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文本
项目委托单位:齐齐哈尔市规划局
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清华大学参加编制人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
陆化普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项目参加人:
张永波、欧阳陈海、詹晓兰、王云玲、宁 婧、张 芝、
李 鑫、李 悦、许天竹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现状分析... 1
第二章 交通发展战略... 2
第三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10
第四章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6
第五章 慢行系统规划... 25
第六章 城市对外交通及枢纽规划... 28
第七章 停车发展规划... 34
第八章 货运发展规划... 38
第九章 交通组织与管理规划... 42
第十章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时序... 43
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现状分析
第1条 规划编制主旨
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分析齐齐哈尔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城市交通需求特性,以实现绿色、低碳交通系统为目标,制定适宜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建立支持齐齐哈尔市城市空间整合和用地功能布局的交通保障体系,协调齐齐哈尔市地区内外交通系统衔接、引导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发展、控制和预留重要交通设施空间、优化确定道路网的层次结构和道路资源优化配置、公共交通的层次结构和空间布局、交通枢纽规划设计原则等,全面落实总体规划目标。同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好衔接与协调,制定近期交通发展规划。
第2条 规划范围
1、规划范围: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富拉尔基区。
2、扩展研究范围:整个市域及周边地区。
第3条 规划年限
本次城市绿色交通规划近期为2015年,远期为2020年。
为配合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考虑到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超前性规划特点和对城市发展的引导性作用,重要交通系统规划和交通设施布局要超越总体规划的年限,以适应城市远景的进一步发展需求。
第4条 规划目标与内容
从保障齐齐哈尔市社会发展、支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交通规划主要从三个目标层次展开:
目标一:构筑现代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城市交通的服务水平;
目标二:实现齐齐哈尔城市交通设施一体化,构筑骨干交通网络,引导城市发展,支撑中心城区空间战略发展,创造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和低碳化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平台;
目标三:协调2010-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发展,全面落实城市发展总体与阶段目标。
规划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及规划、综合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综合交通系统的实施规划。
第二章 交通发展战略
第5条 综合交通发展理念
综合交通发展的理念为:低碳、可持续发展、鼓励绿色交通方式出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并适当超前、协调、安全高效。
第6条 交通系统发展方向
齐齐哈尔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为: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协调化、公共交通主导化、区域联系快速化、交通系统网络化、交通服务一体化、交通管理智能化、交通工程精细化。
第7条 交通系统发展策略
u 交通发展政策——制定公交优先政策、机动化发展引导政策;
u 土地使用策略——制定交通与土地使用相协调、土地混合使用、职住均衡、城市功能分布合理、建设紧凑型城市的土地使用策略;
u 交通方式策略——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要补充的多方式协调利用的客运体系;
u 交通资源配置策略——制定保障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所用资源的预留;预控枢纽、通道等重大交通设施空间以及合理配置道路空间的策略;
u 交通管理策略——交通管理要为宏观交通发展策略服务,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进行分析、制定针对当前紧迫交通管理任务的解决方案;
u 机动车策略——制定公交大力优先发展、小汽车有序发展有节制使用的机动车策略。
第8条 城市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1、区域和对外交通发展模式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构建开放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
