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59楼天下大同于2009-05-30 10:18发表的 :
刚细看济南市志发现一个问题:即清末咸丰十一年(1861年),因捻军之乱,新任山东巡抚谭廷襄奉旨加固济南城防,当时清中央政府拨银7000两筑济南外城土圩,济南旧城全部包围在内,当时土圩周长是二十余公里。到同治年间,济南官绅再筹金,改土圩为石圩。按当时匡源《新筑石圩碑记》云:“以城北多水,缺其一门,减土圩之三”。当时外城由土城墙改石城墙时,废弃了北土圩,只修了东、西、南三面石圩,北面的城墙与内城城墙相接,这就是今天看到的济南外城面貌,旧济南地图还能看出废弃的北外城大体形态。
因捻之乱,在咸丰十一年这一年,山东境内除去济南修外城土圩外,胶州、黄县等也修筑了外城土圩。胶州和黄县修筑土圩原因都是旧城过于狭小,当时二城的面积,比省内大多数县城都要小,街区早就溢出城外。所以修筑土圩用来保护城外街市。黄县修筑土圩后,其土圩内面积才和省内各县城大小相当。胶州土圩则比较大,除去街区外,也包括了近郊的一些农村,周长有13.3公里,但仍小于济南的20公里周长。这些土圩因为是迫于捻匪所建,时间仓促。除去济南后来废弃北圩,在东西南三面土圩改筑石城、修筑炮台、与内城城墙无异外。其他胶州、黄县等一直是土圩,相对残破,到民国时基本都破败不堪了。
附上民国胶县地图,可窥见清末胶州风貌,其形制小于清末开埠前之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