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与当时的德国统一有关,当时奥地利人战败.下面有份资料,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德意志境内起决定作用的两个权力中心已逐渐形成。它们是东北部的普鲁士和西南部的奥地利,两强争雄基本上决定了17至19世纪的德意志史。
普鲁士起源于易北河和奥得河之间勃兰登堡地区。勃兰登堡原属斯拉夫民族领地,后被德意志诸侯和骑士在东侵时占领,随即有大量德意志农民移居这个地区。自1415年起,勃兰登堡邦国转入霍亨索伦家族手中。1618年,该家族又从波兰王国得到普鲁士公国。以后,霍亨索伦家族不断向东扩张领土,逐渐把勃兰登堡和普鲁士联在一起,并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往东部的普鲁士。1701年,勃兰登堡-普鲁土改称为普鲁士王国,其贵族地主称容克(Junker)。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 ( Friedrich Wilhelm I.:1713-1740在位)和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1740-1786在位)都致力于经济、特别是军事的发展,使普鲁土成为一个封建专制的军事官僚国家。
18世纪,普奥两国为争夺德意志霸权不断发生军事冲突。其中最重要的是帝国皇位继承战,即两次西里西亚战争Schlesische Kriege(1740-1742,1744-1745)和七年战争Siebenjährige Krieg(1756-1763)。战争中,普鲁士从奥地利夺得具有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的西里西亚,并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第一流强国。同时,普鲁士允诺在选举德意志皇帝时仍支持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这使奥地利仍保持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欧洲强国地位。战争的结果暂时稳定了普奥两雄间的均势。
1848至1849年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把注意力从政治转向经济。当时发展经济的严重障碍是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所以消除分裂、统一德国已成为当务之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Wilhelm I.:1861-1888在位)于1862年任命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为首相。俾斯麦高瞻远瞩,认识到德国的统一势在必行,他实行“铁血政策”(Blut und Eisen),自上而下地逐步统一了德国。1864年,他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1866年,普奥两雄为争夺德意志霸权进行决战。同年8月奥地利败北,被迫签订“布拉格和约”(Friede von Prag),奥地利退出德意志同盟。从此奥地利不再属于德意志国家范畴。1867年,普鲁士统一整个德意志中部和北部,建立“北德意志同盟”(Nordeutscher Bund)。此时的普鲁士领土已增加到34.7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万。
法国对德国统一向持反对态度。此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1852-1870在位)为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与普鲁士发生争执,并于1870年7月首先对普鲁士发动进攻。普法战争中法国惨道失败,被迫将阿尔萨斯-洛林(Elsass-Lothringen)割让给德国,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Spiegelsaal zu Versailles)宣告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史称俾斯麦成立的帝国为德意志第二帝国(1871-1918)。德国的统一不是“由下而上”地通过革命,而是“自上而下”地通过王朝战争和侯爵条约实现的。
统一后的德国经济犹如脱缰之马迅速发展。同时德国工人运动也日益壮大。1863年在莱比锡成立了以费迪南德•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为主席的“全德工人联合会”(der Allgemeine Deutsche Arbeiterverein ADAV)。1869年,奥古斯持•倍倍尔(August Bebel)和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在埃森纳赫成立了社会民主工党。1875年,拉萨尔派和埃森纳赫派在哥达合并组成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1890年,该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 SPD)。社会民主党在反对俾斯麦的“非常法”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1903年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党。
俾斯麦的国内政策,诸如“文化斗争”(Kulturkampf)、“非常法”(Ausnahmegesetz)等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败。但他力求团结所有邻国、孤立法国确保帝国安全和欧洲均势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一定成就。特别是他推行的统一德国的“铁血政策”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政策,使他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坛上的风云人物。
以上资料转自http://www.oknw.com/htm/dghwsh/102910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