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167阅读
  • 43回复

[电厂]云南的特大旱是大型水电开发不足造成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3-30
http://www.sinohydro.com/838-2198-157517.aspx
然而,据我们所知,水力发电又是和水资源以及减排温室气体紧密相关的。特别是当前我国南方正在经历着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广大网友对西南地区的干旱极为关心,也对干旱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建议。
在中国水周、遭遇特大干旱这样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我们请水电专家来探讨一下西南干旱和水电开发的关系似乎就更有意义。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水电专家张博庭,请您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情况。
张博庭:
今年3月22日是第18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了让全世界关注水问题,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订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所提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当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设立世界水日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中国水周: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主持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与我国西南大旱赶在了一起,似乎让“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不同寻常。作为水电专家,您如何理解这次“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特殊意义?
张博庭:全球气候变暖是重要的怀疑因素之一。自然气候本身也具有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总难免会有极端的气候出现。根据联合国气侯组织的报告,温室气体排放过多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后果之一就是极端气候增加。所以,如果今后这种干旱的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了,很可能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除了气候方面的原因,干旱形成灾害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根据国家防总的归纳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
西南地区许多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去年9月以来,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五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七至九成。到3月中旬,云南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前两项主要是天然的因素,后一项蓄水少则与人为的因素有关。
主持人:干旱出现后,我国很多地方不仅粮食、农作物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很多地方的人、畜饮水都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很多网友认为是这些年的农村水利设施落后,现有的设施几乎都是三十年前建设的,所以应对干旱的能力比较差。对此您怎么看?
张博庭:
这种说法是非常普遍的。而且这也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自从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小农业生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影响确实很大。原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也非常严重。
不过,从政府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来看却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实际上我国2009年,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已经高达1427亿元,一些省区的水利部门也非常重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而三十年前我们全国的水利投入每年根本就不到几十亿投资。所以,我们现在的水利投入不仅没有减少,而是大大增加了。
不过,客观地说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之后,集体经济体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大幅度减少,所以,尽管我们的水利投资已经大幅度增加,但是,农村的水利设施的维护还是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是,也必须强调另一方面,水利灌渠网络只能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矛盾,没有办法应对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矛盾。一些分布在各地的小池塘、水水库的存储能力毕竟很有限,容易受到局部气候的影响,连续的干旱少雨让许多同样要“靠天吃饭”的小池塘、小水库逐渐干涸。光有小型水利设施往往难以抵御突然袭来的特大旱灾,很可能会在较为严重的灾害面前难失去作用。
我们知道,这次西南地区遭遇的特大干旱,是解放以来没有遇到过的,所以,很可能即便就是30年前的水利设施,也同样不能应对今年的特大干旱。
主持人:在这方面你觉得有关政府部门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张博庭:3月23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副主任邱瑞田在人民网的访谈中也曾说到]:自从建国以来我们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没有停过。通过每年中央下达的投资或者地方的投资,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始终是在进行的。而且每年的冬春秋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复这些供水设施和蓄水设施。这是解决抗旱问题的一个关键。 云南的特大旱灾(应对不利)不仅不是水电开发造成的,反而是大型水电开发不足造成的。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3-31 18:2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3-30
不过,因为我们国家水资源年内的分配非常不均,没有一个很好的蓄水工程,很难做到年内或者年际之间的调节,来水了就流走了。可见,我们国家的防洪抗旱主管部门也是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大型的蓄水设施不足,导致无法应对严重的干旱。

可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中,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不属于水行政部门管理。然而,那些在大江大河上调控水资源所必需的大型龙头水库的建设,往往又都是一些大型的水电工程。

这样一来,似乎我国的大型水资源调蓄工程的建设,就出现了与水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相脱节的情况。一方面水利部门不能直接操控和掌握重要的大型蓄水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具有重要蓄水调控作用的大型水电站建设,也不能得到水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

大型蓄水工程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我们拦蓄洪水和旱季供水的能力,因此,我认为要想增加抗拒特大干旱的能力,必须全方位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不仅需要建设农村的基础水利设施,同时也要加强大江大河上的龙头水库的建设,没有后者就无法解决蓄水少的矛盾。

至今,流经我国的云南三条主要的大江河中只有澜沧江上的小湾水电站(150亿库容)是一个具有调蓄能力的龙头水库。而且,这还是去年9月旱情开始以后才建成蓄水,相当于在这次大旱中根本就不可能发挥出作用。其它金沙江上和怒江上的具有调蓄水资源能力的龙头水电站都还没有建设起来。

总之,我们的云南不仅每年都要眼看着数百亿的水资源白白流走,而且,还经常要给下游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所以,我国云南省的水资源总量虽然很大,但是,由于水库蓄水能力非常差,总是不得不在洪水期想办法都把洪水都赶快排走。因而,一旦在枯水期出现严重的旱情时,必然就会无水可用。

主持人:最近社会上也有舆论认为,这次大旱背后暴露出官方在水利建设方面长期欠账,是典型的“人祸”,对此您怎么看?

