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82阅读
  • 1回复

[自然地理]甘肃大熊猫   来源 中国陇南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5-16
新闻来源 中国陇南网 发布时间 2009-05-15

--------------------------------------------------------------------------------


显示全部 当前是:全文显示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甘肃的分布,最早记载见于1935年李概士《中国西部动物志》中提到“1892—1894年M.M.Berezovski在甘川交界的地方见到这种野兽”。详细系统的调查研究,解放前从未有人做过。直到20世纪50—70年代初,才有资料表明:甘肃文县白水江以南(现为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3个乡镇范围内有大熊猫分布;白龙江上游的舟曲、迭部两县南部阿夏、多儿、花园、达拉、茶岗、武坪等乡有大熊猫分布。
  提起大熊猫,人们都会想到四川和陕西。然而,在中国,甘肃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大熊猫生存地。甘肃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部分属于岷山山系。岷山位于四川省的北部,绵延川、甘两省边境,为长江、黄河间的分水岭,岷江、嘉陵江源地。这条山脉中大熊猫数量占全国大熊猫总数的一半。
  早在1963年,甘肃省就划定了让水河流域约40Km2为大熊猫、金丝猴保护区,由文县林业部门管理。1974年岷山地区箭竹大面积开花,大熊猫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1978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成立,这是甘肃真正意义上第一个以大熊猫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白水江保护区的区域在岷山东端摩天岭北坡的山地中。是岷山山系大熊猫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是亚热带山地一个珍贵的生物基因库,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1. 甘肃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大熊猫生存地
  白水江分布区是甘肃省最主要的大熊猫分布区,其主体是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区内山体主要由元古界碧口群地层组成,其次为中泥盆统和石炭系,还有少量岩浆岩体。地质构造上正当昆仑——秦岭地槽区的秦岭褶皱系和滇藏地槽区的松潘——甘孜褶皱系的交接带。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相对落差大。地表破碎,山高涧深,人迹难至,是野生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避难所。
  这里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更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以保护抢救和研究大熊猫为主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地区之一,同时是我国面积最大建立最早的大熊猫保护区,是岷山山系自然保护区群中的重要一员。
  从植物区系研究领域讲,由于白水江流域与横断山区和秦岭山脉的植物区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被认为是北半球许多重要类群的发源地或者分化中心,是我国种子植物最丰富、最集中、面积最大、原始状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这里生长9种大熊猫可食用的竹子,面积达600多Km2,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大熊猫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保障。
  从气候过渡性的角度讲,甘肃大熊猫分布区地处秦岭山系与岷山山系的交汇地带,而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由此形成了由山底向山岭、北坡和南坡不同的小气候,孕育出了由北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不同的动植物类群,为研究甘肃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提供了引起世界关注的地域性的特殊场所。
  与其他保护区相比,白水江保护区不仅地理位置、气候属过渡性,而且生物多样性丰富、面积最大、社区人口最多、保护资源压力最大(见表)。更显著的是在大熊猫栖息地,特别是在大熊猫食物基地和昆虫分类研究领域处在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2. 甘肃大熊猫——憨态可掬,真英雄
  走进甘肃大熊猫分布区,你急切的愿望就是想一睹大熊猫的芳容。哪里有翠绿竹林,那里就是大熊猫的领地。它的相貌比邛崃山系、秦岭山系的大熊猫更加英俊,毛色洁白,两臂黑毛像穿着马夹,黑得发光,特别是黑色眼圈让你感到可爱可亲。吻短,显得憨厚,温文尔雅。别看它圆圆的体态悠然自得,像个慢性子,可在林中却十分灵便。当它从很远的地方听到异常的声响,就健步穿林,杳无踪影,即使是擦身而过,也只见竹梢动,不见真面目。只有在春季发情期,你深入其栖息地中,才会见到求偶的大熊猫,一只在大树枝桠上嗷嗷乱叫,一只或几只在树下来回走动,相互传递爱意。同时,我们也多次发现两只或多只雄性大熊猫为争夺与雌性大熊猫的交配权发生激烈战斗,只有最后获胜的一只才有与雌性大熊猫的交配权。平常很难与它谋面,踏进它的活动范围,会随处可见粪便,这是判断它的数量,健康状况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甘肃大熊猫家族二十几年中因箭竹开花,两次受灾,从饥饿状态下共抢救回15只大熊猫。从大熊猫遗传角度讲,甘肃大熊猫真英雄。1985年至1995年,从野外抢救回来的大熊猫林南、桃桃、平平、昌昌、丹丹等,分次送往四川,先后与卧龙大熊猫繁殖研究中心、成都动物园合作进行人工繁殖大熊猫攻关研究。值得一书的是,在当时进行人工繁殖,雄性大熊猫种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白水江保护区提供的雄性大熊猫“林南”,在大熊猫人工饲养家族中“大显神威”,成为当时唯一精子活力最强的一只。1993年9月,与成都动物园合作获得成功,产一胎双仔,雄性幼仔“健健”是保护区第一只“非婚生子”。以“林南”为代表的甘肃大熊猫,为我国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大熊猫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为最终攻克人工繁殖大熊猫“三难”大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真英雄。可以讲,在人工饲养繁殖攻关研究成功中的大熊猫,有相当一部分大熊猫体内流着甘肃白水江大熊猫的血液。白水江保护区提供的另一只雄性大熊猫“丹丹”在与卧龙繁殖研究中心合作中,进行了放归野外试验,使其成为邛崃山系大熊猫家族中的一员,实现了岷山山系大熊猫与邛崃山系大熊猫的联姻和基因交流。

