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澳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吁请为落实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调整横琴定位》,文章摘编如下:
在温家宝总理莅临澳门主持第三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并视察澳门特区的前夕,澳门特区政府邀请立法会全体议员考察珠海横琴新区。而在此之前,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也曾多次邀请港澳的财团或政经人士前往考察投资环境。
虽然说,温家宝总理视察澳门特区,与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考察横琴新区,是互不关联的两回事,并无必然的实质联系,但在一定角度上,澳门立法会议员的这次考察横琴的活动,却也与温家宝总理有着某种程度的偶然联系。这是因为:其一、中央政府对横琴开发的定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是于去年六月二十四日,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其二、横琴发展的定位,在几经调整修改之后,最后才由曾亲身视察横琴并发出“不能乱动,谋定后动”指示的温家宝总理,透过制订《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的形式,将之“一锤定音”定了下来;其三、按照《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二节《发展定位》的规定,横琴新区的定位是“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优势,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广大“澳人”原先对开发横琴几个方案的强烈愿望,全都落空;其四、澳门特区的立法会议员,是透过直选、间选和行政长官委任产生的“代议土”,代表着澳门五十万各界居民的主体民意。而按惯例,他们作为澳门特区政权的组成部分,将会被安排与温总理见面,期间是否在横琴发展定位,及更有利于澳门特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和落实“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问题上,将会有互动交集?
实际上,横琴的发展定位,就像是一幅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的“蓝图”,几经变动。每一次变动都牵动澳门居民的心,但每一次变动都不符合澳门居民的意愿。尤其是张德江主政广东省时的“九加二合作发展横琴”,不但令澳门居民大失所望,就是“九加二”成员中的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也都兴趣缺缺,因为他们早就把眼光盯注在东盟与中国的“十加一”,或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的“十加三”。横琴?一是地方太小,二是由包括港澳在内的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划来瓜分这块蛋糕,分到的份额并不多,对其经济发展并没有甚么推助作用。三是鞭长莫及,也欠缺可与广东、福建、香港、澳门比拟的实力。倒不如老老实实去参与那个更适合大西南地区实际需要的东盟与中国的“十加一”。
温家宝总理视察横琴后,对横琴的开发定位的决定权,已从广东省的手中收纳为中央所有。本来,人们以为,中央政府会从“一国两制”的全局和高度出发,跳出广东省的狭隘地方利益主义的框框,将横琴的发展定位,主要是为落实贯彻中共“十七大”“保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治国理政重大课题,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赋予澳门特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定位服务。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却是将横琴发展的定位,锁定在“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等于是主要为珠江口西岸服务,港澳都成了“配角”,并将主导权交给了珠海市,还成立了副地级的管委会,配置了一级政府的机构和人员架构。这与澳门居民原先的期待,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因此,澳门人对参与横琴投资兴趣缺缺。据一位曾于一个多月前到到横琴考察的本澳人士前天对笔者表示,横琴管委会的负责人当时就坦率地承认,至当时为止,尚未有一家港澳财团落实投资项目,但预留给内企(主要是央企)的指标,却已“插晒旗”。为何会如此冷落?本栏在《横琴总体发展规划》颁布一周年的六月二十九日,曾以《为何澳门参与横琴发展未如预期般热烈?》为题,作了初步分析。现在,态势又有了新的发展。
实际上,澳门特区要落实“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困难甚多。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面积细小,土地资源有限。不要说澳门特区政府正为落实“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但缺乏土地而“搔晒头”,就是为解决当前民怨集中焦点所在──居住问题,所需的土地都不知从何寻找,而一筹莫展。显然中央批给了澳门填海新区,但该工程的全部完成需要时间,恐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何况,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保护“澳门历史城区”的楼宇限高影响,原来回归前在填海时是规划兴建高层楼宇的南环湖土地,建筑物的容积大为减少,政府必须作出补偿;而在批出赌牌时,“永利”、“星际”等赌场酒店所使用土地,也是以借调方式腾出来的,政府欠下了一笔必须偿还的“地债”。这些,都等待新填海工程完成后,在所得土地扣除公共建设部分之后,进行“还地价”,能用在解决居民居住问题的土地,已剩下不多了。甚么“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甚么“兴建公屋”,将面临“杯水车薪”的窘境。“远水救不了近火”和“杯水车薪”这两把“火”,直烧得特区政府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在此情况下,横琴就是“救火”的“水源”。但目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所下的以珠海为主,为珠江口西岸服务的这种定位,已将澳门特区边缘化,并非为澳门居民所乐见。实际上,目前由于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已经扩展到全中国,“特区不再特”,其吸引力大为下降。横琴新区只是适用经济特区的政策,对港澳商界的吸引力,高不过其他地方。尤其是目前人民币升值趋向已定,澳门元与与之间接挂钩的美元继续贬值,美国政府新一波的“量化宽松”政策,将会使港澳货币与人民币相比,再贬值两成。而在横琴投资,如是采用内地的生产资料(包括建筑材料),就是成本贵昂,与在内地其他地方投资都是一样。但如是采用“澳大横琴校区”模式,由于《澳门基本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澳门特区继续实行自由港的政策,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征收关税,故从海外市场采购的生产资料,成本就相对较低。
温总理主张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敢于解剖自己,无私无畏,值得人们敬佩和尊敬。正因为如此,是否可以考虑澳门特区的实际情况,以“继续解放思想”的创新思维,修订自己亲手制定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澳大校区模式”扩展至全岛。趁横琴现在刚开始起步,修订还可以来得及。即使已建的市政设施等部份,澳门特区政府也可用“赎买政策”,将之购买下来。此后,澳门特区每年向珠海缴交土地使用金,也可使珠海市政府有资金进行横琴以外的市区的市政建设。正是双赢格局,又何乐而不为?
www.stnn.cc //WCM置标createPageHTML(1, 0, "t20101110_1451795", "html"); //-->
来源:var s1="新华澳报";var s2="";if (s2==""){document.write(s1);}else{document.write(s2);} 星岛环球网 编辑:张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