n 通:构建对外连通性通道、衔接机场、客运专线、高速公路通道
n 快:实现周边城区与中心城区20分钟交通圈
n 全:实现方式多样性、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
n 扩:扩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2、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建立与齐齐哈尔发展协调、以公共交通为主体、重视非机动化交通的低碳城市交通模式。
Ø 兼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特色突出
Ø 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
Ø 区域差别化的交通供需管理
Ø 支持与引导城市发展:以公共交通走廊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及土地开发
第9条 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面对齐齐哈尔交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结合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构建多模式和一体化的和谐交通系统”的发展总体目标:以“安全、畅达、绿色、公平”为核心理念,协调交通与土地使用为基础,建设与机场、铁路、水运、高速公路有便捷通道的对外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主导的组团间联系交通系统、以快速公交、常规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内部交通系统,形成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以期支撑引导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的实现,并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10条 具体发展目标
1、便捷的对外交通系统
连接区域交通网络,提升齐齐哈尔在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的节点地位。体现在:
Ø 具有完善的对外通道,实现与各城区间20分钟快速交通圈
Ø 辐射周边地区,推进城市内外交通一体化建设,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Ø 充分利用客运专线,加强与高铁的通道联系
Ø 加强与机场的通道建设
2、协调的城市客货运输网络
建设与城市空间调整相一致、客货运输组织合理的运输网络。体现在:
Ø 引导和支撑城市空间结构调整
Ø 构建完善的公铁集疏运系统和货运网络,支撑齐齐哈尔产业的转型升级
Ø 梳理完善核心区域的道路网络,连通外围组团
3、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远期建立轨道交通和快线公交为骨干、普通公交为主体(快线、干线、支线三级公交网络)、出租车为补充的多方式协调互补的公共交通系统。体现在:
Ø 2020年总体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36%,通勤交通公交分担率50%;2030年总体公交分担率40%以上
Ø 根据交通需求特性和道路设施条件建设公交专用道
Ø 适时建设并充分利用轨道交通
Ø 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和场站建设
Ø 建立完善的班车制度与校车共享制度
4、先进的城市交通管理
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全面提高设施使用和交通运行效率。体现在:
Ø 有针对性地开发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先进的交通指挥控制体系;
Ø 多渠道募集建设资金,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
Ø 理顺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整治客运市场秩序;
Ø 建立完善的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制度。
5、全面展开交通法规教育与文明交通宣传
全面提高交通参与者交通素质。重点为:
Ø 紧紧抓住学校、重点企业、社区、建制村等进行交通教育,建立责任制;
Ø 通过学校、共青团、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采取实效多样的交通道德教育(电视辩论、文艺宣传、先进个人等)。
6、绿色低碳的交通系统和生态便捷的鹤城
建设具有可持续的、低碳绿色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体现在:
Ø 有效调控机动车增长速度和拥有水平,保持与道路交通设施供应协调
Ø 以“绿色交通”为目标,控制油耗、尾气、噪声
Ø 建设连续、安全、方便、温馨的非机动化交通系统
第11条 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战略一:构建便捷、多方式的对外交通系统——“一体化”交通战略
提升、完善、整合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突出以城区间与中心城区内等快速路为骨干的区域运输通道。
2、战略二:建设与齐齐哈尔功能布局协调的道路网络系统
构建与齐齐哈尔布局协调的道路运行系统,支持其快速发展,适应机动化增长需求,道路空间分配优先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化交通方式。
加强铁路两侧通道——跨越铁路的“一环+5横”通道。
3、战略三:发挥轨道系统的骨干作用,以公共交通优先引导城市发展——“公交优先”交通战略
