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513阅读
  • 33回复

[地名探讨]你知道这些城市地名的含义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9-15
经多方收集,已知如下:

哈尔滨------满语,晒网场
齐齐哈尔----达斡尔语,天然牧场;
佳木斯----赫哲语,东方、下游;
亚布力----俄语,果木园。
萨尔图(大庆)——有月亮的地方
吉 林------满语,沿江

呼和浩特----蒙古语,青色的城市
包 头------蒙古语,有鹿的地方
海拉尔------蒙古语,野韭菜

乌鲁木齐----蒙古语,优美的牧场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黑油山
阿勒泰----哈萨克语,金山
博尔塔拉--蒙古语,青色的草原
巴音郭楞--蒙古语,美丽富饶的流域

格尔木------蒙古语,许多河汊
德令哈------蒙古语,广阔的原野
敦 煌------羌语,盛大
拉 萨------藏语,圣城

个旧-----彝语,种苦荞的地方

请网友们补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3-09-15
大连=满语词汇“DALIN(海滨)”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3-09-15
以下是引用papa在2003-9-15 9:12:53的发言:
大连=满语词汇“DALIN(海滨)”
不是来自俄语么?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3-09-20
百(博)色----壮语,洗衣服的河埠头
桂林山水甲天下!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3-09-21
博尔塔拉、巴音郭楞不是城市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3-09-21
伊春---(满)盛产毛皮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8-09
乌鲁木齐是蒙古语音译,那么其维语音译呢?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8-10
乌鲁木齐是和田古赛语柳树林的意思,是满清军队在此筑城时取的名字,读音正好和蒙古语的“美丽牧场”和阿拉伯语的“格斗”读音相近,所以蒙古族人和回族人都自作多情的认为取名“乌鲁木齐”是尊重他们。
但不管怎样,和维吾尔语毫无关系,现在维吾尔语里,发音乌鲁木齐的只有一种解释:地名!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8-11
敦煌是汉武帝设置的河西四郡之一,怎么会是羌语呢?
精卫衔微木
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04-17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语地名通名释义

尹冬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实验中学)
张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造纸有限公司中学)

  地名是表示地理实体的符号,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反映,因此能从地名中看出人类的历史、政治、经济。 文化及对自然界的认识。地名通名,是代表同一类型地理实体的名称,是地名构成起“领导”作用的部分。 在地图上,地名通名并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与专名结合成词,充当偏正语素“正”的部分,如“南海”,“海”是通名,“南”是专名,“海”可以通用于所有的海,“南”是对海的区别限制。在我国的地图上,有许多少数民族语的地名,也是专名加通名构成的。

  我国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居住区,也是少数民族语地名的主要分布区,了解和研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语地名通名,对于认识西部,理解西部,特别是对于学生阅读地图,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目前有统一认识的西部少数民族语地名通名给以解说。 居民点和行政区地名 浩特:蒙古语,意为较大的聚集地,可以理解为城市。在内蒙古自治区有呼和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二连浩特、巴彦浩特等地名。“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市”,“乌兰浩特”意为“红色的城市”。 勐:傣语,有村寨之意。云南省西双版纳有勐海。 勐醒、勐龙、勐仑、勐养等地名,傣语与汉语构词不同,通名在前,专名在后。 高:苗语,意为村寨。 板:壮语、傣语,意为村庄。 吉:苗语,意为城、堡。 板申:蒙古语,原意为房子,“申”为村庄。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地区有许多带“板申”的地名。蒙古人本 来没有房子,早期进人内蒙古的汉族农民,以“百姓”自称,当地的蒙古人就称汉人居住的村落为“百姓”,后来,“百姓”语音讹传为“板申”,有了村庄之意。 番、包(布、报):黎语,意为村庄。 胡硕(和硕):蒙古语,本意为旗帜,后来变为行政区划单位,就是意译的“旗”,旗与县级别相当。作为地名通名保留的有白音胡硕、达赉胡硕、花胡硕。 苏木:蒙古语,旗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称为“苏木”,相当于乡。 宗:藏语.西藏和平解放前是相当于县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1960年以后改称县。但是还有些“宗”作为地名通名保留着,如西藏自治区的德让宗、松宗。 水域地名 郭勒:蒙古语,意为河。“锡林郭勒”意为高原上平川之河。“巴音郭勒”意为富饶的河。内蒙古自治区有 霍林河,又称霍林郭勒。青海省有巴音郭勒河、素林郭勒河。

