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025阅读
  • 36回复

[规律]理论上应该不会出现府认同大于县认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4-16
理论上应该不会出现府认同大于县认同
看到本坛有个人说,在民国废府前,传统上乡民都是认府不认县的,废府导致了县认同不自然的强化。我认为这种说法即使在理论上也不能成立。

首先,古人的活动半径很小,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也就是围绕着本村本乡来进行,本县已是极限。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一次府城,偶尔去了次可能还被当做乡下人歧视,怎么可能对府城,这个和自己生活毫不相关,和自己熟悉的事物有大差异又不怎么友善的地方,会有那么大的认同?

其次,古时是皇权不下县,县老爷就是一方最高长官,县以下是地方上的乡绅们来自治,对普通人来说,县以下是鲜活的日常生活,县以上只是一个官僚体系而已,县认同有着广泛而坚实的体制基础。

再次,从正常人的认同角度,都是由小及大,跳过县直接认同府,不符合人性和常识。

当然,可能也会有部分人跳出这个框架,这些人一般是事业和命运同府,省,甚至中央有很大联系的官员,军人,读书人(以及心系天下的知识分子),富贾大商等。但这样的人毕竟在人口中只是极少数,代表不了大多数人。
[ 此帖被嘉定属于苏州在2017-04-16 19:0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4-16
所谓的 郡望 就是对府的认同。。。。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4-16
潮州这样的可以算吧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4-16
从我泰顺先贤诗词中可以感觉到,讲吾乡时常指温州府。

座间了无俗客,衣冠尽属吾乡,为君起舞弄金觴,不管雪霜鬂样。
亲爱的不要对牛弹琴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4-16
其实对不出本县的乡民 不存在认同这个概念

而出本县则以府认同为主。而不是县。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4-16
偶一直认为是南宁人不是邕宁人。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4-16
对于这些一辈子不出本县的人而言,根本没有什么认同不认同的问题。只有对外产生接触才会涉及到认同不认同,不跟外人接触怎么会有认同本地的概念?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4-16
这道理简单,和现在在外地的人基本先趋于省的认同一样,在家的人,本县都要打架。
省/自治省----- 县/自治县(市)----- 镇/乡(区)
都市省--------- 市 ----------------------- 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4-16
张南皮、李合肥、袁项城、康南海、黎黄陂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7-04-16
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一次府城,偶尔去了次可能还被当做乡下人歧视,怎么可能对府城,这个和自己生活毫不相关,和自己熟悉的事物有大差异又不怎么友善的地方,会有那么大的认同?

——楼主沙比。全国几千个县,多数县毫无名气,到了外地,自我介绍,你说是说县还是说府?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04-16
赞成楼主的观点。事实上自古以来郡、州、府、道、地区等所辖范围一直在变,唯有县辖范围变化最小。拿我们宜兴来说,属于过会稽郡、吴郡,甚至短暂属于过吴兴郡,也自立过义兴郡管过其它县近300年;属于过常州,也自立过鹅州;属于过常州府,也自立过宜兴府;属于过苏州地区,也属于过常州地区、镇江地区;现在又属于无锡。你们说要我们宜兴认同苏州、湖州、常州,还是认同镇江、无锡?
[ 此帖被lhqsrc在2017-04-16 20:1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04-16
回 叶青城 的帖子
叶青城:从我泰顺先贤诗词中可以感觉到,讲吾乡时常指温州府。
座间了无俗客,衣冠尽属吾乡,为君起舞弄金觴,不管雪霜鬂样。 (2017-04-16 10:07) 

临海是台州府的正统,请问今日台州市的人是不是应该认同临海而不是椒江?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4-16
徽州六县人迄今都认同徽州。
台湾福佬人也是以漳州人、泉州人区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04-16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赞成楼主的观点。事实上自古以来郡、州、府、道、地区等所辖范围一直在变,唯有县辖范围变化最小。拿我们宜兴来说,属于过会稽郡、吴郡,甚至短暂属于过吴兴郡,也自立过义兴郡管过其它县近300年;属于过常州,也自立过鹅州;属于过常州府,也自立过宜兴府;属于过苏州地区,也属 .. (2017-04-16 19:57) 