贯彻“以公交出行者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在法律、投资、税收、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保证公共交通的用地与资金投入,使其高效运营、方便换乘。
组团间一定要实现轨道交通或BRT等大运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组团内交通走廊由公交干线(或轨道交通)承担;同时与支线公交相结合,实现高公交可达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完善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停车站等。
4、战略四:组织多方式、一体化、高效整合的运输体系
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化、对外交通整合化、内外交通一体化。构筑多式联运的交通衔接系统,形成协同整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战略五:从重视车到重视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交通战略
建立舒适、安全、和谐、人性化的非机动交通环境,合理调控和引导私人机动化交通的增长和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6、战略六:应对城市空间发展——“交通支撑”战略
交通系统要支撑齐齐哈尔的空间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的实现。
同时加强城市规划与规划控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使用,从源头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针对新区开发的原则:实现城市生态单元规划设计思想;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强调开发强度与交通系统的协调规划;强调完整的生活功能配置。
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功能布局。
7、战略七:解决大型社区居民上班、中小学生上学交通问题——建立完善的单位班车(通勤公交)、校车制度
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型社区居民上班、中小学生上学交通问题:
Ø 作为公交系统服务盲区,应针对大型社区、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完善的单位班车(通勤公交)。
Ø 针对中小学校,建立满足中小学上下学需求的通勤公交制度,为学生上学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方式。
Ø 应进行专项的校车线路、停靠站的规划与设计。停靠站应放在学校内部。
针对老城区中小学校,建立分片区的校车共享制度,为学生上学提供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方式。
8、战略八:基于齐齐哈尔情况,建立完善的交通影响分析机制,开展交通影响分析工作
Ø 制定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以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并预防城市交通紧张状况。
Ø 对城市交通影响较大的新建项目,必须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实行交通一票否决权。
9、战略九: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整合战略,强化TOD模式
交通与土地使用整合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把握齐齐哈尔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发展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实施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开发,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设施,促进城市空间有序的开发拓展,实现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发展的良性循环,支持齐齐哈尔市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布局方面来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整合发展的城市开发模式。实施交通导向(TOD)的开发模式,发挥交通规划的引导作用,使其成为塑造城市形态、调控城市生活的有效手段。
采用混合功能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鼓励在区域内实现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平衡,提供必要的商业设施,利用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紧凑式交通与土地利用方式减少交通需求总量、缩短出行距离。新开发区域的居住区和就业岗位尽量设置在公共客运交通走廊附近,以大容量快速客运走廊沿线的公交站点为中心,进行组团式土地开发,增加开发密度。
10、战略十:设施差别化停车政策、适当抑制小汽车的保有与使用
在停车设施的供给上,应该分区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策略。
同时引入停车位共享理念,针对不同用地性质停车需求高峰不同,开放各配建停车库(场),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
(1)老城区核心区——停车限制区
