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63阅读
  • 30回复

[其他]“林县”地名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7-03-25
说一个林县笑话。70年代,林县某村集合群众读报纸。
“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欢迎。”
读的人不懂啥意思,而且还是林县话,读道:
“西哈努克青,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欢迎。”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7-03-27
回 hnhb 的帖子
hnhb:改地名的地方,一般都是本地人继续叫旧名字、外地人却马上叫新名字,最后是外地人逼得本地人逐渐改口。
好象是这样的规律。 (2017-03-16 01:36) 

襄阳就是典型。
改名好几年了,许多人一张口就是“我是襄樊的”。

这个现象,不是那些主张改名的专家所能理解的。
他们只觉得襄阳名气大,殊不知襄樊这个名字伴随了几代人生长,在当地人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
你给他换成襄阳,从对外交往名气角度而言他也不反对,但他们也确实习惯了襄樊,对襄阳一时难以适应。

很多人拿襄樊跟荆沙类比,其实两者完全不同。
襄樊是古以有之的地片名,又作了N长时间的正式区划名,所以深入人心;而荆沙虽然也是一个曾经用过的地片名,但影响力、知名度和辐射范围远不能跟襄樊相比,更没有曾为正式区划的基础。

荆沙更名荆州,是人心所向;而襄樊更名襄阳,却没那么必要,至少没那么急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7-03-27
我们宿州改市也很多年了,大家提到去宿州还是说宿县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7-03-31
回 hnhb 的帖子
hnhb:改地名的地方,一般都是本地人继续叫旧名字、外地人却马上叫新名字,最后是外地人逼得本地人逐渐改口。
好象是这样的规律。 (2017-03-16 01:36) 

就是这样,在大城市里更明显。外地人没有历史记忆,只能按照官方的现行称呼来。至于厂和公司的区别,对于工业制造类的公司,口语叫做厂似乎很正常。城市里面的第三产业类公司就没人叫厂了。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7-03-31
成都市豆瓣区最近在主流媒体轰炸宣传新名字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7-04-01
就像現在很多農村,仍然稱鄉鎮叫公社、行政村叫大隊、居民小組叫生產隊,農民自稱社員,我問過很多人,都說習慣了這樣稱呼,一是習慣使然,二是對那段時光和體制的懷念,美好的事物總讓人回味和珍藏,這樣理解也是有道理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