宜兴老一辈还是认同常州为多,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属常州时间最长,距现在也近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7-04-16
在本地,自然是县认同,出了门,就是州府认同,和现在一样,你出省了出市了,说起来自然是说自己某市的,你如果就在本市内,说起来自然是某县的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7-04-16
回 engelisa 的帖子
engelisa:宜兴老一辈还是认同常州为多,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属常州时间最长,距现在也近 (2017-04-16 20:19) 

老一辈?多老?常州府都过去100年了,你说哪一个老一辈认同常州?现在的老一辈对镇江还有些印象,至于常州就算了,我就是从镇江地区宜兴县出来了。对于常州的认同主要还是地缘、以及语言文化的认同,我们宜兴与溧阳相互间的认同就是这种情况,与行政管辖无关。
[ 此帖被lhqsrc在2017-04-17 09:59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7-04-16
即使是现在,好像也是县认同多一些吧
且不说那些不同县口音方言风俗不同的
就是差不多的也多是出门后认同某某县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7-04-16
认府不认县,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县太多了,在外地大家一般只知道府。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7-04-16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赞成楼主的观点。事实上自古以来郡、州、府、道、地区等所辖范围一直在变,唯有县辖范围变化最小。拿我们宜兴来说,属于过会稽郡、吴郡,甚至短暂属于过吴兴郡,也自立过义兴郡管过其它县近300年;属于过常州,也自立过鹅州;属于过常州府,也自立过宜兴府;属于过苏州地区,也属 .. (2017-04-16 19:57) 



认可这贴主题。

以本人和接触的人来看,基本上还是以本县(或者县级市)认同感为第一位的.

因为如果定居,周边一切 生活、教育、医疗、娱乐活动都能满足。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7-04-16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赞成楼主的观点。事实上自古以来郡、州、府、道、地区等所辖范围一直在变,唯有县辖范围变化最小。拿我们宜兴来说,属于过会稽郡、吴郡,甚至短暂属于过吴兴郡,也自立过义兴郡管过其它县近300年;属于过常州,也自立过鹅州;属于过常州府,也自立过宜兴府;属于过苏州地区,也属 .. (2017-04-16 19:57) 

别以为府郡变化频繁就认同小,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他可能一辈子都没经历过伤筋动骨的区划大洗牌。
在古代,只有富商大贾或者官宦士族才有大量跨地域交流的机会,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是认同府郡而非县。
对于屁民而言,进一次县城都是难得的,问他哪里人自然是认同某县某村。
所以古人的乡里认同是有阶级差异的。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7-04-16
县,县,县
各位不必再徒费口舌了
还不相信的话,随便找些明清两代的书籍、碑刻看看就行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7-04-17
书籍、碑刻 称府 称县的都有。
以河南南阳府邓州人 明代内阁首辅李贤为例,著作有《古穰集》《古穰杂录》《南阳李氏族谱》。
也多自称“南阳李贤”,也常被其它人称为“南阳李公”。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7-04-17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以李贤籍贯南阳府而称其为“南阳李公”、“南阳李”。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7-04-17
《菽园杂记》是他称,他称中冠以府、郡(州)名很平常,不在这里讨论的范围


落款、自称中绝大多数是冠以县名。只冠府名的固然也有,但恐怕连1%都不到
兄台举的是书籍卷首题名,一般在作者去世后,家人将其生平著作结集刻印
这种写法多是由其亲朋或刻印者追记的,与自署落款很不一样
你这张图,我没看错的话似是明末《说郛续》本
此书付梓时,据李贤去世已有150年以上,不能当作自署的例子


另外,我认为这里南阳也有可能指南阳郡,而不是南阳府
文人雅士用郡名古称,这一点在明代颇为流行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7-04-17
有些府內各縣風俗差異很大的 能有甚麼認同感
郡(虛級)—縣(廣域自治體)—市鎮村(基礎自治體)
華夏國廣西郡臨賀縣八步市城東里靈峰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