对停车位供给进行调节和一定程度的控制,通过公交优先发展、停车需求管理等措施调节老城区机动车的使用,鼓励步行方式出行及公共交通发展,减少机动车污染。
(2)老城区核心区外其他地区——停车适度限制区
对停车需求适度调控,适度满足停车需求。
(3)外围城区其他地区——停车满足区
这些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宽松,可以相应地提高停车设施供给。除了满足城区内自身的停车需求外,还可以结合公共交通枢纽布置P&R停车场以截流机动车辆进入核心区。
综合措施:1制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建议;2必须严格按照配建要求进行规划设计;3把落实停车设施作为规划审批内容实施一票否决;4停车规划设计要落实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5建立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以方便机动车出行者、减少机动车的绕行距离和交通效率;6严格停车管理。
表2-1 齐齐哈尔住宅停车配建指标建议值
建筑物类型
分类
单位
建议方案
区域差别
住宅
普通住宅
泊/户
0.8~1.0
停车限制区采取最低值,停车满足区采用最高值,停车适度限制区采用中间值;新建、改建小区宜采用最高值
高级公寓
泊/户
1.0~1.5
别墅
泊/户
1.5~2
注:城市功能中心是公共停车场建设应主要以停车楼、地下车库为主
11、战略十一:进一步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
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已有交通设施的潜在效能。以全方位的信息化、智能化为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网及各类交通运输设施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u 科学配置交通工程设施,加强交通系统组织,优化信号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交通设施运行效率。
u 建立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强化交通事故分析和设施安全建设,完善交通管理现代化保障体系。
u 排查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重点路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目标:规划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现有指挥中心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对路网运行的调控为目标,规划建设齐齐哈尔市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
第12条 宏观交通发展政策建议
1、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
(1)政策核心
确立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与策略措施,建设高效率、集约化、低能耗、低污染、安全、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系统,支持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2)政策方向
Ø 明确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优先和主体地位
Ø 加强规划指导,保持规划建设的合理性与系统性
Ø 保障公交设施用地和公交优先系统组织
Ø 实施公交系统发展的升级策略
Ø 实施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2、小汽车交通引导政策
(1)政策核心
在维护齐齐哈尔两个基地、两个中心职能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机动车适宜的发展速度和合理规模,实现小汽车合理(而非无节制)使用与合理运行状态的调控,政策核心为:
Ø 保持小汽车适宜的发展速度,支持城市跨越式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适当满足个性化小汽车交通需求
Ø 调控机动车流量,保持道路与车辆协调发展,减小机动车快速增长需求与交通设施建设供应间的矛盾,保持交通运行处于合理的服务水平
Ø 促进形成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
(2)政策方向
Ø 与城市发展进程协调,持续扩大道路基础设施供给
Ø 重点是小汽车使用的引导,包括抑制使用的政策措施和促进向公交转变的鼓励措施
Ø 实施停车泊位共享、购车泊位证及中心城区高收费等措施
Ø 大力发展优质公交服务,吸引与转化个体机动车出行
3、交通区域差别化政策
(1)政策核心
针对齐齐哈尔城市特点、发展目标、资源条件、交通特性及服务需求,以不同的交通供给方式和不同的管理政策,形成工业区和居住区、商业区的差别化交通发展模式和交通发展环境。
(2)政策方向
Ø 形成工业区和居住区、商业区适宜的交通发展模式,实施区域差别化交通发展的对策
Ø 差别化的交通供给政策
Ø 停车需求管理,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供给策略。
4、交通设施建设政策
(1)政策核心
落实齐齐哈尔发展策略,探索多元化的交通设施投资及运营机制。
(2)政策方向
Ø 优先建设与提高齐齐哈尔对外衔接的道路交通设施水平
Ø 保持公共交通服务系统的延伸与跟进
Ø 整体运作大运量客运系统建设与土地开发
5、保障策略
(1)政策核心
保障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的有序推进与分步实施。
(2)政策方向
Ø 加强政策制定及规划编制
Ø 投资保障
Ø 建设与管理协调
Ø 有力的实施保障
第三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13条 道路网规划目标