张博庭:前面已经谈过了,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联产承包集体经济的弱化,缺少了农村集体这个动力,基层水利设施建设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过这种个体农业和集体农业的矛盾,根本就不是国家投资所能解决的问题。而且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水利的投资也并不能算少。

尽管,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我们还要不断的增加投资,我们的建设的体制和资金管理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社会上的那些曾经不惜编造谣言,激烈批评水利水电建设投资过度的极端环保组织,现在也一反常态的指责政府建设投资不足,就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了。

我个人也看到最近国内确实有一些人又开始故意炒作大旱的“人祸”因素了。而且这些人基本上就是以前那些为了让公众反对水电开发,而编造中国水资源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的那伙极端环保。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3-30 05:4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3-30
不过这次他们绝口不提曾经把云南6%的水资源开发程度编造说成是100%,因而呼吁开发热“该降温了”。反而要强调说“暴露出官方在水利建设方面长期欠账”了。反正中国政府怎么做肯定都是错的。当你要投资搞建设,她跑出来说你超过国际警戒线,已经造成了生态灾难;当真的出现的特大干旱灾害,他又要指责你“暴露出官方在水利建设方面长期欠账”。

反正不管你怎么干,最终都一定是在制造人祸。这些人也许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学会了只要是指责政府、批评共产党,不管真的假的,不管是不是胡说八道,总能哗众取宠的获得一些名利。

主持人:还有舆论认为,西南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您认为有道理吗?

张博庭:这种“西南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的说法,完全是欺人之谈。

我国云南种植橡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砍伐原始森林也已经在98年洪水后被视为违法的行为了。我也看到过一些极端环保人士的文章,有的还列出了具体的数字。

我真希望那些极端环保人士,能够负责任的向执法机关揭发,哪个地方被砍伐了300万亩原生态森林种上了橡胶,哪里又被砍伐了3000万亩的原生态森林种上了桉树?

据我所知,98洪水后,云南就曾经有个县长,因为带头砍伐了一些森林已经被判了行。另外,他们把橡胶和桉树被称为“抽水机”的发明,确实是一种非常能煽情的表述。抽水机是被用来抽水用的,如果,只要耗水就算是抽水机的话,那么全世界的动植物都应该是抽水机了。
我们不能不佩服伪环保的人士的想象力,难道就因为目前种植橡胶和桉树能够比其它树种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它就要被扣上破坏生态的抽水机的罪名吗?其实,如果承认桉树是抽水机的话,那么所有的树木当然也都应该是抽水机。

橡胶树的生长速度与常规的树种几乎没什么差异.也不知道它怎么就得罪了环保人士,也许是因为它能给中国创造出“万恶”的GDP。要知道极端环保们对中国的GDP总是深恶痛绝的。桉树的生长速度确实比较快,吸收土地中的养料和水分也相对多一些。

不过,桉树成长的速度快,恰恰说明它比其它树种能具有更强的固碳能力。我国政府植树造林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如果桉树的生长速度比别的树种快一倍,那么种植一亩桉树就相当于栽种两亩的普通树种。

因此,种植桉树绝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碳汇、利国利民、并有利于全世界的最佳选择。其实,所有的树木森林都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地表林木的减少肯定会增加洪水的强度。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的植物树木都要产生蒸腾散发水分,它自身的生长也需要消耗一定的水资源。

所以,任何植物林木的种植,绝对都是要消耗水资源的。这一点在我国的多次沙漠治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证实。然而,极端环保组织的狡猾之处就在于,他们能不失时机地抓住植树造林总要消耗水这正反两方面的特点。

当你遭受了洪水灾害,他说是你乱砍乱伐制造的人祸,今天出现了干旱的灾害,同样还是你植树造林追求GDP种了大量的抽水机制造的人祸。因此,我觉得大家不必要过分关注他们这种炒作,不让他们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也有人说,水电开发截断了江河,加剧了旱情,是这样吗?

张博庭:这是一种非常错误地认识,甚至不能排除又是国内外反水坝组织故意编造出来骗人的谣言。众所周知,水轮机是钢铁的,它不可能吃水。水电站不像农田灌溉,它只是利用水的势能根本就不消耗任何水资源。一些水电站截断河流只是一种暂时的表面现象,因为河流里的水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来,当水电站的水库蓄满水以后,河水一定还是要流下去的。如果建水电站真的能够截断河流,那么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错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要告诉人们,河流是怎么挡也挡不住的。水电站的挡水作用只能是暂时的。

主持人:什么情况下水电站会让河流出现暂时的断流呢?

张博庭:有两种情况下河流会出现暂时的断流。一种是在水电站光蓄水,而且不发电的时候,上面的水暂时放不下来。另一种是引水式电站把河水全部从管道中直接引到下游去了。不过,这两种情况不仅都是人为可控的一种状态,而且,也不会减少水资源的总量。

在第一种情况下,只要一发电,水自然就要下来了。第二种情况,仅仅对紧靠水坝下游一段距离内的河道用水会有影响,因为河水经过了发电的管道之后,最终还是要回到河道中去的。如果管理得当,引水式的水电站都要求保留一定的生态流量,这样就不会出现部分河段断流的情况了。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3-30 05:4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3-30
主持人:最近,有媒体报道,有一些水电站为了保证生活用水,放弃发电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张博庭:最近干旱期间,媒体上也有“一些水电站为了保证生活用水,放弃发电”的报道。这种情况是在遭遇特大干旱情况下的一种特例。
当河流来水的非常少的时候,停止发电就相当于让水电站把河流通道完全截断,这样可以保障当地的用水需求。但是,当你保障了当地的用水之后,河流下游的地方肯定是水量变得更要少了,干旱更严重了。所以,放弃发电也只能调解远近不同地点的河流水流量的比列。

从整条河流来看,水电站只能调解水量,而既不会增建也不会减少水量。水电站就是人们调节河流的一种工具,到底要怎么样调解,什么时候给谁多少水?都取决于我们人对水电站的管理水平。

主持人:如此说来,水电站不仅不会造成干旱,反而会对调节干旱发挥很大的水量作用了?

