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公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确定,北京定位京津冀城市群核心,淡化“经济中心”概念,将北京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迁到河北。
新华社报道说,8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在规划纲要中,最受瞩目的无疑是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未来京津冀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此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实很重要,应该做到功能互补、相辅相成,
“北京主要是发挥首都的功能,带动天津进行双城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非首都功能的设施或者机构应该外迁,但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不能随意迁到河北,必须升级转型。”
根据政府的规划, 北京5年后人口在2300万以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胡星斗教授说,污染企业迁到河北,不能解决北京的污染问题,
“如果河北空气污染,北京就没有蓝天,搬迁的企业一定要转型升级,如果不能转型升级,根治污染,就得关闭。”
新华社的报道说,最近,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更是表示说,原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调整退出300家污染企业,告别北京的时间表提前到今年10月底前。其中的一些工业企业将和周边的河北、天津、内蒙对接。
胡星斗教授说,仅仅提前搬迁的时间表还不够,关键是要解决企业的污染问题,
“我认为,京津冀一体化还要扩大范围,把山西和内蒙等地包括进来,甚至整个华北地区都要协调发展,根治华北的污染,才能解决北京的问题。”
根据规划,重点是疏解北京的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江苏无锡的环保人士吴立红说,他希望北京搬迁的企业能够真的转型升级,要吸取太湖地区化工企业搬迁的教训。江苏苏南地区化工企业最近几年因为太湖的污染,把很多产能疏散到苏北地区,
“太湖周边的污染企业并没有实现转型升级,还在污染太湖,而疏散到苏北的产能又在污染那里的水土,而且污水直排大海。”
吴立红认为,北京的污染企业疏散到河北,一定要通过环评和安评,要有当地公众参与,污染数据一定要公开透明,不能让天津港爆炸的悲剧再次发生。
记者:高山 责编:吴晶