  淖尔(诺尔):蒙古语,意为湖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湖,又名达赉诺尔。锡林郭勒盟还有查干诺尔、达 来诺尔。“青海湖”蒙语名“库库诺尔”。 曲:藏语,意为河流。黄河上游的卡日曲,长江上游的当曲以及怒江上游的那曲。 藏布:藏语,意为江、较大的河流。如雅鲁藏布江、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印度河上游)、多雄藏布、加藏布。 达里亚:维吾尔语,意为河。 错(措):藏语,意为湖。纳木错意为天湖。西藏自治区还有羊卓雍错、班公错、色林错等,青海省有茶目 错、乌兰乌拉错等。 乌苏(乌素):蒙古语,意为水。在汉语中“水”不可以作地名通名,涉及具体的江、河、湖、井、泉等才可以作地名通名,蒙古族生活的地区多是少水的地区,所以“水”也成了地名通名。“哈尔乌苏”意为“黑色的水”。 “黑色的河”。 苏: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意为水。新疆的“阿克苏”,意为白水。

  库勒: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意为湖。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其克库勒,意为苦水湖。 库都克: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意为井。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木库都克,意为沙子井。 布拉克: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同音同义,意为泉。 如夏合布拉克,意为树枝状的泉。肖尔布拉克,意为含碱的泉。阿热布拉克,意为许多泉眼。克孜勒布拉克,意为红色的泉眼。蒙古语的“布拉格”,又译“宝力格”,泉的意思。 柴达木:蒙古语,意为盐湖。 茶卡:藏语,意为盐湖。青海省有茶卡湖。西藏的玛尔盖茶卡,意为红坎湖。 地貌地名 萨依:又译“赛”,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意为河谷、滩地、乌拉:蒙古语,意为山。 套:又译“他乌”,哈萨克语,意为山。如新疆的阿拉套山。

  库木(库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意为沙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库姆塔格沙漠。乌兹别克斯坦的克勒孜库姆沙漠,土库曼斯坦的中央卡拉库姆沙漠,是同一语义。 塘:藏语,意为坝子、小的平原。如四川的壤塘,意为有树林的坝子。 塔格:维吾尔语。意为山。如慕士塔格意思就是冰山。介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之间的库鲁克塔格,又称库鲁克塔格山。

  垌(峒、洞):侗语、壮语通用,意为山间平地、坝子。 则:藏语,意为顶、峰、尖。如西藏自治区的日喀则、改则。 陶勒盖:蒙古语,意为山头。如呼和陶勒盖,意为青色的山头。 达坂:意为岭、山口,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音义相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达板城、红其拉甫达圾、明铁盖达板、布喀达板。 拉:藏语,意为山口。如中国与尼泊尔国境线上的山口:甲拉、平都拉。 日(则日):藏语,意为山。如青海省的达日,西藏自治区的桑日。

   定日。“桑日”意为红铜山。 高:苗语,意为山。 岗日:藏语,又译康日,意为雪山。如青海省的玛卿岗日、西藏的查多岗日、冷布岗日、昂龙岗日。 塔拉:蒙古语,意为草原、平原、田野。如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意为灰色的草原。 隆:藏语,意为沟。西藏自治区的洛隆,意为南沟。 人工物地名 鄂博:蒙古语,亦写为“敖包”。鄂博本是蒙古民族祭祀用的土堆或石堆,因为在草原上很明显,也就成为地名通名,如内蒙古自治区的白云鄂博、敖包拉、敖包营子。 昭(召):蒙古语,意为寺院。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意为大庙。另外有昆都仑召、树林召、美岱召、宝沙召。 吾斯塘:维吾尔语,意为渠。英吾斯塘,意为新渠。 艾日克:维吾尔语,又译艾列克、艾力克,意为小渠。

   纳(那):傣语、壮语,意为田地。西双版纳,意为十二千田。 腊:苗语,意为水田。 什:黎语,意为田。 由于历史地理的变迁,语言的融合与分化,少数民族地名通名成为非常复杂的问题,加之地理条件、生活习俗的不同,有些地名通名是汉语中所没有的,如蒙古语的“鄂博”,就没有汉语单语可以表示。

