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08阅读
  • 1回复

[六都]胡志強:臺中縣市合併 大勢所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9-25
臺中縣市合併 大勢所趨
工商時報 / 台中訊 2009/09/25
目前世界各國都以提升城市或區域競爭力為國家競爭的關鍵,而「規模」則是國際競爭力的第一個步驟。臺中市市長胡志強表示,推動區域發展與區域合作是達到規模的首要工作,而縣市合併是回應區域合作與區域發展的趨勢。
胡志強指出,一個區域如何創造具競爭力的發展,同時結合周邊區域資源,共同提升整體發展,形成彼此共享共榮、具競爭力之城市區域,為當今重要的課題。而跨域合作一方面可促使地方資源得以永續經營,一方面也平衡了地方發展和區域競爭的落差,幫助城市的形塑,從而使得地方特色能被充分發揮出來,為未來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
當前臺灣過小的單一縣市或生活圈已無法面對全球化成為一個有效率運作的單元經濟體,也不符合區域獨立治理的規模,包括產業的布局、交通的建設、水土的治理、都會的發展等都面臨相當的困境。
目前臺灣西部已逐漸發展成北、中、南三大都會區域,各自扮演不同的核心角色。北臺城市區域是經貿核心、創研與文化國際都會、ICT高科技產業帶;中臺城市區域是優質文化生活中樞、新興科技國際都會;南臺城市區域擁有國際港都資源,為文化與海洋雙核國際都會。而此三大都會區域已加快腳步面對區域及縣市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議題、平台初步成形後,未來應積極走向制度化,才能加速跨行政區的問題解決,對國家整體發展亦有相當效益。
胡志強指出,為共同解決區域治理課題,目前臺中市除定期與臺中縣縣長黃仲生召開縣市聯繫會報外,還與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組成「中臺灣產業聯盟」,定期召開四縣市首長會議,透過聯繫與交流,結合四縣市於交通、觀光、產業等項目之資源,積極推動跨縣市合作之建設提案與城市行銷,並已有以具體行動展現區域合作的決心與力量。 null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9-25
臺中升格 提升國際競爭力
工商時報 / 謝奇璋/台中報導 2009/09/25

為促進都市發展政策經驗之交流與檢視,內政部營建署與國際都市發展協會(INTA)辦理2009年第33屆年會,並參與由臺中市政府、臺中縣政府共同於9月26日起主辦的「臺中城市發展論壇」,這是通過縣市合併後,臺中縣市首次合作舉辦的國際會議。

「臺中城市發展論壇」將匯集臺中都會區產、官、學知識與經驗,徵詢INTA國際經驗與視野、提出願景與相關策略,作為臺中都市發展政策經驗之交流與檢視的參考,並規劃出臺中縣市於2010年12月25日合併後的優質競爭力提升。

配合臺中縣市2010年合併、升格院轄市,城市發展主要著眼於提升都市競爭力、促進區域城鄉發展均衡。合併後之臺中都會區總人口約263萬人,都會區內擁有國際海、空港,復有國際重要性顯著之科學園區與機精密機械園區。

而臺中市政府也積極投資文化基礎硬體設施與規劃文化創意園區,並規劃開發水湳機場為經貿園區;中央除鉅額投資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臺中港務局投資設置自由貿易園區;臺中縣政府開發臺中港特定區內中心商業區,同時正研究設置運籌物流中心。

因此,臺中的角色定位將朝優質文化生活中樞、新興科技走廊的國際都會來發展。

臺中市日治時代的舊市區是都會區發展脈絡重要的原點、也是都會區盆地區位中心及交通中心。「保存、再生」都市歷史文化資產、「創新」提升公共開放空間與建築的景觀品質,應是未來都會區永續競爭力的重點,尤其是以配合當前臺鐵高架捷運化計畫、以及結合周邊地區都市更新計畫、新近開發完成的新市區和市區捷運系統等,所開創的都會區空間發展「新境界」與「綠色大眾運輸」的機會。

總統馬英九曾經表示,21世紀國家的競爭,其實就是城市的競爭,而且其呈現集中於數百萬人口的大都會區域裡,「規模」是國際競爭的首要關鍵,其次則是「特色」與「有效分工」。

在臺中縣市合併後,最基本的規模已經達到了,接下來如何有效利用競爭策略,找到全球環境中的角色定位並充分發揮特色,就能躍上國際舞台與世界各國抗衡。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