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43阅读
  • 3回复

[其他]哈尔滨街道名称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4-06

哈尔滨街道名称的变迁

街名,是城市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城市历史,体现着城市风格,在当前信息时代,还具有招贤纳士、招财进宝广而告之的展示效果。

我市有2000多条街道,街道名称林林总总。从开埠以来大部分街道名称都“坐不更名”传承至今,也有不少街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名改姓”,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洋街名带有殖民文化色彩

洋街名大都带有殖民文化色彩,就像旧时的上海滩一样。这是由于近代哈尔滨的开埠是架在沙俄东清铁路的车轮上。沙俄以东清铁路为依托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以及十月革命后大批白俄流亡到哈尔滨侨居(上世纪20年代有外侨15万之多,占城市人口的一半),带来俄罗斯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哈尔滨当时的城市文化洋味儿十足。这自然要反映到城市街道名称上。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以前仅道里、南岗区两个外侨聚居地,就有涉外名称街道40多条,其中以俄国人姓氏(或城市)命名的就有35条。

道里区有(括号内为现街名):

哥萨克街(高谊街)、希尔科夫王爵街(地段街)、涅克拉索夫街(俄国诗人、文学家)(河清街)、罗蒙诺索夫街(被誉为俄罗斯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河渠街)、谢甫钦克街(乌克兰诗人)(河鼓街)、耶格尔街(安阳街)、米哈伊洛夫街(安定街)、弗拉基米尔街(安国街)、科罗列夫街(安民街)、阔月利街(安吉街)、科洛列夫街(安固街)、特维尔街(安化街)、塞瓦斯托波尔街(安心街)、阿尔巴津街(安乐街)、吉别斯街(安和街)、巴斯杰洛夫街(安祥街)、希尔基耶夫街(安广街)、布里亚特街(安达街)、普利科夫街(安顺街)。

南岗区有霍尔瓦特大街(红军街+中山路)、果戈里街(俄罗斯大文豪)(奋斗路)、尼古拉耶夫斯克街(健民街)、布鲁希洛夫街(中和街)、巴罗金街(巴陵街)、巴尔干街(巴山街)、司科别列夫街(士课街)、马克西莫夫街(宣化街)、达吉杨斯科街(宣德街)……以上这些街道以名人的名字命名,他们是俄国的科学家、文学家、诗人、贵族、将军,霍尔瓦特是东清铁路的首任铁路局局长。

1925年以前,道里区还有外国一-八道街,相对应的有中国街,此外还有俄国街(西十一道街)、蒙古街(西七道街)、高丽街(西八道街),南岗区有罗马尼亚街(芦家街)、比利时街(比乐街)、教堂街(革新街)、北教堂街(教化街)、巴尔干街(巴山街)、塞尔维亚街(光芒街)、希腊教街(文化街)、华沙街(安平街),简直就像公共租界。

此外面包街(红专街)、莫斯科兵营一-四道街(新民街、民和街、民康街、民兴街)、十字架街(十字街)、炮队街(通江街)、连部街(联部街)、营部街,香坊区的陆军街(中山路)、司令官街(司徒街)、军官街(香政街+春申街),也往往令人联想到东清路护路军蓝眼高鼻的沙俄官兵。

带有国学底蕴的街名

哈尔滨开埠伊始就是中西博弈,土洋杂陈。傅家甸(道外区)为国人聚居区,集中体现了国人对主权的一种坚守,这也反映在街道命名上。

道外区的主要街道从头道街至二十道街的街名分别为安福、高力、居仁、育英、天保、景运(小六道街)、南昌、大同、富德、太和、凤阳、华封、成平、吉祥、东平、东安、东新、东丰、中成、宁化街。这些街名表意或吉祥或祈福或希冀或修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和美好追求,比起哈埠那些洋名字,显得有学养、厚重、深邃,与洋名字不可同日而语。从南岗区的一些街名一匡、二酉、三益、四明、五端、六和、七政、八元街(是由懒汉屯一-八道街改名),香坊区的三辅街、四史街、五叙街、六顺街都能体现出深厚的国学底蕴。