  “水”在古代汉语中是江河的通名,而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苏”,可以表示所有的水,包括江河湖沼和井渠。壮语意为河滩的“拉”,是粤语方言的音译,意为村庄的“板”,是西南官话的音译,变成普通话,已经与原来的读音相差很远了。更有趣的是有些少数民族地名通名用字已经变成了真正的汉字,如侗语、壮语意为山间平地的“侗”,意为“山”的“岜”。在开发西部中,少数民族地名的研究是地理学界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04-17
地名的民族语源

谭汝为*

历史地名是在不同的时代里,由不同的民族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人口迁徙频繁,因此地名的民族语源显得异常复杂。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一些边远地区的地名,不弄清它的民族语源,就无法真正理解这个地名的来历和含义。

我国北方诸民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其中蒙古语自成一个语族,维吾尔语属于突厥语族,满语则属通古斯语族。这些语言都是多音节语,而且有自己的拼音文字。汉语北方方言受到一些阿尔泰语系的影响,表现在地名上,就是借词和音译词比较多。例如张清常教授经过缜密的研究,认为“胡同”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另如新疆一带的灌溉工程“坎儿井”,是维语的音译加意译;蒙语的地名专名“浩特”(城)、“戈壁”(沙漠)等已为人们熟知。

东北地区有不少满族地名,如黑龙江省木兰县,这个“木兰”既非指植物木兰花,亦与巾帼英雄花木兰无关,而是满语“围场”的译音。“哈尔滨”意为晒渔网的场子;“齐齐哈尔”意为边地;“牡丹江”意为弯曲的河;“松花江”意为天河;“海拉尔”意为流下的水;“呼兰河”意为烟囱河;“巴彦(县)”意为富饶;“爱珲(县)”意为可畏;“海伦(市)”意为水獭。“富拉尔基(市)”达斡尔族语意为红色之岸;“吉林”作为市名,又是省名,取自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市等。

内蒙的蒙族地名很常见,例如“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乌兰浩特”意为红色的城;“锡林浩特”意为山梁上的城;“巴彦查干”意为白色的富饶之地;“包头”源自蒙语“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

新疆有许多维语音译地名,例如“乌鲁木齐”,意为美丽的牧场;“克拉玛依”意为黒油;“阿克苏”意为白色的水;“喀什”意为用各色砖瓦建造的城市等。“西藏”,源自藏语“乌斯藏”,“乌斯”意为中央,“藏”是圣洁的意思;因位于西部,故名“西藏”。“拉萨”意为圣地;“日喀则”意为高原的顶点;“珠穆朗玛”是“圣母”的意思;四川省有马尔康地区,“马尔康”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青海省有班玛县,“班玛”意为莲花。

我国南方诸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苗瑶和藏缅三个语族,大多是单音节词占优势,原来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在这些民族地区,文化人大体上都兼通汉语,使用汉字,所以民族语地名古来就用汉字译写。人们很难从字面上辨别其民族特征,常误以为它们就是汉族地名。例如广西“百色”,壮语意为洗衣石,与语义“缤纷的色彩”毫无瓜葛;贵阳市有“黑羊巷”这个地名,其实“黑羊”是彝语的译音,意为高贵美好的地方,语义与“黑色的羊”并无关联。

云南地名的民族语源也很复杂 ——“西双版纳”,傣语意为十二个行政区;“景洪”,傣语意为黎明的地方;“德宏”,傣语意为怒江下游;“勐腊”,傣语意为献茶之地;“畹町”,傣语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洱源”,白族语意为水花冒出的地方等等。2001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是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33年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中国西南部藏区一个永恒、和平、宁静之地。在这个自治州还有一个德钦县,“德钦”藏语意为吉祥之地。弄清这些边陲地名的民族语源和语义,更能唤起人们前往观光旅游的强烈欲望;因而,对地名的民族语源进行系统的探研并加以宣传,对于普及地域文化、开发旅游资源,进而促进边远地区经济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书目:

(1)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谭汝为《词语修辞与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 谭汝为先生,天津师范大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04-17
克拉玛依应该就是“黑油”的意思吧?没有山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04-23
呼和浩特----蒙古语,青色的城市
————————————————————
漢語名稱是:歸綏。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04-23
乌鲁木齐----蒙古语,优美的牧场
————————————————————
迪化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05-02

