭没事做的人!
让他干几天农活,他饿都能饿死!
中央直辖要谨慎,民族自治需调整;特别行政要改变,省县直辖是根本。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2-02
割黄冈补黄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