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026阅读
  • 6回复

[宋]北宋北京大名府地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11-02
北宋北京大名府地图

十一世纪初,位于宋朝东北方,生活在辽河、滦河上游的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迅速强盛起来。公元1042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契丹在今北京东部的蓟县、通县和唐山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消息传到宋都汴梁,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丞相吕夷简曾在大名府为官,十分熟悉黄河以北的情况。针对这些西迁派和讲和派的言论,他讲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话:

  “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吕夷简的意思是说:如果皇上迁都洛阳,使契丹不加抵抗渡过黄河,那时,城墙再高,城池再深,也难阻挡敌人的进攻。契丹人是碰见了强硬就害怕,遇见胆小的就欺负。匆匆忙忙迁都洛阳,是向敌人示弱,难以显示朝廷的威力。应该建都大名,表现出皇上要亲征的决心,这样才能粉碎契丹南侵的图谋。
  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就是说,她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宋都的北大门。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正确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契丹听说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胆怯,就打消了这次南侵的念头。
  新建的陪都北京,史称北京大名府,既有“外城”,又有“宫城”。外城周长虽然没有唐朝时的80里,但也有48里之多。宫城,周有3里,建设得相当雄伟壮丽。《水浒传》中称她“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应当说一点也不夸张。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11-02
只记得那里有卖香油的“大名府香油”!
灌水委员会副委员长……
为什么我进不了“原创地图”区?等级太严了,要不停的灌水才是王道!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1-02
在水浒里大名府很有名的。
      【
◎■■■■】〓〓〓〓〓〓〓〓〓〓》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11-03
这么规整?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03
不知卢员外家住何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11-03
就没见过这么规整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08
中国好多古城都很规整。这个不是实测图,实测图不会这么规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