上海:因上海浦而得名(宋)

北京:北方的京都(明)

沈阳:沈水之西北

武汉:武昌,汉口,汉阳合称(民国)

南京:南方的京都(明)

合肥:因施(南淝河)合于肥(东淝河),故曰合肥(秦)

安庆:同安郡与德庆军合之,改舒州为安庆府(宋)

同趣者,续之.....................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6-11-07

又收集到一部分:

[1]哈尔滨、齐齐哈尔在满语中的涵义通常指为"晒渔网的地方"和"边地",但也有释为"扁状的岛子"和"牧场"(www.hxxs.net/0401/040125/e3manyu.htm-6k-)或"流水湍急的地方"和"上宽下窄之处"的(www.fushun.cn/arts/zt/ztmz/ztmz03/12548.shtml-14k-).

[2]在满语中,巴彦意为"富饶",呼兰意为"烟筒",木兰意为打猎的"围场",海伦意为"水獭",爱珲意为"可畏"(亦说"母貂"之意,参阅www.northeast.com.cn/hlinews/swmtsdhlj/80200407060320.htm-12k-),吉林,出自"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市".富拉尔基源自达斡尔语,意为"红色之岸"(参阅谭汝为:《地名的民族语源》,resources.emb.gov.hk/-chinjour/76/76index.htm-6k-).

[3]依兰地名出自古代"三姓城"(依兰喀喇),满语中"依兰"即"三"之意,"喀喇"为"姓.舒兰在满语中则意为"果实"(参阅臧励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31年版,第428页"依兰县"条;第933页"舒兰县"条).

[4]穆棱在满语中为"马"之意(参阅www.lib.cc.jl.cn/szzy/sjk/diming/heilong-x.htm-101k-).

[5]佳木斯一说为赫哲语,意为"尸骨"(参阅www.hxx.net/0401/040125/e3manyu.htm-6k-);一说系出自满语,意即"驿站"(参阅www.northeast.com.cn/hljnews/swmtsdhlj/80200407060320.htm-12k-).

[6]在满语中,伊通意为"半翅鸡,延吉意为"岩羊生息之处",绥芬河意为"锥子河",牡丹江出于"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河",伊春意即"出产皮衣料的地方",四平意为"细直的河流",法库意为"地貌像鱼脊状的地方",普兰店意为"荆棘生长之地"(参阅www.hxxs.net/0401/040125/e3manyu.htm-6k-).

[7]拜泉意即"宝贝",富裕原作"乌裕尔",意为"低洼地",宝清意为"猴子"(参阅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第115-116页).

[8]在白语中,依据地名变音,丽江称"丽夹";巍山古名蒙化,白语称"门伙";凤庆古名为瑞宁,称"需历";凤仪古名为赵州,白语称"朝镇";剑川称"机寸";弥渡称"弥跺";鹤庆称"吴跨".六库的白语涵义为"山头过去的渡口".白语中称腾冲为"等王";保山则称"积齿"(或由古名金齿演变而来);永胜古称"永百"、漾濞古称"永武",似乎都同自语"地震"一词相关(张炳才:《白族地名与地质现象》,云南日报网2004年3月22日).此外,洱源在白语中,意为"水花冒出的地方".

[9]在傣语中,西双版纳意为"十二块平坝田",景洪意为"黎明的地方",德宏意即"怒江下游",勐腊则为"献茶之地",畹町是"太阳当顶的地方"之意(参阅潭汝为:《地名的民族语源》,resources.emb.gov.hk/-chinjour/76/76index.htm-6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6-11-08

我国传统文化讲道阴阳相对,因西高东低的地理原因,山川多东西走向,地名凡涉及阴多为山后水北,例如淮阴;而相于阴,阳多为山川或者说,特定意义的某些地物南面,例如沭阳,