本次道路网络规划的总目标是:以原有总规路网规划为基础,以齐齐哈尔市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导,构建与区域交通系统合理衔接、适应城市空间布局发展的骨干道路网络,优化网络结构和级配,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具有可扩展性的骨干道路系统,支持城市空间拓展目标的实现。
构建功能清晰、结构合理、内外交通转换便捷高效的道路网络,重视慢行交通,优化走廊交通布局,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为支撑齐齐哈尔市快速发展的交通环境创造理想的基础条件。
规划核心指标为:
1、出行时间-20~30min交通圈:城区任意两点间20~30分钟内到达;
2、路网密度-干道网(主次)密度超过 3.5km /km2,支路网更加发达,交叉口间距100~ 200m ;
3、道路横断面设计重视非机动车和行人优先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行人、非机动车需求,提供舒适慢行空间。
第14条 道路网发展策略
1、理清道路功能分级,发挥路网整体效应;
2、进一步完善干道网系统,引导和支撑城市用地开发,提升齐齐哈尔市旅游城市魅力;
3、要高度重视支路网建设,提高路网密度;
4、优化道路横断面,引入人性化设计理念;
l
l 城市功能片区图
5、加强交叉口渠化,提高路网总体容量。
第15条 交通流向分析
远期城市结构布局形态及机动车OD分布可以看出,未来齐齐哈尔城区交通主流向为:
1、南苑综合区与湖西综合区之间的交通流
南苑综合区规划为以文教、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包含城市商务中心和高铁客运中心,湖西综合区以行政办公、文教、科研和生活居住为主,二者之间必然形成南北向新的交通走廊。
2、湖西综合区、卜奎综合区与铁东综合区的交通流
铁东综合区发展为以车辆制造及新兴产业和综合生活区为主,必将与湖西综合区、卜奎综合区等中心生活区之间存在较大的以通勤为主的机动车交通出行。
3、炮台综合区与其它片区的交通流
炮台综合区规划为滨水自然生态园和综合生活区,必将以自身独有的特征与其他综合区产生紧密的交通联系。
4、湖西综合区与其他片区的交通流
湖西综合区作为行政、文化中心,未来对城市其它片区的交通吸引仍然强大,向心交通的格局不会衰减,因此也存在大量的机动车向心交通。
第16条 道路网系统规划方向
齐齐哈尔城市道路网布局历经数次规划沿革和逐步完善,总体路网布局结构尤其北城区已经形成,南新区也在逐步形成。
为了以方便城市居民出行,同时发挥齐齐哈尔城区的辐射功能,在本次道路网规划将紧密结合现状路网布局,结合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以构筑等级分明、功能合理的整体道路网络为目标,确定道路网调整方向为:
1.在交通分析支持下,确定路网模式,并保持总归路网规划的格局思路-保持规划的衔接性,重点进行城市功能中心地区道路功能调整和城区外围道路网优化为主。
2.快速过境、快速出入境交通、减少与城内交通相互干扰;
3.调整核心地区主次干道网间距和路网密度,优化道路交通功能;
4.充分考虑中心城区对市域其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开放式的路网结构,并实现内外交通的紧密衔接;
5.保持跨齐北铁路东西方向之间联系通道的供应,满足多路径、多方式的交通运输组织;
6.梳理道路横断面设计-对慢行交通系统、公交优先的重视,体现低碳交通特色。
第17条 规划道路网布局方案
规划充分结合城区道路现状,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交通方式的变化,确定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网系统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形成快速路“三横三纵”布局:城市外环截留过境交通,十字形状疏散城市内部交通,南向三射快线加强中心城区与机场、富拉尔基区和昂昂溪区的联系,东向一射快线将新区与国道新线间建立便捷的联系;主干路布局:“十横十纵”—交通性主干路“三横五纵”、生活性主干路“七横五纵”的道路网系统。
1、高速公路、国省道
1.国道新线G015:外环快速路,截留过境交通;
2.国道G111:北向串联富裕县、讷河;
3.S302:截留西向和北向市域及扎兰屯的过境交通。
2、快速路系统
形成快速路“三横三纵”布局:城市外环截留过境交通,十字形状疏散城市内部交通;南向三射快线加强中心城区与机场、富拉尔基区和昂昂溪区的联系,东向一射快线将新区与国道新线间建立便捷的联系。
3、主干路系统
中心城区构建“十横十纵”—交通性主干路“三横五纵”、生活性主干路“七横五纵”的主干路网络。
4、次干路、支路系统
次干路和支路在交通上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分配功能分区的内部交通,对主干路进行集散和分流,主要为生活性道路。
齐齐哈尔中心城区南北方向为城市客流和车流的主要流向,而东西方向为交通流的集散方向。因此应在东西方向上加强次干路和支路的建设,增强局部路网循环,提高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支路方面,通过对街坊路的改造等措施,加密局部路网密度,改善支路与主次干路的衔接,加强连通性。
5、富拉尔基区道路网系统规划方案
根据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特征,富拉尔基区采用间距控制方法进行道路网布局规划。根据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南北向跨越铁路截面的交换量为17.8万人次/日,单向通道供给条数为3条。
快速路系统方案:西北快速外环截留过境交通,三条放射性快速路联系中心城区、梅里斯区及昂昂溪区;
主干路系统方案:形成“三横四纵”布局—交通性主干路“两横三纵”,生活性主干路“一横一纵”。
次干路14条与支路共同承担集散交通的作用。
第18条 道路横断面规划
基本要求:体现绿色低碳交通特色,突出以人为本。按照功能需求、窄路幅、高密度的原则布局道路网络;道路间距:骨架主干路 800m 以上、一般主干路600~ 800m ,次干路400~ 500m 、支路 200m ,城市中心地区适当加密;路网密度:实施分片区控制主、次、支路网密度。
