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41阅读
  • 23回复

[地名探讨]《人民日报》关注徽州和黄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4-17
《人民日报》2001年10月30日报道:“襄阳、徽州还有其他”。但我以为最需要商榷的,是安徽的徽州。徽州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设计,由于处于水陆交通要地,商业繁荣逐渐成为东南大郡,元代升为徽州路,明代改为徽州府。请代设置行政省,就是从安庆、徽州两个大城市的名字各取一字合称安徽省。然而,就这样一个具有千年历史、闻名天下的古郡,突然间改为为黄山市。据说是为了“打黄山牌”。“黄山牌”当然是要打的,事关开发旅游发展大计。但是打这张牌就非要先将徽州或屯溪改名不可吗?如果以此类推,打“西湖牌”或“钱塘江牌”就要先将杭州改名西湖市或钱塘江市。打“浦东牌”就要先将上海改名“浦东市”,岂非笑话奇谈?我接触到至少有两位皖籍名家,都写过文章表示了非议。一位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原省顾问委员会常委欧远方同志,一位是原江苏作家协会主席艾煊同志。他们虽然都不是徽州人,却都时刻萦怀于那座历史文化名城,对它悄然失去而都不能已于言。欧公曾著文《徽州何时失而复得?》(载1999年2月7日《新民晚报》),殷切呼唤“我们安徽失去徽州已十几年了,何时能失而复得呢?”“复得”的情形尚在虚无渺杳之中,欧公却已带着这个永远的企盼远行。艾煊兄感慨于徽州被轻易改名这种不尊重历史文化和做法,我是亲耳听到的。他执着地坚持“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的韧劲,可惜他也在几个月前抱着遗憾而远去。看来徽州失而复得只能留在梦里了。与莎士比亚同时的汤显祖毕生神往于徽州风物,写了杰作《玉茗堂四梦》之后,曾经怅然吟过两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他会料到400年以后,竟然会“梦中无处觅徽州”吗?经历了千百年沿革的地名的改动,事关历史、文化、地理、社会、民族等等诸多因素,还是走群众路线,多多倾听各方专家和老百姓意见,慎重施行为好,这是比凭少数人意旨匆忙决定更稳妥些。我热情希望:徽州市的名字也能恢复,还有其他。
《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3日报道:“地名的意义”。当然,历史上地名的更换也是很多。但这些地名的改变,大多由于政治变迁、改朝换代。更改地名总是为了表明“改天换地”,绝非从文化考虑。然而,正是出于这种无意中的惯性——这个非文化的传统,使得我们对地名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缺乏认识,以致出现袁鹰先生所指出的将徽州易名为黄山这样令人遗憾的范例。徽州乃是令人神往的韵味幽雅的古城,一改为黄山市,就像变作一个新兴的都市,文脉中断,魅力不在,优势全无。
《人民日报》2001年11月20日报道:“也说襄樊与徽州”。除袁鹰先生讲的徽州文化底蕴深厚等理由外,我以为还有两个问题。一是徽州改称黄山市前,已经有隶属于徽州地区的黄山市(县级),徽州地区改称黄山市(地级)后,将原黄山市改为黄山区(仍为县级),这样就形成了黄山市下有黄山区,黄山区里有黄山风景区的格局。打算到黄山风景区旅游的人若问黄山在哪里,答案是黄山在黄山市的黄山区,使人感到十分别扭。二是改为黄山市的徽州地区(驻屯溪)离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黄山还有不短的距离,不明就里者往往会产生诸多误会,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不顾旅途劳顿,风尘仆仆地赶往黄山旅游的人,登机乘车赶到黄山却看不到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要看到这些景致,尚需打点行囊继续奔波。诸如此类的尴尬,自然是将徽州改称黄山市造成的。
《人民日报》2002年1月22日报道:“更改地名应照章行事”。国家民政部在《地名管理实施细则》中规定:“不以著名山脉、河流等自然实体名称作行政区域专名”,可世人皆知的黄山等都成了一级行政区划的专名。这些地名的更名,有的是在条例公布之前,有的是在条例公布之后,无论前后或者原因多么充分都是违规的,说明我们在执行法规上是缺乏严肃性的,在审批上是不慎重的。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人民日报》2002年1月22日报道:“尚方宝剑不灵?”更加明显的例证,是曾经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的那一场黄山官司。当福建省龙岩市市民丘建东先生一纸诉状,把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送上公堂时,诉讼的原因,报上说的是“黄山市地名混乱,误导消费者,损害游客知悉真情权。”虽然丘建东先生是第一个为黄山的地名打起官司,虽然此举已经足以表现出一个消费者应有的法律意识,但是,他同样没有注意到运用地名法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现成的“尚方宝剑”被人晾在一边,应该责备该用“尚方宝剑”者不知道“尚方宝剑”,还是该责备“尚方宝剑”形同虚设?我找不出答案。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4-17
支持将襄樊市改名襄阳市,强烈要求黄山复名徽州!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4-17
引用第1楼京崎于2009-04-17 11:35发表的  :
支持将襄樊市改名襄阳市,强烈要求黄山复名徽州!

