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27阅读
  • 19回复

[宋]请问 宋代的县级军 是如何存在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e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8-15
比如巢县改镇巢军,

宋史的表述是:“升巢县为镇巢军”

景定建康志:“镇巢军使兼知无为军巢县事”


大多数县级军都是如此,新建军的建制,但是不撤销县的建制,由军的主官军使兼任县的主官知县,两者驻地重合
(有没有独立而不与某县重合的军吗?)


那请问“县级军”究竟是什么存在呢?有没有独立于县的机构和所属军民呢?
与县的关系,
应该类比于宋代节度军名--州名这样,军名仅仅是作为官职行政等级的加号
还是应该类比于明代同城卫所--州县这样,是实实在在的军民分治呢?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8-15
第一次听说宋代还有“县级军”,学习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8-15
河北路的信安军(破虏军)、保定军(平戎军),河东路的火山军、保德军,陕西路的绥德军、镇戎军、怀德军、震武军、积石军都是没有辖县的。

河东路的晋宁军。置于临泉县的葭芦寨,并划定胡、临泉2县来属,是一个有辖县但无附郭县的军。
夔路的南平军。置于南川县铜佛坝,划隆化县来属,同时裁掉南川县并入隆化县,也是一个有辖县但无附郭县的军。4年后才在军城重置南川县。
益路的永康军(镇静军、永安军)。置于导江县灌口镇,后划导江(治在永康军东)、青神2县来属,也是一个有辖县但无附郭县的军。


山东路的广济军。因为是京东路转运司驻地,所以特设为军。2年后,析4州之地在军城设定陶县作为其唯一辖县。
河北路的顺安军。初置于唐兴寨,后迁到高阳县,以县来属,1073年废县为镇,4年后又恢复为县。
河东路的平定军,初置于广阳寨,2年后迁到广阳县,并改广阳县为平定县来属
陕西路的定边军。初置于定边城,后在军城置定边军
陕西路的德顺军。初置于笼竿城,后徙治外底堡,并在新军城置陇干县

县级军就是知县加挂军使的头衔,所以县级军必然存在县。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8-15
宋朝的“军”分为两级:1、改州为军,等同于下州,隶属于路;2、升县为军,隶属于府州。

两宋的行政区划中比较特殊的是军、监。军始于唐,当时称军镇,属军事系统,多设在边区,只管军队不管民政。五代时,军不仅管兵马,也辖有土地、民政,但各军、监皆不辖县。

到了宋代,军演变为地方行政区划单位。监是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性的管理机构,五代初已开始出现,也在宋代才演变成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宋代的军、监有两类:领县的或不领县的。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于路,但实际地位则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所以,宋代县级以上、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

可以看看这篇文章:https://www.sohu.com/a/196076218_564155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8-15
照我的理解,宋朝的升县为军其实就等同于现在的县改市。反倒是宋朝的“监”等同于现代的因矿设市。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ein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8-16
@_@……


太複雜了…………

首先说一下我不成熟的观点:宋代的县级军、监,并不全部是“特殊的县”这样的正式行政区划,而是类似明代的卫所,有的有行政区划的性质,而有的没有。

总结一下我学到的(我的理解)= _=


监,主管某一类工程事务,有的与县同治,有的不与县同治;有的明确指出有若干片矿区,有的可能并没有独立明确的辖区。

某些程度上类似明代准实土卫所,有自己所管辖的土地,但是是从县中割出的狭窄插花地【有使用物权而无行政治权】。

某些程度上类似于现代的“县级企业事业单位”,有自己所管辖的土地【有使用物权而无行政治权】,主官为县级,作为机构可以与县并列,但在行政区划的意义上不能于县等同。

甚至从专名上来说,好多地方都有“铁钱监”、“铜钱监”,也能体会到其并无地理地名意义,仅仅是行政级别类同与县的工程机构而已



军,多见的是层级同州府的军=不隶于州府的军=主官为知军的军=或可以统县寨的军。(这几个等号是否完全全等?)