1、城市快速路
齐齐哈尔未来规划是一个小组团布局城市,结合《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2009,按照城市快速路的上限设计,设计车速为 80km/h ,按照双向4~6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置 2米 宽中央分隔带(考虑未来年轨道交通的布设,规划联通大道设置 8米 中央分隔带)。典型大车道宽度为 3.75米 ,小车道为 3.5米 。两侧设置 2.5米 宽的紧急停车带。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60~80m,穿越城区路段,主路设计采取高架形式。
快速路主路双向机动车道路不少于6条,在穿越城市建设区段设置辅道,并根据沿线用地确定辅道等级,辅道机动车道为3条以下,断面形式为四块板,建议 60米 红线标准路段断面分配为:4+5.5+4+13.75+5.5+13.75+4+5.5+4。
2、城市主干路
未来年非机动交通方式占有一定比例,在主干道断面布置时充分考虑到各交通方式的分离。
主干路按照双向4~8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车速40~60公里。典型大车道宽度为 3.75米 ,小车道为 3.5米 。
交通性主干路以快慢机动车分离为主要原则,适当兼顾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需求。生活性主干路以机非分离为主要原则,原则上应设置机非绿带分隔。
两侧设置5~8米宽的人行道。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40~60m。
在城区外围的道路,考虑其未来提升为快速路的可能性,建议 60米 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6+8+3+11.5+3+11.5+3+8+6(四块板)。
‚城市中心地区,在非机动车流量较大、兼顾道路绿化景观下,可适当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建议 50米 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6.5+6+2+21+2+6+6.5。
考虑城市客运主走廊布设公交专业道的需要,可采用四块板断面形式,建议 50米 红线的断面分配为:4.5+4.5+3+11.5+3+11.5+3+4.5+4.5。
ƒ对于生活性主干路,考虑在工业园区或郊区的交通出行需求特征,建议采取四块板断面形式, 50米 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3+3.5+11.5+10+11.5+2+3.5+3;在城区中心地段或商业、居住较为集中路段,建议采取三块板断面形式, 50米 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4+5+5+23+5+5+4。
3、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按照双向2~6车道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车速30~40公里。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在30~40m,考虑老城区用地的限制可以规划为 24m 宽度生活性次干路。
在城市主要功能区(居住、商业等),因非机动车流量较大情况下,可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
①建议 40米 红线的交通性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
3.5+3.0+1.5+11.0+2.0+11.0+1.5+3.0+3.5。
②建议 40米 红线的生活性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
6.0+4.5+2.0+15.0+2.0+4.5+6.0,或者分配为:
5.5+4.0+2.0+7.5+2.0+7.5+2.0+4.0+5.5。
③建议 30米 红线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3.0+3.0+1.5+15.0+1.5+3.0+3.0。
④建议 24米 红线道路标准断面分配为:6.0+12.0+6.0。
4、支路
至少保障双向2条机动车道通行,充分考虑非机动车通行空间,道路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建议 20米 道路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5.5+9+5.5; 15米 道路红线的标准断面分配为:3+9+3。
第19条 道路交通口控制规划
1、城市出入口立交
根据齐齐哈尔城区对外交通组织,并结合城市骨干道路系统规划,规划预控高速公路出入口,以使交通更加快捷的进入高速公路,促进齐齐哈尔产业的发展。保留原有的四处立交—旧G111国道与国道新线互通式立交(创林大街立交)、国道新线分离式立交(新旧G111国道间)、联通大道互通式立交,规划新增一处城市东南方向出入口互通式立交。
2、城市道路立交(与快速路相关的立交)
为保证快速路的交通快速通行,一方面真正起到城市交通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又能服务于组团间快速交通需求,因此快速路沿线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既要考虑环路直行交通的顺畅,又要考虑主干路与快速路间的换向要求。本次规划强调从整体协调的角度,强调用地预留。结合道路网快速路规划设计,中心城区与快速路相交需要建设的立交桥,共有20座;富拉尔基区需要建设快速立交桥2座。
3、与铁路相关的立交
本次规划建议城市道路穿越铁路采用分离式立交,共规划中心城区跨铁路分离式立交7座,富拉尔基区跨铁路分离式立交4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