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473阅读
  • 17回复

[地名由来]大同县倍加造镇地名由来 和 “xx皂(造)”地名的疑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2-26
— 本帖被 keating 执行加亮操作(2017-02-26) —
那天翻看山西地图册,翻到大同,看到一个地名——倍加造,在周围的庄、堡、铺、村、园、坪、滩等一众地名中还挺显眼。

感觉是倍加造东西的意思,刚开始以为大跃进修改的地名,最后查了查大同县志,发现是清代改的地名:


倍加造,传说明洪武年间,村西三里铺烽火台驻守军,且养军马,当时养马者,多穿皂衣(黑色),后因天下太平,守军撤,年轻官兵随军去,年老的留居于此,洪武十年(1377),由洪洞县迁来部分移民,定居于此,姓贝居多,起名“贝家皂”。清同治十年(1871),本村田养庆、田有年、张成先、田瑾四秀才议改村名,各写掌心,展掌而视,不谋而合,都写为倍加造,意思是倍加努力改造落后面貌。

同时,发现附近有不少xx皂(造)的地名,比如利仁皂、驾遇造、山自皂(前三者属大同县,后面属阳高县)、东李家皂、西李家皂、安家皂、袁家皂、马家皂、罗文皂等,本以为皂(造)是某种地形的代称,作地名后缀的,后来发现几个皂(造)地名由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比如:
倍加造(贝家皂):当时养马者,多穿皂衣(黑色)
利仁皂:“离营早”的谐音或讹误
驾遇造:未提及造的由来
山自皂:原名山自造,一说是酸刺枣的谐音,一说是取在山上自力更生造窑洞的含义,民国时期改为山自皂

阳高县的地名由来未查到资料,但是我总感觉皂字地名在这里聚聚不是偶然,不知道当地朋友或者其他坛友有没有了解这一地名类型的?
我的区划观点——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方言文化派、山川形便派、方正派、守旧派都予以反对!分省并县,消灭地市!
被《岛屿书》毒害,孤岛猎奇中
unv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2-26
皂的各项含义普遍与力役、差役有关,猜测与当地屯田、戍边和多工事营造的历史有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2-26
后来又查了一下,xx皂的地名在湖南、江西的北部交接地区有很多,具体待查
我的区划观点——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方言文化派、山川形便派、方正派、守旧派都予以反对!分省并县,消灭地市!
被《岛屿书》毒害,孤岛猎奇中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2-26
xx皂这样的地名感觉衡阳一大堆,地名录上用的还是提土旁加“皂”,《汉语方言大词典》载:周围是山包围的一小快土地,多用于地名,湖南省较多。
地图炒饭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2-26
倍加造。。大同机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2-26
回 巴格拉米扬 的帖子
巴格拉米扬:倍加造。。大同机场? (2017-02-26 22:36) 

对,大同机场所在地
我的区划观点——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方言文化派、山川形便派、方正派、守旧派都予以反对!分省并县,消灭地市!
被《岛屿书》毒害,孤岛猎奇中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2-26
回 lzf 的帖子
lzf:xx皂这样的地名感觉衡阳一大堆,地名录上用的还是提土旁加“皂”,《汉语方言大词典》载:周围是山包围的一小快土地,多用于地名,湖南省较多。 (2017-02-26 22:29) 