不多见的是,层级同县的军=隶属于州府的军=主官为军使的军=不可统县的军。(因为县级军不常见,所以这种军似乎一般会注明“属某州”,或者强调“XX军使”而非“XX军”【如武昌县,地理志:嘉定十五年升寿昌军使,续升军。】以区别)(有时由州级军撤销,“知县仍兼军使”,指的是新建的县级军被视作州级军的延续)

县级军中,大部分是与县同城的军,知县兼军使,这种军的存废不影响同城县的沿革,【这种军是否有实体机构,或只是存在于知县的官衔中?】,存在的目的似乎仅仅是为了抬高县主官的地位?
这种军,即便【的确存在军的实体机构】,应该也类似于,【与州郡同城的卫所】,不应看做行政区划

还有少数县级军不与县同城
《通史》里面,北宋列出来的县级军:
真定府属【承天军】,960年置,治娘子关,【似乎存在很短?】、
中山府属【北平军】,【按照其引《九域志》文,北平军是存在于1042-1044的州级军,领北平县,似乎是《通史》误定为县级?】
巩州属【通远军】,这个实在好乱还没看明白……
茂州属【寿宁军】【延宁军】,存在四年1116-1120,这两者的原文后面并没有被标注“属茂州”,也没有被强调是“军使”,但是根据威州属通化军的例子,可以认为这两个也是类似的县级军?
威州属【通化军】,本有通化县兼通化军使,按照引文,我猜测是【通化县建制没于蛮,董氏纳土后恢复县级军、县建制,而以县级军高于县而通称军城,1113年的通化军实际上就是之前与通化县同城的那个通化军】,要是这样的话不应该列出来啊

可见不与县同城的县级军寥寥无几,也都有所疑问(除了娘子关承天军)。

如果“县级军”全部是与县重合,那他还能算是一种行政区划吗??????


[ 此帖被ein在2019-08-16 03:0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8-16
回 ein 的帖子
ein:@_@……
太複雜了…………
....... (2019-08-16 02:48) 

我个人以为,【监】比起明代的那些卫所,有些更像清代的【厅】(往往由某府/州出于盐铁、交通等盈利目的而分设,派通判管辖,也同样有“省辖”与“府/州辖”之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8-16
我觉得宋代军州并称,应该高于县级。
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问酒家何处有,春风不度玉门关。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08-16
其实宋朝的军,我觉得比较像明朝的州,隶属于路的军等同于直隶州,隶属于府州的军等同于散州;唯一不同的是大多数军治都设置有县;偶尔有寨、堡等升格的军无辖县。因此宋朝的军的来源于三:1、州降级改军;2.县升格设军;3.寨、堡等升格设军。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ein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08-16
回 yudewvi 的帖子
yudewvi:我个人以为,【监】比起明代的那些卫所,有些更像清代的【厅】(往往由某府/州出于盐铁、交通等盈利目的而分设,派通判管辖,也同样有“省辖”与“府/州辖”之分)。 (2019-08-16 09:23) 

但是,宋代的监,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县同治的,很有可能没有县域实土,更像是【县级厂矿单位】……
ein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08-16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其实宋朝的军,我觉得比较像明朝的州,隶属于路的军等同于直隶州,隶属于府州的军等同于散州;唯一不同的是大多数军治都设置有县;偶尔有寨、堡等升格的军无辖县。因此宋朝的军的来源于三:1、州降级改军;2.县升格设军;3.寨、堡等升格设军。 (2019-08-16 11:43) 

我认为 讨论机构的性质,最根本的是要从其所置官员、运作模式、职权来讨论


(但我不知道从哪里去看宋代中基层政区运作啊……)


但根据我现在看到的资料,我认为“县级军”既然绝大部分与县同治,那就不能认为“县级军”是一级行政区划,而是类似【本来有政区性质的方镇,在宋代退化成只对应一州的“州的别名”】,本来统县的军,成为“军使”后就退化成了“县的别名”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08-18
承天军是临时机构,因为这里本属北汉,宋军开始只夺下娘子关,因此建军,作为攻打北汉的一个桥头堡。后来灭了北汉后就撤销了。按理这种桥头堡建军,应为直辖,不会由府州代管。像周辽对峙时,后周在前线所设的军,都是州级军;后来宋辽对峙时在河东前线的军也是州级军。
而且北宋建立时已经有河东南部之地,承天军是以平定县地置军,在北宋眼里,这是河东的飞地,而不是河北的地盘,这从北宋一灭北汉,就撤销承天军并回平定县,也能看得出来。河北临时代管可以,但不能直辖,所以承天军应不能划给河北的州直接管辖。

通远军, 通远军在唐朝是渭州,后被吐蕃占领的了,渭州侨迁到平凉。北宋早年夺回古渭州城,设立了古渭寨为作前线基地。后来陆续夺回了一些地方,建立了永宁寨、宁远寨。到熙宁年间,开始大规模进攻吐蕃,夺回了另一个重镇武胜军,即唐朝的临州城。北宋于是在2个唐州建军。武胜军建为镇洮军,同年升为熙州。古渭寨建为通远军,后升为巩州,并升永宁、宁远2寨为县属之;按前后和邻军沿革,应为州级军。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9-08-18 20:26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08-18
通化军前后两次都是军使。第一次是治平年间,《舆地纪胜》《舆地广纪》《元丰九域志》都表明是军使,《宋史》作州级军,依资料可信度,选前者。第二次是政和三年,《宋史》表明是军使。

