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86阅读
  • 44回复

[趣味地名]小考题:别名(古名)最多的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3-08-04
以下是引用河东狮在2003-8-4 16:04:29的发言:
东京在东瀛岛国,西京嘛,长安早改西安了。

1932年西安曾改名西京,时间不长。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3-08-04
开封改名东京,西安改名西京,洛阳改名中京吧,这样就全了,呵呵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3-08-04
很显然不做首都以后就不能再叫“x京”了,南京能够留下来是个特例。
南汇 中甸 延庆 宝安 仙女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3-08-05
开封就免了吧,虽然号称七朝,真正规模大的就只北宋而已,六大古都中只比杭州资格高些。
西安倒是勉强可以恢复西京名号。
洛阳嘛,如果让它叫中京,完全是靠老脸了,呵呵。
东京就不叫了,世界上搞两个叫东京的城市也没有必要,呵呵。

以下是引用天下大同在2003-8-4 16:17:14的发言:
开封改名东京,西安改名西京,洛阳改名中京吧,这样就全了,呵呵
还没入管理群的,赶紧扫码入微信管理群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3-08-05
那沈阳是不是改回盛京??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3-08-06
其实中国做首都最长的城市就西安、北京、洛阳三座,其他资历都太浅。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03-08-24
不管是不是最多,我算算我们邢台(仅指市区周边地区,未包括邢台市大部)有多少个名字:
秦朝以前------1井邑,2邢,3夷仪,4信都
汉朝以后------5襄国,6司州,7邢州,8龙冈,9青山,10信得,11邢台,12顺得
要是算上下县的话,也要有好几十个名字的!!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03-08-24
邢台什么时候叫过司州??司州是西汉司隶校尉部在东汉改成的,其范围是在西起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东经过潼关和三门峡,一致到洛阳附近,包括现在的郑州以西地方和焦作地级市全境。远在河北的邢台应该是冀州辖区,怎么会叫过司州????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03-08-24
以下是引用北极星在2003-8-24 14:21:45的发言:
邢台什么时候叫过司州??司州是西汉司隶校尉部在东汉改成的,其范围是在西起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东经过潼关和三门峡,一致到洛阳附近,包括现在的郑州以西地方和焦作地级市全境。远在河北的邢台应该是冀州辖区,怎么会叫过司州????

回:
是在“后赵”时叫的,当时定都在“襄国”,同时也叫“司州”。
不信你可以查的。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03-08-25
“10信得,11邢台,12顺得”
难道是少数民族语言音译???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03-08-25
是正统的汉名!!
是信都县(从做赵国初期国都是就叫了)
邢台?(你不知道?邢是周朝的邢侯,台是相传邢侯所建的邢侯台,宋金时期将其合并为邢台,叫到现在)
堂堂的顺得府从元朝叫到了1949年以后,结果却被广东给霸占了这个好名字,到66年邢台地震时,中央的报纸居然把邢台,写成了刑台?!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03-08-25
“后赵”这种转瞬即逝的区域性政权,不论也罢。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03-08-28
以下是引用无形在2003-8-28 10:37:51的发言:
危险(尉县)难活(南和)邢台(刑台)将军墓(邢台西部镇名),自东向西的地名。
[quote]以下是引用DenisMagic在2003-8-25 11:00:55的发言:
堂堂的顺得府从元朝叫到了1949年以后,结果却被广东给霸占了这个好名字,到66年邢台地震时,中央的报纸居然把邢台,写成了刑台?!

[/quote]
那只是谐音而已,另外邢台的是威县,不是蔚县,将军墓是我老家......
你说的那个只是不了解邢台历史的人说的不负责任的话......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03-08-28
运道东开,鲧堤北障;
地势坦夷,环顾平旷;
壤连八邑,衢通四方。
  这首四言古诗,如实记述了位于黑龙港流域的威县地理形势。 威县这地方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为赵地,汉朝初年还曾有过一个不寻常的名字-斥章。为何得此称号?溯本求源,才知道是根据地质环境确定的。公元前一九七年,汉朝政府逐渐巩固,刘邦开始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就于现在威县西部和邱县的东北部,建了一个县,按其"地多咸碱"而又紧靠漳水,定名叫斥章县。《风俗通义》说:“漳水出治北,其他斥卤,因曰斥漳”。就是斥章县名的起源。
  西汉末年,斥章县南部划归魏郡管辖,而将北部划给了巨鹿郡的堂阳县。东汉时,威县一带为广宗县地。此后,经过魏、晋和南北朝,直到隋朝初年,文帝杨坚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一些州县进行了合并,于公元五八六年,把原来的斥漳城北迁,改称洺水县。唐代史学家杜佑著《通典》说:“洺水入境,东合于漳,故以县名”。这是洺水县的来历。

  唐武宗李炎,是个仅仅在位五年而小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公元八四五年,他下令禁止佛教,没收寺院财产,强制僧尼二十多万人还俗,并将他们分散到各个州县为民。为了消灭佛教在地方上的势力,于这年七月对僧尼较多的州县进行改置,洺水县被并入曲周县内。

