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阿群帶路,是有關香港名字起源的一個很出名的故事。英治時期的香港旗幟上,右下角的圓形圖案就曾使用「阿群帶路圖」,這圖案曾一度作為香港的正式殖民地徽號。在以前的匯豐銀行徽號及皇家香港警察的警徽上都可以見到。
***********************************************************************
members.fortunecity.com/gotowalk/history/100/10002.htm
1842年,香港岛割让与英国不久,部份英军驻守于赤柱。当时维多利亚城(即现时的中区)与赤柱之间只是靠一条供马儿行走的小径连接。这条小径在1845年至1850年间,逐渐扩阔为一条道路。这条路就叫「群带路」。
群带路的得名有很多种传说,有说群带路在清乾隆年间是一条渔村的名字,这条渔村附近有一条山路,由南至北,蜿蜒曲折,好像裙带一般,因此就叫裙带路。新界邓氏族人所保存的 一本关于邓氏族人在道光廿一年(1841)奏请广东官员,要求清政府协助他们收回被英军占领位于香港岛的田地的一本文本《税贸总呈》中,就己经有了群带路、群大路等地名了。
但另一种说法却说当年英军占领香港后,有一个村民名叫陈群,他带领英军由赤柱通过薄扶林到达中环,这条路后来就叫群带路。根据香港旧地图显示,群带路有多块路碑,但因为年代久远,不少路碑早已湮没。1966年,在靠近奇力湾附近的一间小屋的墙下,发现了第一块路碑。但直到1979年,才将该路碑挖出。1982年,第二块路碑又被发现,前后两块路碑都被送到博物馆收藏,只有第三块路碑仍然屹立在大潭水塘内群带路的原来位置。群带路路碑高约一米半,面向赤柱的那一面刻有『群带路』的字样。路碑两面都刻有中英文字,上面分别注明由该处往维多利亚城及赤柱的距离。但因为风雨的侵蚀,需要仔细的观察,才可以看得出路碑上面的文字。
群带路在大潭郊野公园内,大潭郊野公园有三个主要入口,交通十分方便。途经黄泥涌峡的入口,分别有往南区海滩的6号、61号等巴士线,及往华富?的41号、76号的巴士线,亦有专线小巴途经。从湾仔方向乘车,可以在过了网球场后的油站对出的巴士站落车。油站旁的石阶之上,便是大潭水塘金督驰马径入口。从浅水湾或香港仔方向乘车,可认黄泥涌峡、大潭水塘道口【圣约翰救伤队纪念碑】对面的巴士站落车。
步入大潭水塘道,经过黄泥涌水塘,路过阳明山庄,可在该处的超级市场购备粮水,然后进入大潭郊野公园,沿大路步过一条石桥后,往右转向前行,到达一个路口,有一座凉亭。在凉亭的对面,即可见到这块充满传奇色彩的群带路碑。参观过群带路碑之后,可以沿路往下行,到达大潭道出口,在该处有来往筲箕湾及赤柱的14号巴士途经。
每天早上和假日,都有不少游人从群带路石碑的傍边经过,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在香港的历史上曾经扮演过的角式呢!下次去大潭水塘烧烤,或者到黄泥涌水塘划艇,何不多走几步一看究竟,因为说不定到了什么时候,碑上的文字会消失得一乾二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