支持!严重的支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4-17
我们连云港以前称“海州”“东海”,不过现在“东海”变成连云港下属的一个县,“海州”变成连云港的一个区
壮哉我大连云港市马上被宿迁市超越荣获江苏地区十三妹称号!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4-17
1979年7月,邓小平带着家人黄山,发表了“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你们的资本就是山”,“对黄山要好好整顿”等一系列讲话以后,在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撤销了徽州地区,设立黄山市 (地级)。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4-17
引用第4楼无忧于2009-04-17 15:35发表的  :
1979年7月,邓小平带着家人黄山,发表了“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你们的资本就是山”,“对黄山要好好整顿”等一系列讲话以后,在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撤销了徽州地区,设立黄山市 (地级)。

国务院反应太慢了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4-17
这是文人的呼吁,还不是政府的计划,希望早日付诸实施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4-17
某党政策历来指鹿为马···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4-18
类似张家界市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4-18
应该传承历史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4-18
徽州、徽商、婺源的划走.....
古徽州。我为你伤心
欢迎拍砖http://blog.sina.com.cn/yyxzwj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4-18
支持恢复徽州。黄山只限于目前的黄山区即可。
撤销地级和市辖区,合并县市区,省直辖县市,县市直管乡镇。只有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8个面积较大的省份可以考虑分省,其余省份面积太小没有必要分省。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4-19
撤消黄山市,恢复徽州市。
大中华帝国党政军总理大臣、大唐帝国复兴委员会委员长、大中华安全与发展事业执行总监、大中华散失领土收复指挥部总司令、大中华海外殖民委员会主席、大中华文化与产业海外推广应用委员会主席、大中华帝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国家复兴与管理学博士、海陆空三军元帅。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4-21
类似的----淮南市,淮北市?
这么说:镇江应该叫----江南市,
        扬州应该叫----江北市?
荒唐啊。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4-21
最不能忍受的是徽州沦落为一个区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4-22
就改个名字,这么众望所归怎么就改不了呢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4-24
要搞清楚到底是谁抢了谁的"黄山"帽子.某些人口口声声是徽州抢了太平的"黄山"帽子,事实真是如此么?当然不是,原本最早叫"黄山"的行政区域和地名的是歙县的黄山乡和以其为中心的歙北黄山区,当1983年太平搞小黄山市时,可以说是把歙县汤口的"黄山"帽子抢去戴在了自己头上,甚至在1984年把黄山乡改称汤口,自己抢了别人的帽子还不许别人继续叫"黄山",而作为黄山历史归属地的徽州夺回自己的属地,以黄山为名虽有丢卒保車之嫌,但也算是名正言顺,说句不好听地话,徽州以自己的属地"黄山"为名后,并没有学太平改黄山乡为汤口之举,勒令其改回历史本名"太平",也算是比较仁义了.

是谁不顾历史改名造成黄山地名的混乱.某些人人说现在到处都叫黄山造成了地名混乱,的确如此.本来只有歙县汤口叫黄山,黄山的大门也就在汤口,游人到了汤口也就毫无疑义地到了黄山风景区,而太平夺了汤口的黄山帽子后造成游人不明真相跑到太平却还得转车到汤口,这难道不是误导游客么?.某些人成天黄鼠狼哭鸡干嚎徽州改名黄山让中国从此无徽州,忘记了历史.真是如此么?徽州由歙州改名是在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而太平建县以"太平"为名是在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要说起来,同样是为了"黄山"这个金帽子,且不论黄山本就是徽州属地,就是从两地为此改名而丢掉名号的历史,太平丢了自己用了1231年的本名,徽州则丢了用了866年的名称,太平还真没有资格说徽州,这简直就是一百步笑五十步.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04-24
黄山历史上治权一直属徽州的事实,资料网上多得是;

宋代《黄山图经》中曰:“黄山三十六峰,唯翠薇、仙人、望仙三峰属宣州,余俱属歙郡。”

《黄山志》“南宋时,歙县曾设黄山巡检司。据民国《歙县志.营建志》记载:‘黄山巡检司,宋建炎(1127—1130)中置’,驻歙县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柘木岭’自宋建炎至清宣统二年(1910)的880多年中,旧志记载黄山巡检司的主官巡检47任。其中,元代1任,明代20任,清代26任。”

《太平县志》黄山"当徽宁二郡界,本三十六峰""峰之内属者八"即使按照太平方面自己的主张,太平县志都承认黄山2/9属太平,7/9属徽州,黄山应该归谁管还不一目了然么?