张博庭:是的,我们不要小看了水电站这种调节水量的作用。一般来说小水电的调节作用小一些,大水电的调节作用要大一些。由于径流式的水电站和小水电的水库容量有限,甚至没有水库调节能力不强,所以,人们通过小水电站调节河流水量的重要作用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但对于有蓄水能力的大水库电站情况则完全不相同了。有蓄水能力的大型水电站在壅高水位发电的同时,往往都要把洪水期的大部分洪水保存在水库里,等到枯水期分期分批地向下游放水。
水电站的库容越大,它存储水资源的能力越强,它能够吸纳的洪水就更多,同时在洪水期过后,向下游供水的能力也就越强。这就是大型水电站的水资源调节作用。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维系现代社会用水需求必不可少的形式。实际上从水资源调节的重要性上看,即使大型水库不能发电,人们也必须要建造大量的水库来调控水资源。

不过,由于水库大了以后水位一定会比较高,向下放水的时候一定会有巨大的能量要释放出来。如果不用来它发电反倒会对水库的设施和下游的岸坡造成巨大的冲击和破坏。所以,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大型水库不采用放水的同时发电的方式来消能的。这样一来所有的大型的蓄水水库就必然都是大型水电站。

目前的现实社会当中,我们要解决水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主要是依靠建设这种具有大型龙头水库的水电站蓄水来解决。

主持人:既然水电站对调节水量和调控水资源有如此的重要性,为什么还有“反对水电”的声音呢?

张博庭:大型水电站这种具有重要的水资源调节作用的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往往又都是投资大,淹没范围广,生态损失严重和移民人数众多的难题。 

所以,在实际当中大水电建设起来的难度往往也就比较大。我国目前的普遍问题的是小水电和径流式水电站开发的比较多,这虽能够获得一定的清洁电力,但是却无法有效的帮助解决水资源调控的矛盾。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因为经济能力有限,所以很少建设大型龙头水库。

改革开放后,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是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却受到了国内外反坝组织所制造舆论阻力。例如,几年前由某个极端环保反坝组织的江河行活动,为了阻止我国西南的水电开发,就利用记者和某个退休的水利工作者公开的在报纸上编造谣言说什么:水库蓄水量(水资源开发)不超过河流的40%是国际警戒线。而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普遍都在80%以上,四川、云南一些地区的一些河流的开发程度已经达到100%。因此已经造成了西南地区生态灾难等等。

现在,云南遭遇到了特大干旱之后,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云南省披露的旱灾原因,我们都知道了云南的特大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蓄水能力不足。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程度还不到7%,大约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分之一。

可见:分明是6%,非要说成是100%,为了欺骗公众这些反坝组织就是公开的编造这种离奇的谣言,以误导社会舆论反对我国的水电开发。
然而,由于极端环保组织通过收买记者成功的操纵着一些媒体,这样的离奇的谣言不仅长时间的公开的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而且当有学者站出来揭露批评他们这种无耻谣言的时候,为了维护谣言宣传的欺骗性,他们还要理直气壮的追究批评者的名誉侵权责任。以至于至今还让谣言混淆了视听,误导了社会舆论。

主持人:您认为那些极端环保的“反坝”声音误导了社会舆论,会产生什么样的恶果呢?

张博庭:在极端环保反坝组织这种有计划、有目的的造谣宣传的影响下,我国的公众舆论甚至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和领导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误导宣传的影响。怒江水电开发已经被谣言搁置了8年;金沙江上最重要的调节水电站虎跳峡,本应在“十一五”期间开工,现在还差几个几个月“十一五”都要结束了,而虎跳峡不仅一拖再拖甚至正在考虑取消。

然而,这些被搁置的水电站建设,恰恰就是云南地区最重要的蓄水工程。单单一个虎跳峡水库的库容就大约200亿,远远超过云南全省目前所有水库的蓄水总量。如果能建成这个水电站,再加上滇中调水等工程的配合,完全可以非常从容的应对今年的云南中部地区的特大干旱。 此外,同样被谣言搁置的云南怒江水电,如果能按期开发,其龙头水库的蓄水量也可以在大旱之年,为云南多提供上百亿的水资源。如果那样的话,加上当地必要的中、小配套水利设施,云南西部保山等地区的旱情,完全可以得到根本的缓解和消除。

根据国家大坝委员会的统计,目前全球平均的水库蓄水量(水资源开发程度)已经达到可用水资源的38%。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已经开发的主要河流的平均水库蓄水量已经超过河流径流量的70%。最高的美国科罗拉多河的水库蓄水量已经是径流量的400%。
我国北方的黄河因为水资源非常紧张,所以优先得到了开发,目前的水库蓄水总量也已经超过径流量的150%。
这样就能让我们有能力跨年度的对黄河水量进行调解。经过科学调度我国的黄河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洪水泛滥,而且还在水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已经实现了连续十年不断流。

由此可见,我国云南地区的百分之六点几的水资源开发,怎么可能够抗拒得了较大的干旱呢?如果我国云南省那些被搁置那些大型水电站都能建成,那么云南省的水资源开发程度也将达到国际平均水平(38%)以上,到那时候云南也能和全世界的其它地区一样,比较从容的应对极端气候所带来的灾害问题了。

主持人:听您这么一分析,云南的特大旱灾(应对不利)不仅不是水电开发造成的,反而是大型水电开发不足造成的。

张博庭:是的。从实际分析来看,云南的特大旱灾不仅不是水电开发造成的,而是恰恰是由于我们的大型水电开发不足造成的。

然而,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大干旱来临之后,某些由国外资助极端反坝人士,仍然还要跳出来继续制造是水电开发造成了西南干旱的舆论。而且这些离奇的谣言,居然不仅还有一些媒体热衷于传播,并且能在社会上还有相当的市场。可见我国的科普宣传工作还有巨大的差距,亟需尽快提高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

因此,我们必须要承认,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干旱灾害,绝对是有人为因素的。这个科学素养不高的人为的因素一天不消除,我国的大型水库水电站一天不建成,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根本就无法解决。我们国家也就不得不经常遭受这种严重洪涝和干旱的灾害。

主持人:您能不能跟大家说说按照国际惯例,一般用什么办法应对大旱?