[em04][em04][em04]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10-29
富拉尔基——蒙古语,红色江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10-29
[转]重要历史地名——清代部分地名

http://210.76.63.186/bbs/dispbbs.asp?boardID=46&ID=190&page=2

海参崴 
元代称“永明城”。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
海参崴,因盛产海参而得名。唐代渤海国时期属率宾府辖地,金属恤品路,元属水达达路。滨海地区比较富庶,“率宾马”名贵一时。海参崴附近的波谢特湾,为元朝东北边区的对外贸易海港。元朝为加强同东海诸族的联系,开辟了西祥州至滨海永明城的东南驿道,即从西祥州(今吉林农安县东北30公里万里塔古城)起,途径18站,终点站永明城(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清初属宁古塔副都统,后划归珲春副都统管辖。
1858年(清咸丰八年)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签订后,沙俄便迫不及待地把侵略魔爪伸向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1860年6月(清咸丰十年五月),沙俄军队悍然占领中国重要的港口海参崴,并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作为在远东进一步扩张的基地。同年11月,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失去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海参崴也被划入俄国版图。俄国十月革命后,逐步发展成为有数十万人口的海滨城市,并建成军港。

    双城子 
中国东北历史古城。位于绥芬河下游北岸,傅尔丹河西岸,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
初以傅尔丹为名,后因形成东西2城,相距三四里,故被称为“双城子”。唐代为渤海国率宾府治所,辽置率宾府设刺使,金设恤品路节度使,明设双城卫。清为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860年(清咸丰十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连同双城子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中国广大地区被沙俄割占。

    伯力 
亦作“勃利”、“剖阿里”、“颇里”、“婆离”、“博力哩”、“波力”、“伯利”等,为女真语的不同汉语音译,意为“豌豆”。又称“伯力城”。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东岸。向为中国领土,军事重镇。唐朝在此设置勃利州,辽为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驻地,金为胡里改路辖地,元为水达达路管辖,明为奴儿干都司喜申卫治所。
清初,始由宁古塔昂邦章京(总管)管辖,后划归三姓副都统管辖。1858年(清咸丰八年),沙俄侵略军侵占伯力,建立军事哨所,并以17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的头目哈巴罗夫的名字命名“哈巴罗夫卡”。1860年(清咸丰十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伯力城及其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广大地区被沙俄割占。1893年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今已成为俄罗斯的远东重要交通枢纽、河港城市。西伯利亚大铁路横穿市区。哈巴罗夫斯克以大工业中心地著称,并设有一批高等院校。市辖5个区,居民53.8万人(1980年),居远东第二位。哈尔滨至哈巴罗夫斯克已开通民航班机。

    库页岛 
黑龙江口外岛屿。又作“窟说”(音悦)、“屈设”、“骨嵬”、“苦夷”、“苦兀”、“库叶”等。俄国称“萨哈林岛”,日本称“桦太岛”。
库页岛西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北海道相对。原为中国领土。据《黑龙江乡土録》载:“亚洲之东,太平洋中有岛曰库页,距混同江(黑龙江)入海之口约七十里,实为口外之屏蔽。面积袤广,与台湾相埒,地面多山,矿产煤铁甚富。是岛又名萨哈连,即《明史》所谓苦夷也。居民为库页、赫哲、费雅喀、鄂伦春等部族……”,“多业渔猎,又能使犬、使马、使鹿,以供运输”。鱼不但是他们的主食,而且有以“鱼皮为衣”者。
唐为窟说部,属黑水都督府管辖;金属胡里改路,“统谓之海上女真”;元称骨嵬,属水达达路;明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辖,曾在岛上设波罗河卫、囊哈尔卫和兀列河卫;清初由宁古塔昂邦章京(总管)管辖,后隶三姓副都统,并设姓长、乡长管理。从18世纪末开始,日本和俄国相继渗入,侵占库页岛,日占南部,俄据北部。
1855年(清咸丰五年),俄日背着主权国中国签订条约,互认两国占领现状。1860年(清咸丰十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库页岛被沙俄割占。1875年(清光绪元年)俄日签订《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俄以所占千岛群岛中的18个岛屿换取日占库页岛南部,全岛终归沙俄独占。日俄战争后,根据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库页岛南部(北纬50度以南)又归日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库页岛南部复归苏联。