        3. 甘肃大熊猫为何不被世人关注重视?
        虽然岷山山系大熊猫数量占全国50%以上,但是,作为一处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却往往不会被世人首先提起。人们似乎更加关注四川和陕西的大熊猫栖息地。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甘肃是一个欠发达地区,有大熊猫分布的社区群众大多生活在山大沟深的偏远地区,或是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的生活仍然贫困,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也很强。自从甘肃发现大熊猫受灾以来,虽然及时划定了保护区域,有了部门和机构,但是国家的大量资金仍然投向邛崃山系人工繁殖大熊猫上,面对自己民众的生活困状,对于甘肃的管理者来说,在国家经济转型期,“保吃饭,保重点,保急需”或许更加真实和迫切。在现实面前,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无法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科学研究者受经费、认识的限制,只关注大熊猫个体的安危报道,没有真正从科学发展的角度重视和研究大熊猫,对仅有的保护区工作也没有很好的从可持续发展,生物与人类关系的角度宣传,导致外界对甘肃大熊猫知之甚少。
  1998年国务院作出决定,停止了一切天然林的人工采伐,随后陆续整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这是甘肃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获得有效保护和发展的良好机遇。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加强了对甘肃大熊猫的保护抢救和野外巡护调查研究,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区的规划、申报和批复工作。2002年元月批准建立了甘肃裕河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批准建立了甘肃多儿和阿夏两个自然保护区,2005年12月批准建立了甘肃插岗自然保护区,从而使甘肃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由原来的12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1800多平方公里,使甘肃大熊猫的栖息地绝大部分划入到了自然保护区实施有效管理。

  4. 甘肃大熊猫生存现状
  据历年来进行的甘肃大熊猫调查,大熊猫喜欢在2000m~2800m的海拔区段、上部坡位、阳坡和半阳坡(西北、南、和西南坡向)、上层乔木郁闭度0.5以上,竹种主要为缺苞箭竹、华西箭竹、青川箭竹和龙头竹、竹子盖度中等(50%)以上、竹子生长状况良好的原始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活动,这是大熊猫在甘肃的最适生境。
  构成甘肃大熊猫食物基地的5种竹子分布面积为1919.56km2,缺苞箭竹和华西箭竹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6.4%,这两种竹是大熊猫主要的食物源。华西箭竹是白龙江上游分布区大熊猫食用的唯一竹种,它的生长状况关系到栖息地内12只大熊猫的生存。据考察研究华西箭竹目前生长旺盛,资源量丰富,白龙江上游分布区大熊猫栖息的森林环境正在逐步改善。生活在白水江保护区的100多只大熊猫是以缺苞箭竹、青川箭竹、龙头竹、糙花箭竹为主要食物的,竹类资源十分丰厚,竹子各种群发育旺盛,植被原始状态保存完好,是极为理想的大熊猫栖息地。
  如不计算各竹林因动物采食利用、破坏消耗、人为和自然的影响以及每年的发笋数、生产量和死亡量,而将各竹林种群,看作是一个动态相对稳定的群体,仅白水江保护区现有竹林总蕴藏量为537 458t,如1/5供大熊猫采食利用,并按每只成体大熊猫每天消耗鲜竹30kg计,可供9816只大熊猫常年采食利用。