张博庭:干旱灾害在全球非常普遍,国际社会解决(洪涝)水多和水少(干旱)这个最主要水资源矛盾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要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变水害为水利。通过建设大型水库把尽可能多的洪水保存下来,变成在旱季的水资源。此外,联合国2006年颁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归纳世界水资源问题的第一条就是“设施不足,管理不善”。

设施建设和管理就好像是计算机的软硬件,没有必要的水利设施建设,人们对水资源无法干预、调控,就谈不上什么管理。所以,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前提之一在于必要的水利设施建设。

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的现实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在缺乏必要的水利水电工程设施的情况下,我们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然而,建设了必要的水利水电设施之后,水资源的矛盾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水利水电设施能否发挥好作用,解决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要取决于我们的管理水平。

主持人:我们今后需要如何应对和缓解今西南地区可能出现的特大干旱?

张博庭: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这种情况与北方的平原有所不同。

在北方的平原地带,一旦出现干旱总可以通过向地下深处打井抽取地下水救急。但是,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并不像平原地区那样容易找到地下水源,并通过打井解决水源问题。因此,对于西南地区就更需要依靠水库的蓄水解决特大干旱的供水问题。

当然除了加速将设蓄水设施之外,还要有科学的管理跟上。例如,由于我国长江和南方各流域河流的水库蓄水能力,还不能达到对全年的水量进行调节控制的水平,目前我们对长江和南方诸河流的水资源管理也还比较的被动。

面对今年我国南方严重的干旱和各大小水库都难以蓄满水的尴尬局面,几乎没有人不对去年夏季我们曾千篇一律的放空水库的防洪措施感到惋惜。为此,社会上已有很多有识之士不约而同的发出“管水调水切不可‘重涝轻旱’”的呼声。

据悉,国务院已于近日明确,三峡工程将在防洪、发电、航运三大功能上新增抗旱功能,并强调要与防洪功能并列排在首位。这说明发挥已建工程的作用,科学管理水资源的问题,不仅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总之,解决西南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继续特别重视和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农田灌溉网络工程建设,彻底改变广大农村地区“靠天吃饭”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必须要加快我国大型骨干蓄水工程的建设,在拦蓄洪水解决洪涝灾害的同时,想办法把尽可能多的洪水保存下来,满足旱季的水资源需求。

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好水电站和各种水利工程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增加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让我国有限的水资源和水利水电设施充分发挥出作用来。

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还有,我国水电开发程度的提高,还将为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重要的贡献。根据国际社会目前普遍的看法,温室效应是造成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

我国的水能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每年13亿吨原煤,目前我们只开发利用了不到3亿吨。因此,如果全面我国的水电开发,我国每年能够减少20亿吨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对于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和减少由于温室气体效应所造成的极端气候,绝对是极其重要的贡献。因此,大力开发水电绝对是我们减少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当务之急。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张副秘书长,谢谢各位网友关注,下次再见!

张博庭:再见!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3-30 05:4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3-30
看見那標題有點惡心:「专家畅谈西南干旱」他們以為干旱很好玩啊?暢談?那編輯真有病!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3-30
暢談?什么玩意儿?不讲人话!
但得闲适踏青春,何须擅板共金樽。
盐官古风今犹存,不见当年牧马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3-30
我们国家水资源年内的分配非常不均,没有一个很好的蓄水工程,很难做到年内或者年际之间的调节,来水了就流走了。可见,我们国家的防洪抗旱主管部门也是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大型的蓄水设施不足,导致无法应对严重的干旱。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3-30
云南遭遇到了特大干旱之后,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云南省披露的旱灾原因,我们都知道了云南的特大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蓄水能力不足。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程度还不到7%,大约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分之一。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3-31
从实际分析来看,云南的特大旱灾不仅不是水电开发造成的,而是恰恰是由于我们的大型水电开发不足造成的。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3-31
关键是云南的人和地都在山上,不管怎么搞都是靠天吃饭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03-31
引用第9楼燕山雪于2010-03-31 15:53发表的 :
关键是云南的人和地都在山上,不管怎么搞都是靠天吃饭



不知是否表明你对山区缺乏基本的了解. 即使住在高原地区的人绝大多数也是住在有水的盆地及山脚的水边的,住在山上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即使像青藏高原的人绝大多数也是住在有水的盆地及山脚的水边的.
现在的大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大水库太少,没有把雨季丰富的雨水拦住,蓄水不足. 很多小水库及池塘及一些河流的上游干枯.

西南可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单是云南一省年产水量便在3000-4000亿立方, 而3月中旬云南的水库总蓄水仅46亿立方米. 现有的水仅够用2个月.云南的水电开发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倍受阻扰,如怒江水电规划 搁置8年没批, 即使地方在建的金沙江中下游大水电也被有关部门以环保的理由停工!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3-31 18:2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03-31
引用第10楼北极星301于2010-03-31 18:08发表的  :
不知是否表明你对山区缺乏基本的了解. 即使住在高原地区的人绝大多数也是住在有水的盆地及山脚的水边的,住在山上的人只是很少一部分.即使像青藏高原的人绝大多数也是住在有水的盆地及山脚的水边的.
现在的大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大水库太少,没有把雨季丰富的雨水拦住,蓄水不足. 很多小水库及池塘及一些河流的上游干枯.
.......