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岩洞>就说“其最号奇秀,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栝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说得很清楚,黄山属歙县管辖,<蕉轩随录>里说"吾皖据江之上游,丛山峻岭,山名同者最夥。今特表出之:安庆府西有黄山,潜山县北亦有黄山(以黄鲁直得名)。太平府西北亦有黄山,庐州府东亦有黄山,而池州府西南黄山,其上三十六垣,实与歙之黄山三十六峰相峙。按:歙之黄山本名黟山,唐改今名,高三千七百余丈,盘亘三百里。人之谭黄山者,歙之外不知仍有五黄山也。"”《江南通志》里也同样如此描述西黄山,也就是现在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有三十六垣,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也说了黄山属歙县管辖;明代赵梧在《飞升台记》中记载其游玩现江西省铅山县葛仙山时就称赞葛仙山“与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皆同,谓天下所珍重者。”《读史方舆纪要》正文·卷二十七 南直十"黄山(徽州)府西北百二十里。旧名黟山,唐天宝六载改今名。其山盘踞诸州县,而属于歙,高千一百八十丈,有峰三十六,水源亦三十六,溪二十四,洞十二,岩八。溪涧流下合扬之水为浙江之源。"这里说得很明白,”其山盘踞诸州县”是指黄山地跨数州县,这里的”黄山”很明了是指大范围黄山山脉,”而属于歙,高千一百八十丈,有峰三十六”这很容易看出是指狭义的黄山风景区,指明了”属于歙””有峰三十六”,而不是属于太. 古今许多史料都可证明黄山主体属徽

某些想把黄山从徽州母体分割出去的家伙,他们始终不敢正面回答我的几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历任47任黄山巡检司都是歙县委任的而不是太平委任地?为什么徽州地委书记一直兼黄山管理局的党委书记?
为什么《太平县志》中黄山“当徽宁二郡界,本三十六峰”“峰之内属者八”即使按照太平单方面提出的主张,太平县志都承认黄山2/9属太平,7/9属徽州!

为什么徽州改黄山时,邓老爷子欣然提笔为<黄山日报>题写刊名,当初太平搞小黄山时邓老爷子却没有任何表示!为什么邓老爷子当初是在徽州地委的领导陪同下上的黄山,邓公指示的"要把黄山牌子打出去"是对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说地,而太平县在邓公1979年登黄山时(1974-1980年)属于池州地区,如果黄山属于太平,为何陪同邓公登黄山的是徽州地委的领导而不是池州地委领导?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04-24
不是什么太平离黄山远近能否看到黄山的奇谈怪论就能作依据就说明黄山应该给太平.要照这种流氓无赖逻辑,南沙群岛三面挨着东盟国家,难道越南菲律宾就可以此为据要求南沙群岛归它们?我在乡下有栋别墅,除了大门其他三面墙挨着邻居家的菜地,人家天天站在窗户前就能望见我的别墅,而我平时住在城里却看不见别墅,大家说这房子难道就可以此为依据归我的邻居么?当然不能!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9-04-24
支持将黄山市改回徽州市,原黄山区改回太平县,恢复历史地名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9-04-24
很复杂哦。看来徽州恢复原名之后,太平县不恢复原名;这个问题还得继续存在。

实质是利益之争。
撤销地级和市辖区,合并县市区,省直辖县市,县市直管乡镇。只有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8个面积较大的省份可以考虑分省,其余省份面积太小没有必要分省。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9-04-24
引用第6楼秋海棠于2009-04-17 15:51发表的  :
即便黄山市改成徽州市了,下面还是有个徽州区啊!

      荆沙市改回荆州市,下面的荆州区还不是保留了。

   另外襄樊市现在已经被当地人广泛接受,并形成一定城市影响力。改回襄阳市,恐怕樊城人不肯接受,就不要让刻章的狠赚一把了吧?!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9-04-27
2001年……旧事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04-27
引用第20楼xinanzidi于2009-04-24 10:19发表的  :
不是什么太平离黄山远近能否看到黄山的奇谈怪论就能作依据就说明黄山应该给太平.要照这种流氓无赖逻辑,南沙群岛三面挨着东盟国家,难道越南菲律宾就可以此为据要求南沙群岛归它们?我在乡下有栋别墅,除了大门其他三面墙挨着邻居家的菜地,人家天天站在窗户前就能望见我的别墅,而我平时住在城里却看不见别墅,大家说这房子难道就可以此为依据归我的邻居么?当然不能!

你的比喻貌似不着边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