  5. 甘肃大熊猫栖息地分布
  甘肃大熊猫分布区为高山峡谷型地貌,西段为白龙江支流切削岷山南支形成的高山峡谷区,东段为白水江支流深度切削岷山东延支脉摩天岭形成的高山峡谷区。
  2001年结束的甘肃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数量比全省第二次调查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证明在甘南的舟曲、迭部县有10只以上大熊猫生存。大熊猫现有分布区呈互不相连的四块,由南到北依次为白水江、尖山、团鱼河和白龙江上游分布区。
  在自然地理区划上,白龙江上游分布区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区的岷山山地小区,白水江分布区和尖山分布区属陇南山地区的陇南南部山地谷地小区,团鱼河分布区属西秦岭山地小区。按山系,则白水江、尖山和白龙江上游分布区属岷山山系,这是甘肃省大熊猫分布区的主体,而团鱼河分布区位于秦岭的西延部分,属秦岭山系。

  6. 甘肃大熊猫发展前景
  大熊猫分布区发展前景:历次考察表明,大熊猫的分布区稍有扩大,白龙江上游(迭部、舟曲)的分布区属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区域,以前的森林采伐严重破坏了大熊猫的栖息地。1998年森林采伐停止后,生境向有利于大熊猫生存的方向发展。白水江保护区一直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保护区的机构、人员、资金等优势在省内明显,大熊猫栖息生境良好,数量较多,是各方面情况都比较好的一块分布区。
  大熊猫分布区的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大熊猫,取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否成为我们的道德准则。保护大熊猫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政府部门也已采取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等一系列的有效行动,随着这些行动和人类保护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现有大熊猫分布区及其周边的生境会得到改善。
  目前,甘肃已建立的大熊猫保护区,以及即将建立的甘肃博峪自然保护区,从总体框架上完成了对甘肃大熊猫栖息地实施科学保护的总体布局规划,它的实现将使甘肃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白水江分布区和博峪、插岗、阿夏、多儿等分布区,与四川的勿角、王朗、九寨沟分布区连成一片,使甘肃4300 km2的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置于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管理之中,从而成为中国更重要的一块大熊猫生存地。最终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西北地区的植被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的依据。
  大熊猫数量发展前景:白水江保护区有可开展工作的机构、人力资源,有1165.15km2的大熊猫栖息地、近600km2的潜在栖息地和100多只大熊猫,栖息地南面是四川省唐家河、东阳沟保护区,西面、西南面是四川省勿角保护区和平武县的大熊猫栖息地,北面是白水江保护区的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大熊猫数量多、面积大、质量高的一块大熊猫栖息地,在正常情况下,大熊猫种群数量会有一定的增加。继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后,保护区管理局于2005年和2006年组织全体专业技术人员80人,连续几次对全区范围内大熊猫分布状况进行了拉网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区大熊猫分布区域有所扩大,数量明显增长,生存环境良好,尤以白马河流域较突出。同时,在第三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大熊猫的区域也发现了大量活动痕迹。

  7. 结语
  人类正在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在增加物质财富的同时,应当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再破坏,把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舍此,别无选择。我们居住的地球也很脆弱,应当对它多一些关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财富,这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的神圣职责。
  恩格斯说:一个物种主宰世界的自然史是最不稳定的自然史。因此,我们在重视和研究大熊猫的进程中,不仅要研究大熊猫个体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生存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切记一代伟人的话,“人类既不应当听天由命,也不应当人定胜天,而是要天人谐和。”这是二十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从文县出发前往碧口, 沿着白水江前行, 沿岸四季常青, 属亚热带气候。
  海拔只有600多米的碧口是甘肃四大名镇之一。
  白龙江和白水江在关头坝会合后, 白龙江一路前行, 汇入嘉陵江。
  白马河上的小沟古桥。
  村民的房子大多在山坡上。
  前往刘家坪的24道拐的山路。



   黄华梨     李世仁(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文县  746400)
[ 此帖被sslnbqsr在2009-05-16 22:3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5-20
与其他保护区相比,白水江保护区不仅地理位置、气候属过渡性,而且生物多样性丰富、面积最大、社区人口最多、保护资源压力最大(见表)。
《《《《《《《《没有图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