但通化军有一个问题是:通化县一直属于宋王朝,从未成为化外之地,所以政和年间董氏纳土,不可能是董氏的辖域新建通化县,个人怀疑是并入了通化县,因此在通化县置军以示重视,但级别就没下面的那么高了。

而寿宁军、延宁军则不同,他们是化外之地或沦入了化外。政和、大观、宣和年间,今川西、川南黔北、黔南桂北大量羁縻州入版籍,宋朝建立了大量军州,这其中的军都是州级军,这些州军后来有一部分裁撤,也是并入了邻州。按理,寿宁军、延宁军不应特例为县级军,并入邻州并不代表其原来就属邻州管辖。

宋朝的县级军,往往会强调“军使”,而州级军不会特别强调。因此没有强调的,个人认为应按州级军处理,不能像《通史 宋卷》那样薏测是州级军还是县级军。个人认为,直到有史料能证明其行政长官为军使,才能划入县极军行列。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9-08-18 20:33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ein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10-13

2006年,姚乐、胡阿祥,北宋州级军之沿革分析与定位讨论


深圳博物馆的田雁姐姐,研究这个问题多年:
2004,五代行政区划单位“军”的形成
2007,宋代地方行政体制中的县级军
2007,宋代知军与军使
2008,宋“军”设置数量考辨
2008,宋代军使与非直隶军
2011,从设置时间代看宋代“军”的功能
2011,宋代地方行政单位“军”的体制变化
2013,论五代特殊地方行政单位“军”的设置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9-10-13
回 ein 的帖子
ein:2006年,姚乐、胡阿祥,北宋州级军之沿革分析与定位讨论
深圳博物馆的田雁姐姐,研究这个问题多年:
....... (2019-10-13 13:48) 

有几篇可以在爱学术免费下载,非会员每天限下一次。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10-13
回 ein 的帖子
ein:我认为 讨论机构的性质,最根本的是要从其所置官员、运作模式、职权来讨论
(但我不知道从哪里去看宋代中基层政区运作啊……)
但根据我现在看到的资料,我认为“县级军”既然绝大部分与县同治,那就不能认为“县级军”是一级行政区划,而是类似【本来有政区性质的方镇,在宋代退化成只对应一州的“州的别名”】,本来统县的军,成为“军使”后就退化成了“县的别名”
....... (2019-08-16 12:12) 

县级军有点儿类似“街道办事处兼镇(或反之,镇兼街道办事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街道办事处主任兼镇长。
不存在县级军是县的别名。若街道办与镇不同名,即不存在街道办是镇的别名,也不存在镇是街道办的别名。

ein:

但是,宋代的监,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县同治的,很有可能没有县域实土,更像是【县级厂矿单位】……

县下监大致可以这么类比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ein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9-10-13
对徐雁《宋代军使与非直隶军》、《宋代知軍與軍使》,做一下摘要
其主要描述宋代“军”的一般形态:

宋初,“军使”与“知军”似并未被明确区分
    《宋史》:杨美“建隆三年,升青州北海县为军,以美为军使,……”、后有许仲宣“……,受诏知北海军”
或者,此時軍使與知軍的區別在於官員本身的出身和任命方式
         始撰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成书于庆历四年(1044)的《宋会要辑稿》:“军监使、掌同诸州、以京朝官及门衹候以上充、亦有称知军监事者”,《宋代知军与军使》理解为:“【若】以京朝官及门衹候以上充【的话】、【则】亦有称知军监事者”

至迟在仁宗康定二年(1041),“即鹿城县治置康定军使,仍隶州”《元丰九域志》——这标志着【军使】隶属于州的形态明确出现。标志着宋代由【军使】和【知军】组成的“军”区划正式制度化、标准化,这一形态在《元丰九域志》(成书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中被明确确认

具体来说
主官为【军使】的军:
    与某县同城,
    此县隶属于某州府,
    军使通常兼知县(《宋代军使与非直隶军》认为:“有少数例外”(不知其所指,是未明确军县兼任的例外,还是明确指出军县不同主官的例外?似乎是前者?),“至迟在徽宗时军县兼任为定制”)
    可以视作县的“加衔”(而不是军辖县),不应视作行政区划
主官为【知军】的军:、
    不一定与某县同城,(有可能有附郭县,有可能没有附郭县)
    可以下辖县,(是否有知军下辖军使的例子?)
    层级上与州府并列,应视作统县政区