庙街
又作“庙屯”、“庙尔”。
黑龙江口重镇。位于黑龙江口北岸,东距江口约80公里,俄罗斯称“尼古拉耶夫斯克”。
古代居民为吉里迷人(清代称费雅喀)。唐代为黑水都督府辖地,元为水达达路管辖,并受设在奴儿干城的东征元帅府保护,明代属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清代由宁古塔(吉林)将军所属三姓副都统管辖。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以涅维尔斯科伊为首的沙俄侵略军再次侵入黑龙江口,非法占领了黑龙江口附近的庙街,升旗占地,建立军事哨所,并以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将庙街更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1856年(清咸丰六年)末,沙俄悍然宣布成立以庙街为中心的所谓“东西伯利亚滨海省”,首府设在庙街。
1858年(清咸丰八年)和1860年(清咸丰十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包括庙街在内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沙俄所攫取。

    特林 
此地有元代和明代奴儿干城遗址。位于黑龙江下游与亨滚河(阿姆贡河)汇合口的右岸,下距黑龙江口150公里。

奴儿干城
为元代东征元帅府和明代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所在地。此地悬崖壁立,形势险要,是元代东北边疆的一个重要地方,设有东征元帅府。明永乐七年(1409年)于“元东征元帅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清代隶属三姓副都统管辖。江崖峭壁顶上有明代敕建的永宁寺,刻有敕建永宁寺记和重建永宁寺记的两座碑(两碑现藏俄罗斯海参崴博物馆)。
永宁寺以东500米平旷处,有奴儿干城址,周长约二三里,街道形迹宛然。对岸不远便是元代莫鲁孙站以下15狗站终点的满泾站(今俄罗斯境内阿姆贡河口北侧莽阿臣屯)。

    尼布楚 
清初属中国蒙古族游猎地区内。位于贝加尔湖以东,石勒喀河支流尼布楚河口附近,今俄罗斯境内涅尔琴斯克。
尼布楚,由尼布楚河得名。亦作“尼布潮”、“尼布抽”等。《盛京通志》记载,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余里”,原为我国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区。
清初,沙俄侵入其地,建立据点,改称“涅尔琴斯克”,遂成为黑龙江中上游一带殖民势力的中心。清政府一直坚持收回被侵占的领土,要求沙俄撤出尼布楚、雅克萨两个据点。雅克萨之战以后,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使团在尼布楚城举行谈判。参加谈判的清朝大臣索额图根据康熙帝的谕旨,为使日后俄国遣使贸易有栖托之所,中方主动将尼布楚地区让给俄国,正式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时,同意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结果,中国失去了尼布楚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尼布楚城被划入俄国版图。

    雅克萨 
历史上中国东北边疆古城。位于黑龙江上游左岸,今漠河县境内的额木尔河口对岸,地扼水陆要冲。俄罗斯称阿尔巴津镇。
雅克萨,女真语,意为“涮塌了的江湾子”。雅克萨原为达斡尔族敖拉氏的住地。1650年(清顺治七年),以哈巴罗夫为首的沙俄侵略军强占雅克萨,修筑城堡,并以此为据点,不断向黑龙江内地深入,世居雅克萨一带的达斡尔族被驱赶到嫩江流域。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以后,屡劝沙俄退出均被拒绝,决心收复失地。1685年2月(清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康熙帝令都统彭春等统兵,从水陆两路进取雅克萨。在探明情况之后,彭春与萨布素将军统3000清军于5月20日自瑷珲城出发,到6月23日直抵雅克萨城下。在警告俄军撤回但遭拒绝后,清军于6月24日开始围攻雅克萨城,并击败沙俄援兵。清军收复并平毁雅克萨城堡后,撤回瑷珲城。不久,俄军卷土重来,重建并盘踞雅克萨城。
    1686年3月(清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康熙帝令萨布素将军等速行剿捕沙俄侵略军,收复雅克萨城。经过准备工作,7月18日,清军2100余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在江心岛(今古城岛)上建立指挥部和构筑营寨,23日开始围城。经过激战,侵略军死伤殆尽,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击毙,史称“雅克萨之战”。沙俄侵略军遭到惨败后,沙俄政府派员到北京要求举行谈判。12月,康熙帝遣使到雅克萨前线宣布停止攻城。1687年8月(清康熙二十六年七月),清军全部撤离雅克萨,返回瑷珲城。1689年9月(清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雅克萨城仍属中国,由黑龙江将军所属黑龙江副都统和布特哈总管派兵巡逻。
但进入19世纪以后,沙俄野心萌发,不断入侵中国东北,非法占领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进而向黑龙江中游推进,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5月(清咸丰八年四月)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把黑龙江以北包括雅克萨城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划入俄国版图。