土名受人文、地理因素影响

这类街名取决于当地的人文、地理、业态、城市功能等因素。如道里区的宽街(西十二道街)、短街(端街)、一面街、湖街(河润街)、大坑街(大安街)、水洼子街(安丰街)、水道街(兆麟街),南岗区的歪斜街(曲线街),道外区的江堤街(振江街)、老江堤街(大新街)、桃花巷(承德广场)、五柳街(南和街);道里区的商铺街(花圃街)、东商务街(西二道街)、东商市街(红霞街)、八杂市街(西四道街)、市场街(西十一道街)、学堂街(西十五道街)、监狱街(西头道街)、药铺街(红旗街)、面包街(红专街),南岗区的第二无线电台街(文明街)、绳子工厂街(文景街)、电报局街(文林街)、军官医院街(文政街)、医院街(颐园街)、莫斯科兵营街、懒汉屯街、工程师街等等。这类街名实实在在,或说事儿、或状物,植根于城市的土路上,巷陌里,有着或传奇、或精彩、或朴实、或凄凉的故事,令人遐想。懒汉屯占了八条街,我想此地居住的肯定都是众多衣食无着的穷人,工程师街居住的想必是衣光鲜、食甘腴的白领,而且以洋人居多。监狱街曾经有过一座监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拆除。当年里面关押了除了触犯法律罪有应得的犯人,还有宁肯把牢底坐穿的革命志士。莫斯科兵营里面驻守的碧眼金发的俄国大兵,他们酗酒滥饮,骄横跋扈,作恶多端,给东方小莫斯科留下了国力羸弱、任列强宰割的耻辱和伤痛。街道的名称及其演变,承载了太多鲜活的历史文化!

正阳大街(现靖宇街)是傅家甸的主要街道,繁华喧嚣。

从街名的改变看世事更迭

上述的洋街名,在1925年后有了较大的改动,实现“国有化”。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沙俄时代对外扩张特权和殖民势力遭到冲击和削弱,国人民族自强的意识和精神开始觉醒和发扬,从街道更名可见一斑。

1933年哈埠的街名又有一次较大的改变。主要在傅家甸(道外区)范围。这次改名的主题主要体现了哈埠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国学和文化色彩,如前所述。

哈尔滨解放后建政不久又有一次较大的改动,赋予时代烙印。如正阳街改为靖宇街,车站街改为红军街,行道街+陆军街改为中山路,还有一曼街、兆麟街……以后随着城市的扩容,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三大动力路、大庆路、和平路、友谊路等等。

令人啼笑皆非而又黯然神伤的是,在“文革”那个疯狂和偏执的时代,红卫兵将友谊路改为反修路,大直街改为东方红大街,还有“向东路”、“文革路”、“反帝路”、“大寨路”等街名不胜枚举,但这些街名统统随着“文革”狂风的停息而成为短命的过眼云烟。要知道街名、地名的命名和改动是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履行法律程序的。

改革开放以来,哈埠城市区域大大扩展,新建了不少新街区,街道名称富有新特点。以开发区为例,依次命名为珠江路、赣水路、湘江路、长江路、汉水路、黄河路,千山路、衡山路、嵩山路、泰山路……大气、恒久,隐喻大好河山,欣逢盛世,很有时代气息。

街名彰显城市的开放包容

哈尔滨文化多元,开放包容,从街道名称上可见一斑。

旧中国哈埠居民有一半是外侨。另一半国人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当年有满洲里街、齐齐哈尔街(龙江街)、奉天街(鞍山街)、海拉尔街(大成街)、海城街、北京街等等,在这些街道居住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同乡。其实哈埠居民以山东人、河北人最多,但是在街名方面却没有留下痕迹,我想大概是山东、河北人遍布全市,不好命名吧。

哈尔滨的开放与包容是从开埠以来形成的性格与胸怀,符合当前的时代。

哈尔滨的大街马路都是连接外部的通衢大道,偏街小巷也曲径通幽。来吧,海内海外天南地北的朋友们。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4-06
司科别列夫街(士课街)、连部街(联部街)、医院街(颐园街),只是取了谐音,汉字无特别意义。

巴罗金街(巴陵街)、巴尔干街(巴山街)、罗马尼亚街(芦家街)、比利时街(比乐街)、司令官街(司徒街),依然略有原路名的音韵。

十字架街(十字街),是淡化宗教色彩么……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4-06
1925年以前,道里区还有外国一-八道街,相对应的有中国街,此外还有俄国街(西十一道街)、蒙古街(西七道街)、高丽街(西八道街),南岗区有罗马尼亚街(芦家街)、比利时街(比乐街)、教堂街(革新街)、北教堂街(教化街)、巴尔干街(巴山街)、塞尔维亚街(光芒街)、希腊教街(文化街)、华沙街(安平街),简直就像公共租界。
----------------
这个没必要改,很有特色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4-07
果戈理大街现在不是恢复了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