云南的坝子有多大面积?云南90%以上的地区都是山区,
大江大河里是有水,现在就有,也不用建水库调节,抽不干的,但是水位太低,提水上山的成本太大,而且山上地势不平,也没有办法灌溉,所以云南大多数耕地都是旱地,著名的红河州哈尼族水稻梯田,也不是从元江里面抽水灌溉,而是依靠山上一层层渗下来的水。但是云南的山地大多处于河流源头分水岭地带,集水面积就小,水量不足,而且流域面积大(大到如长江黄河)同流域全旱或全涝的机率就不大,但是小流域就不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且分水岭源头地区一般也没有地形条件修大的蓄水工程,那些小塘坝只是季调节或者准周年调节,一遇到大的旱灾也就无能为力了。
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的水电开发解决不了云南当地的缺水问题,因为水位太低,也就是从虎跳峡可以搞滇中引水工程,可以把金沙江水引到洱海与滇池两个坝子,另外怒江和滇西龙川江的水库可抬高水位灌溉怒江下游的潞江坝。当然,澜沧江下游也有几个坝子,但是这些坝子都可以自流引水灌溉,用不着水库。不过这些大型水利工程对于云南80%以上土地与人口的用水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当然大型水库的径流调蓄能力对于下游地区比如下湄公河平原地区是有好处的。对于云南腹地最广大的地区大水电是没用的,关键是堰塘等小型水利,还有就是在山顶上种树,种树可以留住雨水,那样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即使不下雨也能抗一阵子,这就是哈尼人水稻梯田千年不坏的原因,不过像现在这样大半年没下雨,怎么闹都没办法。而且云南还有许多坡地没修成梯田,即使有水源,也没有办法灌溉,只能望天收。不过南方地区不可能四季连旱,这季不收还有下季,没有必要太担心。
西南土石山区与岩溶山区的缺水问题不是大水电所能解决的
而是靠小型需水设施和水土保持,在山顶上种树和平整土地修梯田。还可以搞一些自压喷灌与自压滴灌。
不过除了今年的季节性干旱外,在金沙江流域与元江流域还有上万平方公里一直干旱的干热河谷地带,不过干热河谷上面山头上和脚底下江里面都有水,即使缺水也比西北地区好解决。
对于生活用水,还是开发地下岩溶水源好。
西南的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存在不会因为人和社会制度而改变。一种自然存在不应该作为政策性攻击的工具。西南大水电建与不建只会对流域下游产生影响,对云南超过80%以上土地与人口的供水实质上是无关的。
就是50年后,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的大型水利枢纽全部建成,云南仍然会有旱灾。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2-04-05 22:0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03-31
长期以来和水博是持同一立场的,但现在越来越有反对水博的欲望了。他的唯水电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吵架。江河大坝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比如就解决不了山区的缺水问题,只能对下湄公河平原有影响。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0-03-31
水博再胡说,黄河水库修了不少了,但是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还是年年旱灾。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0-04-01
深度揭秘—云南干旱的幕后“元凶”
2010年03月22日22:17生活新报我要评论(251) 字号:T|T

水库没了“老本”

在水塘村对面的山上,是给大半个呈贡县供应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中坝塘水库,然而半年多无有效降水后,水库的存水量近乎为零。从山腰直通山脚的泄洪道长满了杂草,护林员何玉翔已记不清最后一次开闸泄洪是什么时候了。

2005年,水塘村村民何玉翔被乡里聘为护林员。他刚开始工作的那一年,就遭遇了一场大旱。“当时的水位降得很猛,整个水库的水只有以前蓄水量的一半。”何玉翔翻出了当年记录水位的小册子,上面显示整个水库蓄水的高度只有10多米。而今年何玉翔只在册子上画上一笔:0。何玉翔说,从今年1月份开始,除了个别角落以外,水库的绝大部分区域都已经见底。40多年来,何玉翔还是头一次看到偌大的一个水库干得如此彻底。

让何玉翔放心不下的还有他的老朋友,往年的春天,都有上百只野鸭飞来水库栖息。“这些野鸭成群结队飞翔的时候很壮观。有时候我会从家里带一点玉米和粮食洒在水库边给野鸭吃,久而久之和野鸭也有了感情。”今年的大旱让何玉翔没有办法见到这些朋友了。“不知道它们会在哪里栖息,但愿能找到一个水源充足的地方。”

从云南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看,目前整个云南省水库的蓄水量仅为**亿立方米,不足往年的一半,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亿立方米;64条中小河流断流,934座小型水库和山塘干涸。“云南的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占85%),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够吃老本。”骆银辉说,按照云南往年的气候特点,9~10月是雨季后期,还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补给水库和河流。然而去年9月之后滴雨未降,加上秋天气温偏高,蒸发很大,基本上没有水库能逃过干枯的厄运。

即便是云南水源相对丰富的几条干流和几大湖泊,目前的情况也不乐观。2月的时候,迪庆香格里拉境内,长江上游的金沙江许多水域的江面大大减小,平常宽达200~500米的江面目前还不到50-100米;而往年深达四五十米的珠江源也因蒸发量大等原因导致水位下降数米,部分河段已经干涸见底。“没了水源地的供给,干旱自然可以横行肆虐,如果地球是个巨大的苹果,那么云南这块地方已经被烤焦了。”骆银辉打了个比方。(大江大河水电开发滞后,无法拦蓄雨季的水,调水工程也无法建设,旱季河床干枯)

水利之困

云南干旱波及面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已经没有时间让我们抱怨。但在我们努力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努力抓好接下来的生活生产,努力赶在下一次灾害降临之时把损失降到最小的同时,也需要冷静下来反思:自然灾害来临之前,我们是否该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1 11:18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0-04-01
未被重视的地下水源