    海兰泡 
原名孟家屯,黑龙江上中游北岸重镇。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区对岸。
海兰泡,一说“海兰泡”为蒙古语“哈喇泊”的音转,意为“黑色的泡子”;一说“海兰泡”是满
语“榆树下之家”之意。今俄罗斯称布拉戈维申斯克。
    海兰泡原属中国黑龙江将军辖区境内,1856年(清咸丰六年)沙俄武装入侵强行在此设
立哨所。1858年5月(清咸丰八年四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
把黑龙江以北包括海兰泡在内的大片中国领土划入俄国版图,并将海兰泡更名为“布拉戈维
申斯克”(俄语“报喜城”之意),成为阿穆尔省首府。到19世纪末,海兰泡城人口发展到
3.8万人,大半为中国人,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蔬菜生产和出卖劳动力当苦工,“经营大
中商号的有五百多家”。
    1900年6月(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黑龙江地区全面爆发义和团运动。沙俄借口保护铁
路、侨民,出兵东北镇压义和团。6月25日,沙俄与黑龙江将军辖区毗连的阿穆尔省实行军事
动员,在该省首府海兰泡不断发生迫害华侨的事件。7月16日,沙俄海兰泡当局出动大批军警
和流氓闯进中国人住宅、商店,不问男女老幼统统抓走,把所有的中国商店抢劫一空。匪徒
们手持斧头、刺刀和皮鞭驱赶中国人,很多人惨遭砍死和杀害。大约有3000—3500中国人被
抓,强令游水渡江,先是鞭打、斧砍、刀杀,进而开枪射击,许多人不是跳进江中溺死,就
是被砍杀,江岸上的中国人尸体堆积如山。从7月17日至21日,连续4次大屠杀,死者达五六
千人,制造了有名的海兰泡大屠杀,即“海兰泡惨案”。列宁在《中国的战争》一文中,对
沙俄这一罪行进行了愤怒地谴责。

    江东六十四屯
黑龙江左岸历史上中国众多旗屯的总称。位于黑龙江自精奇里江口转向南流的江东地区。这些旗屯地处江东,向以屯数取其总称,曾有“江东二十八屯”、“江东四十八屯”之称,后来村屯数增至64个。
村屯分布,北起黑河市对岸的精奇里江口,南至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止,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这里是中国人世代居住的地方。黑龙江将军衙门初设于此地,史称旧瑷珲城。
据民国《瑷珲县志》记载,“江左旧居六十四屯约有千余户,男女万余人,著名大村……每屯八十户、六七十户不等,其余小屯仅在四五十户、二三十户不等”。
另据俄军中校纳札洛夫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调查中提到的1870年(清同治九年)统计,“六十四屯”有满人3286人,汉人5400人,达斡尔人1950人,共计10646人。到19世纪末,因在海兰泡和金矿做工的大批中国人住在这里,因而居民大增,达到3.5万人。
    1858年(清咸丰八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划定疆界,把黑龙江左岸大片领土划入俄国版图。但对江东六十四屯,《条约》里有明文规定: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原住之中国居民,照旧各在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中国派官管理,俄罗斯人等不得侵犯。《中俄北京条约》重申了这一规定,即:“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由中国人照常渔猎”。签约后,中国黑龙江副都统对这里的中国居民一直实行有效的管理,并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和1883年(清光绪九年)设封堆为界。然而,沙俄背信弃义,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移民大量涌人阿穆尔地区。阿穆尔当局对江东六十四屯的土地,由蚕食转向鲸吞。1900年7月17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一日),阿穆尔当局派遣一支俄军渡过精奇里江进犯江东六十四屯,野蛮地驱赶和杀害中国居民,并沿屯放火,驱赶居民于黑龙江畔开枪迫渡,杀死和淹死无数。18日,又一支俄军侵入,继续焚烧村屯和杀害居民,在博尔多屯即杀害上千人,并将未及过江者不分男女老幼逼人江中溺死,幸存者很少。到21日,中国居民的村屯全部被焚毁,居民7000余人被杀害或跳江溺水,财产损失无法计算,成为著名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清朝政府曾多次和俄国政府交涉,要求让江东六十四屯居民重返家园,恢复《中俄瑷珲条约》规定的权利,均遭俄方拒绝,遂成为历史悬案。其地今属俄罗斯阿穆尔州。

