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进行部分
行政区划调整
常州迎来大手笔的改革,今天(5月30日)上午,常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并经过了国家、省和市专家论证,常州作出了调整部分
行政区划的决定。近期,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
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通知,同意: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奔牛镇、郑陆镇、邹区镇)和戚墅堰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的行政区域,武进区
人民政府驻湖塘镇延政中大道28号。撤销县级金坛市,设立常州市金坛区,以原金坛市的行政区域为金坛区的行政区域,金坛区人民政府驻西城街道华阳南路88号。将原武进区的奔牛镇划归常州市新北区管辖,将原武进区的郑陆镇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将原武进区的邹区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
在撤销戚墅堰区的同时,经省政府批准,将戚墅堰
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省编委批复常州经开区为正处级规格。市委、市政府决定,常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常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新的武进区
管理,新的武进区所属戚墅堰、丁堰、潞城三个街道和横山桥、横林、遥观三镇委托常州经开区管理。
区划调整突破常州发展“三大瓶颈”
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是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
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
常州自2002年实施局部区划调整以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有行政区划已明显制约着常州在新常态下更好推进融合发展、加速转型发展。
一是常州中心城区空间有限,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形成。调整前,天宁、钟楼、戚墅堰三个中心城区的空间容量较小,制约了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且与周边经济强镇难以形成有效互动,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同时,城市东西走向分布四个区,规划建设难度大,横向经济轴线难以贯通,影响中心城区经济进一步提质发展。
二是金坛地区融入常州主城区存在体制障碍,常州、金坛一体化发展受制约。县级金坛市为茅山革命老区,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无论是“市管县”体制,还是财政“省管县”体制,都无法使金坛地区真正融入常州主城区发展,影响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三是市辖区规模差异大,资源要素分布不合理。截至2014年,市辖区行政区域面积、
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最大倍差分别约为40倍、13倍和17倍,行政区规模差异悬殊,影响了空间布局优化,资源要素流动,客观存在行政管理成本偏高、行政管理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科学把握发展大势、立足长远发展大局,对行政区划再次进行调整,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区划调整事关大局意义深远
区划调整是常州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改革,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应发展规律,符合常州实际,是重塑常州地位形象的重大机遇,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变革,是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的重大举措,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之举。
一是有利于增强常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常州、金坛一体化发展。将金坛市撤市设区,有利于拓展常州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常州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有利于消除金坛与常州主城区的政策壁垒,促进常州市区产业、人才、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等向金坛转移、延伸和覆盖,增强金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有利于常州加快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步伐,促进金坛社会保障等逐步与常州主城区接轨,推动常州、金坛一体化发展,使金坛人民更好地分享常州中心城区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将戚墅堰区与武进区合并,并将武进区奔牛镇划归新北区、郑陆镇划归天宁区、邹区镇划归钟楼区,有利于常州市整合资源要素,调优产业布局,加快常州轨道
交通、航空产业、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常州特色产业链,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有利于生产力布局优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常州经开区将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目标,统筹常州东部三个乡镇、三个街道的空间资源、产业资源、人口资源、管理资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层次招商、高水平服务,全面促进常州东部板块加速崛起,为全市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有利于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围绕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常州市正在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对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有利于发挥常州市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和长江三角洲地理中心等优势,加快建设空间均衡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乐业幸福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全省和全国科学发展先行探路、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本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符合国家诸多重大发展战略和对中心城市重大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要求,将为常州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常州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常州将有序推进区划调整工作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发展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常州市委、市政府成立市行政区划调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人事、财经、宣传、纪检、维稳、区划等六个工作组,对区划调整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各区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推进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规范操作、严守纪律、确保稳定的原则,力争6月底基本完成区划调整任务,7月1日起正式按照新的行政区划和机制运行。2015年6月30日前涉及区划调整的各相关地区和部门要继续履行各项职能,保证在过渡期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受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让区划调整的红利更多惠及人民
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次区划调整,回应了社会期盼、顺应了民心民意,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市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加速器。
通过区划调整,常州将有效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增强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促进资源整合和要素集聚,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特色,在体制机制上营造新优势,促进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以“经济强”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常州将整合政策优势,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百姓富”实现民生改善的直观反映;将一体推进生态绿城和森林城市建设,更大范围开展节能减排降耗、治气治水治土,以“环境美”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常州将更好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消除体制机制上的弊端,把更多财力用于民生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提升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效能,以“社会文明程度高”不断刷新民生发展水平,让区划调整的红利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事实上,这样的红利正在逐步显现:2015年7月1日起,奔牛、郑陆、邹区镇三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关系成建制转入新的承接地,保障标准与承接地一致。2016年1月1日起,新北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并入市本级统筹区,武进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市本级统筹区接轨;2016年度,武进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市本级统筹区实行统一政策。金坛区社会保障按现行模式运行,与市本级逐步实现一体化。原戚墅堰行政区范围内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变,并继续按市本级统筹区的标准同步调整。
附:
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前后情况对照表
调 整 前 调 整 后
区县 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公里) 区县 人口(万人) 面积(平方公里)
天宁区 37.34 65.03 天宁区 46.03 153.96
钟楼区 36.07 66.81 钟楼区 41.92 142.21
戚 区 7.88 31.68
新北区 48.63 452.6 新北区 53.9 508.94
武进区 104 1245.84 武进区 92.07 1056.85
金坛市 55.34 975.68 金坛区 55.34 975.68
调整前
调整后
http://202.108.98.30/description?dcpid=2015
[ 此帖被夏欢平在2015-05-30 12:0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