水塘村如今基本上放弃了农业灌溉的希望,村民的底线只是希望“有口水喝”。在水塘村的一个村小组,村民李树芬和40多户村民靠村头的一口井勉强度日。昔日满溢的井水现在也已经回落了不少,每天只要多打几桶水,井水就开始犯浑。所以村民们达成了一个协议,严禁其他村的村民到井里打水,并且执行轮流监管的方式。

对于李树芬来说,走到这个地步也并非她所想,只因为现在的形势是“滴水贵如油”。李树芬说,这口井她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换句话说,在40年的时间里,村里再也没有打过任何一口新井。“要是村里再多几口井,现在村民喝水的压力会小一些。”

正如李树芬所说,云南的地下水一直存在利用不足的问题。面对干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紧急派出了“找水突击队”开采地下水。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透露,目前已对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文山干旱严重缺水地区进行了实地选点核查,初步确定了钻井施工点。其中个旧、开远、蒙自、弥勒、泸西、建水6个县(市)的9口地下水深井钻探井位已全部确定,蒙自县雨过铺镇关圣庄应急抗旱供水井已开钻施工。“就在几天前,突击队刚刚在峨山打出一口深水井,暂时解决了当地4000多人的饮水问题。”

然而对于打井取水的实际效果,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王宇说:“在山区,钻井的成功率很低,远不到一半。更重要的是,打井若不慎,会令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原有水源点枯竭,进一步加剧山区缺水。”此外,时间也是一个问题。钻井需要的时间从十多天到一个多月不等,估计在4月份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不过,临时抱佛脚总比不抱佛脚好。”

自食苦果的水利设施

除了村里井口不足以外,对于水利设施过于陈旧,李树芬也有着深刻的体会。“田里面的沟渠是1993年的时候修的,当时村里还种水稻,后来全村人改种旱地后,沟渠依然没有做任何完善,结果一些沟渠因为地形改变成了废渠。”而村里用来储水的水塘更是十年如一日。李树芬说,早在2005年遭受干旱的时候,就有村民提出扩大水塘容量以备不时之需,却被村里以资金不足回绝。李树芬面对干枯的水塘,心里涌出了一股“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的滋味。

那么,云南的水利设施究竟是什么状况?省水利厅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的水利设施是在吃老本。很重要的一方面,云南小型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结果如何呢?云南目前已经有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这还不是最差的,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更快枯竭。而对于那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云南已经开始考虑作出调整。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杨光成说,从长远看,云南要下决心解决水利化程度低的问题。“早在7年前,人大代表就提出了滇中调水建议,不能再拖下去了,希望能够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定下来并开始实施。”杨光成举例说,面对严重的旱情,必须要有高标准的水利工程才能解决。上世纪70年代末,宾川遭遇了特大旱灾,缺粮9个月,当时在全省的支持下度过了难关。吸取了大旱的教训后,实施了“引洱入宾”工程,当时投资了3000多万元,修建了7.7公里长的引水隧洞。该工程的实施,把宾川的水利化程度由30%左右提高到了60%左右,翻了一番。 (注意: 没有大水电及大水库的建设,调水也不可能进行.)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1 11:2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0-04-01
云南“喊渴”主因是工程性缺水
2010年03月24日04:13人民网徐元锋我要评论(20) 字号:T|T
人民网昆明3月23日电 (记者 徐元锋)本次西南地区大旱,暴露出云南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的局面。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云南水资源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工程性缺水仍是云南主要的缺水形式。

近年来,截至2009年底,云南省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514座,水库总库容达到108.3亿立方米,累计建成水闸1540个,堤防总长度达到838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34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90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万平方公里,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达到2736万多人,年供水量为144多亿立方米,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19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76亿度。

但到目前为止,全省蓄水工程总库容仅为108亿立方米,水库蓄水总库容不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年缺水总量达41亿立方左右。全省有效灌溉面积2340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37%。全省还有近13座中型252座小(一)型水库和2868座小(二)性病险水库、98座中型病险水闸对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性缺水,仍然是当前云南省主要的缺水形式

下一步,云南将痛下决心,抓住六个重点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推进滇中调水前期工作。在龙蟠以上河段开展取水点方案比选,为工程启动实施创造条件,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1200万人的用水问题。二是加大力度推进昆明补水工程。当前要加快清水海钓水工程建设进度,并争取尽快启动年引水量6.3亿立方米的牛栏江调水补水工程建设。三是继续推进润滇工程,争取今后三年再新开工100件骨干水源工程,“十二五”末新建大中型水库50余座、小型水库200座以上,新增蓄水库容15亿立方米,新增总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今后三年再新开工建设10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结合中低产田改造,争取“十二五”末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50万亩,用10年时间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每年新建干支渠防渗工程1000公里。争取5年内解决目前剩余的10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本文来源:人民网 )
007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0-04-01
人类灭亡是人类对大自然“开发”不足造成的。