  宋朝时洺水县曾两次"置而复废",到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后期,地方行政区变动频繁,金章宗完颜璟统治时,于公元一二O二年,把宗城纳入洺水县,扩大范围,并在原地设立了一个威州。据《广平府志》记载:"威名始于此"。

  元朝是历史上疆域最大的一个封建王朝。元太宗窝阔台做了皇帝,一开始就注意整顿州县,于公元一二三四年,将金朝设立的威州割给邢洺路统领。公元一二五二年,元朝政府又把原在井陉的威州治所,适移到洺水县,使洺水成为州县合一的行政区中心。

  明朝初期,为了消除地方上的混乱情况,曾实行丈量土地、普查户口、调整州县政策。在这次整顿中,于公元一三七二年,把威州降低为县,而县名仍用"威"字。威县之名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03-08-28
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虽有郡县的称呼,但没有成为定制,所以说:"郡县之设,肇自嬴秦。"秦朝设立郡县时,南和一带是赤县的地方。
  汉朝一开始就对地方行政机构的管理很重视。公元前二O六年十月,萧何到咸阳收集了秦朝丞相府的全部图籍、文书等档案资料后,向汉高祖刘邦提出"籍黎民治天下"的建议。于是,汉朝政府便在建国第一年,对大部分地方行政区进行调整。南和县就是在这时候建立的。

  南和县名的来历,据刘熙《释名》一书说:"郡国之名,取号四方,县邑之名亦如之",是按县治所在地的山川或河流位置命名的。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湡水在其南者,和城是也"。因为当时有两个和城,为了与北边的和城有所区别,就定名南和。南和县名因此而得。

  自从西汉初年建立南和县以后,历经东汉、西晋数百年,县名和范围基本未变。到了北魏孝明帝时,由于胡太后专权,为了扩大她在地方上的势力,于公元五二七年,把原属广平郡的襄国、任县、南和三邑划出来,另建了一个北广平郡,郡的首府就设在南和。北朝后朝,宇文氏建立的北周政权,在历史上只不过二十三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也曾把南和县从北广平郡分出来,单独建了个南和郡,而不久又"废郡为县"。据《册府元龟》记载,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派兵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后,"户口滋多,版图扩大",为了适应这个新形势,于第二年割洺州所属的龙冈、沙河、平乡、唐山、任县、南和县,增置一个邢州,南和从此成为邢州的属县。公元六一八年,唐高祖李渊也开始"析置州县",把南和晋升一级,建为和州。不过和州存在的时间不长,二年后又撤销州治,恢复了南和县。宋朝到了徽宗赵佶时,地方政区变动较大。公元一一二二年,邢州改名信德府,南和县因有澧水过境,一度更名澧川,属信德府统领。公元一二六五年,元朝政府为了扩大派在地方行政机构中监视汉族官吏的"达鲁花赤"的权力,对一些州县再次进行合并,南和被并入沙河境内,属顺德路管辖。

  南和县在元朝末年还曾改名和阳。据《榖梁传》说:"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因南和城在古湡水北岸,故名和阳。此后,明、清两朝,南和一直为顺德府所辖九县之一。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03-08-28
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据史载,西周时天子分封诸侯,“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为邢侯”。邢侯曾在今邢台县浆水村附近筑台,古人李攀龙有《登邢台诗》:“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邢台之为地名,即源于此。
  历史上邢台的名字很多。战国初,这里是赵襄子的封地,故名襄国,隋唐五代名龙冈。宋宣和三年(公元112年)改名邢台,沿袭至今。邢台又通称顺德府,顺德府一名源于元代。金、元之际,我国北方经济萧条,元世祖忽必烈根据邢台人刘秉忠的建议,遣“良吏”治理,“革去贪暴,流亡复归,不期月,户增十”。公元一二六二年,“升邢为顺德府”,因顺德府府衙设在邢台县城内,故二名通常混一。

  邢台在历史上曾两次建都。秦末农民大起义,六国旧贵族张耳建立赵国,都城设在信都,即今邢台。魏晋南北朝时,羯族人石勒统一北方,于公元三一九年,建立后赵王国,设都在襄国。石勒及其子石虎在襄国大修宫阙馆舍,其名殿有建德殿、崇训宫、太武殿等数十处,“皆漆瓦金档,银楹金柱,珠帘穷银玉”。今邢台城郭,相传即为石勒所建。

  邢台人民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唐代的“邢瓷”,宋元以来的冶铁,元明以来的鞣皮、制革等,曾闻名全国。邢台人中如汉代的张禹、元代的刘秉忠、郭守敬等,皆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但是,在历代封建统治下,古城邢台发展缓慢,百业凋零,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十分痛苦。