    外兴安岭 
亦作“石大兴安岭”。俄称“斯塔诺夫山脉”。位于东西伯利亚勒拿河流域与黑龙江流域之间,西起鄂嫩河北、肯特山东,绵亘向东,其北支脉抵白令海峡,其南支脉抵鄂霍次克海,是北流入北冰洋、南流入黑龙江及太平洋诸河的分水岭。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石大兴安岭(外兴安岭)为界,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但是,进入19世纪以后,沙俄野心复萌,不断入侵中国东北,非法霸占中国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进而向黑龙江中游推进。迫使清
政府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将中俄两国边界线由外兴安岭南移至黑龙江,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被俄国吞并。从此,外兴安岭的名字在中国疆域版图上消失。

    额尔古纳河 
黑龙江的南源,清代称“室建河”。位于原黑龙江省西部边境,今为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中俄界河。额尔古纳,蒙古语“以手递物”之意。
额尔古纳河上游称海拉尔河,源出大兴安岭西侧,西流至阿该巴图山脚,折而北行始称额尔古纳河。
    额尔古纳河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西的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右旗的恩和哈达附近与石勒喀河汇合后始称黑龙江。额尔古纳河全长约900公里,属山区型河流,结冰期6个月。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确定以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界河,右岸属中国,左岸属俄国。清末和中华民国时期,黑龙江省于额尔古纳河右岸先后设置吉拉林设治局和室韦县、奇乾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主义者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室韦、奇乾一带划给伪满新设之兴安北分省。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属呼伦贝尔自治地方政府,后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格尔必齐河 
黑龙江北源石勒喀河左岸支流,位于绰尔纳河(又名乌伦穆河)之东,由北向南流入石勒喀河。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为中俄两国界河。清政府于该河河口竖立界碑,定期派员巡边。分为每年巡逻和3年巡逻两种。每年巡逻在“五六月间,派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协领各一员,佐领、骁骑校各两员共兵二百四十名,分三路到格尔必齐、额尔古纳、墨里勒克等河巡视”。三路巡视出发地分别为瑷珲、齐齐哈尔、墨尔根。3年巡逻则派总管、佐领、骁骑校,于冰解后,由水路至河源兴堪山(即外兴安岭)巡查1次。
1858年(清咸丰八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格尔必齐河被划入俄国境内。

    石勒喀河 
黑龙江的北源。位于今俄罗斯境内赤塔州。由音果达河与鄂嫩河(又名斡难河)汇合而成。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后,始称黑龙江。石勒喀河全长555公里。
石勒喀河流域,清初为喀尔喀布里亚特蒙古部落及索伦(今称鄂温克)部游牧地区。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议界条约》,该河自格尔必齐河口至额尔古纳河口一段为中俄界河。

    精奇里江 
亦作“精奇尼江”、“精奇里河”。黑龙江北岸的最大支流,原为中国内河。水呈黄色,索伦(今称鄂温克)语称“黄”为“精奇里”,故又称“黄河”,俄称“结雅河”。发源于外兴安岭,在海兰泡(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注入黑龙江。江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东侧对岸,为黑龙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全长1242公里,流域面积23.3万平方公里。清初为索伦、达斡尔两部族居住之地,17世纪中叶,因受沙俄侵扰,原居民大多被迫内迁到嫩江流域。精奇里江下游南岸皆为“江东六十四屯”地区。
1858年(清咸丰八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包括精奇里江流域的中国大片领土被沙俄鲸吞。但对“江东六十四屯”,《瑷珲条约》明确规定,仍为中国居民永久居住,并由中国官员管理。然而俄罗斯帝国背信弃义,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在精奇里江畔制造了骸人听闻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和“海兰泡惨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7-10-30
吉林乌拉是沿着大江,而不是吉林。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7-10-30
沈阳 是沈水之正北,不是西北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7-12-30
武汉 --------没有男子汉
贵阳---------- 男尊女卑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7-12-30
      吉首--古苗族语,“凤凰飞来的地方”。听说昆明也起源于彝族的祖先用语,但是不知道啥意思。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7-12-30
        咸阳,全部都是阳(羊),有意思 吗?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7-12-30
西安——偏安西北;
长安——长治久安。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