原来开发和掠夺是同义词。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0-04-01
引用第11楼燕山雪于2010-03-31 22:47发表的 :
云南的坝子有多大面积?云南90%以上的地区都是山区,
大江大河里是有水,现在就有,也不用建水库调节,抽不干的,但是水位太低,提水上山的成本太大,而且山上地势不平,也没有办法灌溉,所以云南大多数耕地都是旱地,著名的红河州哈尼族水稻梯田,也不是从元江里面抽水灌溉,而是依靠山上一层层渗下来的水。但是云南的山地大多处于河流源头分水岭地带,集水面积就小,水量不足,而且流域面积大(大到如长江黄河)同流域全旱或全涝的机率就不大,但是小流域就不行,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且分水岭源头地区一般也没有地形条件修大的蓄水工程,那些小塘坝只是季调节或者准周年调节,一遇到大的旱灾也就无能为力了。
金沙江、元江、澜沧江、怒江的水电开发解决不了云南当地的缺水问题,因为水位太低,也就是从虎跳峡可以搞滇中引水工程,可以把金沙江水引到洱海与电池两个坝子,另外怒江和滇西龙川江的水库可抬高水位灌溉怒江下游的潞江坝。当然,澜沧江下游也有几个坝子,但是这些坝子都可以自流引水灌溉,用不着水库。不过这些大型水利工程对于云南80%以上土地与人口的用水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当然大型水库的径流调蓄能力对于下游地区比如下湄公河平原地区是有好处的。对于云南腹地最广大的地区大水电是没用的,关键是堰塘等小型水利,还有就是在山顶上种树,种树可以留住雨水,那样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即使不下雨也能抗一阵子,这就是哈尼人水稻梯田千年不坏的原因,不过像现在这样大半年没下雨,怎么闹都没办法。而且云南还有许多坡地没修成梯田,即使有水源,也没有办法灌溉,只能望天收。不过南方地区不可能四季连旱,这季不收还有下季,没有必要太担心。
西南土石山区与岩溶山区的缺水问题不是大水电所能解决的
.......


        云南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实际居住人口在案70%以上)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700立方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云南7年前便提出了调金沙江水入滇中的计划,因金沙江水电开发的滞后而没能进行.
        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些水情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水资源贫乏省。面对1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水资源大省大面积遭遇水危机,水资源紧缺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4-01
引用第18楼北极星301于2010-04-01 12:32发表的  :
        云南是水资源大省,水资源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实际居住人口在案70%以上)和三分之一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700立方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云南7年前便提出了调金沙江水入滇中的计划,因金沙江水电开发的滞后而没能进行.
        目前云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9%,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这些水情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云南水资源总量丰富的同时又是水资源贫乏省。面对1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水资源大省大面积遭遇水危机,水资源紧缺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

大段的重复而又不得要领是您一贯的作风。云南70%的耕地都是坡耕地,特别是喀斯特岩溶山区好些都是云彩地,东一块西一块。修不修水利工程,它们都是靠天吃饭。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0-04-01
引用第19楼燕山雪于2010-04-01 13:01发表的 :
大段的重复而又不得要领是您一贯的作风。云南70%的耕地都是坡耕地,特别是喀斯特岩溶山区好些都是云彩地,东一块西一块。修不修水利工程,它们都是靠天吃饭。


云南有6.5%的坝区,  人口70%,耕地占1/3; 还有10%左右的缓坡地及高原(基本也是平地).也靠近水源地的. 云南省90%以上的人口及耕地都是集中在这些地区. 真正在陡峭的山上的人口及耕地(即一些梯田)是很少的.云南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大,如烤烟,茶叶,辣椒,土豆,地瓜等,这些作物需水很少,完全可以在山坡上种植.

我说你不了解山区是因为你只看到一些用于旅游的山区梯田便以为山区的人80%便是靠天吃饭了.山区的人绝大多数(90%以上)是居住在盆地及附近的缓坡地及高原(基本也是平地)的, 这些地区通常也是靠近水源或可以调水的. 地形不平又没有水源的地方的人是很少的,不会超过10%.

云南70%的耕地都是坡耕地? 请提供你的信息的出处.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1 15:2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0-04-01
引用第20楼北极星301于2010-04-01 15:16发表的  :
云南有6.5%的坝区,  人口70%,耕地占1/3; 还有10%左右的缓坡地及高原(基本也是平地).也靠近水源地的. 云南省90%以上的人口及耕地都是集中在这些地区. 真正在陡峭的山上的人口及耕地(即一些梯田)是很少的.云南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大,如烤烟,茶叶,辣椒,土豆,地瓜等,这些作物需水很少,完全可以在山坡上种植.
我说你不了解山区是因为你只看到一些用于旅游的山区梯田便以为山区的人80%便是靠天吃饭了.山区的人绝大多数(90%以上)是居住在盆地及附近的缓坡地及高原(基本也是平地)的, 这些地区通常也是靠近水源或可以调水的. 地形不平又没有水源的地方的人是很少的,不会超过10%.
.......



是我记错了,到不了70%,全省合计坡耕地占64%。
据1997年土地详查数,全省642万hm2耕地中有坡耕410万hm2,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就有76万hm2。坡耕地在全省16个州市有分布,有13个州市50%以上的耕地是坡耕地,特别是昭市、怒江州辖区内的耕地中有85%以上都是坡耕地。25°以陡坡耕地在我省分布较广,全省16个州市中有6个州市25°上陡坡耕地占坡耕地总面积的20%以上,其中怒江州、迪庆分别达到了29%和40% (表1)。
云贵高原不是内蒙古高原。云南省地形总体上略呈北高南低之势,地形在立体上的多层性与水平上的地带性相重迭的状况,形成了由低到高的多级阶梯,使地形相对高差大、切割深,形成坡长、坡陡的态势。全省地貌类型属典型的山地结构, 94%为山地,平坝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坡度在25°以上的面积约为15. 3万km2,占云南省国土面积的40%。这种地形坡度大、岭谷间相对高差大的现状,是造成基本农田紧缺、坡耕地多且坡度大等不合理耕地结构的主要原因。
云南16个市州中,有滇西谷仓之称的德宏坡耕地比例最低为35%,以后依次为玉溪(43%)、西双版纳(48%)、大理(50%)、楚雄(52%)、红河(55%)、曲靖(59%)、昆明(59%)、保山(59%)、文山(65%)、丽江(67%)、迪庆(71%)、普洱(77%)、临沧(77%)、昭通(86%)、怒江(88%)。目前,平坝面积较大的德宏、玉溪、西双版纳、大理的旱情均较轻,因为平坝地只要河里有水,有没有水坝,都可以引水灌溉。按六大流域排列,伊洛瓦底江最低(34%)、以后依次为珠江(56%)、红河(63%)、金沙江(68%)、澜沧江(69%)、怒江最高(74%)。