  全国解放后,邢台市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能源、冶金、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医药、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华北平原上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03-08-28
邢台县,过去一般有关地志的书籍,都把它记为“周时姬姓侯国”。其实,远在公元前十六世纪,邢台这地方就做为商朝都邑,屹立于太行山东麓。据古代史籍《竹书纪年》里"商祖乙九祀圮於耿,迁都於邢"的记载,商朝到了第十四王祖乙九年时,因耿地被洪水毁坏,就将国都迁移到了邢地。邢地从此成为一朝都邑而"名扬华夏"。

  历史上的西周,是奴隶制度高度发展的国家。自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传到周成王姬诵时,为了巩固其统治基础,继续分封诸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史记》记载,周成王要报答他叔父周公辅政之恩,封周公的第四子姬苴为邢侯,邢地也即成为邢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邢国在春秋时代,曾一度成为强国。但到公元前七世纪末,由于多次遭受北方狄族的的扰乱,国势逐渐衰弱。《左传》记载,公元前六六一年,狄族人大规模入侵邢地,邢侯求救于齐国,齐桓公帮助邢国把都邑迁移到西夷仪地方,并指挥齐军为邢国修筑起坚固的夷仪城。因为齐恒公曾援助邢国打败异族侵略,所以邢国世代感恩于齐,直到后来的明朝万历十年,修筑砖城时还把东门叫做"望齐门",西门叫做"归安门",以示对齐国的怀念。

  公元前六三五年,邢国被卫国灭掉后,这一带辗转成为五霸之一的晋国属地。公元前四五三年,晋国内部由于"六卿争权",发生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结果邢地又为赵国所有。公元前三七二年,赵成侯将邢地改名信都,以表示他"称雄立业"的决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设立郡县。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在原邢国旧地设置了一个信都县,属巨鹿郡统领。这是邢台地方正式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开端。

  秦末汉初,刘项相争。公元前二零六年,项羽占领赵地,他采纳谋士范增的意见,从战争需要出发,为加强号召力,取旧赵国赵襄子的谥号,把信都县改名襄国。襄国之名由此而始。

  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引起了各族间互相攻杀。竭族人石勒,凭着他的凶悍和机智,招集山野亡命之徒,组织起一支军队,成为当时战斗力量强的武装力量。据《十六国春秋》记载,石勒自称赵王后,他听取汉族人张宾"襄国赵之旧地,依山凭险,可择此而都之"的建议,于公元三三O年,做了后赵皇帝,建都襄国。据《太平寰宇记》说,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死后,他侄子石虎做了皇帝,把国都迁到了邺城,改襄国为郡。这以后,经过元魏、高齐,直到宇文氏的北周政权来亡为止,襄国既是郡的首府,也是县的治所,长期成为郡县并立的区域形势。

  公元五八一年,杨坚做了隋朝皇帝,他励精图治,整顿地方,实行一系列改革。公元五八九年,调整地方行政区划,把襄国县改名为龙冈县。为什么以“龙冈”二字作为县名?这要从《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记载的一个历史传说说起:晋怀帝永嘉四年,有个名叫佛图澄的天竺僧来到中国,他自称能预知吉凶,跟随石勒到了襄国。这时正值大旱,百姓求雨,佛图澄率领他的弟子们,到襄国城西北七里土冈上,掘地三尺,挖出一条死龙,"咒以法水,龙乃苏生作雨"。从此人们都把这土冈叫龙冈。龙冈县名,亦即由此而得。

  自隋文帝设置龙冈县后,经过唐朝和五代,到了宋朝徽宗赵佶时,于公元一一二O年,将龙冈县改名邢台县。至于“邢台”一名的来历,《方舆纪要》说:"龙冈县西一百二十里,有古邢侯所筑之台,宋宣和二年改龙冈为邢台,县名本於此"。邢台县就是从那时开始的,一直沿用到现在。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03-08-28
邢台市西50多公里的太行山下,有个翠柏覆盖的圆形大丘,就是我区有名的古迹将军墓。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

说起将军墓,大家都知道。但这位古代将军是谁?为何葬于此地?可能知道的人却不多。公元六世纪春秋中期,是我国历史上"十二诸侯"战乱攻杀的时代。公元前六六一年,北方强族狄人侵扰邢国(即邢台),邢国君主求救于齐国,在齐桓公派兵帮助下,打败狄族人后,于公元前六五九年,把国都迁移到夷仪城(即浆水)。可是迁都并没有避免了战争,当时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出兵进攻邢国。郑国将军蔡冲,率军长驱直入,逼近邢国"夷东三关"。在这紧要

时刻,邢国军队坚守关隘,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出奇制胜,在黑龙关战斗中,郑军统帅蔡冲身受重伤,战败被俘。相传蔡冲被俘后,趁混乱之机,挣脱枷锁逃走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 他往西逃了一程,又解下身上的盔甲,轻装前进,给这地方留下了放甲铺的名字。当他继续向西逃奔一段之后,由于伤势过重,死在川河北岸。后来人们把他就地安葬,称他的墓为将军墓,村名也叫将军墓村。


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有多勇敢……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03-08-30
西部的城市古(别)名就少了。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03-08-30
西北尤其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名应该不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