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转、促”处处皆见。永城还利用芒砀山废旧采石场,投资1.2亿元建设了省级地质公园;引进国内技术领先的开控水务项目,把煤矿的矿井废水和工业生产废水全部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工业生产,有效节约了水资源;进一步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在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型城市发展不景气的形势下,实现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的永城路径
永城市委、市政府按照郭庚茂书记莅永调研讲话要求,树立“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理念,以“大、小、新、美”四个层面为重点,着力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小城市为支点、新型社区为框架、美丽乡村为依托,工农互补、产城互动、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具有永城地方特色的“田园城市”,争创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过去,这是永城一些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而现在,不少农村是“水泥路户户通,垃圾桶家家有,绿化树排排种,邻里间处处和。”难怪演集镇韩寨村村民韩盛昌自豪地说:“现在好多大姑娘都争着抢着要嫁到俺村呢,就是看中了俺村干净、整洁、漂亮的环境。”
按照“搞干净、放整齐”的要求,永城对有明显特色产业或田园风光、有明显文化特色或有明显历史遗存的一般村,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56个。同时,按照省委要求,认真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广大农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认可。目前,永城新硬化农村通组通户道路142公里,新增村庄绿化面积27.9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4215盏,培育壮大产业支撑,建成农村生态产业园26个。
永城把城市规划区、近郊区、产业集聚区等纳入城市建设范围,做好城市一环、二环、高速环等“三环”区域规划,到2030年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目前,城区面积已达46平方公里、人口45万。永城把有一定基础的乡镇按照城市的标准打造小城市。在乡镇政府驻地、工矿企业所在地、采煤沉陷区安置地、旅游景点所在地和适宜集中建设的一般村“五大重点”区域,按城镇的标准规划建设新型社区。目前,已建成新型社区23个。
刘河中心社区是永城新型社区建设的典范,社区建筑为徽派风格,白墙灰瓦,典雅大方。该社区村民刘学术经常夸赞“我们农村不比城里差”,不过回想起今秋的收获,他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真没想到啊,这大旱年头,还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永城市委、市政府把抗旱保秋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坚持“一切围绕抗旱、一切为了抗旱、一切服务抗旱、一切让路抗旱”的原则,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沉到基层,零距离为群众服务,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抗旱任务,更以扎实的作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受到了省政府督导组的高度评价。尽管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大旱,永城粮食总产实现25.1亿斤,增长5%,实现了“十一连增”。永城围绕“稳粮、提质、保安全”的目标,以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为动力,重点抓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百千万”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住院市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综合示范市的机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一乡一站,一村一点”科技服务工程,鼓励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机遇因变化而垂青,在第二批国家级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仅4个县(市)榜上有名,河南省仅永城一家。
农村不应是落后与贫穷的代名词。永城正用实践与探索促进城乡统筹,用制度与创新建设“田园城市”,城市与农村应共享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普惠民生的永城做法
“现在永城环境好了,出行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了,生活在这里,我们感觉更幸福了。”经常在市人民广场锻炼身体的市民刘丽满意地说。
近年来,永城市围绕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交通圈”目标,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共完成交通投资30余亿元,大中修国省干道110余公里,新建、改建县乡及农村公路1326公里,桥梁1785延米。目前,境内已拥有2条国道、9条省道,国省道居全省前列。永登高速、济祁高速永城段、中原路大桥已建成通车,邢商永地方铁路、郑徐高铁永城段、沱浍河复航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以高铁高速为龙头、以地方铁路和国省干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链接、以内河航运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为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环境。
为有效破解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2013年1月,永城市正式运行“公共自行车系统”,成为率先在省内启动“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目前,在永城东西城区人员较为密集的地方,共规划站点100个,投放2000余辆公共自行车,总办卡量已达3万余张,每天单车的借还次数能达10次左右,市民只要持二代身份证均可免费办理自行车租借卡,充分体现了公益性,极大地方便了周围居民的出行。在全市投放的绿、蓝、橙三种颜色的公共自行车,丰富了城市的色彩,为永城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率先在省内启动的还有2013年6月建立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这是市民身边“永不关闭的图书馆”,是永城图书馆建设的一座里程碑。该系统能够实现自助借书、自助还书、自助办证、自助续借、自助查询5大自助服务功能,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在一起,具有功能的综合性、服务的便利性、服务的不间断性等鲜明特点。这一举措,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是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等创建工作中的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经多年努力,永城已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55.1亿元,建成了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科技馆等“十大场馆”,建成了目前全国第一家县(市)级科技乐园,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已经构建。遍布城乡的文化场所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成为老百姓享受文化、享受生活的幸福空间。
同时,永城市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市民政等有关部门积极创新管理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敬老院发展的“永城做法”。目前,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1亿多元,新建改扩建高标准敬老院54所,集中供养率达50%以上。现在,永城市敬老院已步入了居住宾馆化、庭院花园化、生活多样化、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敬老院已成为永城五保老人们幸福的乐园、温馨的港湾。
善做善成的永城模式
永城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积极探索维稳工作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理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真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俺的‘五保’难题,以后有啥困难都不用跑到县城说了,‘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真为俺老百姓着想啊。”64岁的永城市顺和镇梁庄村老人梁先俭称赞说。
永城市“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在全市732个行政村设立流动接访点,各级领导积极参与,带头落实信访责任制、带头包案化解处理;各单位对其职责范围内的信访积案,落实专人负责,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力争实现信访案件“零库存”,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每个月,“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对党员干部下访工作定期进行“回头看”,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改进、规范下访工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工作机制建立以来,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市长马富国率先垂范,曾多次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田间地头,现场接访,听取群众诉求,研究解决方案,现场答复群众,听取群众对解决方案的意见,真正把信访局“搬”到群众家门口,走实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零距离”。
“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带着感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群众,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永城市市长马富国在城关镇董桥村“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流动接访点现场接访时指出。
据统计,今年3月份以来,永城市“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工作人员已在全市575个行政村巡回接访,接访群众9610余批次,现场处理群众诉求3256件,发放《信访条例》、《给群众的一封信》、《信访咨询服务明白卡》等政策法规宣传资料63500余份。
群众之所以支持和关注“群众家门口的信访局”,关键在于它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为进一步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模式,拆除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同样受到当地群众欢迎的还有永城市四位一体“政风行风热线”。
作为全面落实省直管的各项政策、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自今年3月份起,永城市“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全新改版升级,建立起由永城市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今日永城报、汉兴网“四位一体”多媒体联动机制。每周二、周四上午8:30-9:30为集中上线时间,由乡镇、市直单位“一把手”带队上线,以接听、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为主,相关部门和行业领导在线解答。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8:30-9:00由主持人、听众、各职能部门通过“三方通话”的形式,转接咨询电话,及时帮听众解决问题。改版节目开播伊始,就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好使”、“管用”、“办实事”很多群众对“政风行风热线”有这样好的评价,就是因为永城市“政风行风热线”注重贴近性和实效性,力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永城市“政风行风热线”自3月份全面改版以来,截至11月底,全市共刊播节目71期,共计410个上线单位,1582名同志走进直播室与听众交流沟通,共受理咨询、投诉1845件,当场解答912件,转相关单位下线解决933件,办结回复率93.7%,群众满意率
95.9%。
风正好扬帆,破浪为远航。巍巍芒砀,滔滔沱水,见证着这个承载厚重历史又洋溢着现代文明的地方,务实、勤劳的永城人民,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奏响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最强音,阔步行进在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的道路上,奋力谱写“勇当排头兵、争做先行者、打造示范区”更加辉煌的绚丽篇章。我们坚信,永城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