资料来源:朱晓柯.云南省坡耕地现状与防治策略.中国水土保持,2008,(4):11-13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4-01 20:4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0-04-01
根据石玉林、卢良恕主持编撰的《中国农业节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云贵高原耕地中坡度小于2度(即所谓的平地)比例仅9.11%,2到6度的也只有13.11%,二者合计为22.22%。
西南土石山区与岩溶山区的缺水问题不是大型水电枢纽所能解决的。而是靠小型需水设施和水土保持,在山顶上种树和平整土地修梯田。还可以搞一些自压喷灌与自压滴灌。当然对于生活用水,还是开发岩溶地下水源好。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0-04-01 21:04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0-04-02
       中国通常所说的18.3亿亩只包括水稻,麦子,大豆,甘蔗,土豆,地瓜等的面积,并不包括经济作物(如:烤烟,花草,茶叶,水果,蔬菜等)的种植面积的. 中国还有 3亿亩左右的蔬菜种植面积, 亿亩以上的水果种植面积,千万亩以上的烤烟种植面积,千万亩以上的麻类种植面积,千万亩以上的花草种植面积等等, 当然这些面积的土地有些是重复的,比如有些土地是种一季粮食,种一季经济作物等. 你提供的数据中耕地面积为642万hm2(即9600多万亩)应该是包括了经济作物(即烤烟,花草,水果,蔬菜等)的种植面积的, 在耕地普查以前云南省上报的耕地面积最少的年份为2500万亩,最多的一年是4200多万亩.
     
        报道1指出: 2009年截止3月25日,云南省已有3248万亩秋冬作物受灾,占播种面积的87.8%,成灾2514万亩,绝收1470万亩。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受灾面积达1590万亩,小春粮食减产幅度达60%左右。初步测算,今年仅秋冬作物减产就已经使全省农民人均减少收入近100元。目前,旱情已经使全省828万人、1890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全省新增440多万因旱缺粮人口。 今年云南省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将在原计划4700万亩的基础上增加300万亩,达到5000万亩。二要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今年要努力实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0万亩以上、新增粮食4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的目标任务。 

         报道一中透露的信息可见: 云南省的2009年粮食秋冬播种面积为1800万亩(1590/0.878),大春粮食播种面积将在原计划4700万亩的基础上增加300万亩,达到5000万亩,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0万亩以上. 也就是说:云南省实际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为4700-5000万亩(有1800万亩种两季).
        报道二透露的信息看:云南省准备用10年时间完成2000万亩农田改造,力争全省高稳产农田达到500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地的目标。云南省现在的可灌溉面积为3000万亩左右. 2020年会达到5000万亩以上. 也就是说云南的耕地面积中至少有5000万亩以上是可以实现灌溉的, 中国现在18亿亩耕地中可灌溉面积仅8.8亿亩, 根据规划: 中国到2020年将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并基本实现现代化管理;农田灌溉面积达到6000万公顷以上(即9亿亩以上,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少,不过是政府网的报道),其中64%的面积要达到节水灌溉规范要求;


1.坚定信心 云南力争实现大旱之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http://yn.yunnan.cn/html/2010-03/31/content_1125550.htm

2 .云南2010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10年补充耕地160万亩
http://unn.people.com.cn/GB/14802/21692/10644333.html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2 05:2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0-04-02
结论(修正见后): 

1.中国通常所说的18.3亿亩只包括水稻,麦子,玉米,大豆,甘蔗,土豆,地瓜等的面积,并不包括专门用于经济作物(如:烤烟,花草,茶叶,水果,蔬菜等)的种植面积的, 中国现有的耕地中可灌溉面积仅8.8亿亩.
 山区的人绝大多数(90%以上)是居住在盆地及附近的缓坡地及高原(基本也是平地)的, 这些地区通常也是靠近水源或可以调水的. 地形不平又没有水源的地方的人(即由于自然原因而靠天吃饭的人)是很少的,不会超过10%.

2.按照中国计算耕地面积的标准, 云南省的耕地面积仅6000多万亩, 实际用于粮食种植的耕地为4700-5000万亩(有1800万亩种两季). 云南省现在的可灌溉耕地面积为3000万亩左右. 2020年规划达到5000万亩以上. 也就是说云南省的耕地中粮食种植面积绝大多数是在坝区及一些比较平的坡地,技术上 是可以实现灌溉的. 并且, 只要有充足的水源及配套的水利建设,云南省可进行灌溉的耕地面积应该大大高于5000万亩. 因此, 大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水电及相应的水利建设滞后(即工程性缺失).       

3.云南有6.5%的坝区,  人口占70%,耕地占1/3; 还有10%左右的缓坡地及高原(基本也是平地)也靠近水源地的. 云南省90%以上的人口及耕地都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真正在陡峭的山上的人口及耕地(即一些梯田)是很少的. 某些报道中提到的云南省耕地面积为642万hm2(即9600多万亩)应该是包括了经济作物(即烤烟,茶叶,辣椒,土豆,地瓜,蔬菜,水果,花草等)的种植面积的, 由于经济作物的收入远高于种粮食且需水很少,完全可以在山坡上种植. 云南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很大.
[ 此帖被北极星301在2010-04-02 18:09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