《元丰九域志》之后的宋代书籍,一般会,称“军”者即为【知军】,称“军使”者即为【军使】,以区分

置【军使】,体现其的确有管理兵员的职能,并非仅仅是虚衔
      绍兴三十七年二月“废江阴军为县,隶常州。先是,XX言:自建县为军,于朝廷初无所补,……。故是有命,仍诏存屯兵三百八十余人,以知县兼军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

从管理兵员的实际职能上来说,【知军】与【军使】的职能是相同的,不同的仅仅是层级、是否管县等方面

再加上【军使】与县之间类似“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关系,使得“设置军使”这一事件,表述方式各不相同
     如以上《建炎以来》中所描述的江阴军,本有江阴知军领一县附郭江阴县,后改为江阴县兼军使隶常州,但表述为【废江阴军为县,并兼军使】
     但同样是【降知军为军使】这一事件,宋史地理志对北平军描述为:“以北平军隶定州,以朝臣为军使兼知北平县事……”
          《宋代军使与非直隶军》将以上两者分为两类,一类为“直隶军(知军)降置军使”,另一类为“直隶军(知军)废后改置军使”,但我认为,这只是同一事件的两种表述而已,不需要加以区分
     对于之前本不存【知军】、于某县新置的【军使】,有的文献会直接写作“升某县为某军使”,容易使初学者误以为军使和县之间是取代关系。

【军使】与州府的关系
       《宋代知军与军使》认为,存在三组“军使不隶属于州府”的例子。
       1.《宋会要辑稿·方舆七》,绍兴十三年九月五日诏:“复琼州宁遠县为吉阳军、万宁县为万安军、宜伦县为昌化军,并免隶琼州,今后止差军使兼知倚郭县事”;后绍兴十四年,三邑又升为另数县同下州的军
       2.夔州所属云安县,《方舆胜览》:“中兴以来分道置帅,以云安为夔州属邑,差京朝为军使,仍借服色,盖虽以县隶,而军额仍旧。”;《舆地纪胜》:“官仪仍备太守之略,而时节得以需章自达于朝,他邑莫得而比也。”
       3.衡州所属茶陵县,绍兴九年升为军使,但《方舆胜览》称,时人称其“名虽邑寄,权实州符”
       以上三组例子,《宋代知军与军使》认为,其为“军使所在县独立于州府”的证据,尤其是海南三邑诏书中“免隶琼州”一句。而将《舆地纪胜》对云安所说的“他邑莫得而比”,理解为“其他县级军无法与之比较”,(这一条要看上下文,待查)。
       (茶陵县的确特殊,宋史地理志将其与州府并列,“紹興九年,升縣為軍,仍隸衡州”,领县一,非附郭的酃县;《通史》以《心水集》认为嘉定十四年时有同下州之茶陵军领茶陵酃县两县、在此之前和之后都为县级军使。)
       而我认为,《方舆胜览》对云安、茶陵的描述明显强调州县本身名义上隶属州府,而“军使”的建制不隶属州府直接对京负责,导致兼任军使的知县具有独立的权限;而海南三邑诏书中“免隶琼州”一句仅仅是对此事实而非名义隶属的描述。
       但《通史》有的条目甚至将军使与同城的县并列,以爲州府下辖的县级机构?(待查)






[ 此帖被ein在2019-10-13 18:59重新编辑 ]
ein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0-05-11
宋史地理志
“保顺军”条下:
周置軍於滄州無棣縣南三十里。開寶三年,又以滄棣二州界保順、吳橋二鎮之地益焉,仍棣滄州。

可见在太祖开宝前后,军仍然是有实土的
这应该沿袭的是五代时的习惯

英宗治平(1064-1067)中,无棣县迁治保顺军城,始以知县兼军使

仁宗庆历四年(1044),清丰县迁治德清軍城,即縣置軍使


应该很明显的例子,五代时发明的“不治于某县的军”被逐渐清理,此后与县不同城的军使只见于边地的特殊情况。除去这些特殊情况,“军使”在宋代逐渐失去政区性质,成为管有兵员知县加官

ein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0-05-11
常见的宋史地理志标点本,一般将保顺军与州并列

但比照上面的德清军,很明显应该将他列在沧州下面


宋史的体例,似乎是“某路管某些州、某些军”,会把知军和军使都列进去
ein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0-05-11
换到明代的话
“知县兼军使”
类似“知县兼卫所(治所在县城非实土的卫所)长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