原来如此,这种解释很合理,不过在千里之外的雁北也有十几个这种地名,很是意外
我的区划观点——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方言文化派、山川形便派、方正派、守旧派都予以反对!分省并县,消灭地市!
被《岛屿书》毒害,孤岛猎奇中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2-27
东北话即视感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2-27
日照市东港区有个王家皂村,村名来历:
王家皂村原来叫王家灶子村。据考,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个王姓制盐艺人为了生活,由江苏省东海县来到日照镇,为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吸引,远观此地西高东低、依山面海,是一风水宝地,就萌生在此常住的想法。于是王艺人便在海边不远处搭棚支灶,取黄海之水,用祖传秘技为方圆百里的百姓熬制食盐。由于王艺人技艺精湛且人缘极好,烧制出的食盐味正质好,很受当地百姓欢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生意红红火火。几年过去了,王艺人取妻生子,繁衍生息,此地渐成一村落。“炉灶王”名声远扬百里,慕名前来求艺拜师的人络绎不绝,王家灶子村便因此而得名。因为“灶”与“皂”读音相近,炉灶的“灶”也就演变成今天肥皂的 “皂”了,至于何时改变已无据可考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7-02-27
山东地名中,皂字不出现在地名之尾,而是以“皂户”的形式出现,查,皂户为古代世袭贱役。如皂户李、元皂户等乡镇。
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问酒家何处有,春风不度玉门关。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02-27
回 国米拥趸 的帖子
国米拥趸:日照市东港区有个王家皂村,村名来历:
王家皂村原来叫王家灶子村。据考,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个王姓制盐艺人为了生活,由江苏省东海县来到日照镇,为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吸引,远观此地西高东低、依山面海,是一风水宝地,就萌生在此常住的想法。于是王艺人便在海边不远处搭棚支灶, .. (2017-02-27 07:55) 

这个和江苏的很多丨gun三声  字结尾的村子有点类似,也是采盐的
我的区划观点——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方言文化派、山川形便派、方正派、守旧派都予以反对!分省并县,消灭地市!
被《岛屿书》毒害,孤岛猎奇中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02-27
我觉得雁北的“皂”有可能是当时一种组织名称。也可能是军队的,也可能是地方的。镇、卫、所、堡是明代边关军队等级,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军、师、团、营。“皂”可能是更小的连排级单位。堡、皂多用于今天边关地名。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2-28
不会是“宅”的转音吧。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02-28
回 指点江山 的帖子
指点江山:不会是“宅”的转音吧。 (2017-02-28 14:05) 

不太清楚当地方言
我的区划观点——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任何有碍于经济发展的方言文化派、山川形便派、方正派、守旧派都予以反对!分省并县,消灭地市!
被《岛屿书》毒害,孤岛猎奇中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7-03-01
回 指点江山 的帖子
指点江山:不会是“宅”的转音吧。 (2017-02-28 14:05) 

不会。我宁可相信是“寨”,也不会觉得是“宅”。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7-03-07
回 国米拥趸 的帖子
国米拥趸:日照市东港区有个王家皂村,村名来历:
王家皂村原来叫王家灶子村。据考,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个王姓制盐艺人为了生活,由江苏省东海县来到日照镇,为波涛汹涌的大海所吸引,远观此地西高东低、依山面海,是一风水宝地,就萌生在此常住的想法。于是王艺人便在海边不远处搭棚支灶, .. (2017-02-27 07:55) 

从胶南到日照沿海一线,村名“##皂”的不少,基本上是“涛雒场”“信阳场”这些官设盐场的“灶户”集中地,慢慢演变成村名,与之相关的还有“廒头”,最初都是与煮海盐有关系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7-03-21
我老家,江西莲花县有多个带坊的地名
下坊乡:驻地为下坊村
良坊镇:驻地为良坊村
升坊镇:驻地为升坊村
坊楼镇:驻地为坊楼村,而坊楼村旧时为坊下,楼下二村合并而成。
更有更多带坊的村名。最为主要的时神泉乡的瑶溪18坊,就是指当时一个人口10000多的山区乡里,有18个村是带坊字的。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7-04-06
“”清同治十年(1871),本村田养庆、田有年、张成先、田瑾四秀才议改村名,各写掌心,展掌而视,不谋而合,都写为倍加造,意思是倍加努力改造落后面貌“”此说值得怀疑:古汉语之“”造“字”,改造之意颇为罕见。“”植树造林,改造中国“”的口号是毛太祖提出的。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